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谋;吕巧儿;贺灵慧
目的:研究逍遥散提取液对乳腺癌细胞生长抑制的作用.方法:应用MTT分析法和克隆形成法对逍遥散提取液处理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经不同剂量逍遥散提取液作用后的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逍遥散提取液对人乳腺癌细胞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且有时间、剂量依赖性.
作者:王迪;张虹;付士波;王珈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全科医学是一门以人为本,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方便、经济的健康服务的新兴的临床学科,祖国医学是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的科学,由于两者都以哲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因而在一些理论上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时祖国医学在实践中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现实的迫切需求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将为中国全科医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刻体会祖国医学中富有全科医学特征的思想和观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全科医学的本质,在具体的全科医疗服务中,积极运用祖国医学的众多治疗手段,将极大地丰富全科医学的内容,提升群众的健康水平,从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全科医学向前发展.
作者:钟卫江;沈元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国中医药古籍<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脉经>等专著,是祖国医学理论之渊薮,是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的结晶,是病机、病理、理法、方药俱全的经典之著,为方书之祖,辨证施治之准绳,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要继承它,在教学中要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研究它的内容,要博览医经群书,精心细致思考,熟悉掌握其内容,运用发挥;在教学中对深邃的语言,加强语言感性认识,达到理性上的全面掌握,讲清楚经典著作中的语言、语法规律,掌握其特点、语言环境变化,分析其深刻的含义,探讨其深奥的医学理论和辨证施治的准绳,继承、弘扬祖国医学精神,为人类造福.
作者:沙涛;沙恒玉;刘维庆;侯海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前对晚期NSCLC,多主张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放疗、化疗、生物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中医药治疗是我国治疗肺癌的特色疗法,中医药疗法的优势体现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有关晚期NSCLC的中医证型研究方面的报道不少,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晚期NSCLC中医证型与细胞免疫功能、肿瘤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为今后临床治疗晚期NSCLC提供参考.
作者:张淑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岳在文主任医师,系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3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侍诊于前,在察舌辨苔方面,知常达变,析因论机,指导临床,获效如鼓.兹今从舌之无苔辨治举隅,以窥一斑.
作者:周丽萍;岳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通过回顾和分析近年来麦冬的主要成分之一麦冬多糖药理作用的文献,归纳出麦冬具有免疫活性、抗心肌缺血、降血糖、耐缺氧、抗过敏等方面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麦冬多糖药效提供参考.
作者:范俊;张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清金止咳颗粒中橙皮苷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Shim-pack ODS(4.6mm×1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醋酸-水(35:4:61);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3nm,进样量在0.12~0.64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5%,RSD1.71%.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作为清金止咳颗粒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曲静;张元桐;刘铁志;姜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脑血管病患者,在其康复治疗中言语功能训练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并不是每个患者的语言能力都能恢复到被认可的程度,如何才能大限度的提高其语言交流能力,是广大康复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课题,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身体会报道如下,以求共勉.
作者:柏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掌握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规律,提高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针药并用,标本兼治.结论:针刺和中药相结合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佳治疗方法,无副作用.
作者:刘春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湿热分消法作了较系统的诠释,包括除热中之湿、清湿中之热、消湿热兼夹、上中下内外分消湿热4个方面,对临床治疗湿热之邪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姚实林;王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神经内科的中西医结合工作,起步并不甚晚,多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历经整理成方、广泛继承、大搞中草药、总结正反面经验教训等几个阶段,但比之内外各科,仍显得进展缓慢,在实际工作中,深感辨证论治规律掌握不够,治疗效果突破不多,许多重大理论,尚待发掘整理与提高,故无论在深度与广度上俱显不足,为求有助于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之发展,略谈几点粗浅看法.
作者:刘海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复方茯苓甘草汤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内p53及PCNA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各组n=10),低氧组(B组)和低氧+复方茯苓甘草汤治疗组(C组).采用常压间断低氧8h/d,连续21天的方法复制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复方茯苓甘草汤对慢性低氧大鼠肺血管形态学指标、p53及PCNA基因蛋白表达、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①低氧21天后,B组MT%、MA%、PI及p53基因表达较A组均明显升高(P<0.01),VA%、AI较A组明显降低(P<0.01);②C组MT%、MA%、PI及p53基因表达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VA%、AI与B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C组除VA%、AI及p53基因表达与A组比差别有意义(P>0.05)外,其它指标与A组比较差别均无意义(P<0.01或P<0.05).结论:复方茯苓甘草汤可抑制肺血管重建,其机理可能与抑制p53及PCNA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增殖被抑制、细胞凋亡被促进等有关.
作者:王伯章;韩纪昌;魏玉菊;李晓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众所周知,中药的绝大多数是植物和动物组织入药,又具中医药学术语表述的多方面性能和功效,这就决定其现代科学化研究的艰难性.就物质基础而言,若将现有中药所含化合物的种类和比例完全研究清楚,虽然从现代的化合物分离、鉴定技术的总体来讲,是能够做到的,但具体实施起来,决非易事,尤其对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研究难度会更大.
作者:佟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风湿,痹证之属.系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燥乘虚而入,致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变形,或累及脏腑.过去的数十年中,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已获不小进展,却未能从根本上控制其病情发展与演变.如何诊治已成为中西医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中医治疗风湿病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结合近期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研究概况,总结出临床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供同道商榷.
作者:张荒生;王进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癌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规律.方法:统计分析10年来胃癌中医治疗涉及到证型的文献.结果:明确提出胃癌辨证分型的有43篇,共1266例,在报道的频次和例数上都较统一地认为脾虚型、瘀毒内阻型、肝胃不和型、气血双亏型、胃热伤阴型、痰湿凝滞型是胃癌的常见证型.
作者:陶丽;杨金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陈皮为芸香植物橘树Gitrus rdticulatr Blanco的干燥成熟果皮.为常用的中药.陈皮的炮制方法加工方法为洗润切丝后晒干或阴干,这种方法加工陈皮适用于量少,夏秋季.而大规模加工陈皮都是使用烘干法完成.陈皮含有挥发油成分,如烘干温度不适宜发挥油易挥发掉,温度太低影响产量.
作者:李宝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药物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能够反映出一个医生医疗水平的高低.如何精当遣药是医生应掌握的一项技术.医者用药犹如将军用兵,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深谙各药的药性和特点才能取其所长避其所短,以收佳疗效.导师卢秉久教授,行医20余年,熟读四大经典,并拜名医王文彦为师,在继承名师宝贵经验的同时,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遣方用药的宝贵经验和思维方法.
作者:杨新莉;卢秉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消化性溃疡为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因其病变形成是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所致,且其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成为溃疡,不同于糜烂,故名为消化性溃疡.又因其病变的98%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二者并非同一种病,但因两者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药物治疗等方面有许多类似之处,故于本文一并讨论.本病的临床表现为慢性、周期性和节律性的上腹痛、胀满、嗳气、泛酸、食少和恶心呕吐等.
作者:蔡红荣;姜树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方剂药效物质系统和方剂与人体作用的的复杂性特征决定了应当在复杂性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根据复杂性科学的观点,方剂药效物质基础不是单味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药效物质不一定局限于能被检测到的化学成分,药效物质系统不是方剂中所有单味药化学成分的总和.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整体观念为特色,以临床疗效为中心,用复杂科学的理论和思维方法进行研究更符合方剂本身的规律.
作者:韩旭华;牛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在针灸临床上对于补泻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达到理想的补泻效应,在针刺补泻法的探求上,应重视发挥针灸的无副作用、痛苦小的优势,重视理、法、方、穴的应用,重视留针得气,手法倡用平补平泻以补虚泻实;不应片面强求补泻手法对机体的作用.
作者:于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