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玲;刘彦;刘学英;张颖;赵林爱;邓筱玲
目的:考察不同药材组合方式对麻杏石甘汤方药中盐酸麻黄碱溶出的影响.方法:将方药组合成15组,用半仿生提取法提取,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盐酸麻黄碱进行定性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15种组合层析行为无明显差异,盐酸麻黄碱含量以A+C+B+D大.结论:麻黄和石膏,甘草和苦杏仁合煎时盐酸麻黄碱溶出率高.
作者:尉小慧;毕云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为患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患者探讨一种简单、有效、治愈率高,又不影响生育功能,尤其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持倍加恐惧心理患者的临床有效的医疗措施.方法:采用保护性心理治疗和保护性心理护理,取得患者信任、情绪稳定后,进行具体治疗措施.即清理宫腔、化学及手术治疗以去除病因,辨证论治选用中药,以调理机体,扶正祛邪,以治根治本等综合性的治疗措施.结果:凡采用(接受)综合性治疗措施的患者,均获临床满意疗效.结论:综合措施治疗疾病应是临床医学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作者:杨芳娥;史雪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磺脲类降糖药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但每年约有5~10%接受治疗的患者产生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5年累积失效率高达50%以上.目的:观察素基丸治疗磺脲类继发失效的疗效.方法:选择磺脲类继发失效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口服素基丸,每服4g,1日3次;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每服0.5g,1日3次,观察治疗后血糖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05),与二甲双胍组疗效相当,但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明显优于二甲双胍( P <0.05).结论:素基丸对磺脲类继发失效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志龙;戴子枫;刘小林;周克振;李加兵;李家楼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为进一步提高非小细胞肿瘤化疗的疗效,减轻其毒副反应,笔者于1999年8月至2002年8月以来,以贵州益佰制药股份公司生产的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非小细胞肺癌48例,并与单纯化疗进行对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宁苏;杨德治;牛宏刚;潘铁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证候实质研究其目的是为了用相对客观监测指标对证做出定量诊断,并以此为中介物,实现中、西两种医学本质上的交汇与融合.几十年来,分别从不同角度在五脏证、阴阳证、寒热证实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却发现根据各个局部的结果并不能找到某个或某一组对于某一个证非常特异的客观指标,反而发现许多指标在不同病的同一证中的变化趋势是不一样的,而在不同证候中又存在着共同的病理状态.反思这些研究成果,其原因应归结于证候实质研究中存在着弱特异性这一特征,而弱特异性主要源于中医证候所隐含的多态性和同态性.通过这些思考,认为单纯用直观、线性的方法去把中医证候和西医理化指标进行一对一的对应,已经不能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只有综合运用现代研究成果,从多方面着手、努力探索中医证候的实质:1.围绕中医的临床实践,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的有关要求,对中医理论概念进行规范.2.继承发掘古代文献精华内容与当代专家的系统调研相结合.3.采用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进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4.积极合理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作者:姚魁武;王阶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诊籍所载的治病方法有针灸、药物、食疗等,涉及的方药有下气汤、火齐(剂)汤、苦参汤、莨菪药、消石、芫花、米汁、药酒、柔肠、窜药、丸药、半夏丸等,尽管有些方药的记载不具体,但法理自通,且有创新.
作者:尚学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方法:分别采用扑热息痛(AAP)、硫代乙酰胺(TAA)一次性腹腔注射(ip)造成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肝糖元水平,计算肝脏系数,并作病理观察.结果:余甘子水提醇沉物各剂量组均可降低AAP、TAA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ALP的活性及肝脏系数,并能增加肝糖元含量,改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余甘子水提醇沉物对AAP、TAA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具有预防作用.
作者:李萍;林启云;谢金鲜;李爱媛;谢彬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笔者于1989年师从于郭恩绵教授,现仍在一起工作,幸得郭老亲传.今将郭老对于泌尿系疾病的几点创新之说,集注于纸上.
作者:赵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为制订保精片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所含绵萆、甘草进行鉴别,对制剂中活性成分靛玉红的含量进行薄层扫描测定,测定波长λ S=545nm,参比波长λ R=680nm;结果:4批制剂中靛玉红含量高为0.12435mg/片,低为0.07844mg/片;加样回收率98.24%,RSD=3.59%;结论:用薄层色谱法及其扫描定量法对保精片中绵萆、甘草的鉴别与靛玉红的含量测定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方法.
作者:邵家德;姜金祥;徐燕;陈晓斌;周琴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尿微量蛋白是指尿中某些蛋白的排泄呈亚临床升高,用常规定性或定量的方法难以测出的一组蛋白.近年来随着自动化免疫分析仪的发展,已可以对尿中多种微量蛋白进行敏感和准确的测定,对于肾脏损伤的早期发现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马香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舒金克喘胶囊祛痰止咳平喘的作用.方法:动物随机分成舒金克喘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息喘灵组、生理盐水组五组,灌胃给药7天,每天2次.结果:1.舒金克喘胶囊能延迟小鼠咳嗽的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有止咳作用.2.能促进小鼠气管段的酚红排出,具有祛痰作用.3.对喷雾致喘豚鼠有平喘的作用,能延长哮喘发生的潜伏期.结论:舒金克喘胶囊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作者:李卓杰;方振雄;黄义列;李翎;邹衍衍;方永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利血平脾虚证大鼠模型大脑皮层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0只,按体重均衡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用利血平注射液背部皮下注射.造模第1~9天: 0.15 mg/kgbw/天,第10~12天:0.25mg/kgbw/天,第13天:0.5mg/kgbw/天.对照组同法注射同量注射用水.第14天处死,取大脑皮层,提取mRNA,作逆转录为cDNA,制成探针以备检测.选用两张BioDoor Chip4096基因表达谱芯片,将探针与芯片杂交,计算机扫描后,用GenePixPro 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两张芯片上4096条靶基因中,脾虚证模型基因差异表达一致的基因145条,占检测基因的3.54%,其中已知基因表达上调的有27条,表达下调的有20条.并进行初步分析.模型大鼠大脑皮层的基因表达改变涉及免疫、细胞骨架运动、能量代谢、蛋白合成和细胞内信号转导等多个方面.结论:脾虚证实质涉及大脑皮层的基因表达谱改变.
作者:王肃;陈小野;邹世洁;岗卫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穴位皮肤,使毫针能够准确地刺中腧穴,并使毫针针身有所依靠,不致摇晃和弯曲,其能减轻疼痛,进针顺利,并能调整和加强针感.
作者:丁德光;陈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湿热证候群的概念内涵较广,包括外感湿热病证和内伤湿热病证,湿热证与湿热病证往往互称.符合病的概念者如湿温,其病程各阶段表现不同类别的湿热证,另一类是内科杂病的相关湿热证.
作者:吕文亮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糖尿病肾病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五脏亏虚,以肾为根本,标实多为血瘀、痰凝、湿阻、浊毒内生等,病机核心是毒损肾络.针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特点,应注重气阴两虚、肾失封藏、毒损肾络的病机,以此病机为依据,确立补肾解毒通络法.
作者:邓悦;南红梅;赵贤俊;李光善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多汗证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中医学理论认为:生理状态下,卫气调节机体腠理开合,汗液排泄;卫气虚,调节失常,气虚失固则汗出异常.益气固表是临床治疗多汗证的常用治法,但多有不效者.下面择多汗证治验二则,从临床实际出发,对多汗证的病机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分析探讨,以突出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灵活性,进一步体现中医学同病异治的特色和优势.
作者:魏凤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笔者自1997年3月~2001年12月,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654-2配合针刺扶突穴,治疗各种癌症引起的顽固性呃逆48例,取得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作者:孙六合;蒋可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药自拟糖网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 大鼠抗氧化损伤的疗效.方法:用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STZ )的方法制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模型,于灌胃12周后检测大鼠眶静脉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的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 的含量,并观察大鼠眼底变化.结果:中药组与氨基胍( aminoguanidine,AG )对照组的眶静脉血清SOD均值明显低于正常组,而中药组DR大鼠眶静脉血清中SOD均值显著高于氨基胍对照组;同时中药组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氨基胍对照组.而在眼底视网膜病理改变的观察中,中药组与氨基胍对照组均有轻微眼底改变,但二组差异无显著性,可能与观察时间短有关.结论:中药自拟糖网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抗氧化损伤确有疗效.
作者:邸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千佛菌对肾阳虚小鼠Mф-IL -1 -T h1 免疫调节网络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三组肌注HCS制备肾阳虚模型.然后其中两组模型小鼠分别用千佛菌200%(W/V)、50%(W/V)浓度煎液0.4ml/只@d×14d灌胃.采用吞噬中性红比色法、MTT比色法分别测定Mф、IL-1 、T h1 的含量或活性.结果:肾阳虚模型小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腹腔Mф吞噬功能、IL -1 含量、T h1 活性均明显降低( P <0.01),用千佛菌灌胃后,Mф吞噬功能、IL -1 含量及T h1 活性均明显升高( P <0.05, P <0.01).结论:千佛菌对肾阳虚小鼠Mф-IL -1 -T h1 免疫网络有正向调节作用.
作者:贺新怀;李美星;席孝贤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测定30例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球中Fas、Bcl-2、Bax蛋白的表达,以探讨其与热毒炽盛型狼疮性肾炎的关系.方法:30例狼疮活动期热毒炽盛型的患者,全部进行肾活检,分别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并通过连续切片和免疫组化法,测定Fos、Bcl-2、Bax在肾小球中的表达.结果:1、30例患者,SLEⅠ-Ⅱ10例,SLEⅢ-Ⅳ20例,2组病例肾小球球性硬化,节段硬化无显著性差异.2、所有病例肾小球中Fas、Bcl-2、Bax均在胞浆或胞膜中表达.Fas表达显著高于Bcl-2,Bcl-2几乎无表达,Bax表达高于Bcl-2,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SLEⅠ-ⅡFas表达与SLEⅢ-Ⅳ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活动期狼疮性肾炎肾小球中Fas蛋白表达增多并随病理分型的升级而增多,Bax蛋白表达较Bcl-2蛋白的表达增多,而与病理分型无明显相关.Fas蛋白与Bax蛋白的增多与中医狼疮肾的热毒炽盛型的病情发展有关系.
作者:张丽霞;郑京;洪江淮;王智;邱余良;陈扬荣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