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调经针刺药物并用治疗中风急性发作40例

王树春

关键词:调经针刺法, 中风急性期, 临床治疗
摘要:自创调经针法治疗急性期中风.方法是,以身体的纵轴为界,在选取左右同名经同名穴位,同时按下、等力、等时间,如痛-不痛,则为阳性点,针刺在不痛的经穴上,垂直进针,略有针感即可.调经法通过治疗反应点,使两侧不平衡的经络趋于平衡.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68例

    盆腔炎是妇产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一般病程较长,特别是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同时表现有全身反应和局部体征,给病人带来莫大痛苦,对妇女健康损害很大.我院采用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68例,效果满意.

    作者:杨锦慧;陈永结;金淑云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两种补气方药对环磷酰胺诱发微核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对环磷酰胺诱发微核的抑制作用.方法:以ICR纯种小鼠的骨髓细胞为材料,以微核为指标,研究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的抗突变作用.结果:环磷酰胺使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明显增高(与阴性对照组比差异显著),0.125ml/d~0.5ml/d的四君子汤及补中益气汤对环磷酰胺所致微核率的增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环磷酰胺组比差异显著).

    作者:何文彬;姜海英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疗效分析

    灯盏花素注射液能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肺血液、降低血液粘滞度,同时能提高机体血氧分压,提高对肺心病的疗效,观察75例慢性肺心病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指出:诱发血管舒张机制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灯盏花素是蛋白酶的抑制剂,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

    作者:冯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利眠液镇静催眠抗惊厥药理作用的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利眠液具有抑制神经中枢的作用,能明显减少小白鼠自发活动次数,具有协同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对回苏灵致小白鼠惊厥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而且能明显缩短小白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

    作者:段小毛;卢新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调经针刺药物并用治疗中风急性发作40例

    自创调经针法治疗急性期中风.方法是,以身体的纵轴为界,在选取左右同名经同名穴位,同时按下、等力、等时间,如痛-不痛,则为阳性点,针刺在不痛的经穴上,垂直进针,略有针感即可.调经法通过治疗反应点,使两侧不平衡的经络趋于平衡.

    作者:王树春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风Ⅱ号汤治疗出血性中风132例

    用自拟方中风Ⅱ号汤治疗治疗出血性中风68例(治疗组),并与用甘露醇等西药治疗的6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25例,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死亡10例,总有效率82.35%;对照组分别为8例,12例,13例,17例,14例,51.56%,除死亡例数外,其余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复查CT证实: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证明:中风Ⅱ号汤有确切而稳定的降低颅压作用,其降颅压作用主要是通过减轻脑水肿实现.

    作者:杨泽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清代名医王旭高论六淫致肝病机理及其证治

    为研究王旭高肝病病因理论,从王氏医案着手,探讨了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均可致肝病:风、暑、燥邪所致肝病以肝风为主;火热之邪既可发为肝火,又能形成肝风;寒湿邪易致肝气凝滞为病.因此认为王旭高论六淫致病理论丰富了肝病病因学说.

    作者:胡方林;易法银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生脉饮加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生脉饮加味联合倍他乐克(阿斯特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探讨生脉饮加味对倍他乐克应用初期的影响.方法:将64例CHF患者随机分成倍他乐克组(对照组,n=32),给予倍他乐克6.25mg,bid,po,无不良反应后,每两周用量加倍,直至25mg,bid,po;生脉饮加味联合倍他乐克组(治疗组,n=32),在倍他乐克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脉饮加味,30ml,qid,po,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的临床疗效、血压、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EDV)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LVEF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8例,无效22例,两组间疗效、LVEF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12周: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32例中,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38%.两组间疗效、ESV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LVEF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压、心率、EDV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脉饮加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CHF不仅疗效较好,而且生脉饮加味可改善倍他乐克使用初期的负性肌力作用,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郭志忠;李小兵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白头翁与委陵菜翻白草的鉴别

    白头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来医家用作治痢要药.目前市场上白头翁药材来源比较复杂.据报道,各地使用不同科属的白头翁品种也不同,如濮阳县多年来一直使用毛莨科植物白头翁Palsatill a chinen sis(Bge)Regel的全草,清丰、南乐、滑县使用的是蔷薇科植物委陵菜petontilla chinen sisser的干燥根和同属植物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的干燥根入药.为避免混淆,现将常见的混淆品药品性姿态,显微特征及理化鉴别加以对比,以资鉴别.

    作者:李东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糖尿病肾病82例

    将82例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药对症处理,饮食控制,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化痰之中药治疗,连续治疗观察8周.结果显示: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血脂、有关肾脏生化检查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提示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红;郑姜钦;林云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辨证分型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78例

    1辨证分型风热郁肺型症见面目浮肿,继而周身皆肿,发热恶寒,口干而渴,咳嗽痰黄,咽喉肿痛,或乳娥赤肿,尿少而赤,舌质红苔黄、或苔白而干,脉浮数或滑数.

    作者:孙美君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药复方防治脑缺血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类由于脑缺血导致神经细胞出现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的疾病.中医中药在此类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就近年来中药复方防治脑缺血的药理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研究提出了个人见解.

    作者:张爱林;张家玮;徐秋萍;孙建宁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参子降糖饮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30例

    目的:观察参子降糖饮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应用参子降糖饮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消渴丸治疗.2组均2个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子降糖饮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疗效确切.

    作者:伍群业;曹建雄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微波治疗仪配用紫翘膏治疗皮肤病203例

    自2001年8月以来,笔者应用天津格兰德医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GW-92C型治疗仪配合外敷中药紫翘膏治疗皮肤病20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针刺治疗肾绞痛研究述要

    回顾近10年来针灸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研究进展,并按针刺、穴位注射、电针、综合疗法及其它等五类论述,探索针灸治疗的有效穴位及辨证施治规律,探讨其镇痛及排石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肾绞痛疗效显著,经济、安全,总有效率为93.7%,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为三阴交、肾俞、足三里等.认为针灸治疗肾绞痛的机理应包括中枢镇痛作用和调节肾输尿管机能状态两方面.还总结了针灸治疗肾绞痛的要点,并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作者:苏国龙;李万瑶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食管癌临证治疗摭拾

    食管癌在北方发病率较高,仅次于胃癌.治疗方法手术为首选,配合放疗、化疗.认为辨证论治,临证加减,采用半夏厚朴汤、六味地黄汤、启膈散、三黄汤、半夏泻心汤、丹参饮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对延长存活期,减少放、化疗毒副作用有肯定的疗效.

    作者:裴正学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医药与西部大开发

    简介西部中医药的发展概况,提出了加强西部中医现代化的研究,作好西部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重视西部民族民间医药的研究与开发,创建西部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创建西部中医药研发机构,以促进西部大开发、中医大发展的具体建议.

    作者:苏礼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经方中妙用桔梗配伍内涵考辨

    依据仲景论述,结合历代本草文献的有关阐发,将桔梗的临床功用概括为6个方面:即调补气血,桔梗与补虚药配伍有补益之功,宜于阴阳气血不足之证;宣畅三焦气机,又能化痰祛痰,侯氏黑散与矾石配伍治疗邪在肝脾、风痰内扰诸候;疏泄胸腹结气,治疗胸腹有实邪结滞之证;宣风邪利肺气,适于风邪外感,肺气不利诸症;宣肺开结利咽,为治疗咽喉疼痛诸疾之要药;解毒排脓,用以治疗肺痈、胃痈或肠痈蕴脓者.冀对开拓桔梗的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作者:王中琳;席加秋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自拟活血化瘀方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42例

    笔者应用自拟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4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42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40~72岁,平均58.4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短者1天,长者90天;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16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26例,其中颞上分支静脉阻塞14例,颞下分支静脉阻塞7例,鼻上分支静脉阻塞3例,鼻下分支静脉阻塞2例;缺血型(HR)者17例,非缺血型(VSR)者25例.

    作者:丁哲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从脾胃论治中风的机理探微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从中风的病因、病机、临床主症等方面,探讨了脾胃功能与中风病的内在联系.同时强调了在临床治疗中风时,以调理脾胃为主要的治疗法则以及顾护脾胃与中风预后的密切联系.

    作者:杜美茹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