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刘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病因未明,以侵犯脊柱及骶骼关节为主,并可累及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血清阴性关节病范畴.AS的基本病变是附着端炎、滑膜炎,疾病过程中AS的成纤维细胞分泌骨基质导致韧带骨化[1],后期可引起脊柱、髋等受累关节强直,造成驼背畸形,活动受限.其病情顽固,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劳动,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特效针对性疗法及药物,而中医药在治疗AS中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董秋梅;阎小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不予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具有调整急性脑梗死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脂水平的作用.
作者:李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系统评价蝮蛇抗栓酶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国际循证医学中心/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标准,采用计算机和手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索,搜集相关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标准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得出综合结论.结果:共查及的篇文献,有4项符合纳入标准,采用Jadad评分标准对每篇文章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试验得分均在3分以下,属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RR合并=1.13,其99%可信区间为(0.83,1.52),该RR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从统计结果分析,现有证据尚不能证实蝮蛇抗栓酶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有效.研究质量低是影响该系统评价结论的主要因素,要明确蝮蛇抗栓酶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要严格设计、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李可建;马丽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丹参饮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胃液及胃组织中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收集胃液,测其胃液量、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制备胃组织匀浆,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丹参饮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胃液量、总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增加其胃液中NO含量;能使胃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并使胃组织中MDA含量降低.结论:丹参饮抗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作用是通过增强防御因子即增加黏膜血流量,削弱攻击因子即提高机体抗氧化作用来实现的.
作者:李冀;柴剑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心律失常为现代临床医学中的疑难杂证之一,如运用西药治疗,此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本身就有导致心律失常的毒副作用;而运用中医治疗,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在临床上运用母子相生关系治疗心律失常,则显示出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独特优势.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心五行属火,其子为脾,其母为肝.因其母子关系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病理上相互影响,故在临床治疗心律失常时,从肝、脾入手常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常中飞;胡秀敏;宋欣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前对晚期NSCLC,多主张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放疗、化疗、生物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中医药治疗是我国治疗肺癌的特色疗法,中医药疗法的优势体现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有关晚期NSCLC的中医证型研究方面的报道不少,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晚期NSCLC中医证型与细胞免疫功能、肿瘤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为今后临床治疗晚期NSCLC提供参考.
作者:张淑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采用链霉蛋白酶(Pronase)消化法,麻醉下取胃制作翻转胃袋并注入消化酶溶液,在缓冲液中孵育,通过消化、分离和纯化来完成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收集过程,并检测所分离细胞的纯度和活度.结果:所分离的胃黏膜上皮细胞经PAS染色鉴别纯度达到60%,经台盼兰排除实验鉴定其活度可达到90%以上,在4℃环境下24h后细胞活度仍可达70%~80%.结论:该方法所分离的胃黏膜上皮细胞纯度及活度皆较高,为体外进一步研究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功能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模型.
作者:杨宗保;邹小平;严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亚健康状态是当今社会众多现代疾病的向导,有效地控制其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依据独特的祖国医学理论,运用中医中药,中医养生对其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进行辨证分型施治,审因施养,并在临床上收到了良好效果,弥补了西方医学对亚健康治疗的空白.
作者:尉平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消化性溃疡为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因其病变形成是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所致,且其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成为溃疡,不同于糜烂,故名为消化性溃疡.又因其病变的98%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二者并非同一种病,但因两者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药物治疗等方面有许多类似之处,故于本文一并讨论.本病的临床表现为慢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的上腹痛、胀满、嗳气、泛酸、食少和恶心呕吐等.
作者:蔡红荣;姜树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风湿,痹证之属.系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燥乘虚而入,致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变形,或累及脏腑.过去的数十年中,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已获不小进展,却未能从根本上控制其病情发展与演变.如何诊治已成为中西医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中医治疗风湿病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结合近期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研究概况,总结出临床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供同道商榷.
作者:张荒生;王进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全科医学是一门以人为本,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方便、经济的健康服务的新兴的临床学科,祖国医学是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的科学,由于两者都以哲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因而在一些理论上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时祖国医学在实践中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现实的迫切需求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将为中国全科医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刻体会祖国医学中富有全科医学特征的思想和观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全科医学的本质,在具体的全科医疗服务中,积极运用祖国医学的众多治疗手段,将极大地丰富全科医学的内容,提升群众的健康水平,从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全科医学向前发展.
作者:钟卫江;沈元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从改善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角度探讨LNT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为临床抗肿瘤药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Lewis肺癌接种于小鼠腹腔内,以中药单体一香菇多糖为受试因素,以DC细胞为靶细胞,以药物对DC细胞功能的影响及肿瘤细胞核抗原为观察指标,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等手段从细胞及分子水平判断并证实香菇多糖对DC细胞的免疫激活作用及增强其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揭示该药抗癌作用机理.结果:①LNT通过调节免疫器官功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而发挥抗肿瘤作用.②LNT通过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从而增强其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作用.③LNT通过调节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而增强其对肿瘤的浸润功能,从而发挥更好的抗肿瘤作用.④LNT通过抑制肿瘤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结论:LNT能明显提高荷瘤小鼠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并降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同时降低西药对小鼠的毒副作用,提高小鼠生存质量,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机制.
作者:荣微;井欢;刘春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在生理上一升一降,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因此有很多老年病均与脾胃有关.如: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癃闭;温脾汤化裁治疗冷秘;大剂量参术芪治疗泄泻;大建中汤加味治疗脘腹暴痛(胆道蛔虫证);连朴饮加味治疗痞证;五皮饮与五苓散加味治疗皮水(肾病综合证);连朴饮加味治疗痞证;五皮饮与五苓散加味治疗皮水(肾病综合证)等.虽然各种病证不相同,但是均表现出脾胃方面异常,用调理脾胃方法而收到满意疗效.饮入于胃,游溢精气,脾气散精……人体各脏腑功能活动物质基础来源于自然界,首先必须是胃能受纳,脾能运化,也就是脾气散精,各脏腑才能源源不断地发挥作用.
作者:王天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从理论上探讨针刺任督脉对脑缺血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从神经干细胞的功能,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和脑缺血的关系,各种调控因素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作用等方面,结合中医对任督脉的认识,探讨针刺任督脉对于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论:从神经干细胞角度,深入对任督脉实质的认识,对于针刺治疗脑缺血的疗效的探讨,具有临床和理论双重意义.
作者:饶晓丹;于海波;皮敏;杨卓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湿热分消法作了较系统的诠释,包括除热中之湿、清湿中之热、消湿热兼夹、上中下内外分消湿热4个方面,对临床治疗湿热之邪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姚实林;王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心肌间质炎性改变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除见于小儿外,多见于16~40岁之间青壮年.笔者就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几个问题发表看法并总结如下.
作者:王鸿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关于亚健康,是指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种状态,是非特异性的疾病前状态或特异性疾病临界状态.也就是说指肌体虽无明显的疾病,经各种医疗仪器设备检验无阳性结果,却呈现出生命活力降低,与生活、社会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于心理、社会、生物等因素导致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而致[1~3].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人群中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占65%左右,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
作者:曲堂清;臧力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总结大戟科药用植物的炮制规律.对古代文献记载的炮制方法进行推敲,去伪存真,使大戟科药用植物的炮制方法更适合现代临床用药的需要.对大戟科药用植物的现代研究进展作一个简单的阐述,提示本科植物的新炮制方法和新的使用途径,并揭示了大戟科药用植物还有非常广阔的研究天地.
作者:马雪松;赵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以双生子血瘀证为切入点研究病理性肿块与血瘀证症状积分的关系,从而为血瘀证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铺垫.方法:采用3种量表(双生子四诊量表、肾虚量表和血瘀证量表)对一对双生子进行4次症状评分,并对四诊量表的症状因子进行寒、热、虚、实、表、里分类和记分.同时进行双生子卵型鉴定和西医理化检测,即问卷调查、指纹图谱鉴定和微卫星DNA基因图谱鉴定.结果:经过血瘀证症状评分,大小双达到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均为重度血瘀证.同时,大双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积分、肾虚积分和六纲积分的减少而增长,小双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积分、肾虚积分和六纲积分的减少而消退.其西医妇科检查均诊断大小双为子宫颈纳氏囊肿.结论:病理性肿块随血瘀证症状积分的增减而消长变化.
作者:王米渠;杨杰;高峰;丁维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沈绍功系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师带徒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40余载,学验俱丰,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沈氏论治月经病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张印生;韩学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