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训强
从中医临床康复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医康复学的部分系统性及概念性问题,如养生与康复的概念、中医康复学的研究对象与辨证康复、中医康复学的评价方法以及中医康复学的整体观等.笔者认为:应分清养生与康复在概念上的区别,明确中医康复学的研究对象,建立中医康复的评价方法,注重中医临床康复的整体观.
作者:高天海;周文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文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心脑之间病理、生理的联系,论述了心脑同治的可行性.
作者:庄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糖尿病是古今中外一致公认的疑难病症之一.发病率高,并发症严重,危害性大,是人民健康的公敌.一旦患病,终身缠绵难愈.千百年来,历代医家在与糖尿病(DM)作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具中医特色的有效方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历史发展到今天,实践在反复证明一个真理,中医药在防治DM及其并发症中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邹宁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概述学科内涵与外延界定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中医儿科学作为一个多义术语,应从不同层次确定其内涵和外延,即科学知识体系层次、教学的科目层次及学科建设层次来认识中医儿科学的内涵与外延.认为科学界定中医儿科学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挖掘中医儿科资源,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学科分化,加强中医儿科学的三级学科建设,将促进中医儿科学的学术发展及学术水平的提高.
作者:王雪峰;王文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治疗呕吐方剂别具匠心,笔者临证运用仲景方治疗呕吐屡获效验.兹举数例,介绍于下.
作者:杨容青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继发性糖尿病(Secondary Diabetes Mellitus)是指由已知的原发疾病所导致的慢性高血糖状态,糖尿病是这些原发疾病的一种并发症[1].除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营养不良相关糖尿病及某些特殊类型如MODY、线粒体糖尿病以外,有多种因素和疾病可引起葡萄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其中包括胰腺疾病、肝脏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激素异常、药物与化学物质以及先天性或遗传性综合征等[2].对于继发性糖尿病的中医治疗,相关文献论述较少,仝小林教授认为,由于继发性糖尿病在病因上与原发性糖尿病有很大的不同,证候表现也较前者更为复杂多变,因此在治疗上应以治病求本为原则,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根据病证的不同特点,详审病机,辨证论治.本文总结了全小林教授对几种临床常见继发性糖尿病的治疗经验,兹介绍如下.
作者:王霞;赵昱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吴良村,浙江温州人,1965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医疗系(六年制),并分配到浙江省中医院(即附属医院)至今,曾任医院党委书记、肿瘤科主任.系主任医师、教授、浙江省名中医、国家级名中医、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博士研究生导师.
作者:金萍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医是一门科学,但它完全不同于其它任何一门自然科学,有着被公认的科学检验标准和研究程序,它的科学性更多地体现在辨证思维方式上.中医学就是站在独特的角度上,以独特的观点和方式来科学地看待和阐述人与自然及人体本身内部的变化关系,故亦有一种说法称中医乃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模式之外的第3种模式.
作者:孙云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葡萄膜炎中医分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3例78只眼,按中医证候分类分为肝经风热、阴虚火旺、湿热上扰、正虚邪留四型进行辨证施治.疗程1~3个月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愈38只眼,有效33只眼,总有效率91.03%.结论:以中药为主辨证分型治疗葡萄膜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可逐渐减少或替代激素全身用药治疗.
作者:黄剑虹;张斌;杨琦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与排便有关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便秘、泄泻,或便秘、泄泻交替等.本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肠功能失调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为探求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笔者选择2000年1月-2004年6月间门诊患者30例为治疗观察对象,分3个阶段组用中医五脏整体病理观进行辨证治疗取得一定效果.
作者:刘穗宁;烟建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对治疗SARS的主要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比较,评价其总体疗效.方法:采用多种综合评价方法,配合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两种形式.结果:得出了7个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的综合评价排序以及SARS主要治法和方药.结论:综合评价是对多指标多属性进行评价的理想方法,中医药在SARS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志国;曹洪欣;王永炎;翁维良;谢雁鸣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环磷酰胺所诱导的小鼠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损伤模型来研究吴茱萸对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并与阳性对照药组四君子汤进行比较观察,来探讨吴茱萸治疗肠道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口服吴茱萸7天后对100mg/kg的环磷酰胺处理小鼠Payer's结的数目计分值、以及肠液中的S-IgA的含量.结果:吴茱萸可对抗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的Payer's结数目、计分值及小肠液中S-IgA的减少,小鼠口服吴茱萸7天后Payer's结数量由病理模型组的(7.75±1.04)恢复至(9.00±1.55)(P<0.05),而Payer's结计分值由病理模型组的(7.00±1.00)恢复至(8.69±1.03)(P<0.05),小肠液中S-IgA的含量也由(73.4±21.5)上升至(92.5±32.5)(mg/L)(P<0.05),并与四君子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吴茱萸可对抗环磷硫胺诱导的小鼠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损伤,提示温里中药吴茱萸对肠道黏膜免疫具有改善作用,使肠道局部细胞免疫活性增强.
作者:周莲娣;张起辉;李建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医体征研究应立足于临床,服务于临床.作为临床体征研究的重要部分,必须首先确立辨证体征体系的基本框架,界定重要的体征概念和范围,重视辨证体征的特征及内在规律.
作者:阎兆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老年痴呆包括阿尔采默型痴呆(SDAT)、血管性痴呆(VD)、混合型痴呆和其他痴呆.其中阿尔采默型痴呆和血管性痴呆是老年痴呆中两大主要的类型,患病率占所有痴呆的90%以上.老年痴呆是目前公认的具有世界性的公共卫生事业的重大问题.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朱振铎教授,善治老年痴呆,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立群 刊期: 2005年第10期
阮时宝教授系我院方药教研室主任,从事中医方剂的临床、科研、教学至今已30年.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造诣较深.笔者有幸师承导师侍诊3年,聆听言教,受益匪浅.现将阮教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经验介绍以下,以飨同道.
作者:苑述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气和汤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肺功能、血气分析等的变化.方法:将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患者,随机分为气和汤治疗组和氨茶碱对照组各30例.结果:气和汤组总有效率、控显率分别为90.00%和63.33%;氨茶碱组总有效率、控显率分别为86.67%和66.67%.研究表明,气和汤不仅具有抑制哮喘速发相反应的作用,而且还能够抗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抑制哮喘迟发相反应的作用.
作者:刘汉东;赵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止嗽膏的体外抗病毒和抗菌作用.方法:观察止嗽膏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3)作用及对常见五种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止嗽膏细胞毒性较小;对两种病毒的增殖有不同抑制作用,根据50%的抑制浓度,其抗病毒作用有量效关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低抑菌浓度为0.5g·mL-1,对肺炎链球菌的低抑菌浓度为0.125g·mL-1,对A群链球菌的低抑菌浓度为1g·mL-1,对大肠艾希氏菌的低抑菌浓度为0.5g·mL-1,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低抑菌浓度为0.5g·mL-1.结论:止嗽膏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抑制常见致病菌的作用.
作者:王洪军;刘昌玉;刘素文;邹如政;刘国玲;钟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论述了糖尿病患者从肺、脾、肾、心、肝五脏辨证施治.应用中医药清热润肺、健脾益气、补肾固精、养心化瘀、舒肝解郁的方法治疗糖尿病.
作者:刘晓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箍围法是中医外科的一种独特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就其概念、历史沿革进行探索,以引起重视.
作者:吴敏;霍晓玲;张毅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肝纤维化是发展至肝硬化的中间环节,是各种慢性肝病(包括病毒性、酒精性、血吸虫性、中毒性等)的共同病理学基础.中医在认识、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方面有着自身的独道之处,临床疗效确切,近年来成为医疗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不少学者都把注意力集中于此,特别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进一步指导临床.这些研究日趋活跃,成果可观.
作者:李洪;卢良威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