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泄浊除痹汤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临证研究

孙维峰;徐伟;姚富庆;王浩

关键词:泄浊除痹汤颗粒剂, 高尿酸血症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泄浊除痹汤颗粒剂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将纳入观察的81例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入中药组和苯溴马隆对照组,中药组41例,对照组40例,两组分别服泄浊除痹汤颗粒剂或苯溴马隆片,疗程20天.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血尿酸均明显下降,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17%和90.24%与67.5%和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泄浊除痹汤对高尿酸血症有明显治疗效果,使用方便安全.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不同辨证分型红外热象舌图特征

    目的:观察老年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红外热象舌图特征变化.方法:选取52例老年患者,分为阴虚证、阳虚证、气滞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湿热证五组,红外舌图选取7个点温为代表,由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确定纵横坐标位置,采录的所有红外舌图均存盘、分析、处理.结果:阴虚组舌尖、舌前两侧点温均高于正常组(P<0.05),且高于其它证型组(P<0.001):阳虚组各点温均低于正常组(P<0.05),且舌尖、舌前两侧点温均低于阴虚组及湿热组(P<0.001);气滞血瘀组舌温低于正常人(除MR、B点)(P<0.01)及阴虚组、湿热组(P<0.001);气血两虚组各点温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0.001)及阴虚组、湿热组;湿热组舌尖点温低于正常人(P<0.05),且显著低于阴虚组,显著高于阳虚组、气血两虚组、气滞血瘀组.结论:老年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红外热象舌图各有其特征,红外热象舌图检测简便、直观、可重复,便于保存及前后比较,不失为一种中医辨证分型、疾病转归、疗效判断的临床指标.指出,红外热象技术近年来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有关老年不同证型红外舌图特征的研究,迄今尚未见报道.运用红外热象舌图观察舌质的变化,科学性哟,便于操作、保存、分析、对比,且直观、无痛苦.

    作者:刘黎青;周盛年;刘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五更泄的辨证施治集要

    五更泄始见<寿世保元>,又称晨泄、瀼泄.指黎明前作泄.五更泄是临床常见的病,以其泻在五更而得名,故又以晨泄名之.患者常见晨起腹泻、腹痛,泻后痛减,深以为苦.一般中医认为是肾阳虚衰而致,治以四神丸加减,其疗效却往往不尽人意.通过临床观察及翻阅文献,发现其病机复杂,笔者不揣浅陋,对1985年以来的有关文献,作一探讨,希有益于临床.

    作者:韩勇;宋言壮;袭开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医古文》(六版)部分篇章注释瑕疵

    六版<医古文>注释,纠正了前几版的部分误注,但仍有部分注释需继续探讨,现列举如下,敬请指正.

    作者:梁昌洋;王玉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异位灵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0例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主要临床表现为痛经,呈继发性、进行性加重、不孕及月经不调.自拟方异位灵全方组合共奏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痰除湿、理气止痛之功.药少而精,力专效宏.

    作者:卢翠云;齐荣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从肝论治咳喘七法浅析

    肝咳属五脏咳之一.<素问·咳论>中已有论述,后世医家对此证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都有进一步的阐发.本文综合近十五年来文献报道,结合古代著名医家的有关论述,将肝咳证治归纳为治肝之用和治肝之体两大类别共七个证型.分别是肝郁气滞,木火刑金,瘀血阻肺,木不疏土,肝风上扰,肝阳伏遏及肝肾阴亏.并就其病因病机,临床见证及治法方药作出归纳分析.

    作者:刘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灵龟八法合复方硫磺灸片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合复方硫磺灸片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过敏性鼻炎分为3型,采用八脉交会穴为主穴,风池、迎香、大椎、肺俞为配穴结合复方硫黄灸片外关、肺俞与针刺组相比较治疗过敏性鼻炎90例.结果:治疗组60例,治愈34例,好转24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达96.7%;对照组30例中,治愈9例,好转13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达73.3%.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的有效率,治愈率与对照组的有效率,治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课题说明灵龟八法合复方硫磺灸片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其中,对肺虚感寒型治愈率达69%;对脾气虚弱型治愈率达63%;效果较明显.

    作者:乐毅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分型治疗例析

    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以下尿路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20~50岁的中、青年男性,在我国其发病率约为24.3%.作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中西医治疗颇为棘手,临床上以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为特点.从五个方面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分型,作了论述.即:健脾化湿,以清源头;舒肝理气,重在解郁;温补阳气,以治其本;活血化瘀,起阳振萎;年少精亏,攻补兼施.认为,中医药学历史悠久,要想发挥其优势,诊治思路是重要一环,应用中医学基本原理,以辨证施治为纲,以西医病名为目,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视审因论治,详查体质,分清主次,治病求本,以健脾化湿,以清源头等法取效而收功.

    作者:李卫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从哲学角度审视中医研究经纬

    普遍认为中医学具有两大特征,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显然,任何肯定同时就是否定.受推崇的往往也是有争议的.中医学能否是认识医学规律的另一真理性途径?中医学的辨证论治(整体观)是否可行?下面我们将围绕这两个主题,在更一般和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探讨,这样,我们的视野或许会更开阔一些.

    作者:王鹏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伊喜丹金旺吉拉与《奥特奇功效汇编》

    1伊善丹金旺吉拉的生平伊喜丹金旺吉拉(1854~1907)诞生于察哈尔盟正镶白旗敖社敖包村.他从小聪明伶俐、自动勤学,七岁时被认定为鄂尔多斯君王旗(现丘的伊金霍落镇)公召庙的沙卜隆(活佛)并招去本庙.1873年回民起义军打进鄂尔多斯,公召庙遭受兵焚,伊喜丹金旺吉拉不得存身,回到了故乡一察哈尔.几年后重返鄂尔多斯、修建召庙.

    作者:花拉;包根晓;苏日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痰火点雪》妙用童便探幽索微

    张从正治疗方法独特,<儒门事亲>医案大多为疑难杂证.从四个方面论述,即:脉证合参,详察病机,析误纠错,逆向思维,不囿陈说,综合图治,整体观念,知常达变.

    作者:邱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尿毒净液治疗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60例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尿毒净液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60例,B组30例.两组均采用低蛋白低磷饮食,控制血压于理想水平,A组加用中药尿毒净液治疗.疗程3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检测Scr、BUN、Alb、Hb等生化指标.结果:A组治疗后各项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结果对比,P<0.05.A组有效率80.0%,B组有效率53.0%,A组明显高于B组.结论:中药尿毒净液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范翎翔;姜青锋;赵泽红;李景院;李波;王伟;徐舒;曾郁;肖烈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实验研究进展述评

    对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实验研究进展作以综述,包括:动物模型的建立(动物的选择及造模方法),各种实验指标的观察,中医药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影响(中药灌胃、灌肠、静注及针灸).并对中医药研究现状作以评述与展望.指出,部分实验可重复性差;在对中药作用机理研究上仍缺少客观、深入、系统的研究;虽然有研究已深入到了分子水平,但多数实验只停留在单一的疗效观察及一些实验指标的检测上,目前在中医领域内对UC的实验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而实验指标的检测尚存在着某些片面性.认为有必要在多系统方面进行研究,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细胞因子网络的调控等,这正体现了中医药作用的特点-多系统、多层次、多功效、多靶点.指出,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来研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前景非常广阔.

    作者:谷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脑出血早期102例分析

    目的:观察脑出血一周开始针刺治疗与一个月开始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一周组52例,一个月组50例.结果:一周针刺组与一个月针刺组疗效比较,前者明显好于后者(P<0.05)结论:脑出血早期针刺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对肢体瘫痪的恢复效果明显好于一月组.

    作者:高天宇;张建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老年痴呆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

    从五个方面对老年痴呆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作了论述.即:现代医家对老年痴呆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论治、针灸治疗、综合疗法及存在问题与展望.

    作者:周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五脏与皮肤衰老的机制探源

    衰老是所有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体皮肤的衰老,特别是经常裸露的面部皮肤的衰老是整个机体易察见的外部表现.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千百年来在人们与各种恶疾顽症抗争的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在养生驻颜抗衰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

    作者:于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复方山芪颗粒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8例分析

    复方山芪颗粒剂具有抗菌消炎,解痉止痛,溃疡修复作用,主要表现在调节免疫功能作用方面,更为突出.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溃疡性肠炎腹泻、腹痛、腹胀等症状,而且有助于恢复机体免疫平衡状态.

    作者:李有田;洪英杰;李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泄浊除痹汤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临证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泄浊除痹汤颗粒剂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将纳入观察的81例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入中药组和苯溴马隆对照组,中药组41例,对照组40例,两组分别服泄浊除痹汤颗粒剂或苯溴马隆片,疗程20天.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血尿酸均明显下降,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17%和90.24%与67.5%和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泄浊除痹汤对高尿酸血症有明显治疗效果,使用方便安全.

    作者:孙维峰;徐伟;姚富庆;王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慢性呼吸衰竭的中医分型与血气分析之间的关系--附5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慢性呼吸衰竭的中医分型与血气分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慢性呼吸衰竭住院病例按中医辨证分四种类型,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监测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指标情况,并进行了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各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好转与其相应的血气分析指标转归取得了一致性.其中,痰热壅盛、肺气阴两虚、心脾肾阳虚水泛三型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呼吸衰竭的中医分型与血气分析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指出,中医分型转归可判断呼衰的好转程度与实验室客观监测的血气分析数据.由此得出结论:根据临床中医辨证分型,即可初步预测呼衰病人的血气分析状况,掌握呼衰的程度,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呼衰及观察疗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霍博雅;王庆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态势简析

    1中医药内治法治疗OA的实验研究概况对OA关节软骨组织形态的影响汪青春[1]以小鼠膝OA模型,观察几种治法方药对关节软骨的影响.结果显示柔肝方和补肾方对中、晚期膝OA均有较好的延缓软骨降解作用,柔肝方尚能抑制滑膜炎症;健脾方、芬必得对软骨降解无明显影响,但均有一定的抑制滑膜炎症效果.

    作者:杨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思路简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从六个方面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作为论述,即:明确中医病名范畴;重视病因特点;动态把握病机规律;明辨病位病性;标本兼顾确立治则;合理选用中西药,规范科研选题.指出把握标本缓急,抓住主证,顾及兼证,正确定理好邪正关系,切不可混淆邪正的主次地位,一味地扶正或祛邪.

    作者:董彦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