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脑组织P-CREB的表达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侯秀娟;唐启盛;司银楚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 抑郁障碍, 中药疗法, P-CREB
摘要: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脑内转录因子P-CREB表达及中药益肾化浊方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PSD)基础上,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PSD大鼠脑内P-CREB的表达及益肾化浊方药的干预作用.结果:PSD模型大鼠脑前皮质、海马P-CREB表达显著下调,益肾降浊方药能明显增加P-CREB表达.结论: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存在CREB功能下调,益肾降浊方药可能通过上调CREB磷酸化而达到治疗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谈辨证体征体系与几个概念问题

    中医体征研究应立足于临床,服务于临床.作为临床体征研究的重要部分,必须首先确立辨证体征体系的基本框架,界定重要的体征概念和范围,重视辨证体征的特征及内在规律.

    作者:阎兆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开通玄府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脑水肿的效应研究

    目的:研究以开通玄府、利水解毒法组方的利开灵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脑水肿的效应,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肝素尾状核注射法制备脑出血脑水肿模型.观察大鼠神经行为、脑系数、脑含水量及脑组织Na+、K+、Ca2+的含量变化.结果:利开灵能有效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水肿的程度,降低不同时相的脑血管通透性、脑组织含水量,调整Na+、K+、Ca2+含量.与模型组、单纯利水解毒法组方的利开组及醒脑开窍组方的安宫牛黄丸组比较,在不同时相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以开通玄府、利水解毒法组方的利开灵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脑水肿有可靠干预效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常富业;王永炎;高颖;李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医药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实验研究述评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脑水肿是脑出血的重要并发症,其产生和发展是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积极、有效地防治脑水肿是降低患者死亡率与致残率的关键.有关脑出血实验研究表明,脑水肿为血管源性与细胞毒性之混合性脑水肿.大量实验研究显示,中医药对脑出血后脑水肿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1~4].笔者兹就近年来中医药对脑出血后脑水肿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秋娟;周爽;汪涛;徐敏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金匮要略》浮脉及其兼脉的探析

    据脉论理、平脉辨证是<金匮要略>(简称<金匮>,下同)的一大特色,书中论述脉象的条文凡145条,其中,关于浮脉的有48条,约占1/3,而这之中,单论浮脉有19条,浮兼脉29条(其中,二兼脉11种,三兼脉3种).可见,浮脉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者:赵云;袁清思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葡萄膜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葡萄膜炎中医分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3例78只眼,按中医证候分类分为肝经风热、阴虚火旺、湿热上扰、正虚邪留四型进行辨证施治.疗程1~3个月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愈38只眼,有效33只眼,总有效率91.03%.结论:以中药为主辨证分型治疗葡萄膜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可逐渐减少或替代激素全身用药治疗.

    作者:黄剑虹;张斌;杨琦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阮时宝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撷菁

    阮时宝教授系我院方药教研室主任,从事中医方剂的临床、科研、教学至今已30年.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造诣较深.笔者有幸师承导师侍诊3年,聆听言教,受益匪浅.现将阮教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经验介绍以下,以飨同道.

    作者:苑述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朱振铎教授治疗老年痴呆经验

    老年痴呆包括阿尔采默型痴呆(SDAT)、血管性痴呆(VD)、混合型痴呆和其他痴呆.其中阿尔采默型痴呆和血管性痴呆是老年痴呆中两大主要的类型,患病率占所有痴呆的90%以上.老年痴呆是目前公认的具有世界性的公共卫生事业的重大问题.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朱振铎教授,善治老年痴呆,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立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止嗽膏体外抗病毒及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止嗽膏的体外抗病毒和抗菌作用.方法:观察止嗽膏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3)作用及对常见五种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止嗽膏细胞毒性较小;对两种病毒的增殖有不同抑制作用,根据50%的抑制浓度,其抗病毒作用有量效关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为0.5g·mL-1,对肺炎链球菌的低抑菌浓度为0.125g·mL-1,对A群链球菌的低抑菌浓度为1g·mL-1,对大肠艾希氏菌的低抑菌浓度为0.5g·mL-1,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低抑菌浓度为0.5g·mL-1.结论:止嗽膏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抑制常见致病菌的作用.

    作者:王洪军;刘昌玉;刘素文;邹如政;刘国玲;钟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发挥中医在糖尿病中的优势

    糖尿病是古今中外一致公认的疑难病症之一.发病率高,并发症严重,危害性大,是人民健康的公敌.一旦患病,终身缠绵难愈.千百年来,历代医家在与糖尿病(DM)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具中医特色的有效方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历史发展到今天,实践在反复证明一个真理,中医药在防治DM及其并发症中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邹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RP-HPLC法同时测定炎可宁糖衣片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一种可测定炎可宁糖衣片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BDS C18(200mm×4.6mm 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黄芩苷为乙腈-0.1%磷酸溶液(22:78);盐酸小檗碱乙腈-磷酸盐缓冲液[0.05mol/L磷酸二氢钾和0.05mol/L庚烷磺酸钠(1:1)含0.2%三乙胺](40:60);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47nm与278nm;柱温:30℃;进样量均为20μL;流速均为1.0mL/min;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本法盐酸小檗碱在16.0~128μg·mL-1,黄芩苷在40.2~321μg·mL-1范围内两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回收率与RSD%分别为99.1%,(RSD)0.28%和99.7%,(RSD)1.03%.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方法.

    作者:周静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脑组织P-CREB的表达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脑内转录因子P-CREB表达及中药益肾化浊方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PSD)基础上,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PSD大鼠脑内P-CREB的表达及益肾化浊方药的干预作用.结果:PSD模型大鼠脑前皮质、海马P-CREB表达显著下调,益肾降浊方药能明显增加P-CREB表达.结论: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存在CREB功能下调,益肾降浊方药可能通过上调CREB磷酸化而达到治疗作用.

    作者:侯秀娟;唐启盛;司银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溯本源流论围药

    箍围法是中医外科的一种独特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就其概念、历史沿革进行探索,以引起重视.

    作者:吴敏;霍晓玲;张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脂肝消丸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脂肝消丸对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脂肪肝患者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口服脂肝消丸,对照组服用绞股蓝总苷片、维生素E,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ALT、AST和GGT均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同时TCh、TG及LD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HD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其中TCh、TG明显较对照组为优(P<0.05).结论:脂肝消丸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

    作者:彭立生;贺劲松;周大桥;高辉;童光东;陈亮;张剑勇;卢延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论中医基础理论在中医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

    中医是一门科学,但它完全不同于其它任何一门自然科学,有着被公认的科学检验标准和研究程序,它的科学性更多地体现在辨证思维方式上.中医学就是站在独特的角度上,以独特的观点和方式来科学地看待和阐述人与自然及人体本身内部的变化关系,故亦有一种说法称中医乃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模式之外的第3种模式.

    作者:孙云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参芪通络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钙含量及血CK-BB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参芪通络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钙含量及血肌酸磷酸激酶脑型同功酶(CK-BB)的影响.方法:采用4血管法造成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参芪通络及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对脑组织钙含量及血CK-BB的影响.结果:高剂量参芪通络注射液对脑组织钙含量和血CK-BB有显著降低作用,与复方丹参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芪通络注射液有抗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作用.

    作者:金杰;陈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用辩证法观认识医易关系

    论述了<周易>是我国古代自然哲学的典范,中医学是我国古文化中的瑰宝之一,二者之间有着共同的思维方式,语言基础,在某种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但名同义异.从三个方面对照说明:1、经<周易>的简介使人们明了阴阳八卦的实质是当时的占卜筮书;2、从<周易>的中心内容的概念、要素、观点来看,饱含古代的朴素唯物辩证法观;3、中医学在<周易>的渗透和影响之下,经过了借鉴、沿用的历程,终于跳出了阴阳八卦的圈子,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充实、提高,使之成为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优势.

    作者:李永贵;聂伟;吴忠文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医药抗肿瘤转移机理的研究进展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多发病.我国每年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约160万,已超过心脑血管病成为致死原因的第1位,90%的肿瘤病人死于转移.转移是肿瘤恶性行为的特征性表现,也是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控制转移成功与否是决定癌症患者生存预后的关键,因此对于抗恶性肿瘤转移机理的研究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关键所在,而中医药在控制肿瘤转移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作者:刘云霞;金亚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关于中医药现代化的再思考

    中医学是整体观,可以容纳和吸收分析还原论的现代科学体系.中医学是功能观,必须结合结构论的现代生命科学体系.多学科的共同促进可以使中医学现代化.从宏观上也可以证明基因组的整体性.基因组上的辨证可以使证候精确化、标准化.

    作者:刘家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蜂胶左金胃三联治疗HP感染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蜂胶左金胃丸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的临床疗效.方法:取经胃镜证实的临床病例12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丽珠胃三联)组.结果:蜂胶左金胃丸治疗HP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平;楚更五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探讨朱丹溪对病因病机研究的成就

    金元时代是祖国医学领域开展学术争鸣极为活跃的时期,各派学术争鸣空前盛况.元代朱丹溪作为金元四大家晚出的一家,精于医道,兼通理学,在理论上独树一帜,尤其在病因病机研究方面获得较大的成就.以下分别探讨其在病因病机研究方面的贡献.

    作者:陈林榕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