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儿童行为异常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王岩;李延忠;王欣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阻塞性, 儿童, 行为异常, 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儿童行为异常的发病机制.方法:对70例4~11岁打鼾儿童进行整夜多导睡眠仪监测,诊断为OSAHS 40例.单纯鼾症30例,以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应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评定儿童行为问题.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以上各组儿童血清C反应蛋白的含量.结果:OSAHS及单纯鼾症组存在行为问题的比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AHS组C反应蛋白含量(4.24 mg/L)明显高于单纯鼾症组(2.76 mg/L)及健康对照组(1.27 mg/L);单纯鼾症组C反应蛋白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OSAHS组伴有行为异常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4.63 mg/L)明显高于不伴有行为异常者(3.23 mg/L);单纯鼾症组伴有行为异常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3.63 mg/L)明高于不伴有行为异常者(1.76 mg/L).结论:OSAHS及单纯鼾症儿童有较多的行为问题出现.C反应蛋白的升高与OSAHS及单纯鼾症儿童的行为异常具有相关性.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UPPP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疗效观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上呼吸道解剖性狭窄和局部软组织的易塌陷性,使在睡眠中上呼吸道对气流机械性阻塞增加,被认为是重要的因素.Ⅱ型OSAHS患者阻塞平面在口咽部,黏膜组织肥厚致悬雍垂肥大或过长、软腭过低过长、咽侧索肥厚、扁桃体肥大、咽部淋巴组织增生及咽部脂肪组织堆积等.腭咽部是OSAHS常见的阻塞部位,几乎所有的OSAHS患者都存在腭咽部的狭窄与阻塞,部分患者并发鼻腔和(或)下咽、舌根部阻塞,多平面狭窄和阻塞也是影响以解除腭咽部狭窄为主要目的UPPP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杨彩琴;郭红东;王志宏;吴亮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成人喉乳头状瘤Pin1和CyclinD1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成人喉乳头状瘤中Pin1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在喉乳头状瘤恶变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喉正常上皮组织、39例喉乳头状瘤、27例喉乳头状瘤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牛及16例喉乳头状瘤伴癌变共计92例石蜡切片中Pin1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从正常喉七皮组织到喉乳头状瘤恶变组织的变化过程中,Pin1和CyclinD1的表达逐渐增高(P<0.05);CyclinD1在喉乳头状瘤组与伴不典型增生组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Pin1和CyclinD1的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Pin1和CyclinD1在喉乳头状瘤恶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in1过表达上调CyclinD1过表达,可能是喉乳头状瘤恶变机制之一.

    作者:范国亮;王大力;樊新龙;王铁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谷胱苷肽S转移酶M1和T1基因多态性与喉及下咽癌易感性

    目的:研究谷胱苷肽S转移酶M1(GSTM1)、谷胱苷肽S转移酶T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喉及下咽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对76例喉、下咽癌患者(患者组)和与之匹配的76例对照组进行GSTM1、GSTT1基因型检测.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GSTM1基因缺失频率分别为59.2%和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STM1基因缺失与喉、下咽癌易感性有关(OR=1.935,95%CI=1.069~3.510);GSTT1基因缺失频率分别为57.9%和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分析未发现两种基因在喉、下咽癌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GSTM1基因缺失同时暴露于吸烟者患喉、下咽癌的风险性显著增加(OR=5.545,95%CI=2.158~13.528).结论:GSTM1基因缺失可能增加个体患喉、下咽癌的易感性,且与吸烟在喉、下咽癌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GSTT1基因型可能与本市区喉、下咽癌发生无关.

    作者:李钦;王凌荣;陈彦林;杜英华;孔平;李玉芬;许晓群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儿童行为异常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儿童行为异常的发病机制.方法:对70例4~11岁打鼾儿童进行整夜多导睡眠仪监测,诊断为OSAHS 40例.单纯鼾症30例,以4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应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评定儿童行为问题.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以上各组儿童血清C反应蛋白的含量.结果:OSAHS及单纯鼾症组存在行为问题的比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AHS组C反应蛋白含量(4.24 mg/L)明显高于单纯鼾症组(2.76 mg/L)及健康对照组(1.27 mg/L);单纯鼾症组C反应蛋白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OSAHS组伴有行为异常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4.63 mg/L)明显高于不伴有行为异常者(3.23 mg/L);单纯鼾症组伴有行为异常者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3.63 mg/L)明高于不伴有行为异常者(1.76 mg/L).结论:OSAHS及单纯鼾症儿童有较多的行为问题出现.C反应蛋白的升高与OSAHS及单纯鼾症儿童的行为异常具有相关性.

    作者:王岩;李延忠;王欣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EB病毒在儿童腺样体肥大和扁桃体炎组织内的定量研究及意义

    目的:探讨EB病毒在儿童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中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在儿童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52例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患儿手术摘除的腺样体、扁桃体组织及血浆标本进行EB病毒定量检测.结果:患有慢性扁桃体炎和(或)腺样体肥大的儿童扁桃体、腺样体组织中EB病毒感染率为51.9%;其中男性患儿EB病毒感染率为50.0%,女性患儿为55.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扁桃体组织EB病毒感染率为40.4%,腺样体组织为4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组(7~14岁)患儿扁桃体和腺样体组织EB病毒感染率为65.5%,明显高于学龄前组(2~6岁)患儿的感染率(34.8%).比较轻、中、重度肥大的腺样体组织中EB病毒-DNA拷贝数发现:重度肥大组EB病毒-DNA拷贝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52例患儿血浆标本检测发现:EB病毒-DNA拷贝数均在正常范围内(<1×10~3 copies/ml).结论:腺样体肥大组织与慢性扁桃体炎组织对EB病毒有相同的易感性,男、女性患儿的扁桃体和腺样体组织对EB病毒易感性基本相同,且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EB病毒的感染率也会相应增高.腺样体的增生、肥大与EB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张晓彤;李洪跃;刘雪梅;张青;刘辉;王香玲;凌荧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JNK信号通道在强噪声诱导豚鼠耳蜗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探讨强噪声对豚鼠耳蜗细胞死亡的机制及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道在强噪声诱导耳蜗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实验组豚鼠暴露在4 kHz窄带噪声120 dBSPL噪声环境中4 h,噪声刺激停止后1 d、4 d、14 d组及对照组(每组各8只)在处死前测ABR.取每组4只豚鼠耳蜗作石蜡切片,另外4只豚鼠提取耳蜗总蛋白.脱氧核糖核甘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耳蜗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JNK信号途径蛋白质P-JNK、P-c-Jun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耳蜗Corti器毛细胞、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存在TUNEL阳性细胞,以1 d组多,逐渐减少,14 d组少,而对照未见阳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到实验组P-JNK、P-c-Jun有免疫反应阳性,定位于细胞核,对照组未见阳性细胞.Western Blot检测P-JNK、P-c-Jun含量在噪声刺激后迅速增高并快速活化,1 d、4 d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在14 d仍然维持较高水平.结论:强噪声可以通过诱导凋亡造成耳蜗细胞损伤,同时P-JNK标志着JNK信号途径的激活,提示JNK信号通道可能也是介导强噪声诱导豚鼠耳蜗细胞凋亡信号通道之一.

    作者:薛秋红;陈佳;龚树生;谢静;何坚;陈小林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颈廓清术后并发乳糜漏的非手术治疗

    颈廓清术是头颈部癌的主要外科治疗手段,乳糜漏或右侧淋巴导管漏是颈廓清术中虽不常见但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仅为1.0%~2.5%~([1]),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乳糜液积聚,引起局部皮瓣漂浮、坏死;造成颈部动脉暴露发生致死性大出血,也可造成咽漏或口腔皮肤漏;大量液体漏出造成水电解质失衡及蛋白质丢失,有的甚至可引起乳糜胸,危及生命~([2]).我科2001-06-2008-10共行颈部手术632例,术后并发乳糜漏8例,现就其临床诊断、处理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沈建军;杨波;张速勤;沈小华;唐海红;朱敏辉;吴静娴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及正常成人呼吸运动周期中上气道形态变化的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呼吸运动周期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与正常人上呼吸道形态变化的差别,探讨OSAHS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经PSG确诊的OSAHS患者20例和均无睡眠疾病方面主诉的正常对照组16例.利用PSG中呼吸监测系统记录其呼吸周期曲线,同时采用纤维内镜观察受检者在平静呼吸的呼吸周期中咽腔形态学的改变,将纤维内镜观察过程同步录制于PSG同一计算机内.后期根据呼吸曲线,分别于呼吸周期各个不同时相所对应的咽腔录像利用图像软件剪接为照片,分别测量各解剖区不同呼吸周期下上呼吸道的横截面积、左右径和前后径.结果:对照组与OSAHS组均表现为上呼吸道形态随呼吸运而变化.吸气时面积开始减小,吸气中期呼吸道面积减至小,持续到吸气末期.呼气时面积开始增大,呼气中期面积增至大,持续到呼气末期,吸气相再次开始.对照组与OSAHS组在腭咽区和舌咽区的前后径、左右径及横截面积在呼吸运动中有明显变化.OSAHS组在腭咽区及舌咽区左右径、前后径及横截面积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OSAHS组与对照组呼吸周期内腭咽区左右径及面积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舌咽区及喉咽区.OSAHS组腭咽区前后径变化幅度也大于舌咽区及喉咽区.结论:呼吸运动周期中上呼吸道的形态存在周期性的变化,OSAHS患者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这种较大的变化幅度是OSAHS患者睡眠中发生上呼吸道阻的基础.

    作者:乔晓丞;李树华;石洪金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癌基因c-myc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癌基因c-myc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和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喉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癌基因c-myc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喉组织比较,癌基因c-myc mRNA和蛋白水平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喉癌组织中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其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喉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成负相关.结论:癌基因c-myc在喉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喉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为喉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作者:龙小博;胡双;曹平平;刘争;甄宏韬;崔永华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利用SEIDI-TOF质谱技术分析喉癌患者血清蛋白质谱的变化

    目的:筛选喉癌肿瘤标记物,探讨其在术前、术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利用固定金属亲和表面蛋白质芯片和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32例喉癌患者和38例正常人血清中的差异蛋白,进而检测32例喉癌术前和15例喉癌术后10 d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获得的蛋白质谱采用Ciphergen公司的Biomarker Wizard和Biomarker Pattern软件分析.结果:通过对喉癌患者术前血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质谱分析发现,共有15个蛋白质表达量有明显差异;对喉癌患者术前血清与术后血清蛋白质谱分析发现,共有17个蛋白质表达量有明显差异.并获得相对分子质量为2 958.52、3 796.89、5 148.86、6 115.57、4 052.18和7 770.76这6个蛋白质组成的模板,可将喉癌术前与术后正确分组,其正确分组率分别为84.38%(27/32)和73.33%(11/15).结论:通过喉癌手术前后血清中蛋白质谱的比较,可以筛选得到用以诊断喉癌的特异性蛋白标志物并用以预后的判断.固定金属亲和表面蛋白质芯片和SELDI-TOF-MS技术对于发现和筛选血清中的喉癌标志物是一种有效、快速的方法.

    作者:许莹;乔胜铎;皇甫辉;王斌全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Ⅰ型和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的临床关系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Ⅰ型胶原(ColⅠ)、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和癌组织标本中ColⅠ、COlⅣ、Fn的表达.应用VIDAS图像分析仪分析其图像的积分光吸收度(iOD),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癌周正常组织中,ColⅠ表达明显且完整,ColⅣ和基膜Fn表达呈现出一种完整的线状结构.间质Fn则呈完整的网状结构;而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随分化程度降低,三者的表达逐渐下降,完整性亦逐渐破坏和消失,其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lⅠ、ColⅣ、Fn的表达表现出高度一致性,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进展、颈淋巴结的转移,其表达均逐渐下降,且表达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lⅠ、ColⅣ、Fn的表达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对了解喉鳞状细胞癌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手术方法的选择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张海琴;李薇;尚伟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Jab1和p27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二者关系

    细胞周期的失调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p27为CIP/KIP家族的主要成员,具有阻滞细胞通过G1期或s期的关卡作用,其蛋白表达水平及活性改变与肿瘤形成有关~([1]).目前研究发现,Jab1能特异性地与p27发生相互作用,使p27由胞核穿梭移动到胞质,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加速p27的降解而降低细胞内p27的含量~([2]).国外有学者研究了Jab1蛋白在胰腺癌~([3])、乳腺癌~([4])、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5])及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6])(NHL的一种特殊类型)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其表达水平增加与p27的下降及肿瘤的不良预后有关.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还未见联合检测Jab1及p27蛋白在LSCC中的表达情况的文献报道,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SCC中Jab1及p27蛋白的表达,探讨它们在L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邱晓霞;周维镕;张振新;达鹏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MRI和MSCT在喉癌术前分期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MRI和MSCT增强扫描横断、多平面重建图像在喉癌TNM中的价值.方法:37例患者行MRI检查,并有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成像;35例患者行MSCT扫描,横断位、多平面成像;其中28例进行MRI和MSCT扫描.所有患者均有病理证实.观察并对比其各部位病变显示的准确度,对比分析37例MRI患者和35例MSCT患者的影像表现在诊断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差异性以及在TNM分期中的差异.结果:在28例行MRI和MSCT患者中,MRI在观察会厌前间隙、喉旁间隙、舌根、颈外组织、声带方面有较好的准确度,在前两组TNM分期中,T1期两者准确度没有差别,随着分期增高MRI准确度增高,后分期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判断淋巴结转移方面MSCT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较MRI略高.论:MRI和MSCT在喉癌患者术前T分级中准确度均高,MRI在观察会厌前间隙,喉旁间隙、舌根、颈外组织、声带部位上有较好的准确度,而在淋巴结转移方面MSCT具有较可靠的准确度,T1分期两者无差异性,T2~4期两者有差异性,MRI较MSCT更准确.

    作者:薛建秀;段润卿;赵蓓;马成杰;吕传剑 刊期: 2009年第24期

  • 儿童睡眠监测价值论分析(附47例报告)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在成人中为常见病,近年来很多学者将其概念一成不变地用于儿童,忽略了儿童的生理特点,笔者认为,儿童打鼾、鼻塞、睡眠时张口呼吸等症状重,但实际上缺氧不明显,两者不成比例.现将我院对47例2~10岁患儿进行PSG监测的资料报告如下,以探讨其对儿童是否有价值.

    作者:张浩亮;于锋 刊期: 2009年第24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