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刘炳凡学术渊薮与经典医籍

刘光宪;胡不群

关键词:刘炳凡, 经典医籍, 发挥
摘要:<伤寒论>是运用恒动整体观与有机辨证论治的典范,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据此,认为<伤寒论>对刘炳凡影响深刻的还是恒动整体观与辨证论治.刘炳凡通过对<伤寒论>运用整体观指导临床实践的思路、方法的整体分析研究,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因而,形成了以整体观为指导的临证特色.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研究述评

    NS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既有因虚致实的病因,亦有因实致虚的病理结果,但总以虚损为主,涉及到肺、脾、肾、肝、阳等,以湿、热、瘀为患.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作者:符逢春;刘新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疏肝润肠法治疗便秘所致肠易激综合征42例

    便秘其发病主要与肝、脾、胃、大肠等脏腑功能失调相关,大便排泄的正常与否,既与大肠的传导密不可分,又与肝的条达疏泄息息相关.情志不畅则肝气郁滞,大肠之气不得肝之疏泄,则传导失司,糟粕蓄而不去引起便秘.

    作者:张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艾灸超短波并用治疗慢性盆腔炎78例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笔者采用艾灸配合超短波治疗7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梅;黄淑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雷公藤内酯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L)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及HE染色技术,观察缺血前后应用TL(0.2-0.4mg/kg)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侧ICAM-1表达、微血管内附壁中性粒细胞数、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结果:与损伤模型组比较,TL两治疗组大脑中动脉闭塞侧脑组织微血管内皮ICAM-1免疫阳性表达量、微血管内附壁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减少.结论:结果提示TL具有明显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内ICAM-1表达和微血管内中性粒细胞粘附的作用.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已证实,中性粒细胞在缺血梗死灶周围脑组织的浸润对脑组织的损害起着重要作用;而脑组织内中性粒细胞的浸润需要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经ICAM-1等粘附分子介导和炎细胞相互作用才能完成附壁游出和浸润.抑制和阻断粘附分子的作用有助于减轻脑缺血损害,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作者:韦登明;黄光照;张益鹄;饶广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方法简释

    中医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六法,即:补益心气法、益气养阴法、益气温阳法、活血化瘀法、利水消肿法及补肾养心法.认为有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作用,对心衰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沈淑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药炷灸治疗风湿痹痛180例分析

    目的:将自拟温经通络散与艾绒结合,经过加工制作成药炷,探讨其治疗风湿痹痛的疗效.方法:选取风湿痹痛者分治疗组180例,对照组60例,依据疗效评定标准,半月评定疗效以及通过动物试验.验证温经通络散的药理作用、急性毒性试验、透皮吸收毒性试验及皮肤致敏试验.结果:药炷灸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艾绒灸,温经通络散具有明显镇痛作用,抑制肿胀,无毒性反应及致敏作用.结论:药炷灸是灸法之一,将药与艾结合为一体,弥补了纯艾灸见效慢、疗程长、疗效单一的不足,是一种疗效可靠的灸疗器具.

    作者:赵文海;闻辉;沙里泉;朱东平;李振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内经》脉诊法简析

    <内经>中的脉诊方法颇有参考价值,但尚未统一,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作者:关晓光;侣雪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针刺对婴儿痉挛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婴儿痉挛又叫west综合征,是早使用ACTH及皮质激素控制其发作的癫痫综合征.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针刺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作,本文特对21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气虚血瘀是冠心病的病机关键释义

    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有阳气虚阴寒盛理论、瘀血理论、痰瘀相关理论等.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及现代实验研究,可知在众多的冠心病发病机理中,气虚血瘀是其根本的病理改变,因之而产生的益气活血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法则.冠心病发病机理中,气虚血瘀是其根本的病理改变,该观点及因之而产生的以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冠心病的思想已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气虚血瘀可能兼挟痰浊、阴虚、气郁等病理改变,在以益气活血为根本法则的基础上,兼治痰浊、阴虚、气郁等,由此阻断冠心病的病机演变.

    作者:梁煜;林代华;王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肖立渭辨证论治经验选萃

    肖立渭主任医师肖立渭,男,1926年生,湖北仙桃市人.幼年就读私塾,通读四书、五经,涉猎老、庄、墨、荀各家,阅读了历代大量的文史书籍.1947年学医,1950年获中医师执照.1953年10月参加沔阳县人民政府卫生院工作.历任沔阳县卫生科中医专干,县中医进修学校主任,县卫协会副主任兼湖北中医学院沔阳函授站站长、总辅导教员,沔阳县中医院内科副主任,副院长等职.曾当选为沔阳县第五、六、八、九届人大代表,第八届革委会委员,政协沔阳县第二、三届常委,第四、五届副主席,政协仙桃市第一、二、三届副主席;曾任湖北中医学会理事,荆州地区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现为仙桃市中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

    作者:肖相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肥胖病的病因病机及病理机制探要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储积过多,是能量摄取大于消耗的代谢性疾病,它不仅仅导致体态臃肿、行动笨拙,还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各种心脑血管的主要诱因〔1〕。

    作者:童毅;周志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药方早期干预对SHR子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的影响

    目的:探讨滋补肝肾、活血祛痰方药早期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形成的影响.方法:在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孕期及子代出生后10周前给予滋补肝肾、活血祛痰方药治疗,观察该方药对其子鼠血压、左室肥厚及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内Ca2+浓度的影响.结果:10周龄SHR即已形成一定程度的左室肥厚,经滋补肝肾、活血祛痰方药早期干预,其子代大鼠血压显著下降(P<0.05),左室肥厚明显消退(P<0.01),动脉VSMC的Ca2+明显低于未加处理的SHR对照组(P<0.01).结论:子代胚胎形成期及出生后10周前可能是SHR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在此期经滋补肝肾、活血祛痰方药干预,能够减弱及其发病,并对其并发心肌肥厚有积极预防作用.

    作者:李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针刺对糖尿病大鼠F-ERG和OPs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STZ诱发的DR大鼠46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22只,针刺组24只,同时设同批次同种属大鼠9只作为空白对照组.针刺组给予电针治疗,模型组与空白组不予治疗.结果:针刺治疗后针刺组F-ERGa、b、OPs各子波Op1、Op2、Op3波延迟的峰潜时、振幅得到明显恢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或极显著意义(P<0.05或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或极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针刺组降低OPs波总振幅恢复,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肯定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之一是使异常的视觉电生理得到改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后糖尿病大鼠针刺F-ERGa、b、OPs各子波OP1、OP2、OP3波延迟的峰潜时、振幅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而模型组的上述改变不大,甚至进一步恶化.由视觉电生理理论可以推论,针刺治疗通过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循环,增强视网膜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减轻高血糖对视网膜的病理学损害,从而起到保护糖尿病大鼠视功能的作用.

    作者:张虹;廖方正;蔡定均;段俊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当归补血汤加味抗深部真菌感染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当归补血汤加味(白术、山药)抗深部感染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方法:①监测中药当归补血汤加味对正常及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白色念珠菌功能的影响;②建立免疫功能低下动物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入白色念珠菌,使小鼠发生白色念珠菌深部感染,观察中药当归补血汤加味对正常及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发生深部感染白色念珠菌后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中药当归补血汤加味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白色念珠菌的吞噬率(PP)和吞噬指数(PI);有延长发生深部感染白色念珠菌后的小鼠存活时间的作用.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当归补血汤加味可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对小鼠具有全身保护作用.

    作者:王晓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述略

    腰椎间盘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占腰腿痛患者的25%~40%.绝大部分可由保守治疗而治愈,但仍有10%~20%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常规手术如全椎板、半椎板等入路行间盘摘出术,可达到神经减压目的,但存在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术后出现腰椎不稳等并发症.术后常因腰椎不稳、瘢痕粘连等再次出现腰痛或坐骨神经痛.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提高和工业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微创技术(minimal invasive surgery)应运而生,在手术治疗LDH的领域中与传统手术相比越来越显示出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越性.

    作者:金连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补心通脉片治疗失眠的实验研究

    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补心通脉片对实验小鼠自发活动、睡眠、惊厥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补心通脉片对动物活动箱中小鼠自发活动情况,观察补心通脉片对戊巴比妥钠阈剂量、阈下剂量小鼠睡眠时间以及补心通脉片对硝酸士的宁惊厥的影响来探讨该制剂的作用效果.结果:研究发现,补心通脉片能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对小鼠睡眠的影响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有对抗硝酸士的宁惊厥发作的作用.且剂量越大,作用越明显.结论:补心通脉片有明显的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

    作者:吴玉泓;殷银霞;梁永林;席时燕;张昭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肺癌临床研究回眸与评析

    近年来,原发性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在多数发达国家占男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成为目前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肺癌恶性程度高,生物学特性复杂,现代医学总的治愈率低,中位生存期一般在6个月左右,5年生存率仅5%~10%[1],治疗手段仍不十分满意.在我国,中医药治疗在肺癌治疗中占重要地位,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已证明,中医药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放、化疗副作用,提高放疗和化疗的效果,使手术后患者顺利康复,在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肿瘤发展、肿瘤复发和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都起重要作用.下面就近几年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和探讨.

    作者:朱华宇;周岱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针刺对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三磷酸腺苷酶影响的研究

    针灸疗法为古代外治法的一种,在促醒疗法中,因其具有简便易行、疗效迅速等特点为历代医家所青睐,其中有些穴位一直沿用至今,如水沟穴.现代研究认为,针刺水沟一方面兴奋脑神经元,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复杂的整合作用,另一方面可改善脑血流,为脑细胞的功能恢复提供能量.目的:观察针刺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Na+-K+-ATP酶、Ca2+-ATP酶和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16只)、针刺治疗组(16只)、药物治疗组(16只),后三组用自由落体法致大鼠左侧颅脑损伤.针刺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于术后0.5h给予治疗,然后每隔12h治疗一次.模型组、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于术后24h、72h取大脑组织,假手术组于术后72h取大脑组织,测定组织匀浆中ATP酶的活性.结果:(1)Na+-K+-ATP酶、Ca2+-ATP酶和Mg2+-ATP酶活性在伤后24小时明显下降,伤后72小时活性更低.(2)24h针刺组Na+-K+-ATP酶和Mg2+-ATP酶的活性变化不明显,Ca2+-ATP酶活性的变化明显.结论:(1)针刺对Na+-K+-ATP酶和Mg2+-ATP酶的速发型反应不如迟发型反应明显.(2)针刺对Ca2+-ATP酶活性的速发型和迟发型反应都很明显.(3)针刺可以减轻脑组织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和神经细胞损害.

    作者:赵永烈;刘强;史海霞;楚惠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民族药发展前景广阔方兴未艾

    民族药是我国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数千年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当前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应大力发展民族药,开创民族药的时代.

    作者:李春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47例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给予以黄芪、丹参、川芎、水蛭组成的基本方加减,加西药低分子右旋糖酐、脑组织液,并与单纯低分子右旋糖酐、脑组织液、阿斯匹林组作疗效对照.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改善临床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好.本组25例,基本痊愈7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3例,无变化3例.对照组11例,基本痊愈3例,显著进步1例,进步3例,无变化4例.

    作者:贺西征;卢乐平;许爱萍;刘大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