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吴银根教授治疗肺纤维化用药特色浅析

张天嵩;韩镭

关键词:肺纤维化, 发病机制, 中医药疗法, 吴银根
摘要:肺纤维化是对各种肺损伤的共同反应,是一大群异质性疾病,虽然它的始动因子不一,但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早期改变为炎症细胞浸润,晚期则为肺内成纤维细胞积聚、胶原、透明质酸等细胞外基质的大量合成和沉积,取代了正常的功能性肺实质结构[1],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病死率极高[2].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周围性面瘫的辨证分型例析

    现代医学认为,由于病毒感染而使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组织缺血水肿,从而使神经受压迫,血液循环障碍而致病.与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乃风邪入中经络,气血痹阻,面部肌肉、经筋失于濡养而纵缓不收的认识是相吻合的.

    作者:江泳;李洁;陈建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冠心康对高脂血症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的影响

    中药冠心康可能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降低内源性TC的合成,从而增加LDLR数量、增强了LDLR与LDL-C的亲和力,即增强了受体本身的活性,调控了血脂水平.目的:观察中药冠心康对高脂血症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的影响.方法:将高脂血症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冠心康组、西药氟伐他汀对照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喂饲正常饲料大鼠为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30天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淋巴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LDLR的大结合力Bmax明显小于常组,kd值较正常组明显增高.而冠心康组与西药组大鼠血淋巴细胞LDLR的大结合力明显高于模型组,kd值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冠心康能增加LDLR数量,增强LDLR与LDL-C的亲和力,即增强了受体本身的活性,调控了血脂水平.中药冠心康组大鼠淋巴细胞LDLR的大结合亦明显高于模型组,与西药氟伐他汀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者LDLR大结合的作用相近.

    作者:刘萍;张静生;汤理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禤国维教授论治皮肤病证治特色摭拾

    (礻四/羽)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十分重视补肾法的应用,认为补肾法是治疗疑难皮肤病的重要方法,不少结缔组织疾病与肾的关系密切,大多为肾阴虚或肾阳虚,如能恰当运用补肾法,往往使沉疴得愈;对一些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应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的因素有所发展.提出肾阴不足,冲任失调,相火过旺的痤疮发病机理,在临床运用中确有指导意义;国维教授在临床实践中重视中医外治法的应用,强调内外合治,许多疑难皮肤病经其综合治疗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吴元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脑梗死分期辨治述要

    脑梗死属中医中风病范畴,一般按中经络、中脏腑分类辨治.这种分类方法虽然简明、易掌握,但施之临床则过于笼统.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脑梗死的病理分期已相当明确,分为超早期(1~6小时)、急性期(6~24小时)、坏死期(24~48小时)、软化期(3天~3周)、恢复期(3~4周后)[1].为此,笔者提出对脑梗死分期辨治的设想,即根据本病不同阶段的病机特征确立相应的佳治疗原则.

    作者:刘向哲;王新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瘀胆型肝炎44例

    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瘀胆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将瘀胆型肝炎患者44例随机分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组,(治疗组)24例和西药治疗(对照组)20例.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对瘀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5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5%.经统计学处理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瘀胆型肝炎疗效佳.

    作者:孙雪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与时俱进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早的、全面的、深刻的中医学经典著作,阐发以人为本的从生命到精神的人体生理病理规律,实现了一元物质论的统一和发展.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处于知识大爆炸时代,要求中医工作者除了要继承<黄帝内经>中的精华之外,还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努力吸收和掌握当代新的科技知识,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才能真正达到发扬中医药之目的.

    作者:孙永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诃子醇提物抗HBV的体外实施研究

    目的:体外观察诃子抗HBV的作用.方法:以2.2.15细胞为靶细胞,实验共进行11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诃子对培养上清液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结果:诃子醇提物浓度为6.25mg/ml地,对HBsAg、HBeAg抑制率分别为99.67%、71.40%.同一浓度下诃子对细胞的破坏率为30.65%.以HBsAg、HBeAg为指标,治疗指数分别为208.33、3.42.结论:在无毒浓度下,诃子醇提物在2.2.15细胞上有显著的体外抗HBV作用.

    作者:张燕明;刘妮;朱宇同;符林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类比思维在中医治则治法中的意义

    类比思维是中医学广泛使用的逻辑思维形式.类比思维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三种:比类、类推、比附,三者在运用中密不可分,统一于类比思维之中.古代哲学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医治则治法.中医对治则的确定多利用类比思维,取法自然之理,推入医学之中,成为医学之治则.古代医家往往善用类比思维,而能独辟路径.

    作者:孙雨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研究集粹

    从六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乳腺癌作了综合,即: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乳腺癌的辨证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并发症治疗、放疗、化疗副作用的中医药治疗、外治法、精神疗法.指出,早期应以手术为主,术后配合中药治疗,可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防止术后转移.还应注意应用外治和精神疗法.

    作者:姜开运;马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证治纂要

    皮肤淀粉样变是由于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皮肤而引起的,属于皮肤病中的一种疑难病.1928年Gutmann报道了第一例皮肤淀粉样变,以后陆续有报道,随着皮肤科病理技术的开展,大大提高了该病的诊断率.其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可能与遗传、代谢紊乱及免疫反应有一定的关系,其诊断主要根据组织病理检查与临床表现,目前尚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为了探索传统中医药在该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兹将近20年来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翠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神经生长因子研究态势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DM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其发病率随病程的延长可达90%以上[1].关于DPN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高血糖、山梨醇旁路、肌醇耗竭、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神经血流减少、缺氧等诸多因素[2].近年来由于注意到DPN易于受累的是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生物活性主要是维持感觉神经的生长发育及功能,因此,NGF在DP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引起广泛重视并正逐步得到证实[3].现就NGF与DPN的关系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张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温心胶囊对实验性动物粥样硬化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

    目的:评价温心胶囊对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高脂饮食饲养家兔12周,用试剂盒测定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有上升趋势.12周时治疗组的丙二醛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治疗组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超氧化物歧化酶降低被抑制(P<0.01);高剂量治疗组与低剂量治疗组SOD活性表现基本一致.结论:温心胶囊能显著的调脂、降脂,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保护内皮细胞,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张华敏;曹洪欣;殷惠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周福生教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病变主要在脾胃与大小肠,而脾虚湿滞乃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脾虚为发病之根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本虚标实,寒热错杂是其发病特点.活动期辨证多以湿热内蕴为主,恢复期辨证多以气虚血瘀湿滞为主.较系统地总结周福生教授对溃疡性结肠炎之病因病机、脏腑关系及辨证论治等诸多独到见解.临证辨证立法用药的同时,常结合宏观整体辨证与局部微观结肠镜所见互为合参,以利辨证与辨病、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独特特色.脾虚湿滞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脾虚湿热内蕴,运化失职,泻痢乃生.以虚为本,虽兼湿热,但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且病势日久,迁延难愈,因此在治疗上宜以健脾益气、温化运湿,清热化湿、凉血活血之法调理脏腑气机,并局部用活血通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腐生肌之剂保留灌肠直达病所,使整体与局部同步治疗会有相得益彰之功效.

    作者:张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六味地黄丸方证及病因病机考释

    六味地黄丸的应用极为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等症,其主治症状达100多种,但诸医家较为公认的是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肾虚证,其中包括肾气、肾精、肾水等虚损.对六味地黄丸的认识历代医家各有不同,但其根本则是一致的,即六味地黄丸是治疗肾虚的重要方剂,在肾虚的基础上,又各自有所发挥.如肾阴亏损则虚火上炎而致的虚火;肾阴不足则痰火内生;肾肝同源而致肝肾不足;脾肾主水液,肾虚无以化水,脾虚无以健运,六味则可脾肾并补.

    作者:李瑞;鲁兆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吴银根教授治疗肺纤维化用药特色浅析

    肺纤维化是对各种肺损伤的共同反应,是一大群异质性疾病,虽然它的始动因子不一,但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早期改变为炎症细胞浸润,晚期则为肺内成纤维细胞积聚、胶原、透明质酸等细胞外基质的大量合成和沉积,取代了正常的功能性肺实质结构[1],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病死率极高[2].

    作者:张天嵩;韩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心安宁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分析

    心安宁胶囊是镇江中药厂对心安宁片改变剂型而研制成的一种中药四类新药胶囊剂,自2000年7月起,笔者对6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娄彬;王德春;韩晓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强心宁对CHF大鼠心功能及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通过对强心宁对阿霉素致CHF大鼠的心功能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地高辛为对照组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强心宁和地高辛均可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提高心脏指数,降低心钠素,内皮素水平,并可以改善心肌超微结构.其中以强心宁大剂量组疗效尤为明显,说明强心宁能够改善CHF大鼠的心功能及心肌超微结构,对CHF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文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木瓜凝乳蛋白酶的结构性质及药理研究评析

    从四个方面,即:木瓜凝乳蛋白酶的结构、木瓜凝乳蛋白的性质研究、木瓜凝蛋白酶的药物作用研究及木瓜凝乳蛋白酶的开发前景.对木瓜凝乳蛋白酶的结构性质及药理进行研究.认为,可用于化学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用于输血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纯化骨髓瘤细胞及加速儿科烧伤愈合.

    作者:蔡小玲;郭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黄芩总苷对大鼠急慢性前列腺炎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黄芩总苷对大鼠急、慢性前列腺炎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大鼠前列腺内注入角叉菜胶、大肠杆菌或消痔灵注射液,造成非菌性和菌性急性前列腺炎及慢性前列腺炎,观察黄芩总苷对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目、卵磷脂小体密度及腺体组织学改变的影响.结果:黄芩总苷120,240mg/kg灌胃给药,显著减少角叉菜胶或大肠杆菌所致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目,升高卵磷脂小体密度,并减轻大鼠前列腺腺腔大小不一、炎细胞浸润和间质水肿的程度,60mg/kg无明显作用.此外,黄芩总苷120,240mg/kg抑制消痔灵所致慢性前列腺炎大鼠腺体的增生和肥大,240mg/kg明显减轻慢性炎细胞浸润,对纤维母细胞增生呈抑制趋势.结论:黄芩总苷对实验性急、慢性前列腺炎均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戴岳;张聪;林巳茏;杜飞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丹参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病理多功能调治作用的研究

    大部分中药都具有对人体的多功能调节治疗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丹参是具有多功能调节治疗作用的代表性药物,综述了10多年来国内医药学界在丹参对神经系统多功能调节治疗作用方面的研究结果.

    作者:傅晓晴;蔡宗苇;黎先春;王小如;杨显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