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心脑同治

庄欣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 异病同治, 心脑同治
摘要: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文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心脑之间病理、生理的联系,论述了心脑同治的可行性.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开通玄府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脑水肿的效应研究

    目的:研究以开通玄府、利水解毒法组方的利开灵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脑水肿的效应,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肝素尾状核注射法制备脑出血脑水肿模型.观察大鼠神经行为、脑系数、脑含水量及脑组织Na+、K+、Ca2+的含量变化.结果:利开灵能有效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水肿的程度,降低不同时相的脑血管通透性、脑组织含水量,调整Na+、K+、Ca2+含量.与模型组、单纯利水解毒法组方的利开组及醒脑开窍组方的安宫牛黄丸组比较,在不同时相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以开通玄府、利水解毒法组方的利开灵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脑水肿有可靠干预效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常富业;王永炎;高颖;李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芪风固表颗粒止咳化痰作用及机理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芪风固表颗粒的止咳化痰作用及其机理.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气管酚红排泌量,镜下观察病理改变,测定SO2刺激咳嗽的潜伏期.结果:芪风固表颗粒具有延长咳嗽潜伏期、增加酚红排泌量及减少病理改变的作用.结论:芪风固表颗粒具有止咳化痰缓解气管炎症的作用.

    作者:王伟明;张树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围绝经期烘热汗出症的中医辨治

    围绝经期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症状潮红、潮热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特征性的表现.对近10年围绝经期烘热汗出症的中医辨治予以综述,从脏腑、营卫、气血、奇经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作者:柳静;卢苏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溯本源流论围药

    箍围法是中医外科的一种独特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就其概念、历史沿革进行探索,以引起重视.

    作者:吴敏;霍晓玲;张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刘友章教授外洗法治疗内科杂病经验

    对刘友章教授外洗法治疗内科杂病经验进行总结,旨在推广外治法在内科领域的应用,并对治验病案进行总结,加以分析,以供临床工作者参考.并提供外治法临床新途径.

    作者:蓝海;周莲英;杨晓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脂肝消丸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脂肝消丸对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脂肪肝患者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口服脂肝消丸,对照组服用绞股蓝总苷片、维生素E,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ALT、AST和GGT均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同时TCh、TG及LD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HD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其中TCh、TG明显较对照组为优(P<0.05).结论:脂肝消丸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

    作者:彭立生;贺劲松;周大桥;高辉;童光东;陈亮;张剑勇;卢延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昆明山海棠胶囊对小鼠的生殖毒性研究

    目的:探讨昆明山海棠胶囊的生殖系统毒性.方法:根据卫生部<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进行该制剂的特殊毒理实验研究.结果:显性致死试验阳性;雌鼠均不能受孕;精子畸形率显著增高,随剂量增加而精子畸形率增高;对孕鼠重量、活胎重量及平均胎仔数等各项指标均无影响.结论:昆明山海棠胶囊具有低-中度的遗传毒性和一般生殖毒性,而无胚胎毒性.

    作者:唐瑛;蒋雯;邱炜;杨李;左娟;梁翠微;郑有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茵陈蒿汤对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同时探讨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中药茵陈蒿汤对阳黄证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在采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阳黄证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生物学状态、肝功能变化和体液免疫水平,并予中药复健方茵陈蒿汤治疗,探讨其对阳黄证动物模型的影响.结果:阳黄证动物模型符合黄疸特点,未改变黄疸模型的关键指标,未影响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造模方法的主要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湿热证主证及湿热证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黄疸证和湿热证主证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异硫氢酸苯酯(APIT)灌胃,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的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符合中医学传统病因病机理论,方法可靠,重现性强,与人类阳黄证相似,并且经茵陈蒿汤复健后阳黄证动物模型的一般状态、血清胆红素、血清酶、免疫指标均得到改善.

    作者:曲长江;王文丽;吴谙诏;秦微;曲静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证治

    肺脾气虚是小儿肾病综合征发病的内因,其病位在肾,其标在水湿,气虚湿盛是本病主要的病机特点,益气利湿法是治疗本病的大法.

    作者:王世君;李枫;聂长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蜂胶左金胃三联治疗HP感染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蜂胶左金胃丸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的临床疗效.方法:取经胃镜证实的临床病例12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丽珠胃三联)组.结果:蜂胶左金胃丸治疗HP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平;楚更五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仝小林教授论继发性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继发性糖尿病(Secondary Diabetes Mellitus)是指由已知的原发疾病所导致的慢性高血糖状态,糖尿病是这些原发疾病的一种并发症[1].除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营养不良相关糖尿病及某些特殊类型如MODY、线粒体糖尿病以外,有多种因素和疾病可引起葡萄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其中包括胰腺疾病、肝脏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激素异常、药物与化学物质以及先天性或遗传性综合征等[2].对于继发性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相关文献论述较少,仝小林教授认为,由于继发性糖尿病在病因上与原发性糖尿病有很大的不同,证候表现也较前者更为复杂多变,因此在治疗上应以治病求本为原则,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根据病证的不同特点,详审病机,辨证论治.本文总结了全小林教授对几种临床常见继发性糖尿病的治疗经验,兹介绍如下.

    作者:王霞;赵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RP-HPLC法同时测定炎可宁糖衣片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一种可测定炎可宁糖衣片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BDS C18(200mm×4.6mm 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黄芩苷为乙腈-0.1%磷酸溶液(22:78);盐酸小檗碱乙腈-磷酸盐缓冲液[0.05mol/L磷酸二氢钾和0.05mol/L庚烷磺酸钠(1:1)含0.2%三乙胺](40:60);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检测波长分别为347nm与278nm;柱温:30℃;进样量均为20μL;流速均为1.0mL/min;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结果:本法盐酸小檗碱在16.0~128μg·mL-1,黄芩苷在40.2~321μg·mL-1范围内两者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回收率与RSD%分别为99.1%,(RSD)0.28%和99.7%,(RSD)1.03%.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方法.

    作者:周静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分阶段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与排便有关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便秘、泄泻,或便秘、泄泻交替等.本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肠功能失调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为探求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笔者选择2000年1月-2004年6月间门诊患者30例为治疗观察对象,分3个阶段组用中医五脏整体病理观进行辨证治疗取得一定效果.

    作者:刘穗宁;烟建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药二至丸加味西药配合治疗IgA肾病84例

    笔者近年来运用中药二至丸加味配合西药治疗IgA肾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就2000年9月-2003年9月经治的84例患者作以下报道.

    作者:张灵;余慧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医药抗肿瘤转移机理的研究进展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多发病.我国每年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约160万,已超过心脑血管病成为致死原因的第1位,90%的肿瘤病人死于转移.转移是肿瘤恶性行为的特征性表现,也是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控制转移成功与否是决定癌症患者生存预后的关键,因此对于抗恶性肿瘤转移机理的研究成为目前肿瘤研究的关键所在,而中医药在控制肿瘤转移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作者:刘云霞;金亚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关于中医药现代化的再思考

    中医学是整体观,可以容纳和吸收分析还原论的现代科学体系.中医学是功能观,必须结合结构论的现代生命科学体系.多学科的共同促进可以使中医学现代化.从宏观上也可以证明基因组的整体性.基因组上的辨证可以使证候精确化、标准化.

    作者:刘家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发挥中医在糖尿病中的优势

    糖尿病是古今中外一致公认的疑难病症之一.发病率高,并发症严重,危害性大,是人民健康的公敌.一旦患病,终身缠绵难愈.千百年来,历代医家在与糖尿病(DM)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具中医特色的有效方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历史发展到今天,实践在反复证明一个真理,中医药在防治DM及其并发症中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邹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由通行本《素问》编次看王冰对古籍整理的贡献

    王冰编次<素问>,是在全元起本及别本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分析全元起本<素问>、通行本<灵枢>、通行本<素问>的篇目卷次,认为全元起本<素问>及通行本<灵枢>,前后篇目内容安排杂乱,缺乏相关性.而王冰编次的通行本<素问>,内容论述集中,系统性较强,对后世影响很大,故王冰对整理中医古籍的贡献,不容置疑.

    作者:李怀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蔡连香主任医师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经验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蔡连香主任医师行医40余载,精于妇科,衷中参西,誉满神洲.应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不孕症,疗效卓著.笔者有幸跟随学习,受益匪浅,现就蔡师治疗不孕症的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苏训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管见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肾脏损害性疾病引起肾功能减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在临床上较棘手,一般认为其肾脏病变呈潜在进行性发展,多为不可逆的,治疗效果很有限.往往运用中药也存在两难,一是水肿易消易聚,时起时伏,时轻时重,经年累月难以平伏;二是水肿虽消而尿蛋白之排泄难以控制.

    作者:栾蕾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