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瘀胆型肝炎44例

孙雪梅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加减, 瘀胆型肝炎, 治疗
摘要: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瘀胆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将瘀胆型肝炎患者44例随机分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组,(治疗组)24例和西药治疗(对照组)20例.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对瘀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5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5%.经统计学处理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瘀胆型肝炎疗效佳.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宁心复脉胶囊治疗阴虚火旺(痰瘀)型快速心律失常150例

    目的:观察运用具有滋阴泻火,宁心安神,化痰活血功用的宁心复脉胶囊治疗阴虚火旺兼痰瘀证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例阴虚火旺兼痰瘀证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性对照组(50例),分别口服宁心复脉胶囊和天王补心丸,两组疗程均为30天.结果:治疗组症状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不同中医症状程度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心律失常显效率、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各类型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早搏患者的早搏次数、窦性心动过速和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心率、合并冠心病患者的ST段降低数值和持续时间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宁心复脉胶囊对阴虚火旺兼痰瘀证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天王补心丸.

    作者:段学忠;孙西庆;李猷河;杨丁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医发展将对生命学研究产生深远意义

    有关中医的研究,目前基本上停留在传统观念上的论述,与生命科学无法接轨,针对该问题,中医研究小组进行了大量研究,对生命学研究思路也进行了反思,希望生命科学的发展可以在中医几千年宝贵经验中获得启迪!作为生命科学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在现代化研究进程中,充分吸收、借鉴生命科学领域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技术,在经络、腧穴本质探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针灸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相关研究成果也被医学界所认同.但是关于针灸机理研究和其他与中医学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只有将其融入生命科学的大环境中,才能进一步发展.在21世纪,生命科学必将获得空前的发展,基因科学将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在这里我们研究小组,将给大家一个假设的实验结果.

    作者:王君;杨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阳和汤治疗男性病五则举隅

    阳和汤方出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等七味药物组成,是治疗阴疽的著名方剂.其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温补肾阳,填精补血,散寒化痰除湿,临床适应证用于肾阳虚损,精血不足,阴寒痰湿而致各种男科病证,常有佳效.精不液化,治宜温补命门,散寒解凝;阳痿,治宜温阳散寒,补血益精;不射精,温肾助阳;前列腺肥大,化痰活瘀,通利水道;急性睾丸炎,治宜温阳散寒,消肿散结,理气止痛,均用阳和汤加减治疗.

    作者:何思卿;彭世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证治纂要

    皮肤淀粉样变是由于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皮肤而引起的,属于皮肤病中的一种疑难病.1928年Gutmann报道了第一例皮肤淀粉样变,以后陆续有报道,随着皮肤科病理技术的开展,大大提高了该病的诊断率.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可能与遗传、代谢紊乱及免疫反应有一定的关系,其诊断主要根据组织病理检查与临床表现,目前尚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为了探索传统中医药在该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兹将近20年来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翠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论多级多路调气与中医证治方药的辩证关系

    从两方面可分可合地阐述了中医证治方药与多级多路调气的辩证关系:其一,从中医的有关理论和古今的临证诊疗实践阐明了多级多路调节气机与中医辨证论治的因果关系.其二,从有关整体观念一药多效,方剂组合辨证求本的中医理法方药阐明了其与多级多路调气的依据、明证体现和关键的辨证关系.从而在总体上论证了多级多路调气是中医辩证论治的科学内核.

    作者:王明辉;王风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维持性血透慢性肾功能衰竭述略

    CRF尿毒症期病机为脾肾衰败,浊郁壅塞三焦,脾肾衰败为本,浊邪壅塞三焦为标.指出证型虚实兼杂占多数,单纯正虚少见,邪实以水湿为多,正虚以脾肾气虚阳虚为主.研究表明,中医药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降低体内多种毒素的水平.从病因病机及证型方面来看,历代医家大多认为,CRF尿毒症期病机为脾肾衰败,浊邪壅塞三焦,脾肾衰败为本,浊邪壅塞三焦为标.认为应尽快制定统一的辨证分型和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努力深入、系统地探讨中医药治疗的机理.应重点开发用药方面,药效学稳定、药理毒理明确的中药剂型.这些都是今后中医药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点.

    作者:蔡北源;谢桂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药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其相关酶的基因表达研究概况

    研究探明中药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和保护作用,如中药对ET和NO相关酶的研究及其基因表达的研究,将使中药治疗冠心病的机制更为深刻明了,从而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发挥其临床价值.

    作者:宫丽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榄香烯乳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榄香烯乳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用榄香烯乳(观察组)与用常规化疗药(对照组)各30例对照观察.结果:用榄香烯乳组无明显毒副作用反应,临床症状缓解率较明显,榄香烯对肿瘤的生长抑制能力较使用常规化疗药物差.结论:用榄香烯经肝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作者:华阳;李康;李法庆;刘德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自拟心肌爽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00例

    病毒性心肌炎在祖国医学中属心悸、怔忡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临床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作者:高俊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致病机制的研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理主要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异常有关.ITP患者自身免疫的终效应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和其他相关抗体.在ITP的发生机理中,T、B淋巴细胞的功能状态起关键作用,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发病及治疗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范颖;马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黄芩总苷对大鼠急慢性前列腺炎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黄芩总苷对大鼠急、慢性前列腺炎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大鼠前列腺内注入角叉菜胶、大肠杆菌或消痔灵注射液,造成非菌性和菌性急性前列腺炎及慢性前列腺炎,观察黄芩总苷对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目、卵磷脂小体密度及腺体组织学改变的影响.结果:黄芩总苷120,240mg/kg灌胃给药,显著减少角叉菜胶或大肠杆菌所致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目,升高卵磷脂小体密度,并减轻大鼠前列腺腺腔大小不一、炎细胞浸润和间质水肿的程度,60mg/kg无明显作用.此外,黄芩总苷120,240mg/kg抑制消痔灵所致慢性前列腺炎大鼠腺体的增生和肥大,240mg/kg明显减轻慢性炎细胞浸润,对纤维母细胞增生呈抑制趋势.结论:黄芩总苷对实验性急、慢性前列腺炎均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戴岳;张聪;林巳茏;杜飞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周围性面瘫的辨证分型例析

    现代医学认为,由于病毒感染而使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组织缺血水肿,从而使神经受压迫,血液循环障碍而致病.与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乃风邪入中经络,气血痹阻,面部肌肉、经筋失于濡养而纵缓不收的认识是相吻合的.

    作者:江泳;李洁;陈建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与时俱进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早的、全面的、深刻的中医学经典著作,阐发以人为本的从生命到精神的人体生理病理规律,实现了一元物质论的统一和发展.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处于知识大爆炸时代,要求中医工作者除了要继承<黄帝内经>中的精华之外,还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努力吸收和掌握当代新的科技知识,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才能真正达到发扬中医药之目的.

    作者:孙永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分析

    目的:研究单用尿激酶UK早期静脉溶栓及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活血方、联用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塞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补肾活血方组与UK组各30例,60例均经临床及CT诊断为急性脑梗塞患者,分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及加用自拟补肾活血方联用亚低温疗法治疗15天后,作CT检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作出疗效评价.脑梗塞属中医中风范畴,多系老年人罹患.根据祖国医学理论,认为肾精亏虚,髓海失养,气血瘀滞是脑梗塞的病机.因此拟定了补肾活血方配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方中川芎、地龙、丹参活血化瘀,熟地、黄精、枸杞补肾益精,石菖蒲、冰片化痰、开窍、醒神,全方共奏补肾活血开窍之功.结果:补肾活血方组临床有效率96%,UK组临床有效率7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静脉溶栓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活血方联用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是一种更有效、更安全的方法.早期静脉溶栓联用中药及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病残、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熊宁宁教授治疗慢性肾炎湿热证经验撷萃

    熊宁宁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成因是感受热毒之邪,热淫于内与水湿互解,湿从热化,或湿易热化,水火失济,阴虚阳亢,水湿热化.指出,肾衰是本虚标实,如治标实证,则有虚也得以缓解,本虚明显而又急迫者,要阴阳兼顾,保肾气为主,切不可轻投桂、附、鹿角之品.

    作者:程李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藏药七十味珍珠丸中矿物质元素在大鼠体内代谢途径探讨

    名贵藏成药七十味珍珠丸是传统藏药的典型代表,在经典方剂中大量矿物类药的运用,困惑着现代医学科学.以金诃七十味珍珠丸为研究材料,以Wistar大白鼠为试验对象,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和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HAAS)等分析仪器,测定了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动物在连续18周试验期间毛发、粪便等代谢物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七十味珍珠丸中矿物质元素主要以胃肠道为代谢途径,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在体内不会造成矿物质元素长期性蓄积而产生毒害.

    作者:李天才;索有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神经生长因子研究态势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DM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其发病率随病程的延长可达90%以上[1].关于DPN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高血糖、山梨醇旁路、肌醇耗竭、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神经血流减少、缺氧等诸多因素[2].近年来由于注意到DPN易于受累的是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生物活性主要是维持感觉神经的生长发育及功能,因此,NGF在DP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引起广泛重视并正逐步得到证实[3].现就NGF与DPN的关系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张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夹脊电针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夹脊电针上下连接电极能够在脊髓内产生较强的电场,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其机理可能为通过产生拮抗内生性损伤电流而阻止Ca2+内流,稳定膜结构,增加线粒体酶活性,阻断脊髓继发性病变,保护脊髓神经轴突的退变,促进神经轴突再生.目的:探讨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机理.方法:采用Wistar大鼠为受试对象,以改良的Allen's法造成T11~T12脊髓撞击伤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夹脊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急性期伤区脊髓组织含水量及组织总钙含量动态变化和术后4周大鼠瘫肢运动功能及组织形态学(包括形态计量学)变化.结果: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生化、组织形态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夹脊电针能明显减轻脊髓损伤早期继发性病理损害,并能有效促进损伤后中枢神经的功能恢复.

    作者:楚佳梅;范文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易修珍主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不孕验案

    认为胞宫、胞脉瘀阻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病机之一,病程绵长,反复投医不愈,且正气耗损,肝脾失调、肝肾亏虚,故形成虚实夹杂的妇科顽疾.主张采用祛瘀固本法治疗.同时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终致瘀血顽痰互结,造成少腹急、结、胀、满、痛剧之症.

    作者:周蜻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针灸穴位注射对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成分影响的研究

    目的:从针灸、穴注对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影响的角度探讨针灸、穴注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秋水仙碱为对照,观察针灸、穴注对大鼠肝组织胶原成分、FN、LN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针灸、穴注组大鼠肝组织胶原含量、FN、LN明显减少.结论:针灸、穴注防治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与针灸、穴注减少胶原FN、LN等ECM沉积有关.

    作者:陈旭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