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ARS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总体疗效综合评价研究

王志国;曹洪欣;王永炎;翁维良;谢雁鸣

关键词:SARS, 中西医结合, 疗效, 综合评价
摘要:目的:对治疗SARS的主要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比较,评价其总体疗效.方法:采用多种综合评价方法,配合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两种形式.结果:得出了7个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的综合评价排序以及SARS主要治法和方药.结论:综合评价是对多指标多属性进行评价的理想方法,中医药在SARS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徐景藩教授黄连配伍用药经验点滴

    从黄连配补骨脂、黄连配香附、黄连配藿香、黄连配苏梗等四方面介绍了徐景藩教授运用黄连的独特配伍经验,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徐景藩教授用药治病的特色,对临证运用黄连有所帮助.

    作者:陆为民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科学界定中医儿科学的内涵与外延

    概述学科内涵与外延界定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中医儿科学作为一个多义术语,应从不同层次确定其内涵和外延,即科学知识体系层次、教学的科目层次及学科建设层次来认识中医儿科学的内涵与外延.认为科学界定中医儿科学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挖掘中医儿科资源,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学科分化,加强中医儿科学的三级学科建设,将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学术发展及学术水平的提高.

    作者:王雪峰;王文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开通玄府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脑水肿的效应研究

    目的:研究以开通玄府、利水解毒法组方的利开灵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脑水肿的效应,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肝素尾状核注射法制备脑出血脑水肿模型.观察大鼠神经行为、脑系数、脑含水量及脑组织Na+、K+、Ca2+的含量变化.结果:利开灵能有效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水肿的程度,降低不同时相的脑血管通透性、脑组织含水量,调整Na+、K+、Ca2+含量.与模型组、单纯利水解毒法组方的利开组及醒脑开窍组方的安宫牛黄丸组比较,在不同时相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以开通玄府、利水解毒法组方的利开灵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脑水肿有可靠干预效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常富业;王永炎;高颖;李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张学文教授脑病验方集锦

    70华诞的博导张学文教授出身中医世家,是张氏世医的第三代传人,在至今55年的行医和45年的执教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擅治疗温病和脑病.笔者有幸成为他的75名弟子之一,学习中医脑病,所获颇丰.现将老师的传世验方总结如下.

    作者:邵文彬;朱丽红;张学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昆明山海棠胶囊对小鼠的生殖毒性研究

    目的:探讨昆明山海棠胶囊的生殖系统毒性.方法:根据卫生部<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进行该制剂的特殊毒理实验研究.结果:显性致死试验阳性;雌鼠均不能受孕;精子畸形率显著增高,随剂量增加而精子畸形率增高;对孕鼠重量、活胎重量及平均胎仔数等各项指标均无影响.结论:昆明山海棠胶囊具有低-中度的遗传毒性和一般生殖毒性,而无胚胎毒性.

    作者:唐瑛;蒋雯;邱炜;杨李;左娟;梁翠微;郑有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补肺口服液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肺口服液(Bufei Oral Liquor,BFOL)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氢化可的松造成免疫低下小鼠模型,观察BFOL对其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的影响;用碳粒廓清法观察BFOL对网状内皮系统的影响;用简单形态学方法测定C3b受体花环率(RC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观察BFOL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BFOL能明显增加小鼠胸腺、脾脏重量,改善氢化可的松所致小鼠胸腺、脾脏萎缩;能明显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结论:BFOL能增强小鼠免疫功能.

    作者:陈立军;刘继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清热抗感冲剂对小鼠IL-2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清热抗感冲剂对实验性免疫低下小鼠及正常小鼠血清IL-2水平的影响,探讨该冲剂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昆明种小鼠100只,雌雄各半,其中50只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mg/0.2mL/只,每天给药1次,连续7天,造成免疫低下小鼠,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对照组(银翘解毒片组)、西药对照组(γ-干扰素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其余50只随机分为正常空白对照组(即生理盐水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上述各组连续用药3天后,处死,采血,离心取血清,采用放免γ测量仪检测IL-2含量.结果:清热抗感冲剂能显著提高正常小鼠和注射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低下小鼠血清中IL-2生成水平(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清热抗感冲剂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作者:王笈;乔模;阎丽萍;马彦平;王欢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脂肝消丸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脂肝消丸对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脂肪肝患者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口服脂肝消丸,对照组服用绞股蓝总苷片、维生素E,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ALT、AST和GGT均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同时TCh、TG及LD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HD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其中TCh、TG明显较对照组为优(P<0.05).结论:脂肝消丸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

    作者:彭立生;贺劲松;周大桥;高辉;童光东;陈亮;张剑勇;卢延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谈辨证体征体系与几个概念问题

    中医体征研究应立足于临床,服务于临床.作为临床体征研究的重要部分,必须首先确立辨证体征体系的基本框架,界定重要的体征概念和范围,重视辨证体征的特征及内在规律.

    作者:阎兆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孙六合教授应用巨刺法的临床经验

    孙老根据文献和临床观察总结出以脉象和穴温作为应用巨刺法施治的依据,丰富了巨刺法的内容,提高了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了巨刺法应用的规律.

    作者:张京峰;孙国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糖尿病从五脏辨治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论述了糖尿病患者从肺、脾、肾、心、肝五脏辨证施治.应用中医药清热润肺、健脾益气、补肾固精、养心化瘀、舒肝解郁的方法治疗糖尿病.

    作者:刘晓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超声波刺激虚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波刺激虚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将20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除常规药物外,加用超声波刺激虚里,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每次40mg,每日1次.对两组患者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进行对照观察与研究.结果:超声波刺激虚里可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症状,超声波刺激虚里治疗组总有效率85%.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照组总有效率58%.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显著改善心电图,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缺血总面积变化比较,治疗组从治疗前的(82.83±12.46)减少到治疗后(25.58±8.45),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从治疗前的(81.85±13.47)减少到治疗后(54.72±9.48),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超声波刺激虚里对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疗效.

    作者:罗陆一;冯润芬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芪风固表颗粒止咳化痰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芪风固表颗粒的止咳化痰作用及其机理.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气管酚红排泌量,镜下观察病理改变,测定SO2刺激咳嗽的潜伏期.结果:芪风固表颗粒具有延长咳嗽潜伏期、增加酚红排泌量及减少病理改变的作用.结论:芪风固表颗粒具有止咳化痰缓解气管炎症的作用.

    作者:王伟明;张树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HPLC测定清火片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测定清火片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大连依利特C18柱(ODS 25c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20:80),检测波长254nm,流速1mL·min-1,大黄素保留时间为14.998,大黄酸保留时间为21.607,大黄酚的保留时间为8.635.结果:大黄素进样量在0.056~0.673μg时呈良好的线形关系(r=0.998);大黄酸进样量为0.032~0.64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3);大黄酚进样量在0.064~0.768μg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大黄素),98.5%(大黄酸),98.3%(大黄酚).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分离效果理想.

    作者:任吉兰;林荣强;姜慧祯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医药抗肿瘤转移机理的研究进展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多发病.我国每年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约160万,已超过心脑血管病成为致死原因的第1位,90%的肿瘤病人死于转移.转移是肿瘤恶性行为的特征性表现,也是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控制转移成功与否是决定癌症患者生存预后的关键,因此对于抗恶性肿瘤转移机理的研究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关键所在,而中医药在控制肿瘤转移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作者:刘云霞;金亚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近5年中医复方配伍实验研究进展

    就近5年中医复方配伍的实验研究进展,从实验的方法和实验的内容两方面加以综述,并指出中医复方配伍的研究因拘泥于对古方合理性的探讨,缺乏创新,仍需继续深入研究.

    作者:聂建华;阮时宝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用辩证法观认识医易关系

    论述了<周易>是我国古代自然哲学的典范,中医学是我国古文化中的瑰宝之一,二者之间有着共同的思维方式,语言基础,在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但名同义异.从三个方面对照说明:1、经<周易>的简介使人们明了阴阳八卦的实质是当时的占卜筮书;2、从<周易>的中心内容的概念、要素、观点来看,饱含古代的朴素唯物辩证法观;3、中医学在<周易>的渗透和影响之下,经过了借鉴、沿用的历程,终于跳出了阴阳八卦的圈子,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充实、提高,使之成为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优势.

    作者:李永贵;聂伟;吴忠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川芎嗪联用维生素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川芎嗪(LGT)联用维生素C(Vit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复制HIRI模型,随机将40只实验兔分为肝缺血-再灌注组(A组)、肝缺血-再灌注+VitC治疗组(B组)、肝缺血-再灌注+VitC治疗组(C组)和肝缺血-再灌注+LGT+VitC治疗组(D组).在再灌注45min时,分别观察肝组织内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总腺苷酸量(TAN)及能荷(EC)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肝组织内ATP含量及EC值均明显增高[ATP:为(0.98±0.25)μg/mg,B组为(2.84±0.77)μg/mg,C组为(2.14±0.75)μg/mg,D组为(3.58±0.93)μg/mg,均P<0.01;EC:为(0.34±0.05),B组为(0.61±0.07),C组为(0.53±0.08),D组为(0.64±0.05),均P<0.01],尤以D组为著.结论:LGT联用VitC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细胞的能量代谢.

    作者:王万铁;邱晓晓;许益笑;倪世蓉;王卫;金可可;陈锡文;谢克俭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集粹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的良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以子宫增大和月经过多为主要症状,生育期发病率为20%~30%,是子宫手术的主要病种之一.由于手术的创伤性和易复发性,特别是有手术禁忌症的子宫肌瘤患者、以及围绝经期妇女更倾向于选择一种创伤小、能有效改善症状、更经济的保守治疗方法,中医药恰符合了这一要求.应用中医药保守治疗子宫肌瘤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提高了患病妇女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近十余年来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报道及实验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傅萍;马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金匮要略》浮脉及其兼脉的探析

    据脉论理、平脉辨证是<金匮要略>(简称<金匮>,下同)的一大特色,书中论述脉象的条文凡145条,其中,关于浮脉的有48条,约占1/3,而这之中,单论浮脉有19条,浮兼脉29条(其中,二兼脉11种,三兼脉3种).可见,浮脉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者:赵云;袁清思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