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赵昱
目的:探讨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穴位特异性影响及其传出途径研究.方法:选用足阳明经头面部四白、地仓穴,以及手太阳经颧髎穴及非经非穴四白旁开点,比较观察电针对禁食24h麻醉状态下大鼠胃肌电的影响;并通过腹注阿托品、六烃季胺、利血平神经阻断剂,观察传出途径阻断后电针四白穴对大鼠胃肌电的影响.结果:电针四白、地仓穴对胃电振幅、时程及峰簇数的发放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效应以四白穴作用为明显,地仓次之,与针刺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电针颧髎、四白旁开点,对胃电活动则无明显作用,与针刺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四白穴能部分取消阿托品、六烃季胺对大鼠胃电的抑制效应,部分增强利血平后大鼠胃电的兴奋效应.结论:电针足阳明经对大鼠胃肌电具有一定的兴奋效应,其调整作用具有经脉、穴位的相对特异性.而电针对胃电的调整作用,与胆碱能神经、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参与有关.
作者:赵艳玲;常小荣;严洁;何军锋;李江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金元时代是祖国医学领域开展学术争鸣极为活跃的时期,各派学术争鸣空前盛况.元代朱丹溪作为金元四大家晚出的一家,精于医道,兼通理学,在理论上独树一帜,尤其在病因病机研究方面获得较大的成就.以下分别探讨其在病因病机研究方面的贡献.
作者:陈林榕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治疗呕吐方剂别具匠心,笔者临证运用仲景方治疗呕吐屡获效验.兹举数例,介绍于下.
作者:杨容青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据脉论理、平脉辨证是<金匮要略>(简称<金匮>,下同)的一大特色,书中论述脉象的条文凡145条,其中,关于浮脉的有48条,约占1/3,而这之中,单论浮脉有19条,浮兼脉29条(其中,二兼脉11种,三兼脉3种).可见,浮脉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者:赵云;袁清思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环磷酰胺所诱导的小鼠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损伤模型来研究吴茱萸对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并与阳性对照药组四君子汤进行比较观察,来探讨吴茱萸治疗肠道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口服吴茱萸7天后对100mg/kg的环磷酰胺处理小鼠Payer's结的数目计分值、以及肠液中的S-IgA的含量.结果:吴茱萸可对抗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的Payer's结数目、计分值及小肠液中S-IgA的减少,小鼠口服吴茱萸7天后Payer's结数量由病理模型组的(7.75±1.04)恢复至(9.00±1.55)(P<0.05),而Payer's结计分值由病理模型组的(7.00±1.00)恢复至(8.69±1.03)(P<0.05),小肠液中S-IgA的含量也由(73.4±21.5)上升至(92.5±32.5)(mg/L)(P<0.05),并与四君子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吴茱萸可对抗环磷硫胺诱导的小鼠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损伤,提示温里中药吴茱萸对肠道黏膜免疫具有改善作用,使肠道局部细胞免疫活性增强.
作者:周莲娣;张起辉;李建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参芪通络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钙含量及血肌酸磷酸激酶脑型同功酶(CK-BB)的影响.方法:采用4血管法造成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参芪通络及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对脑组织钙含量及血CK-BB的影响.结果:高剂量参芪通络注射液对脑组织钙含量和血CK-BB有显著降低作用,与复方丹参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芪通络注射液有抗缺血再灌注脑损伤作用.
作者:金杰;陈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清热抗感冲剂对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的治疗作用.方法:共观察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患者294例.治疗组154例,服用清热抗感冲剂;对照组140例,服用银翘解毒片.两组进行对照观察,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133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9例,痊愈率为86.36%,总有效率94.16%;对照组痊愈93例,显效15例,有效1例,无效31例,痊愈率为66.43%,总有效率为77.8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清热抗感冲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乔模;王笈;陈筱云;阎丽萍;李俊莲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肝纤维化是发展至肝硬化的中间环节,是各种慢性肝病(包括病毒性、酒精性、血吸虫性、中毒性等)的共同病理学基础.中医在认识、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方面有着自身的独道之处,临床疗效确切,近年来成为医疗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不少学者都把注意力集中于此,特别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进一步指导临床.这些研究日趋活跃,成果可观.
作者:李洪;卢良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脂肝消丸对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脂肪肝患者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口服脂肝消丸,对照组服用绞股蓝总苷片、维生素E,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ALT、AST和GGT均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同时TCh、TG及LD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HD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其中TCh、TG明显较对照组为优(P<0.05).结论:脂肝消丸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
作者:彭立生;贺劲松;周大桥;高辉;童光东;陈亮;张剑勇;卢延年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继发性糖尿病(Secondary Diabetes Mellitus)是指由已知的原发疾病所导致的慢性高血糖状态,糖尿病是这些原发疾病的一种并发症[1].除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营养不良相关糖尿病及某些特殊类型如MODY、线粒体糖尿病以外,有多种因素和疾病可引起葡萄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其中包括胰腺疾病、肝脏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激素异常、药物与化学物质以及先天性或遗传性综合征等[2].对于继发性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相关文献论述较少,仝小林教授认为,由于继发性糖尿病在病因上与原发性糖尿病有很大的不同,证候表现也较前者更为复杂多变,因此在治疗上应以治病求本为原则,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根据病证的不同特点,详审病机,辨证论治.本文总结了全小林教授对几种临床常见继发性糖尿病的治疗经验,兹介绍如下.
作者:王霞;赵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作用原理.方法:通过综合分析近10年来中、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报道和实验研究等相关文献.结果:西医认为机体免疫活性细胞异常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对川崎病的发病及并发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中医认为本病属温病范畴,可按卫气营血进行辨证论治,其发病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外感温热邪毒有关,热毒血瘀交阻为主要病机.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川崎病临床疗效确切,有良好的研究前景.
作者:朱南方;陈兆鸿;李小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孙老根据文献和临床观察总结出以脉象和穴温作为应用巨刺法施治的依据,丰富了巨刺法的内容,提高了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了巨刺法应用的规律.
作者:张京峰;孙国胜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鼻咽癌高发区EB病毒感染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2(IL-2)水平.方法:免疫酶法检测血清EBVCA-IgA确定EB病毒感染者44例为观察组,以健康人18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及IL-2水平;比较其血清TNF-α及IL-2水平.结果:EB病毒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TNF-α分别为(37.5±18.7)pg/mL及(23.2±9.6)pg/mL,P<0.01;而IL-2分别为(14.4±7.1)pg/mL及(18.7±6.4)pg/mL,P<0.05.结论:EB病毒感染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增高而白介素2水平低下.
作者:周小军;田道法;徐庆文;何健生;孙一帆;孔祥廉;郭亿莲;冯炳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以开通玄府、利水解毒法组方的利开灵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脑水肿的效应,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肝素尾状核注射法制备脑出血脑水肿模型.观察大鼠神经行为、脑系数、脑含水量及脑组织Na+、K+、Ca2+的含量变化.结果:利开灵能有效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水肿的程度,降低不同时相的脑血管通透性、脑组织含水量,调整Na+、K+、Ca2+含量.与模型组、单纯利水解毒法组方的利开组及醒脑开窍组方的安宫牛黄丸组比较,在不同时相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以开通玄府、利水解毒法组方的利开灵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脑水肿有可靠干预效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常富业;王永炎;高颖;李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NIH小鼠1次灌服35g(生药)/mL紫花茉莉水提液的大给药量是30mL/kg体重(1050.0g生药/kg体重),即LD50大于1050.0g生药/kg体重.为临床日用量(1.67g生药/kg体重)的628.74倍.结果提示,紫花茉莉水提液是一种口服安全中药制剂.
作者:王峻;周玖瑶;崔学教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与排便有关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便秘、泄泻,或便秘、泄泻交替等.本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肠功能失调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为探求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笔者选择2000年1月-2004年6月间门诊患者30例为治疗观察对象,分3个阶段组用中医五脏整体病理观进行辨证治疗取得一定效果.
作者:刘穗宁;烟建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蔡连香主任医师行医40余载,精于妇科,衷中参西,誉满神洲.应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不孕症,疗效卓著.笔者有幸跟随学习,受益匪浅,现就蔡师治疗不孕症的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苏训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肾脏损害性疾病引起肾功能减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在临床上较棘手,一般认为其肾脏病变呈潜在进行性发展,多为不可逆的,治疗效果很有限.往往运用中药也存在两难,一是水肿易消易聚,时起时伏,时轻时重,经年累月难以平伏;二是水肿虽消而尿蛋白之排泄难以控制.
作者:栾蕾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在中医现代化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分子生物学及其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工具,亦被不断地用于中医药的研究,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中医药理论进行进一步的阐释,本文总结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应用于中医药研究的情况并作简要述评.
作者:郑守曾;王睿林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川芎嗪(LGT)联用维生素C(Vit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复制HIRI模型,随机将40只实验兔分为肝缺血-再灌注组(A组)、肝缺血-再灌注+VitC治疗组(B组)、肝缺血-再灌注+VitC治疗组(C组)和肝缺血-再灌注+LGT+VitC治疗组(D组).在再灌注45min时,分别观察肝组织内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总腺苷酸量(TAN)及能荷(EC)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肝组织内ATP含量及EC值均明显增高[ATP:为(0.98±0.25)μg/mg,B组为(2.84±0.77)μg/mg,C组为(2.14±0.75)μg/mg,D组为(3.58±0.93)μg/mg,均P<0.01;EC:为(0.34±0.05),B组为(0.61±0.07),C组为(0.53±0.08),D组为(0.64±0.05),均P<0.01],尤以D组为著.结论:LGT联用VitC可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细胞的能量代谢.
作者:王万铁;邱晓晓;许益笑;倪世蓉;王卫;金可可;陈锡文;谢克俭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