董杰明
花粉病可归属于中医鼻鼽范畴.是一种季节性疾病,好发于春夏,一般从5月初至9月底.呼吸道过敏反应是花粉病困扰人们的主要表现方式,病症主要为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通常表现为阵发性鼻痒、连续性喷嚏、大量流清涕、鼻塞,还可有耳、眼、咽喉部痒感及头痛等.过敏性哮喘可有喘、憋、咳嗽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因窒息死亡.花粉病已经成为德国和欧洲的一种日趋普遍的疾病.笔者在德国采用针灸疗法治疗花粉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丽;金国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和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前列腺增生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前列腺增生证提供依据.方法:取SD雄性2月龄大鼠40只,随机分组,应用去势大鼠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诱导前列腺增生,观察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补中益气汤组、补阳还五汤组大鼠前列腺的湿重、前列腺指数、酸性磷酸酶(ACP)和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PAP)的变化以及前列腺形态学改变.结果:补中益气汤组与补阳还五汤组大鼠前列腺的湿重、前列腺指数和血清酸性磷酸酶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补中益气汤对大鼠前列腺的湿重、前列腺指数和血清酸性磷酸酶的影响比补阳还五汤明显(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和补阳还五汤均可明显抑制大鼠前列腺增生,抑制大鼠血清酸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其中补中益气汤的作用比补阳还五汤的作用更加明显.临床上可以充分利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作者:廖泽云;姜锦林;李玉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超滤技术是从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技术,是膜分离技术之一,是一种用以分离、提纯和浓缩物质的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膜表面孔径的选择性筛分作用.以多孔膜为分离介质,使被分离的溶液借助外界的压力以一定的流速,沿着具有一定孔径的超滤膜表面流动,低分子的溶质通过膜,大分子溶质被截留,以此来分离溶液中不同分子量的物质.目前正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学、食品、环境等各个领域.
作者:邱礼新;唐由之;陆丽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以双生子血瘀证为切入点研究病理性肿块与血瘀证症状积分的关系,从而为血瘀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铺垫.方法:采用3种量表(双生子四诊量表、肾虚量表和血瘀证量表)对一对双生子进行4次症状评分,并对四诊量表的症状因子进行寒、热、虚、实、表、里分类和记分.同时进行双生子卵型鉴定和西医理化检测,即问卷调查、指纹图谱鉴定和微卫星DNA基因图谱鉴定.结果:经过血瘀证症状评分,大小双达到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均为重度血瘀证.同时,大双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积分、肾虚积分和六纲积分的减少而增长,小双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积分、肾虚积分和六纲积分的减少而消退.其西医妇科检查均诊断大小双为子宫颈纳氏囊肿.结论: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症状积分的增减而消长变化.
作者:王米渠;杨杰;高峰;丁维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实验旨在研究黄芪提取液是否具有抗皮肤光老化的作用及其机理.材料与方法:将昆明种无毛小鼠随机分成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模拟UV长期照射,造成皮肤光老化模型,给药组照射同时分别灌胃高、中、低剂量的黄芪提取液,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对其皮肤组织HYP含量、MDA含量、SOD活力进行测定,以40倍光镜观察真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无毛小鼠皮肤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减少,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病理切片呈现光老化状态.模型+黄芪高剂量组的皮肤羟脯氨酸及MDA含量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模型+黄芪高剂量组对SOD活性有提高作用(P<0.05),模型+黄芪中剂量、模型+黄芪低剂量组可提高羟脯氨酸含量,降低MDA含量,并呈剂量依赖(分别是P<0.05,P<0.01).结论:黄芪提取液对紫外线照射引起的无毛小鼠皮肤光老化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一方面黄芪本身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另一方面黄芪可以通过提高SOD活力来达到抗氧化的目的.
作者:王诗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清金止咳颗粒中橙皮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Shim-pack ODS(4.6mm×1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醋酸-水(35:4:61);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3nm,进样量在0.12~0.64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5%,RSD1.71%.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作为清金止咳颗粒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曲静;张元桐;刘铁志;姜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从改善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角度探讨LNT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为临床抗肿瘤药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Lewis肺癌接种于小鼠腹腔内,以中药单体一香菇多糖为受试因素,以DC细胞为靶细胞,以药物对DC细胞功能的影响及肿瘤细胞核抗原为观察指标,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等手段从细胞及分子水平判断并证实香菇多糖对DC细胞的免疫激活作用及增强其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揭示该药抗癌作用机理.结果:①LNT通过调节免疫器官功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而发挥抗肿瘤作用.②LNT通过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从而增强其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作用.③LNT通过调节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而增强其对肿瘤的浸润功能,从而发挥更好的抗肿瘤作用.④LNT通过抑制肿瘤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结论:LNT能明显提高荷瘤小鼠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并降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同时降低西药对小鼠的毒副作用,提高小鼠生存质量,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机制.
作者:荣微;井欢;刘春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肿瘤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直接导致肿瘤化疗的失败.因此,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的有效药物成为提高化疗疗效的关键之一.近年来,中医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日渐增多,但是目前尚难有所突破.本文在简要回顾中医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考.
作者:孙建立;李春杰;梁芳;刘嘉湘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近年来,通过中医药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中医复方配伍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组分配伍因其具有多组分、多靶点、有效部位配伍明确、协同作用等特点.组分明确、靶点清楚的药物对改善病理指标作用明显,受到医药工作者、患者和制药企业的共同青睐.
作者:杨戈;王阶;李美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国有中医(亦称祖国医学)和西医两种医学,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一大优势.两种医学并存不但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多样化的技术服务,而且通过两种医学的互相渗透,又可促进中医现代化,加速我国医学的发展,对在综合性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中医辨证论治是其本职工作,对西医知识又有学习和掌握的机遇,对此尤其体会深刻.
作者:李文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首先概述了数字人体与中医药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然后结合中医药工程和医学领域阐述了数字人体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概述了数字人体与虚拟人的区别;详细论述了数字人体理论,包括人体系统的连续动态系统、人体系统的离散动态系统、人体系统的随机性、人体系统的自组织、人体系统的简单巨系统和人体系统的复杂巨系统;数字人体原型与模型,包括数字人体原型、数字人体物质模型、数字人体力学模型、数字人体数学模型和数字人体信息模型;数字人体技术,包括数字人体信息采集技术、数字人体信息处理技术和数字人体信息表达技术;以及数字人体标准化;后以经络为例,简述了数字人体研究示范.为数字人体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毕思文;吴广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是由人乳头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所致的皮肤、黏膜良性赘生物,主要由性接触传播而发生的泌尿生殖器和肛门湿疣,是我国目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与生殖器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有报道显示5%~10%的外阴、宫颈、肛周尖锐湿疣经过较长时期后可出现癌变和发展为原位癌和浸润癌,还发现15%阴茎癌、5%女性外阴癌是在原有尖锐湿疣基础上发生的.许多实验研究也证明:人乳头病毒,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癌三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作者:吴慧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乳汁由气血所化生,气血来源于中焦脾胃,而乳汁的分泌,不仅依赖于中焦脾胃的化生,同时又必须依赖肝气的疏泄与调节,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肾气的蒸腾与气化,因此缺乳的病机主要有精气血津液的不足与乳汁运行受阻所致.现代医学认为乳汁的分泌与乳腺的发育,胎盘功能以及全身情况有密切关系,病因可直接影响丘脑下部,致使垂体前叶催乳素减少而引起缺乳.对缺乳的治疗,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多能取得显著效果.现将几种常见证候分述如下.
作者:张心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病因未明,以侵犯脊柱及骶骼关节为主,并可累及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血清阴性关节病范畴.AS的基本病变是附着端炎、滑膜炎,疾病过程中AS的成纤维细胞分泌骨基质导致韧带骨化[1],后期可引起脊柱、髋等受累关节强直,造成驼背畸形,活动受限.其病情顽固,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劳动,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特效针对性疗法及药物,而中医药在治疗AS中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董秋梅;阎小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复方茯苓甘草汤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内p53及PCNA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各组n=10),低氧组(B组)和低氧+复方茯苓甘草汤治疗组(C组).采用常压间断低氧8h/d,连续21天的方法复制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复方茯苓甘草汤对慢性低氧大鼠肺血管形态学指标、p53及PCNA基因蛋白表达、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①低氧21天后,B组MT%、MA%、PI及p53基因表达较A组均明显升高(P<0.01),VA%、AI较A组明显降低(P<0.01);②C组MT%、MA%、PI及p53基因表达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VA%、AI与B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C组除VA%、AI及p53基因表达与A组比差别有意义(P>0.05)外,其它指标与A组比较差别均无意义(P<0.01或P<0.05).结论:复方茯苓甘草汤可抑制肺血管重建,其机理可能与抑制p53及PCNA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增殖被抑制、细胞凋亡被促进等有关.
作者:王伯章;韩纪昌;魏玉菊;李晓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在生理上一升一降,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因此有很多老年病均与脾胃有关.如: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癃闭;温脾汤化裁治疗冷秘;大剂量参术芪治疗泄泻;大建中汤加味治疗脘腹暴痛(胆道蛔虫证);连朴饮加味治疗痞证;五皮饮与五苓散加味治疗皮水(肾病综合证);连朴饮加味治疗痞证;五皮饮与五苓散加味治疗皮水(肾病综合证)等.虽然各种病证不相同,但是均表现出脾胃方面异常,用调理脾胃方法而收到满意疗效.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脾气散精……人体各脏腑功能活动物质基础来源于自然界,首先必须是胃能受纳,脾能运化,也就是脾气散精,各脏腑才能源源不断地发挥作用.
作者:王天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刺络拔罐法治疗痤疮,从单纯刺络拔罐法、刺络拔罐疗法配合药物疗法、刺络拔罐配合耳穴(耳尖放血、耳穴压丸)疗法、刺络拔罐配合其他疗法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刺络拔罐法治疗痤疮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
作者:陈利华;晋松;胡幼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药物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能够反映出一个医生医疗水平的高低.如何精当遣药是医生应掌握的一项技术.医者用药犹如将军用兵,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深谙各药的药性和特点才能取其所长避其所短,以收佳疗效.导师卢秉久教授,行医20余年,熟读四大经典,并拜名医王文彦为师,在继承名师宝贵经验的同时,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遣方用药的宝贵经验和思维方法.
作者:杨新莉;卢秉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通过回顾和分析近年来麦冬的主要成分之一麦冬多糖药理作用的文献,归纳出麦冬具有免疫活性、抗心肌缺血、降血糖、耐缺氧、抗过敏等方面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麦冬多糖药效提供参考.
作者:范俊;张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全科医学是一门以人为本,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方便、经济的健康服务的新兴的临床学科,祖国医学是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的科学,由于两者都以哲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因而在一些理论上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时祖国医学在实践中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现实的迫切需求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将为中国全科医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刻体会祖国医学中富有全科医学特征的思想和观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全科医学的本质,在具体的全科医疗服务中,积极运用祖国医学的众多治疗手段,将极大地丰富全科医学的内容,提升群众的健康水平,从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全科医学向前发展.
作者:钟卫江;沈元良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