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轩
从四个方面,即:木瓜凝乳蛋白酶的结构、木瓜凝乳蛋白的性质研究、木瓜凝蛋白酶的药物作用研究及木瓜凝乳蛋白酶的开发前景.对木瓜凝乳蛋白酶的结构性质及药理进行研究.认为,可用于化学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用于输血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纯化骨髓瘤细胞及加速儿科烧伤愈合.
作者:蔡小玲;郭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温心胶囊对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高脂饮食饲养家兔12周,用试剂盒测定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有上升趋势.12周时治疗组的丙二醛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治疗组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超氧化物歧化酶降低被抑制(P<0.01);高剂量治疗组与低剂量治疗组SOD活性表现基本一致.结论:温心胶囊能显著的调脂、降脂,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保护内皮细胞,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张华敏;曹洪欣;殷惠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护心康片系医院制剂,该方对痰瘀阻络型冠心病心绞痛总有效率率达89.5%,显效率51.2%,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经Ridit分析,u=2.41,P<0.05),对患者心电图总有效率达58.1%、显效率3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经Ridit分析,u=1.98,P<0.05)护心康片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全血粘度、RBC电泳时间、RBC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果提示:护心康片有化痰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是治疗痰瘀阻络型冠心病的有效药物,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蔡光先;胡学军;郑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从针灸、穴注对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影响的角度探讨针灸、穴注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秋水仙碱为对照,观察针灸、穴注对大鼠肝组织胶原成分、FN、LN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针灸、穴注组大鼠肝组织胶原含量、FN、LN明显减少.结论:针灸、穴注防治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与针灸、穴注减少胶原FN、LN等ECM沉积有关.
作者:陈旭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大部分中药都具有对人体的多功能调节治疗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丹参是具有多功能调节治疗作用的代表性药物,综述了10多年来国内医药学界在丹参对神经系统多功能调节治疗作用方面的研究结果.
作者:傅晓晴;蔡宗苇;黎先春;王小如;杨显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心安宁胶囊是镇江中药厂对心安宁片改变剂型而研制成的一种中药四类新药胶囊剂,自2000年7月起,笔者对6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娄彬;王德春;韩晓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细胞凋亡[1]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日益受重视,研究认为[2],无论是急性的局灶性脑缺血,还是短暂性脑缺血后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都有神经细胞凋亡的参与,而凋亡在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和半暗带的扩大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存在许多调控因素,利用这些调控因素可以阻止细胞凋亡进一步发展为坏死,这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新途径,因此应用药物阻止神经细胞凋亡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热点.目前已开展许多中药对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较大成绩.现对脑缺血与神经细胞凋亡调控因素的关系及近5年来中药对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韦必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脑梗死属中医中风病范畴,一般按中经络、中脏腑分类辨治.这种分类方法虽然简明、易掌握,但施之临床则过于笼统.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脑梗死的病理分期已相当明确,分为超早期(1~6小时)、急性期(6~24小时)、坏死期(24~48小时)、软化期(3天~3周)、恢复期(3~4周后)[1].为此,笔者提出对脑梗死分期辨治的设想,即根据本病不同阶段的病机特征确立相应的佳治疗原则.
作者:刘向哲;王新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瘀胆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将瘀胆型肝炎患者44例随机分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组,(治疗组)24例和西药治疗(对照组)20例.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对瘀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5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5%.经统计学处理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瘀胆型肝炎疗效佳.
作者:孙雪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黄芩总苷对大鼠急、慢性前列腺炎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大鼠前列腺内注入角叉菜胶、大肠杆菌或消痔灵注射液,造成非菌性和菌性急性前列腺炎及慢性前列腺炎,观察黄芩总苷对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目、卵磷脂小体密度及腺体组织学改变的影响.结果:黄芩总苷120,240mg/kg灌胃给药,显著减少角叉菜胶或大肠杆菌所致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目,升高卵磷脂小体密度,并减轻大鼠前列腺腺腔大小不一、炎细胞浸润和间质水肿的程度,60mg/kg无明显作用.此外,黄芩总苷120,240mg/kg抑制消痔灵所致慢性前列腺炎大鼠腺体的增生和肥大,240mg/kg明显减轻慢性炎细胞浸润,对纤维母细胞增生呈抑制趋势.结论:黄芩总苷对实验性急、慢性前列腺炎均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戴岳;张聪;林巳茏;杜飞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作为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杂病诊疗学专著,千余年来一直倍受众医家重视.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中医院校虽一直将<金匮>作为必修课,但却多停留于课堂灌输式教育上,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学科的发展.如何使<金匮>教学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需要,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必须从建立多维教学体系入手.
作者:张苏颖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理主要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异常有关.ITP患者自身免疫的终效应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和其他相关抗体.在ITP的发生机理中,T、B淋巴细胞的功能状态起关键作用,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发病及治疗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范颖;马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病毒性心肌炎在祖国医学中属心悸、怔忡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临床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作者:高俊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病变主要在脾胃与大小肠,而脾虚湿滞乃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脾虚为发病之根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本虚标实,寒热错杂是其发病特点.活动期辨证多以湿热内蕴为主,恢复期辨证多以气虚血瘀湿滞为主.较系统地总结周福生教授对溃疡性结肠炎之病因病机、脏腑关系及辨证论治等诸多独到见解.临证辨证立法用药的同时,常结合宏观整体辨证与局部微观结肠镜所见互为合参,以利辨证与辨病、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独特特色.脾虚湿滞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脾虚湿热内蕴,运化失职,泻痢乃生.以虚为本,虽兼湿热,但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且病势日久,迁延难愈,因此在治疗上宜以健脾益气、温化运湿,清热化湿、凉血活血之法调理脏腑气机,并局部用活血通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腐生肌之剂保留灌肠直达病所,使整体与局部同步治疗会有相得益彰之功效.
作者:张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皮肤淀粉样变是由于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皮肤而引起的,属于皮肤病中的一种疑难病.1928年Gutmann报道了第一例皮肤淀粉样变,以后陆续有报道,随着皮肤科病理技术的开展,大大提高了该病的诊断率.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可能与遗传、代谢紊乱及免疫反应有一定的关系,其诊断主要根据组织病理检查与临床表现,目前尚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为了探索传统中医药在该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兹将近20年来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翠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从两方面可分可合地阐述了中医证治方药与多级多路调气的辩证关系:其一,从中医的有关理论和古今的临证诊疗实践阐明了多级多路调节气机与中医辨证论治的因果关系.其二,从有关整体观念一药多效,方剂组合辨证求本的中医理法方药阐明了其与多级多路调气的依据、明证体现和关键的辨证关系.从而在总体上论证了多级多路调气是中医辩证论治的科学内核.
作者:王明辉;王风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有关中医的研究,目前基本上停留在传统观念上的论述,与生命科学无法接轨,针对该问题,中医研究小组进行了大量研究,对生命学研究思路也进行了反思,希望生命科学的发展可以在中医几千年宝贵经验中获得启迪!作为生命科学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在现代化研究进程中,充分吸收、借鉴生命科学领域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技术,在经络、腧穴本质探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针灸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相关研究成果也被医学界所认同.但是关于针灸机理研究和其他与中医学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只有将其融入生命科学的大环境中,才能进一步发展.在21世纪,生命科学必将获得空前的发展,基因科学将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在这里我们研究小组,将给大家一个假设的实验结果.
作者:王君;杨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体外观察诃子抗HBV的作用.方法:以2.2.15细胞为靶细胞,实验共进行11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诃子对培养上清液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诃子醇提物浓度为6.25mg/ml地,对HBsAg、HBeAg抑制率分别为99.67%、71.40%.同一浓度下诃子对细胞的破坏率为30.65%.以HBsAg、HBeAg为指标,治疗指数分别为208.33、3.42.结论:在无毒浓度下,诃子醇提物在2.2.15细胞上有显著的体外抗HBV作用.
作者:张燕明;刘妮;朱宇同;符林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认为中药饮片是中成药制剂的主要物质基础,饮片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中成药质量.制定和实施中药的GAP、AMP和GSP等国际标准,才能达到质量可控性,才能使其现代化.
作者:邢俊波;李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熊宁宁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成因是感受热毒之邪,热淫于内与水湿互解,湿从热化,或湿易热化,水火失济,阴虚阳亢,水湿热化.指出,肾衰是本虚标实,如治标实证,则有虚也得以缓解,本虚明显而又急迫者,要阴阳兼顾,保肾气为主,切不可轻投桂、附、鹿角之品.
作者:程李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