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肾健脾活血方药防治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比较实验研究

费震宇;王文健;张新民;陈素珍;陈伟华;应健

关键词:补肾健脾活血, 继发性骨质疏松, 研究
摘要:目的:补肾、健脾和活血化瘀中药分别用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观察比较疗效.方法:使用地塞米松肌肉注射方法制造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同时分别给予补肾、健脾和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观察模型动物血钙、血磷、血AKP等理化指标,全身、椎及股骨骨密度(BMD),并行三点弯曲试验.结果:补肾中药干预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血钙、血磷、血AKP等均高于模型组(P<0.05),腰椎及股骨BMD以及三点弯曲试验值也高于模型组(P<0.05),但整体BMD和模型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健脾中药干预的模型大鼠血钙等高于模型组(P<0.05),腰椎、股骨BMD以及部分三点弯曲试验值也高于模型组(P<0.05),但全身与股骨BMD和模型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活血中药治疗组大鼠血钙高于模型组(P<0.05),全身各部位BMD以及三点弯曲试验和模型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较诸健脾和活血中药,补肾中药能更明显地缓解由肾上腺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解毒退黄合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解毒退黄合剂是由茵陈、栀子、黄柏、虎杖等6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之功效.用于各型黄疸型肝炎,具有较好的疗效.为了控制该产品的质量,保证临床用药效果,本实验对解毒退黄合剂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

    作者:陈鸿;王军;史志刚;陶峥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集释

    1 辨证分型治疗该法是按照中医的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因为中医认为慢乙肝发病不是一个固定模式,而是多方面的,所以中医医务工作者对慢乙肝的认识不同,治疗角度也不同,遣方用药差异较大,但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除传统的辨证用药外,还有些学者根据证型制定了系列方剂,既保持了辨证施治的特点,又弥补了用方差异大,不易总结分析和重复的缺点.

    作者:庄灿;粟洁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0例

    本文主要观察中药汤剂加糊剂内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了3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经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3.33%,并附加典型病例,总结临床特点.结果发现半夏泻心汤作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行之有效,具有双相调节胃运动的作用,与藕粉调制的云南白药相结合,可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庆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述要

    从四个方面,即: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代谢、高Hcy血症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的预防与治疗等论述了高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的相关研究.同型半胱胺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和半胱胺酸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同型半胱胺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应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

    作者:左慧敏;刘贵京;魏红;张俊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气虚血瘀是冠心病的病机关键释义

    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有阳气虚阴寒盛理论、瘀血理论、痰瘀相关理论等.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及现代实验研究,可知在众多的冠心病发病机理中,气虚血瘀是其根本的病理改变,因之而产生的益气活血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法则.冠心病发病机理中,气虚血瘀是其根本的病理改变,该观点及因之而产生的以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冠心病的思想已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气虚血瘀可能兼挟痰浊、阴虚、气郁等病理改变,在以益气活血为根本法则的基础上,兼治痰浊、阴虚、气郁等,由此阻断冠心病的病机演变.

    作者:梁煜;林代华;王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医药超早期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优势与设想探要

    认为缺血性中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仍是超早期治疗的难点,尽管有人认为溶栓治疗是超早期治疗首选的重要治法,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倾向于在早期必须进行综合性治疗.近年来,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研究已从经验医学进入到实验医学的领域.大量的研究证实,许多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尤其是活血化淤药物有明显的改善其病理生理过程(如脑缺血后再灌注继发脑损害等)的作用,此外,还对模型脑的含水量、细胞离子浓度、神经递质及超微结构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证实以上很多中药对缺血性损害有保护或逆转作用,为中医药超早期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科学性提供了依据.

    作者:卢延年;虢周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活血消痛液外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5例

    笔者采用自制活血消痛液外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5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整理如下.

    作者:秦素;苏姿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加减三黄解毒汤抗内毒素休克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加减三黄解毒汤抗实验大鼠内毒素休克的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外源性内毒素休克模型,分组观察加减三黄解毒汤对休克大鼠的血压、血浆SOD、MDA及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RCA)、红细胞电泳的影响.结果: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血压都明显下降,而加减三黄解毒汤下降的幅度低于其他组;全血粘度值加减三黄解毒汤组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0.01),而接近正常组;RCA红细胞电泳、SOD、MDA值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加减三黄汤组与其他组比较,能明显逆转指标异常.结论:加减三黄解毒汤有明显抗大鼠内毒素休克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抗氧化和改善血液流变性有关.

    作者:马超英;罗小泉;韩红伟;彭仁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脉宝注射液对离体家兔心脏冠脉流量的影响

    1 材料动物家兔8只(属中国家兔),雌雄各半,雌者无孕,半年~1年龄,体重1.9kg~2.1kg,健康,由河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作者:刘永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47例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给予以黄芪、丹参、川芎、水蛭组成的基本方加减,加西药低分子右旋糖酐、脑组织液,并与单纯低分子右旋糖酐、脑组织液、阿斯匹林组作疗效对照.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改善临床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疗效好.本组25例,基本痊愈7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3例,无变化3例.对照组11例,基本痊愈3例,显著进步1例,进步3例,无变化4例.

    作者:贺西征;卢乐平;许爱萍;刘大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医古籍对心力衰竭的论述探要

    从病名、证候、病机、辨治等方面较系统地回顾中医古籍中与心力衰竭相关的论述,着重指出心衰的病机为心气虚-血瘀-水停-(心)阳虚(心气虚加重),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中医治疗心衰的基本大法.

    作者:黄平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刘炳凡学术渊薮与经典医籍

    <伤寒论>是运用恒动整体观与有机辨证论治的典范,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据此,认为<伤寒论>对刘炳凡影响深刻的还是恒动整体观与辨证论治.刘炳凡通过对<伤寒论>运用整体观指导临床实践的思路、方法的整体分析研究,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因而,形成了以整体观为指导的临证特色.

    作者:刘光宪;胡不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陈潮祖教授辨证论治精要

    陈潮祖,男,生于1928年.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著名老中医.从医近五十年,穷究方理近40年,考据千家,集古论今,著成<中医治法与方剂>一书,详论治法与方剂.师尊仲景,临床擅用经方,常独僻蹊径,妙起沉疴,尤对经方的加减运用、配伍结构辨证施治,独具心得.

    作者:陈建杉;江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女贞孕育汤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模型血清药理学研究

    40例无排卵不孕症的受试者,服用女贞孕育汤三个周期,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模型进行血清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服用中药后的促血管生成活性和作用显著增强.提出中药生血作用的实质应包含血管生成的基本内容,并是中医中药治疗不孕症有效中的一个尚未完全认识的重要方面.

    作者:夏誉薇;蔡连香;张树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心理咨询在提高大学生素质中的意义探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说,大学生心理咨询尚处在起步阶段,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目标存在着不少模糊的认识.尤其是对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尚有一定的误区.因此,明确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目标,是保证大学生心理咨询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即心理咨询应当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完善成熟,促进大学生自身潜能充分发挥,使人生获得更好发展为目标.

    作者:黄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肥胖病的病因病机及病理机制探要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储积过多,是能量摄取大于消耗的代谢性疾病,它不仅仅导致体态臃肿、行动笨拙,还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各种心脑血管的主要诱因〔1〕。

    作者:童毅;周志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娄多峰教授辨治瘀血痹经验撷菁

    娄多峰教授娄多峰,1929年3月10日出生于河南省原阳县祝楼村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风湿病医院创始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顾问.

    作者:冯喜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肺癌临床研究回眸与评析

    近年来,原发性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在多数发达国家占男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成为目前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肺癌恶性程度高,生物学特性复杂,现代医学总的治愈率低,中位生存期一般在6个月左右,5年生存率仅5%~10%[1],治疗手段仍不十分满意.在我国,中医药治疗在肺癌治疗中占重要地位,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已证明,中医药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放、化疗副作用,提高放疗和化疗的效果,使手术后患者顺利康复,在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肿瘤发展、肿瘤复发和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方面都起重要作用.下面就近几年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和探讨.

    作者:朱华宇;周岱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研究述评

    NS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既有因虚致实的病因,亦有因实致虚的病理结果,但总以虚损为主,涉及到肺、脾、肾、肝、阳等,以湿、热、瘀为患.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作者:符逢春;刘新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内经》脉诊法简析

    <内经>中的脉诊方法颇有参考价值,但尚未统一,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作者:关晓光;侣雪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