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中医康复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高天海;周文强

关键词:中医康复学, 康复, 养生, 辨证康复, 整体观
摘要:从中医临床康复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医康复学的部分系统性及概念性问题,如养生与康复的概念、中医康复学的研究对象与辨证康复、中医康复学的评价方法以及中医康复学的整体观等.笔者认为:应分清养生与康复在概念上的区别,明确中医康复学的研究对象,建立中医康复的评价方法,注重中医临床康复的整体观.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抗肿瘤转移机理的研究进展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多发病.我国每年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约160万,已超过心脑血管病成为致死原因的第1位,90%的肿瘤病人死于转移.转移是肿瘤恶性行为的特征性表现,也是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控制转移成功与否是决定癌症患者生存预后的关键,因此对于抗恶性肿瘤转移机理的研究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关键所在,而中医药在控制肿瘤转移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作者:刘云霞;金亚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阮时宝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撷菁

    阮时宝教授系我院方药教研室主任,从事中医方剂的临床、科研、教学至今已30年.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造诣较深.笔者有幸师承导师侍诊3年,聆听言教,受益匪浅.现将阮教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经验介绍以下,以飨同道.

    作者:苑述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EB病毒感染者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2水平研究

    目的:研究鼻咽癌高发区EB病毒感染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2(IL-2)水平.方法:免疫酶法检测血清EBVCA-IgA确定EB病毒感染者44例为观察组,以健康人18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及IL-2水平;比较其血清TNF-α及IL-2水平.结果:EB病毒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TNF-α分别为(37.5±18.7)pg/mL及(23.2±9.6)pg/mL,P<0.01;而IL-2分别为(14.4±7.1)pg/mL及(18.7±6.4)pg/mL,P<0.05.结论:EB病毒感染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增高而白介素2水平低下.

    作者:周小军;田道法;徐庆文;何健生;孙一帆;孔祥廉;郭亿莲;冯炳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述评

    在中医现代化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分子生物学及其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工具,亦被不断地用于中医药的研究,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中医药理论进行进一步的阐释,本文总结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应用于中医药研究的情况并作简要述评.

    作者:郑守曾;王睿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朱振铎教授治疗老年痴呆经验

    老年痴呆包括阿尔采默型痴呆(SDAT)、血管性痴呆(VD)、混合型痴呆和其他痴呆.其中阿尔采默型痴呆和血管性痴呆是老年痴呆中两大主要的类型,患病率占所有痴呆的90%以上.老年痴呆是目前公认的具有世界性的公共卫生事业的重大问题.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朱振铎教授,善治老年痴呆,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立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发挥中医在糖尿病中的优势

    糖尿病是古今中外一致公认的疑难病症之一.发病率高,并发症严重,危害性大,是人民健康的公敌.一旦患病,终身缠绵难愈.千百年来,历代医家在与糖尿病(DM)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具中医特色的有效方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历史发展到今天,实践在反复证明一个真理,中医药在防治DM及其并发症中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邹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分阶段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与排便有关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便秘、泄泻,或便秘、泄泻交替等.本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肠功能失调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为探求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笔者选择2000年1月-2004年6月间门诊患者30例为治疗观察对象,分3个阶段组用中医五脏整体病理观进行辨证治疗取得一定效果.

    作者:刘穗宁;烟建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脑组织P-CREB的表达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脑内转录因子P-CREB表达及中药益肾化浊方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PSD)基础上,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PSD大鼠脑内P-CREB的表达及益肾化浊方药的干预作用.结果:PSD模型大鼠脑前皮质、海马P-CREB表达显著下调,益肾降浊方药能明显增加P-CREB表达.结论: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存在CREB功能下调,益肾降浊方药可能通过上调CREB磷酸化而达到治疗作用.

    作者:侯秀娟;唐启盛;司银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刘友章教授外洗法治疗内科杂病经验

    对刘友章教授外洗法治疗内科杂病经验进行总结,旨在推广外治法在内科领域的应用,并对治验病案进行总结,加以分析,以供临床工作者参考.并提供外治法临床新途径.

    作者:蓝海;周莲英;杨晓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清热抗感冲剂对小鼠IL-2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清热抗感冲剂对实验性免疫低下小鼠及正常小鼠血清IL-2水平的影响,探讨该冲剂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昆明种小鼠100只,雌雄各半,其中50只腹腔注射环磷酰胺3mg/0.2mL/只,每天给药1次,连续7天,造成免疫低下小鼠,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对照组(银翘解毒片组)、西药对照组(γ-干扰素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其余50只随机分为正常空白对照组(即生理盐水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上述各组连续用药3天后,处死,采血,离心取血清,采用放免γ测量仪检测IL-2含量.结果:清热抗感冲剂能显著提高正常小鼠和注射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低下小鼠血清中IL-2生成水平(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清热抗感冲剂对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作者:王笈;乔模;阎丽萍;马彦平;王欢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脂肝消丸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脂肝消丸对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脂肪肝患者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口服脂肝消丸,对照组服用绞股蓝总苷片、维生素E,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ALT、AST和GGT均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同时TCh、TG及LD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HD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其中TCh、TG明显较对照组为优(P<0.05).结论:脂肝消丸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

    作者:彭立生;贺劲松;周大桥;高辉;童光东;陈亮;张剑勇;卢延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蜂胶左金胃三联治疗HP感染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蜂胶左金胃丸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的临床疗效.方法:取经胃镜证实的临床病例12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丽珠胃三联)组.结果:蜂胶左金胃丸治疗HP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平;楚更五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柴胡陷胸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性胸痛42例

    目的:观察以柴胡陷胸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引起的反流性胸痛的疗效.方法:柴胡陷胸汤加味辛开苦降,理气宽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反流性胸痛42例(治疗组),与麝香保心丸治疗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以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为主的胃食管反流性胸痛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0.00%;烧心、反酸、嗳气等胃食管反流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82%,对照组为38.10%;胃镜下食管黏膜病变总有效率治疗组57.00%,对照组为11.11%.以上3个方面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柴胡陷胸汤加味治疗GERD引起的反流性胸痛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徐光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气和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气和汤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肺功能、血气分析等的变化.方法:将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气和汤治疗组和氨茶碱对照组各30例.结果:气和汤组总有效率、控显率分别为90.00%和63.33%;氨茶碱组总有效率、控显率分别为86.67%和66.67%.研究表明,气和汤不仅具有抑制哮喘速发相反应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抗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抑制哮喘迟发相反应的作用.

    作者:刘汉东;赵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芪风固表颗粒止咳化痰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芪风固表颗粒的止咳化痰作用及其机理.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气管酚红排泌量,镜下观察病理改变,测定SO2刺激咳嗽的潜伏期.结果:芪风固表颗粒具有延长咳嗽潜伏期、增加酚红排泌量及减少病理改变的作用.结论:芪风固表颗粒具有止咳化痰缓解气管炎症的作用.

    作者:王伟明;张树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医药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实验研究述评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脑水肿是脑出血的重要并发症,其产生和发展是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积极、有效地防治脑水肿是降低患者死亡率与致残率的关键.有关脑出血实验研究表明,脑水肿为血管源性与细胞毒性之混合性脑水肿.大量实验研究显示,中医药对脑出血后脑水肿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1~4].笔者兹就近年来中医药对脑出血后脑水肿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秋娟;周爽;汪涛;徐敏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昆明山海棠胶囊对小鼠的生殖毒性研究

    目的:探讨昆明山海棠胶囊的生殖系统毒性.方法:根据卫生部<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进行该制剂的特殊毒理实验研究.结果:显性致死试验阳性;雌鼠均不能受孕;精子畸形率显著增高,随剂量增加而精子畸形率增高;对孕鼠重量、活胎重量及平均胎仔数等各项指标均无影响.结论:昆明山海棠胶囊具有低-中度的遗传毒性和一般生殖毒性,而无胚胎毒性.

    作者:唐瑛;蒋雯;邱炜;杨李;左娟;梁翠微;郑有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SARS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总体疗效综合评价研究

    目的:对治疗SARS的主要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比较,评价其总体疗效.方法:采用多种综合评价方法,配合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两种形式.结果:得出了7个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的综合评价排序以及SARS主要治法和方药.结论:综合评价是对多指标多属性进行评价的理想方法,中医药在SARS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志国;曹洪欣;王永炎;翁维良;谢雁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溯本源流论围药

    箍围法是中医外科的一种独特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就其概念、历史沿革进行探索,以引起重视.

    作者:吴敏;霍晓玲;张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吴良村教授诊治原发性肝癌临证经验

    吴良村,浙江温州人,1965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医疗系(六年制),并分配到浙江省中医院(即附属医院)至今,曾任医院党委书记、肿瘤科主任.系主任医师、教授、浙江省名中医、国家级名中医、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博士研究生导师.

    作者:金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