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昆明山海棠胶囊对小鼠的生殖毒性研究

唐瑛;蒋雯;邱炜;杨李;左娟;梁翠微;郑有顺

关键词:昆明山海棠胶囊, 生殖毒性
摘要:目的:探讨昆明山海棠胶囊的生殖系统毒性.方法:根据卫生部<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进行该制剂的特殊毒理实验研究.结果:显性致死试验阳性;雌鼠均不能受孕;精子畸形率显著增高,随剂量增加而精子畸形率增高;对孕鼠重量、活胎重量及平均胎仔数等各项指标均无影响.结论:昆明山海棠胶囊具有低-中度的遗传毒性和一般生殖毒性,而无胚胎毒性.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肺脾气虚是小儿肾病综合征发病的内因,其病位在肾,其标在水湿,气虚湿盛是本病主要的病机特点,益气利湿法是治疗本病的大法.

    作者:王世君;李枫;聂长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科学界定中医儿科学的内涵与外延

    概述学科内涵与外延界定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中医儿科学作为一个多义术语,应从不同层次确定其内涵和外延,即科学知识体系层次、教学的科目层次及学科建设层次来认识中医儿科学的内涵与外延.认为科学界定中医儿科学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挖掘中医儿科资源,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学科分化,加强中医儿科学的三级学科建设,将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学术发展及学术水平的提高.

    作者:王雪峰;王文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关于中医康复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从中医临床康复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医康复学的部分系统性及概念性问题,如养生与康复的概念、中医康复学的研究对象与辨证康复、中医康复学的评价方法以及中医康复学的整体观等.笔者认为:应分清养生与康复在概念上的区别,明确中医康复学的研究对象,建立中医康复的评价方法,注重中医临床康复的整体观.

    作者:高天海;周文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对医药连锁企业采购环节中供应商评定探析

    现代医药连锁企业的竞争,由技术的领先、市场的垄断逐渐转向以采购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从而帮助企业占据新的优势.可以说采购是医药连锁企业经营活动中主要的内容之一,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或利润的升降.

    作者:黄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论中医基础理论在中医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

    中医是一门科学,但它完全不同于其它任何一门自然科学,有着被公认的科学检验标准和研究程序,它的科学性更多地体现在辨证思维方式上.中医学就是站在独特的角度上,以独特的观点和方式来科学地看待和阐述人与自然及人体本身内部的变化关系,故亦有一种说法称中医乃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模式之外的第3种模式.

    作者:孙云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论心脑同治

    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文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心脑之间病理、生理的联系,论述了心脑同治的可行性.

    作者:庄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药二至丸加味西药配合治疗IgA肾病84例

    笔者近年来运用中药二至丸加味配合西药治疗IgA肾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就2000年9月-2003年9月经治的84例患者作以下报道.

    作者:张灵;余慧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刘友章教授外洗法治疗内科杂病经验

    对刘友章教授外洗法治疗内科杂病经验进行总结,旨在推广外治法在内科领域的应用,并对治验病案进行总结,加以分析,以供临床工作者参考.并提供外治法临床新途径.

    作者:蓝海;周莲英;杨晓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围绝经期烘热汗出症的中医辨治

    围绝经期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症状潮红、潮热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特征性的表现.对近10年围绝经期烘热汗出症的中医辨治予以综述,从脏腑、营卫、气血、奇经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作者:柳静;卢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SARS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总体疗效综合评价研究

    目的:对治疗SARS的主要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比较,评价其总体疗效.方法:采用多种综合评价方法,配合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两种形式.结果:得出了7个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的综合评价排序以及SARS主要治法和方药.结论:综合评价是对多指标多属性进行评价的理想方法,中医药在SARS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志国;曹洪欣;王永炎;翁维良;谢雁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用辩证法观认识医易关系

    论述了<周易>是我国古代自然哲学的典范,中医学是我国古文化中的瑰宝之一,二者之间有着共同的思维方式,语言基础,在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但名同义异.从三个方面对照说明:1、经<周易>的简介使人们明了阴阳八卦的实质是当时的占卜筮书;2、从<周易>的中心内容的概念、要素、观点来看,饱含古代的朴素唯物辩证法观;3、中医学在<周易>的渗透和影响之下,经过了借鉴、沿用的历程,终于跳出了阴阳八卦的圈子,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充实、提高,使之成为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优势.

    作者:李永贵;聂伟;吴忠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朱振铎教授治疗老年痴呆经验

    老年痴呆包括阿尔采默型痴呆(SDAT)、血管性痴呆(VD)、混合型痴呆和其他痴呆.其中阿尔采默型痴呆和血管性痴呆是老年痴呆中两大主要的类型,患病率占所有痴呆的90%以上.老年痴呆是目前公认的具有世界性的公共卫生事业的重大问题.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朱振铎教授,善治老年痴呆,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立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RP-HPLC法同时测定炎可宁糖衣片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一种可测定炎可宁糖衣片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BDS C18(200mm×4.6mm 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黄芩苷为乙腈-0.1%磷酸溶液(22:78);盐酸小檗碱乙腈-磷酸盐缓冲液[0.05mol/L磷酸二氢钾和0.05mol/L庚烷磺酸钠(1:1)含0.2%三乙胺](40:60);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47nm与278nm;柱温:30℃;进样量均为20μL;流速均为1.0mL/min;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本法盐酸小檗碱在16.0~128μg·mL-1,黄芩苷在40.2~321μg·mL-1范围内两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回收率与RSD%分别为99.1%,(RSD)0.28%和99.7%,(RSD)1.03%.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方法.

    作者:周静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发挥中医在糖尿病中的优势

    糖尿病是古今中外一致公认的疑难病症之一.发病率高,并发症严重,危害性大,是人民健康的公敌.一旦患病,终身缠绵难愈.千百年来,历代医家在与糖尿病(DM)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具中医特色的有效方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历史发展到今天,实践在反复证明一个真理,中医药在防治DM及其并发症中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邹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止嗽膏体外抗病毒及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止嗽膏的体外抗病毒和抗菌作用.方法:观察止嗽膏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3)作用及对常见五种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止嗽膏细胞毒性较小;对两种病毒的增殖有不同抑制作用,根据50%的抑制浓度,其抗病毒作用有量效关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为0.5g·mL-1,对肺炎链球菌的低抑菌浓度为0.125g·mL-1,对A群链球菌的低抑菌浓度为1g·mL-1,对大肠艾希氏菌的低抑菌浓度为0.5g·mL-1,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低抑菌浓度为0.5g·mL-1.结论:止嗽膏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抑制常见致病菌的作用.

    作者:王洪军;刘昌玉;刘素文;邹如政;刘国玲;钟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关于中医药现代化的再思考

    中医学是整体观,可以容纳和吸收分析还原论的现代科学体系.中医学是功能观,必须结合结构论的现代生命科学体系.多学科的共同促进可以使中医学现代化.从宏观上也可以证明基因组的整体性.基因组上的辨证可以使证候精确化、标准化.

    作者:刘家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孙六合教授应用巨刺法的临床经验

    孙老根据文献和临床观察总结出以脉象和穴温作为应用巨刺法施治的依据,丰富了巨刺法的内容,提高了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了巨刺法应用的规律.

    作者:张京峰;孙国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糖尿病从五脏辨治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论述了糖尿病患者从肺、脾、肾、心、肝五脏辨证施治.应用中医药清热润肺、健脾益气、补肾固精、养心化瘀、舒肝解郁的方法治疗糖尿病.

    作者:刘晓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概况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作用原理.方法:通过综合分析近10年来中、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报道和实验研究等相关文献.结果:西医认为机体免疫活性细胞异常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对川崎病的发病及并发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中医认为本病属温病范畴,可按卫气营血进行辨证论治,其发病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外感温热邪毒有关,热毒血瘀交阻为主要病机.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川崎病临床疗效确切,有良好的研究前景.

    作者:朱南方;陈兆鸿;李小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运用仲景方治疗呕吐验案举要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治疗呕吐方剂别具匠心,笔者临证运用仲景方治疗呕吐屡获效验.兹举数例,介绍于下.

    作者:杨容青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