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藏药七十味珍珠丸中矿物质元素在大鼠体内代谢途径探讨

李天才;索有瑞

关键词:名贵藏成药, 七十味珍珠丸, 代谢物, 矿物质元素, 代谢途径
摘要:名贵藏成药七十味珍珠丸是传统藏药的典型代表,在经典方剂中大量矿物类药的运用,困惑着现代医学科学.以金诃七十味珍珠丸为研究材料,以Wistar大白鼠为试验对象,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和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HAAS)等分析仪器,测定了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动物在连续18周试验期间毛发、粪便等代谢物中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七十味珍珠丸中矿物质元素主要以胃肠道为代谢途径,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在体内不会造成矿物质元素长期性蓄积而产生毒害.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周福生教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病变主要在脾胃与大小肠,而脾虚湿滞乃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脾虚为发病之根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本虚标实,寒热错杂是其发病特点.活动期辨证多以湿热内蕴为主,恢复期辨证多以气虚血瘀湿滞为主.较系统地总结周福生教授对溃疡性结肠炎之病因病机、脏腑关系及辨证论治等诸多独到见解.临证辨证立法用药的同时,常结合宏观整体辨证与局部微观结肠镜所见互为合参,以利辨证与辨病、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独特特色.脾虚湿滞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脾虚湿热内蕴,运化失职,泻痢乃生.以虚为本,虽兼湿热,但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且病势日久,迁延难愈,因此在治疗上宜以健脾益气、温化运湿,清热化湿、凉血活血之法调理脏腑气机,并局部用活血通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腐生肌之剂保留灌肠直达病所,使整体与局部同步治疗会有相得益彰之功效.

    作者:张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致病机制的研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理主要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异常有关.ITP患者自身免疫的终效应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和其他相关抗体.在ITP的发生机理中,T、B淋巴细胞的功能状态起关键作用,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发病及治疗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范颖;马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药对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集粹

    细胞凋亡[1]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日益受重视,研究认为[2],无论是急性的局灶性脑缺血,还是短暂性脑缺血后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都有神经细胞凋亡的参与,而凋亡在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和半暗带的扩大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存在许多调控因素,利用这些调控因素可以阻止细胞凋亡进一步发展为坏死,这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新途径,因此应用药物阻止神经细胞凋亡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热点.目前已开展许多中药对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了较大成绩.现对脑缺血与神经细胞凋亡调控因素的关系及近5年来中药对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韦必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与时俱进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早的、全面的、深刻的中医学经典著作,阐发以人为本的从生命到精神的人体生理病理规律,实现了一元物质论的统一和发展.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处于知识大爆炸时代,要求中医工作者除了要继承<黄帝内经>中的精华之外,还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努力吸收和掌握当代新的科技知识,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才能真正达到发扬中医药之目的.

    作者:孙永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分析

    目的:研究单用尿激酶UK早期静脉溶栓及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活血方、联用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塞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补肾活血方组与UK组各30例,60例均经临床及CT诊断为急性脑梗塞患者,分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及加用自拟补肾活血方联用亚低温疗法治疗15天后,作CT检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作出疗效评价.脑梗塞属中医中风范畴,多系老年人罹患.根据祖国医学理论,认为肾精亏虚,髓海失养,气血瘀滞是脑梗塞的病机.因此拟定了补肾活血方配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方中川芎、地龙、丹参活血化瘀,熟地、黄精、枸杞补肾益精,石菖蒲、冰片化痰、开窍、醒神,全方共奏补肾活血开窍之功.结果:补肾活血方组临床有效率96%,UK组临床有效率7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静脉溶栓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活血方联用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是一种更有效、更安全的方法.早期静脉溶栓联用中药及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病残、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肢端坏疽)研究述评

    综述了中西医治疗糖尿病是(肢端坏疽)研究态势,认为几乎所有的糖尿病是(肢端坏疽)均与缺血、神经病变和感染三个因素有关.从流行病学、对病因病机的认识辩证分型与治疗、中西医结合外治法、现代分为生物学研究和其它治疗方法,论述了中医治疗糖尿病是(肢端坏疽).

    作者:王新建;刘鹏;高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类比思维在中医治则治法中的意义

    类比思维是中医学广泛使用的逻辑思维形式.类比思维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三种:比类、类推、比附,三者在运用中密不可分,统一于类比思维之中.古代哲学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医治则治法.中医对治则的确定多利用类比思维,取法自然之理,推入医学之中,成为医学之治则.古代医家往往善用类比思维,而能独辟路径.

    作者:孙雨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通心络胶囊对心血瘀阻及痰浊壅塞型胸痹疗效比较

    目的:通心络胶囊一般用于对心血瘀阻型胸痹的治疗.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其对痰浊壅塞型胸痹也有一定疗效.故对两证型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心血瘀阻型胸痹患者30例为一组,痰浊壅塞型胸痹患者30例为一组,同时口服通心络胶囊一个月.结果:通心络胶囊对心血瘀阻、痰浊壅塞两证胸痹均有明显疗效,经统计学分析,作用相似.

    作者:富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微波提取小茴香乳香荆芥穗挥发油的实验研究

    采用微波常压蒸馏方法提取小茴香、乳香、荆芥穗中的挥发油.实验表明,对同量小茴香在产率相同的情况下,微波提取的速度是水蒸气蒸馏提取的15倍;对同量乳香在产率相同的情况下,微提取的速度是水蒸气蒸馏提取的10倍;对同量荆芥穗,在产率相同的情况下,微波提取的速度是水蒸气蒸馏提取的20倍.

    作者:刘伟;衣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熊宁宁教授治疗慢性肾炎湿热证经验撷萃

    熊宁宁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成因是感受热毒之邪,热淫于内与水湿互解,湿从热化,或湿易热化,水火失济,阴虚阳亢,水湿热化.指出,肾衰是本虚标实,如治标实证,则有虚也得以缓解,本虚明显而又急迫者,要阴阳兼顾,保肾气为主,切不可轻投桂、附、鹿角之品.

    作者:程李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金匮要略》的多维教学札记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作为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杂病诊疗学专著,千余年来一直倍受众医家重视.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中医院校虽一直将<金匮>作为必修课,但却多停留于课堂灌输式教育上,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学科的发展.如何使<金匮>教学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需要,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必须从建立多维教学体系入手.

    作者:张苏颖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证治纂要

    皮肤淀粉样变是由于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皮肤而引起的,属于皮肤病中的一种疑难病.1928年Gutmann报道了第一例皮肤淀粉样变,以后陆续有报道,随着皮肤科病理技术的开展,大大提高了该病的诊断率.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可能与遗传、代谢紊乱及免疫反应有一定的关系,其诊断主要根据组织病理检查与临床表现,目前尚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为了探索传统中医药在该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兹将近20年来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翠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论多级多路调气与中医证治方药的辩证关系

    从两方面可分可合地阐述了中医证治方药与多级多路调气的辩证关系:其一,从中医的有关理论和古今的临证诊疗实践阐明了多级多路调节气机与中医辨证论治的因果关系.其二,从有关整体观念一药多效,方剂组合辨证求本的中医理法方药阐明了其与多级多路调气的依据、明证体现和关键的辨证关系.从而在总体上论证了多级多路调气是中医辩证论治的科学内核.

    作者:王明辉;王风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药复方对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集要

    综述了中药复方对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清泻有湿化寒痰、清化热痰、清热生津、祛痰止咳、解郁理气等法,补益有补脾益气、补肾、补肾健脾、温肾纳气、补益气血等法.指出,中药复方治疗哮喘是多靶点、多环节调节整个机体的动态平衡,治疗本病有潜在优势,为挖掘新药提供了开阔的思路,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韩晓伟;李建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1世纪初台湾地区中医药的兴起与开发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以及新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中医药学科的发展予以极大影响.台湾地区的中医药事业也不例外.为此,本文从三方面叙述当前台湾地区中医药的现况与发展.

    作者:肖林榕;曲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自拟心肌爽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00例

    病毒性心肌炎在祖国医学中属心悸、怔忡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临床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作者:高俊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吴银根教授治疗肺纤维化用药特色浅析

    肺纤维化是对各种肺损伤的共同反应,是一大群异质性疾病,虽然它的始动因子不一,但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早期改变为炎症细胞浸润,晚期则为肺内成纤维细胞积聚、胶原、透明质酸等细胞外基质的大量合成和沉积,取代了正常的功能性肺实质结构[1],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病死率极高[2].

    作者:张天嵩;韩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神经生长因子研究态势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DM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其发病率随病程的延长可达90%以上[1].关于DPN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高血糖、山梨醇旁路、肌醇耗竭、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神经血流减少、缺氧等诸多因素[2].近年来由于注意到DPN易于受累的是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生物活性主要是维持感觉神经的生长发育及功能,因此,NGF在DP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引起广泛重视并正逐步得到证实[3].现就NGF与DPN的关系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张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维持性血透慢性肾功能衰竭述略

    CRF尿毒症期病机为脾肾衰败,浊郁壅塞三焦,脾肾衰败为本,浊邪壅塞三焦为标.指出证型虚实兼杂占多数,单纯正虚少见,邪实以水湿为多,正虚以脾肾气虚阳虚为主.研究表明,中医药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降低体内多种毒素的水平.从病因病机及证型方面来看,历代医家大多认为,CRF尿毒症期病机为脾肾衰败,浊邪壅塞三焦,脾肾衰败为本,浊邪壅塞三焦为标.认为应尽快制定统一的辨证分型和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努力深入、系统地探讨中医药治疗的机理.应重点开发用药方面,药效学稳定、药理毒理明确的中药剂型.这些都是今后中医药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点.

    作者:蔡北源;谢桂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研究集粹

    从六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乳腺癌作了综合,即: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乳腺癌的辨证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并发症治疗、放疗、化疗副作用的中医药治疗、外治法、精神疗法.指出,早期应以手术为主,术后配合中药治疗,可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防止术后转移.还应注意应用外治和精神疗法.

    作者:姜开运;马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