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海;闻辉;沙里泉;朱东平;李振华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病变,其发病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食物过敏、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并提出多种学说.近年来由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多发结节性红斑、关节炎、眼色素层炎、虹膜炎、Graves病等自身免疫性肠外表现,用肾上腺素治疗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随着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免疫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作者:任明智;王垂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从病名、证候、病机、辨治等方面较系统地回顾中医古籍中与心力衰竭相关的论述,着重指出心衰的病机为心气虚-血瘀-水停-(心)阳虚(心气虚加重),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中医治疗心衰的基本大法.
作者:黄平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补肾、健脾和活血化瘀中药分别用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观察比较疗效.方法:使用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方法制造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同时分别给予补肾、健脾和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观察模型动物血钙、血磷、血AKP等理化指标,全身、椎及股骨骨密度(BMD),并行三点弯曲试验.结果:补肾中药干预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血钙、血磷、血AKP等均高于模型组(P<0.05),腰椎及股骨BMD以及三点弯曲试验值也高于模型组(P<0.05),但整体BMD和模型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健脾中药干预的模型大鼠血钙等高于模型组(P<0.05),腰椎、股骨BMD以及部分三点弯曲试验值也高于模型组(P<0.05),但全身与股骨BMD和模型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活血中药治疗组大鼠血钙高于模型组(P<0.05),全身各部位BMD以及三点弯曲试验和模型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较诸健脾和活血中药,补肾中药能更明显地缓解由肾上腺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作者:费震宇;王文健;张新民;陈素珍;陈伟华;应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考察枳椇子水提取物体外细胞毒作用和体内抑瘤作用.方法:噻唑兰(MTT)体外实验法和灌胃给药体内抑瘤实验.结果:2.5~100mg/ml枳椇子水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生长呈抑制作用,ID5014.0mg/ml;体内灌胃给予枳椇子水提取物2,0.4,0.08g生药/kg*d×10天剂量下,对小鼠肿瘤H22的抑制率依次为25.41%,36.95%(P<0.05)和15.38%.结论:枳椇子水提取物在体外显示细胞毒作用,体内实验有抑瘤作用.
作者:嵇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腰椎间盘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占腰腿痛患者的25%~40%.绝大部分可由保守治疗而治愈,但仍有10%~20%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常规手术如全椎板、半椎板等入路行间盘摘出术,可达到神经减压目的,但存在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术后出现腰椎不稳等并发症.术后常因腰椎不稳、瘢痕粘连等再次出现腰痛或坐骨神经痛.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提高和工业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微创技术(minimal invasive surgery)应运而生,在手术治疗LDH的领域中与传统手术相比越来越显示出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越性.
作者:金连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本文主要观察中药汤剂加糊剂内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了3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经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3.33%,并附加典型病例,总结临床特点.结果发现半夏泻心汤作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行之有效,具有双相调节胃运动的作用,与藕粉调制的云南白药相结合,可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庆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从四个方面,即: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代谢、高Hcy血症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的预防与治疗等论述了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的相关研究.同型半胱胺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和半胱胺酸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同型半胱胺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应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
作者:左慧敏;刘贵京;魏红;张俊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医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六法,即:补益心气法、益气养阴法、益气温阳法、活血化瘀法、利水消肿法及补肾养心法.认为有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作用,对心衰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沈淑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的干燥根茎;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1〕。由于在采收、流通、临床应用等环节不太注重品种的鉴别,因此,在土茯苓生产经营中品种比较混乱。目前,市面上土茯苓主要分红土苓、白土苓两种,而红、白土苓又分别有不同的药用植物来源。考虑到临床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用土茯苓品种亟待规范化,进而更加合理地利用土茯苓资源。
作者:黎万寿;方清茂;陈幸;李彬;梁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民族药是我国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数千年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当前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应大力发展民族药,开创民族药的时代.
作者:李春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STZ诱发的DR大鼠46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22只,针刺组24只,同时设同批次同种属大鼠9只作为空白对照组.针刺组给予电针治疗,模型组与空白组不予治疗.结果:针刺治疗后针刺组F-ERGa、b、OPs各子波Op1、Op2、Op3波延迟的峰潜时、振幅得到明显恢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或极显著意义(P<0.05或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或极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针刺组降低OPs波总振幅恢复,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肯定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之一是使异常的视觉电生理得到改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后糖尿病大鼠针刺F-ERGa、b、OPs各子波OP1、OP2、OP3波延迟的峰潜时、振幅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而模型组的上述改变不大,甚至进一步恶化.由视觉电生理理论可以推论,针刺治疗通过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循环,增强视网膜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减轻高血糖对视网膜的病理学损害,从而起到保护糖尿病大鼠视功能的作用.
作者:张虹;廖方正;蔡定均;段俊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内经>中的脉诊方法颇有参考价值,但尚未统一,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作者:关晓光;侣雪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针灸疗法为古代外治法的一种,在促醒疗法中,因其具有简便易行、疗效迅速等特点为历代医家所青睐,其中有些穴位一直沿用至今,如水沟穴.现代研究认为,针刺水沟一方面兴奋脑神经元,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复杂的整合作用,另一方面可改善脑血流,为脑细胞的功能恢复提供能量.目的:观察针刺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组织Na+-K+-ATP酶、Ca2+-ATP酶和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16只)、针刺治疗组(16只)、药物治疗组(16只),后三组用自由落体法致大鼠左侧颅脑损伤.针刺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于术后0.5h给予治疗,然后每隔12h治疗一次.模型组、针刺治疗组、药物治疗组于术后24h、72h取大脑组织,假手术组于术后72h取大脑组织,测定组织匀浆中ATP酶的活性.结果:(1)Na+-K+-ATP酶、Ca2+-ATP酶和Mg2+-ATP酶活性在伤后24小时明显下降,伤后72小时活性更低.(2)24h针刺组Na+-K+-ATP酶和Mg2+-ATP酶的活性变化不明显,Ca2+-ATP酶活性的变化明显.结论:(1)针刺对Na+-K+-ATP酶和Mg2+-ATP酶的速发型反应不如迟发型反应明显.(2)针刺对Ca2+-ATP酶活性的速发型和迟发型反应都很明显.(3)针刺可以减轻脑组织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和神经细胞损害.
作者:赵永烈;刘强;史海霞;楚惠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乾列安胶囊对肾阳亏虚型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及对实验动物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肾阳虚证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激素、致炎剂、氢化可的松诱导小鼠前列腺增生、大鼠前列腺炎及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应用乾列安胶囊治疗,以前列康片为对照药,观察实验动物用药前后前列腺重量、前列腺指数、体重、体温、肾上腺中维生素C重量、肉芽组织重量、30分钟内扭体次数的变化.结果:乾列安胶囊对实验动物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及肾阳虚症有抑制作用,并有抗炎和镇痛作用.结论:乾列安胶囊对肾阳亏虚型前列腺增生症疗效较好,见效快、疗程短,无毒副作用,对前列腺炎亦有明显治疗作用.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药前列康片.
作者:马清钧;李宏杰;孙曙光;王世东;侯恒太;王淑玲;王新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缺血心肌在恢复血液再灌注后,其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破坏不仅没有减轻和缓解,反而进一步加重.从而影响了缺血心肌再灌注治疗的效果.现代医学对此做了大量实验,但临床上并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措施,而传统的中医药却在这方面展现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活血化瘀药.本文就活血化瘀方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于彩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 中药的双向性作用中药性能的双向性中药的作用是建立在其性能特点上的,四气五味、归经相合,往往反映出药物的多种功效,并使治疗效果呈双向性.例如丹皮,苦辛而微寒,清热凉血为其主要功效,其芳香辛散苦泄和性寒清热凝敛的性能特点决定了丹皮的双重作用效果,故丹皮既能活血散瘀,通经消症,用于治疗瘀血所致的痛经、血滞经闭、症瘕等症;又能凉血止血,用于治疗血热出血,发斑吐衄.
作者:于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储积过多,是能量摄取大于消耗的代谢性疾病,它不仅仅导致体态臃肿、行动笨拙,还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各种心脑血管的主要诱因〔1〕。
作者:童毅;周志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对金元以后的针刺辅助手法进行了整理,详细地描述了不同针刺手法的发展及不同医家对不同针法的论述.由于师承有别、著者有异、年代先后不同,同一手法会有不同的解释,在记述中完全遵循古人的说法,但笔者认为后学者在继承古人手法的基础上,应该本着尊古而不泥古的做法.
作者:马瑞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陈潮祖,男,生于1928年.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著名老中医.从医近五十年,穷究方理近40年,考据千家,集古论今,著成<中医治法与方剂>一书,详论治法与方剂.师尊仲景,临床擅用经方,常独僻蹊径,妙起沉疴,尤对经方的加减运用、配伍结构辨证施治,独具心得.
作者:陈建杉;江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伤寒论>是运用恒动整体观与有机辨证论治的典范,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据此,认为<伤寒论>对刘炳凡影响深刻的还是恒动整体观与辨证论治.刘炳凡通过对<伤寒论>运用整体观指导临床实践的思路、方法的整体分析研究,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因而,形成了以整体观为指导的临证特色.
作者:刘光宪;胡不群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