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开运;马骥
阳和汤方出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等七味药物组成,是治疗阴疽的著名方剂.其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温补肾阳,填精补血,散寒化痰除湿,临床适应证用于肾阳虚损,精血不足,阴寒痰湿而致各种男科病证,常有佳效.精不液化,治宜温补命门,散寒解凝;阳痿,治宜温阳散寒,补血益精;不射精,温肾助阳;前列腺肥大,化痰活瘀,通利水道;急性睾丸炎,治宜温阳散寒,消肿散结,理气止痛,均用阳和汤加减治疗.
作者:何思卿;彭世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病变主要在脾胃与大小肠,而脾虚湿滞乃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脾虚为发病之根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本虚标实,寒热错杂是其发病特点.活动期辨证多以湿热内蕴为主,恢复期辨证多以气虚血瘀湿滞为主.较系统地总结周福生教授对溃疡性结肠炎之病因病机、脏腑关系及辨证论治等诸多独到见解.临证辨证立法用药的同时,常结合宏观整体辨证与局部微观结肠镜所见互为合参,以利辨证与辨病、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独特特色.脾虚湿滞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脾虚湿热内蕴,运化失职,泻痢乃生.以虚为本,虽兼湿热,但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且病势日久,迁延难愈,因此在治疗上宜以健脾益气、温化运湿,清热化湿、凉血活血之法调理脏腑气机,并局部用活血通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腐生肌之剂保留灌肠直达病所,使整体与局部同步治疗会有相得益彰之功效.
作者:张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药联合组47例,西药联合组35例.中西药联合组采用三子养亲汤加减,西药联合组采用卡托普利作为对照,两组均联合使用利尿剂和地高辛.观察心功能、心功能参数、血压、心率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中药组显效率40.4%.总有效率89.4%,西药组显效率42.9%,总有效率77.1%;两组LVEF和E/A均有明显提高,中药组比西药组明显;心率和血压均有明显下降,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心功能不全,可能比西药与西药联合疗效要好,而且更安全可靠.
作者:赵泽红;张玉亮;范翎翔;孙醒华;梁云莲;王伟;李波;欧阳卫东;徐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六味地黄丸的应用极为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等症,其主治症状达100多种,但诸医家较为公认的是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肾虚证,其中包括肾气、肾精、肾水等虚损.对六味地黄丸的认识历代医家各有不同,但其根本则是一致的,即六味地黄丸是治疗肾虚的重要方剂,在肾虚的基础上,又各自有所发挥.如肾阴亏损则虚火上炎而致的虚火;肾阴不足则痰火内生;肾肝同源而致肝肾不足;脾肾主水液,肾虚无以化水,脾虚无以健运,六味则可脾肾并补.
作者:李瑞;鲁兆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类比思维是中医学广泛使用的逻辑思维形式.类比思维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三种:比类、类推、比附,三者在运用中密不可分,统一于类比思维之中.古代哲学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医治则治法.中医对治则的确定多利用类比思维,取法自然之理,推入医学之中,成为医学之治则.古代医家往往善用类比思维,而能独辟路径.
作者:孙雨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为任何原因引起肝细胞损伤后,早的反应是一些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加,从而使TGFβ1释放,导致HSC激活产生ECM,而后某些蛋白酶将其水解,另一些ECM被胶原酶降解,碎片由枯否细胞和内皮细胞吞噬.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趋阶段,且可以逆转,随着基本超微结构与分子水平研究技术的进步,对肝原纤维及基质的生成与分解有了更多的阐明,认为肝纤维化的发生与肝细胞,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细胞凋亡等因素有关.
作者:李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瘀胆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将瘀胆型肝炎患者44例随机分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组,(治疗组)24例和西药治疗(对照组)20例.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对瘀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5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5%.经统计学处理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瘀胆型肝炎疗效佳.
作者:孙雪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夹脊电针上下连接电极能够在脊髓内产生较强的电场,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其机理可能为通过产生拮抗内生性损伤电流而阻止Ca2+内流,稳定膜结构,增加线粒体酶活性,阻断脊髓继发性病变,保护脊髓神经轴突的退变,促进神经轴突再生.目的:探讨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机理.方法:采用Wistar大鼠为受试对象,以改良的Allen's法造成T11~T12脊髓撞击伤模型,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夹脊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急性期伤区脊髓组织含水量及组织总钙含量动态变化和术后4周大鼠瘫肢运动功能及组织形态学(包括形态计量学)变化.结果: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生化、组织形态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夹脊电针能明显减轻脊髓损伤早期继发性病理损害,并能有效促进损伤后中枢神经的功能恢复.
作者:楚佳梅;范文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通过对强心宁对阿霉素致CHF大鼠的心功能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地高辛为对照组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强心宁和地高辛均可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提高心脏指数,降低心钠素,内皮素水平,并可以改善心肌超微结构.其中以强心宁大剂量组疗效尤为明显,说明强心宁能够改善CHF大鼠的心功能及心肌超微结构,对CHF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文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温心胶囊对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高脂饮食饲养家兔12周,用试剂盒测定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的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有上升趋势.12周时治疗组的丙二醛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治疗组与高脂模型组相比超氧化物歧化酶降低被抑制(P<0.01);高剂量治疗组与低剂量治疗组SOD活性表现基本一致.结论:温心胶囊能显著的调脂、降脂,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保护内皮细胞,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张华敏;曹洪欣;殷惠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以阵发性喷嚏,浆液性粘液性鼻漏和鼻塞感为主症的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耳鼻喉科疾病.其病情常反复发作,且易伴发支气管哮喘.目前治疗方法较多.本文从临床应用和药物作用机理两个方面综述了内服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近五年的研究进展,指出内服中药治疗的优势在于疗效确切,疗程短,复发率低,但其疗效标准还待进一步统一;各组方中药物重复率高,待完善整理出基本方剂,避免重复劳动;机理研究尚需深入.
作者:赵令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以及新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中医药学科的发展予以极大影响.台湾地区的中医药事业也不例外.为此,本文从三方面叙述当前台湾地区中医药的现况与发展.
作者:肖林榕;曲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病毒性心肌炎在祖国医学中属心悸、怔忡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临床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作者:高俊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单用尿激酶UK早期静脉溶栓及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活血方、联用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塞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补肾活血方组与UK组各30例,60例均经临床及CT诊断为急性脑梗塞患者,分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及加用自拟补肾活血方联用亚低温疗法治疗15天后,作CT检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作出疗效评价.脑梗塞属中医中风范畴,多系老年人罹患.根据祖国医学理论,认为肾精亏虚,髓海失养,气血瘀滞是脑梗塞的病机.因此拟定了补肾活血方配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方中川芎、地龙、丹参活血化瘀,熟地、黄精、枸杞补肾益精,石菖蒲、冰片化痰、开窍、醒神,全方共奏补肾活血开窍之功.结果:补肾活血方组临床有效率96%,UK组临床有效率7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静脉溶栓基础上加用自拟补肾活血方联用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是一种更有效、更安全的方法.早期静脉溶栓联用中药及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病残、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护心康片系医院制剂,该方对痰瘀阻络型冠心病心绞痛总有效率率达89.5%,显效率51.2%,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经Ridit分析,u=2.41,P<0.05),对患者心电图总有效率达58.1%、显效率3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经Ridit分析,u=1.98,P<0.05)护心康片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全血粘度、RBC电泳时间、RBC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果提示:护心康片有化痰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是治疗痰瘀阻络型冠心病的有效药物,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蔡光先;胡学军;郑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大部分中药都具有对人体的多功能调节治疗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丹参是具有多功能调节治疗作用的代表性药物,综述了10多年来国内医药学界在丹参对神经系统多功能调节治疗作用方面的研究结果.
作者:傅晓晴;蔡宗苇;黎先春;王小如;杨显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认为胞宫、胞脉瘀阻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病机之一,病程绵长,反复投医不愈,且正气耗损,肝脾失调、肝肾亏虚,故形成虚实夹杂的妇科顽疾.主张采用祛瘀固本法治疗.同时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终致瘀血顽痰互结,造成少腹急、结、胀、满、痛剧之症.
作者:周蜻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内经>(含<素问>和<灵枢>,的成书年代,较一致的看法是战国至东汉以前.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正值中国哲学史上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阶段.在强大的论辩思潮中,诸子百家为驳斥论敌、论证己见,都不同程度地从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逻辑方法上寻找根据和武器,形成了先秦哲学丰富的逻辑思想.<内经>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当时进步的哲学观点,来系统地说明丰富的医疗实践,构建医学理论.它不仅从学术内容上自觉地运用了辩证逻辑,如阴阳的对立统一、气机的升降出入等等,而且在写作方法上主要采取问答形式,广泛运用了形式逻辑.本文仅就后者做一浅显论述.
作者:董尚朴;张暖;李会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从六个方面对中医药治疗乳腺癌作了综合,即: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乳腺癌的辨证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并发症治疗、放疗、化疗副作用的中医药治疗、外治法、精神疗法.指出,早期应以手术为主,术后配合中药治疗,可预防和治疗术后并发症,防止术后转移.还应注意应用外治和精神疗法.
作者:姜开运;马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DM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其发病率随病程的延长可达90%以上[1].关于DPN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高血糖、山梨醇旁路、肌醇耗竭、蛋白质非酶糖基化、神经血流减少、缺氧等诸多因素[2].近年来由于注意到DPN易于受累的是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生物活性主要是维持感觉神经的生长发育及功能,因此,NGF在DP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引起广泛重视并正逐步得到证实[3].现就NGF与DPN的关系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张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