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孙六合教授应用巨刺法的临床经验

张京峰;孙国胜

关键词:名医经验, 巨刺法
摘要:孙老根据文献和临床观察总结出以脉象和穴温作为应用巨刺法施治的依据,丰富了巨刺法的内容,提高了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了巨刺法应用的规律.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张学文教授脑病验方集锦

    70华诞的博导张学文教授出身中医世家,是张氏世医的第三代传人,在至今55年的行医和45年的执教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擅治疗温病和脑病.笔者有幸成为他的75名弟子之一,学习中医脑病,所获颇丰.现将老师的传世验方总结如下.

    作者:邵文彬;朱丽红;张学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发挥中医在糖尿病中的优势

    糖尿病是古今中外一致公认的疑难病症之一.发病率高,并发症严重,危害性大,是人民健康的公敌.一旦患病,终身缠绵难愈.千百年来,历代医家在与糖尿病(DM)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具中医特色的有效方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历史发展到今天,实践在反复证明一个真理,中医药在防治DM及其并发症中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邹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集粹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的良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以子宫增大和月经过多为主要症状,生育期发病率为20%~30%,是子宫手术的主要病种之一.由于手术的创伤性和易复发性,特别是有手术禁忌症的子宫肌瘤患者、以及围绝经期妇女更倾向于选择一种创伤小、能有效改善症状、更经济的保守治疗方法,中医药恰符合了这一要求.应用中医药保守治疗子宫肌瘤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提高了患病妇女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近十余年来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报道及实验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傅萍;马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肌电穴位特异性及胃电传出途径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穴位特异性影响及其传出途径研究.方法:选用足阳明经头面部四白、地仓穴,以及手太阳经颧髎穴及非经非穴四白旁开点,比较观察电针对禁食24h麻醉状态下大鼠胃肌电的影响;并通过腹注阿托品、六烃季胺、利血平神经阻断剂,观察传出途径阻断后电针四白穴对大鼠胃肌电的影响.结果:电针四白、地仓穴对胃电振幅、时程及峰簇数的发放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效应以四白穴作用为明显,地仓次之,与针刺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电针颧髎、四白旁开点,对胃电活动则无明显作用,与针刺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四白穴能部分取消阿托品、六烃季胺对大鼠胃电的抑制效应,部分增强利血平后大鼠胃电的兴奋效应.结论:电针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调整作用具有经脉、穴位的相对特异性.而电针对胃电的调整作用,与胆碱能神经、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参与有关.

    作者:赵艳玲;常小荣;严洁;何军锋;李江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医药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实验研究述评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脑水肿是脑出血的重要并发症,其产生和发展是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积极、有效地防治脑水肿是降低患者死亡率与致残率的关键.有关脑出血实验研究表明,脑水肿为血管源性与细胞毒性之混合性脑水肿.大量实验研究显示,中医药对脑出血后脑水肿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1~4].笔者兹就近年来中医药对脑出血后脑水肿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秋娟;周爽;汪涛;徐敏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医药抗肿瘤转移机理的研究进展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多发病.我国每年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约160万,已超过心脑血管病成为致死原因的第1位,90%的肿瘤病人死于转移.转移是肿瘤恶性行为的特征性表现,也是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控制转移成功与否是决定癌症患者生存预后的关键,因此对于抗恶性肿瘤转移机理的研究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关键所在,而中医药在控制肿瘤转移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作者:刘云霞;金亚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实质的研究进展

    本文论述了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概念,胰岛素抵抗的客观化检测指标与中医辨证的关系,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血脂代谢紊乱、脂肪肝、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提示对胰岛素抵抗发生机制与中医证实质关系的深入研究,对全面综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谷春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SARS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总体疗效综合评价研究

    目的:对治疗SARS的主要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比较,评价其总体疗效.方法:采用多种综合评价方法,配合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两种形式.结果:得出了7个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的综合评价排序以及SARS主要治法和方药.结论:综合评价是对多指标多属性进行评价的理想方法,中医药在SARS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志国;曹洪欣;王永炎;翁维良;谢雁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发展至肝硬化的中间环节,是各种慢性肝病(包括病毒性、酒精性、血吸虫性、中毒性等)的共同病理学基础.中医在认识、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方面有着自身的独道之处,临床疗效确切,近年来成为医疗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不少学者都把注意力集中于此,特别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进一步指导临床.这些研究日趋活跃,成果可观.

    作者:李洪;卢良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清热抗感冲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清热抗感冲剂对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的治疗作用.方法:共观察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患者294例.治疗组154例,服用清热抗感冲剂;对照组140例,服用银翘解毒片.两组进行对照观察,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133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9例,痊愈率为86.36%,总有效率94.16%;对照组痊愈93例,显效15例,有效1例,无效31例,痊愈率为66.43%,总有效率为77.8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清热抗感冲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乔模;王笈;陈筱云;阎丽萍;李俊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RP-HPLC法同时测定炎可宁糖衣片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一种可测定炎可宁糖衣片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BDS C18(200mm×4.6mm 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黄芩苷为乙腈-0.1%磷酸溶液(22:78);盐酸小檗碱乙腈-磷酸盐缓冲液[0.05mol/L磷酸二氢钾和0.05mol/L庚烷磺酸钠(1:1)含0.2%三乙胺](40:60);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47nm与278nm;柱温:30℃;进样量均为20μL;流速均为1.0mL/min;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本法盐酸小檗碱在16.0~128μg·mL-1,黄芩苷在40.2~321μg·mL-1范围内两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回收率与RSD%分别为99.1%,(RSD)0.28%和99.7%,(RSD)1.03%.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方法.

    作者:周静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止嗽膏体外抗病毒及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止嗽膏的体外抗病毒和抗菌作用.方法:观察止嗽膏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3)作用及对常见五种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止嗽膏细胞毒性较小;对两种病毒的增殖有不同抑制作用,根据50%的抑制浓度,其抗病毒作用有量效关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为0.5g·mL-1,对肺炎链球菌的低抑菌浓度为0.125g·mL-1,对A群链球菌的低抑菌浓度为1g·mL-1,对大肠艾希氏菌的低抑菌浓度为0.5g·mL-1,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低抑菌浓度为0.5g·mL-1.结论:止嗽膏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抑制常见致病菌的作用.

    作者:王洪军;刘昌玉;刘素文;邹如政;刘国玲;钟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运用仲景方治疗呕吐验案举要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治疗呕吐方剂别具匠心,笔者临证运用仲景方治疗呕吐屡获效验.兹举数例,介绍于下.

    作者:杨容青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分阶段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与排便有关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便秘、泄泻,或便秘、泄泻交替等.本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肠功能失调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为探求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笔者选择2000年1月-2004年6月间门诊患者30例为治疗观察对象,分3个阶段组用中医五脏整体病理观进行辨证治疗取得一定效果.

    作者:刘穗宁;烟建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对医药连锁企业采购环节中供应商评定探析

    现代医药连锁企业的竞争,由技术的领先、市场的垄断逐渐转向以采购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从而帮助企业占据新的优势.可以说采购是医药连锁企业经营活动中主要的内容之一,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或利润的升降.

    作者:黄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昆明山海棠胶囊对小鼠的生殖毒性研究

    目的:探讨昆明山海棠胶囊的生殖系统毒性.方法:根据卫生部<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进行该制剂的特殊毒理实验研究.结果:显性致死试验阳性;雌鼠均不能受孕;精子畸形率显著增高,随剂量增加而精子畸形率增高;对孕鼠重量、活胎重量及平均胎仔数等各项指标均无影响.结论:昆明山海棠胶囊具有低-中度的遗传毒性和一般生殖毒性,而无胚胎毒性.

    作者:唐瑛;蒋雯;邱炜;杨李;左娟;梁翠微;郑有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近5年中医复方配伍实验研究进展

    就近5年中医复方配伍的实验研究进展,从实验的方法和实验的内容两方面加以综述,并指出中医复方配伍的研究因拘泥于对古方合理性的探讨,缺乏创新,仍需继续深入研究.

    作者:聂建华;阮时宝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论中医基础理论在中医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

    中医是一门科学,但它完全不同于其它任何一门自然科学,有着被公认的科学检验标准和研究程序,它的科学性更多地体现在辨证思维方式上.中医学就是站在独特的角度上,以独特的观点和方式来科学地看待和阐述人与自然及人体本身内部的变化关系,故亦有一种说法称中医乃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模式之外的第3种模式.

    作者:孙云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肺脾气虚是小儿肾病综合征发病的内因,其病位在肾,其标在水湿,气虚湿盛是本病主要的病机特点,益气利湿法是治疗本病的大法.

    作者:王世君;李枫;聂长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管见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肾脏损害性疾病引起肾功能减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在临床上较棘手,一般认为其肾脏病变呈潜在进行性发展,多为不可逆的,治疗效果很有限.往往运用中药也存在两难,一是水肿易消易聚,时起时伏,时轻时重,经年累月难以平伏;二是水肿虽消而尿蛋白之排泄难以控制.

    作者:栾蕾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