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源性脾损伤的防治分析

邵嘉鸣

关键词:医源性脾损伤, 现报道如下, 手术, 临床, 处理
摘要:医源性脾损伤临床上不少见,1991年5月至2002年11月,本院手术发生ú脾损伤17例,经及时合理的处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腹穿在闭合性腹外伤剖腹探查中的意义

    腹腔穿刺(简称腹穿)是闭合性腹外伤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腹穿的结果是闭合性腹外伤是否剖腹探查重要的指征之一.笔者对15年来的腹穿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十二指肠憩室诊治体会

    十二指肠憩室并不少见,在普通人群中,X线钡餐检查的发现率为2%~5%,十二指肠镜检查的发现率高达23%[1,2].由于90%的十二指肠憩室无症状,因而在临床上较少见.本院自1970至2000年6月,收治十二指肠憩室12例,其中7例进行了手术治疗.现结合文献就其诊断及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潘晓峰;汪浩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粘连性肠梗阻53例诊治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在腹部外科临床中较为常见,如贻误诊治,可导致肠坏死、肠穿孔,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现对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53例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治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光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外伤后中枢性低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

    中枢性低钠血症是脑外伤后并发症之一,主要发生在重伤或特重伤患者中,中枢性低钠血症包括脑盐耗综合征(Cerebral salt wasting syndrome,CSWS)和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uretic hormone,SIADH)两种类型,合并中枢性低钠血症的脑外伤患者,其死亡率明显增高[1,2.].本文总结本院1997年3月至2000年6月,36例中枢性低纳血症患者的诊治情况.

    作者:曹冠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粘结技术结合修复治疗牙纵裂

    Super-Bond C&B是一种树脂类粘结剂,临床上多用于冠、桥、核桩和嵌体的粘结,效果佳.对于牙纵裂患者,一般建议采用体外粘接再植的方法.然而,由于患者惧怕拔牙和再植过程,此法难以广泛使用.笔者尝试在患者口内直接粘结纵裂牙并配合冠桥修复的治疗方案,获得一定的疗效.

    作者:张凯;汤马里;章燕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干及围脑干肿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手术切除脑干及围脑干肿瘤.方法对33例脑干及围脑干肿瘤实施显微外科手术.结果 33例脑干及围脑干肿瘤中,27例被全切,6例大部切除,病人症状显著进步,无恶化及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脑干及围脑干肿瘤能得到较好的治疗,使病人症状显著改善,良性肿瘤可以根治,恶性肿瘤能显著延长生存期.

    作者:金国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妇产科腹腔内出血自体输血疗法临床应用体会

    本院妇产科1990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腹腔内出血患者108例,对其中伴有失血性休克的27例,术中应用自血回输疗法抢救,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东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内外固定结合治疗胫腓骨不稳定骨折

    自1996年以来,本院应用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结合简单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56例,其中12例同时行腓骨固定,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海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小儿重症颅脑伤救治体会

    本院自1994年至2002年,收治小儿(年龄≤14周岁)重症颅脑伤患者207例.目前相关报告较少,笔者就此方面的治疗和预后有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秋根;陈奇翰;陶波;黄敏胜;王林国;严帆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单侧外固定器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本院早年用钢板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中发生皮肤坏死和骨不连接较多,疗效不理想.随着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在治疗四肢骨折方面迅速普及,自1996年10月至2000年11月,采用单侧外固定器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126例(不包括严重病例行截肢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建富;陈海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十二指肠损伤急诊处理

    本院1985年至2002年,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32例,现将急诊处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吴栋平;吴国贤;徐金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人双侧等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14例分析

    等密度的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指CT上硬膜下血肿的密度,与相邻脑实质,主要是脑皮质密度相近,边界不清的病例.其临床上外伤史不明确或仅有轻微外伤史,症状及体征均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尤其是双侧等密度CSDH者更容易误漏诊.本院在1997年10月至2001年10月间,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双侧等密度CSDH1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孟宗;杨涌杰;王成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

    下颌骨位于颜面的下1/3和中1/3,是外伤所致的颌面骨骨折中常见发生的部位.以往的治疗方法主要为颌间结扎和骨间钢丝结扎两类.前者妨碍张口和进食,后者固定欠稳定易发生骨折段移位而不能完全准确恢复咬合关系.

    作者:杨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螺钉加可吸收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外端骨折

    从1998年10月至2001年12月,本院采用松质骨螺钉加可吸收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或锁骨外端骨折2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卫;郦根海;杨宝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额部开放性颅脑损伤伴复杂前颅窝骨折的治疗

    前额部开放性颅脑损伤,复杂性前颅底粉碎性骨折,多为严重直接暴力所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颅脑损伤,并发症多,有较高的残废率及死亡率,基层医院就治率高,及时合理处理可取得满意疗效.自1999年5月至2002年10月,共收治此类伤员26例,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及救治原则进行探讨.

    作者:吴道武;诸葛启钏;阮立新;李新崇;李先锋;黄其川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

    国内外学者正在积极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的方法或药物[1]。

    作者:薛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宫腔注水经阴道B超诊断宫腔内病变的临床价值

    经阴道B超(Transvaginal sonography,TVS)临床应用日趋增多,也显示出其独特优势.但对有些宫腔内病变,特别是微小病灶的鉴别仍显不足.笔者自2000年10月至2002年1月,对TVS显示宫腔病变诊断不明者8例,运用宫腔注入生理盐水再检测方法,结果令人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赵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地塞米松防治芬太尼术后自控镇痛所致恶心呕吐

    术后自控镇痛能明显减轻病人疼痛,促进机体恢复,从而日益广泛应用.常用于镇痛的阿片类药物由于具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常常使医护人员和患者生畏.笔者观察了小剂量地塞米松对芬太尼术后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防治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光赞;周益锋;柳子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三种不同X线表现的踝关节旋后外旋骨折分析

    踝关节旋后外旋骨折由LaugeHausen首先提出,并统计225例,此型占踝关节骨折71%,为多见.1995年8月至2002年10月,本院共收治120例踝关节旋后外旋型骨折,发现此型骨折有3种不同的X线表现,依次归类为a型(骨折伴距骨向外脱位)、b型(骨折伴距骨向后脱位)及c型(骨折伴距骨向后外脱位)[1].分析各自的暴力机制,按型区别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吴权;李启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指发生于手术中的胆管损伤,是胆道手术中的严重并发症或事故.随着开腹胆囊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广泛开展,胆管损伤发生率有所增加.`报道,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发生率约为0.5%[1],国内报告医源性胆管损伤发生率约为0.27%~0.81%[2].本院自1985年12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医源性胆管损伤15例,其中本院损伤12例,外院处理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志明;娄建平;孟兴成;代明盛;沈华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温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