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哲学思维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揽要

姚波

关键词:哲学思想, 中医学
摘要: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无论微观抑或宏观世界,要想取得重大成就,既要通过直接经验方法,使研究建立在丰富准确的感性材料基础上,又必须突破直接经验方法,运用抽象的理论思维进行哲学思考,如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上如果只停留于直观和实验阶段,而不进行高度的抽象理论思维,不善于哲学思考,就可不能有相对论这一自然科学领域中划时代的伟大成就.中医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当时的实验科学当不如今天发达,因而不得不更多地借助古代的哲学思想,来解释一些生理和病理现象,对中医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肾舒冲剂治疗尿路感染60例

    目的:观察肾舒冲剂治疗尿路感染临床疗效.方法:60例尿路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肾舒冲剂组(32例)和八正散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主证起效和消失时间以及治愈率、好转率.结果:肾舒冲剂组尿急、尿痛起效和消失时间较八正散组短(P<0.01),两组患者治愈率、好转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肾舒冲剂治疗尿路感染起效快、疗程短,疗效肯定.

    作者:丘余良;董飞侠;郑京;王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肾炎合剂对MN大鼠尿蛋白和肾脏病理变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肾炎合剂对膜性肾病(MN)大鼠尿蛋白,肾组织病理,免疫病理和超微病理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Ⅰ组和中Ⅱ组,均n=10.用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制作大鼠MN模型,于22d和36d收集尿液,处死大鼠取肾组织.结果:模型组大鼠大量蛋白尿和病理改变符合MN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其中Ⅰ、Ⅱ组均能降低大鼠尿蛋白,且中Ⅱ组作用更为明显.肾脏组织学检查:光镜示除正常组外,其余三组肾小球体积稍增大;免疫荧光除正常组外,各组均见lgG荧光抗体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细颗粒状沉积;电镜示中Ⅰ、Ⅱ可见GBM增厚减轻,上皮下电子致密物减少,足突融合改善,且中Ⅱ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大鼠MN模型制作成功,肾炎合剂能降低MN大鼠尿蛋白,能改善肾组织病理变化.用其防治大鼠早期MN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万晨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电针足三里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作用与蓝斑核的递质受体关系的研究

    采用霍尔效应原理慢性记录胃运动、胃电的方法.用核团微量注射法探讨蓝斑核内肾上腺素能神红递质和受体是否参与电针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其一,蓝斑核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E),具有加强电针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作用.其二,蓝斑核内注入哌唑嗪(PA),电针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作用部分减弱.其三,蓝斑核内注入育亨宾(YOH),电针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作用无明显改变.提示,蓝斑核内的去甲肾上腺素递质参与电针对胃运动、胃电的抑制作用,并且是通过a1受体发挥作用,与a2受体关系不大.其他递质也参与这种抑制作用.

    作者:王晶;刘志敏;金淑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微波能辅助提取红景天根多糖及含量测定的研究

    目的:从红景天根中提取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微波能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红景天根多糖,用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测得红景天根中多糖含量9.12%,平均回收率为99.25%,RSD=1.12%(n=3).结论:首次运用微波能从红景天根中提取多糖,反应速度加快,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王莉;鲁建江;刘志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医从病论治的模式与发展探析

    从四个方面对中医从病论治的模式与发展作了探析.即:论理、论法、论方药、论发展.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医学从病论治理论应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发展.

    作者:郑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纳米中药技术的应用与前景评析

    纳米科技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已延伸到原子、分子水平.表明人类科学技术已进入一个新时代-纳米科技时代.从三个方面:即纳米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关于中药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对纳米中药技术的应用作了评析.指出,纳米技术问世,提高了药物的制剂水平,也为纳米中药的研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胡铭;翟延君;刘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哲学思维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揽要

    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无论微观抑或宏观世界,要想取得重大成就,既要通过直接经验方法,使研究建立在丰富准确的感性材料基础上,又必须突破直接经验方法,运用抽象的理论思维进行哲学思考,如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上如果只停留于直观和实验阶段,而不进行高度的抽象理论思维,不善于哲学思考,就可不能有相对论这一自然科学领域中划时代的伟大成就.中医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当时的实验科学当不如今天发达,因而不得不更多地借助古代的哲学思想,来解释一些生理和病理现象,对中医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作者:姚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医学医学模式的特点与体现诠释

    1医学模式的概念在医学实践中,人们对一些基本问题逐渐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这些看法反过来影响着医学研究者的认知,左右着进一步的探索,从而主导着整个医学界的医疗实践活动.

    作者:王晶;张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伤寒论》温法运用规律浅释

    温法是<伤寒论>治疗重法,它主要适用于寒邪内侵,阳气受困或元阳衰微,阴寒内生诸种病情.温法的运用散见于六经、霍乱、差后劳复诸病之中,证型复杂.笔者拟从其规律探讨如下.

    作者:曹远礼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针推并用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87例分析

    采用针刺华佗夹脊穴等体针配合小儿推拿按摩治疗脑瘫,将87例小儿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按照评分结果随机分成3组,各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度、病程无明显差异,分别予以针刺华佗夹脊穴等体针配合小儿推拿按摩治疗.结果证明针刺配合小儿推拿按摩疗法优于单纯针刺、单纯小儿推拿按摩治疗.针刺配合小儿推拿按摩疗法减少患儿针刺次数的同时缩短了病程.

    作者:王雪平;马强;刘月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刘明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拾萃

    刘明教授继承先师孟宪民教授学术经验,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有独到之处,治疗中倡导正虚邪恋,勿忘平补缓攻;扶正祛邪勿忘调畅气机;益脾肾,勿忘化浊降逆相兼.主张辨治中,权衡标本缓急,虚实兼顾,立方遣药善以补配消,以塞配通,疏通气机,以调整脏腑功能及调畅逆乱之气机,使阴平阳秘,元气生生不息.

    作者:庞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鱼腥草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100例

    笔者近年来用鱼腥草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在平喘、防止复发等方面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钧;毕伟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黄春林教授妙用中药治疗蛋白尿血尿经验摭拾

    黄春林,男,广东省惠阳市人,1937年2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任广州中医学药大学第二临床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

    作者:施卿卿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儿童哮喘证治的中医药研究摄要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笔者在认真研究中医古代医籍的同时,又融汇贯通现代医学理论及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及疗法,为中医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及防治开拓了新的领域,现综述如下.

    作者:郭云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柴胡桂枝汤的药理作用及其临证应用

    从现代药理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论述柴胡桂枝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指出,柴胡桂枝汤有对体液免疫、对淋巴细胞转化率、T细胞亚群及对白介素-2受体和自然杀伤细胞、抗衰老及抑癌作用.可应用于冠心病、感冒、癫痫及妇科、儿科疾患等.柴胡桂枝汤应用范围拓宽,药理研究有所突破,但药理实验方面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强力脑心康口服液治疗神经衰弱30例

    强力脑心康口服液由蜂王浆、丹参、蜜环菌提取物组成,有镇静安神作用.我科于2000年11月至2001年2月临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病人30例,并与脑心舒口服液治疗的20例病人进行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陆宇平;王长洪;杨卓;陈山泉;张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现状及思路简释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其他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髓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红骨髓被脂肪代替,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征.

    作者:胡永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MTT体外药敏实验评价中药在乳腺癌化疗中的意义

    目的:通过MTT法体外药敏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对中药及其提取物的敏感性,并与临床常用的化学合成化疗药作比较,评价中草药在乳腺癌化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手术切除标本制得细胞悬液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药敏实验,MTT法检测其敏感性.结果:乳腺癌细胞对中草药的高度敏感性低于临床常用化疗药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两者的中度敏感性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草药在肿瘤化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作为肿瘤的二线化疗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汪波;郭智涛;石灵春;张维彬;肖楚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四穴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

    笔者自1998年1月~2001年3月运用四穴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相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进展

    从六个方面论述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即:改善脑血流量及能量代谢、减轻兴奋性毒性、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脑缺血的动物模型研究.指出,目前气虚血瘀证脑缺血的研究多数仍采用单纯现代医学疾病动物模型,不符合中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研制具有中医证候特点的疾病动物模型,即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是中西医结合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键;刘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