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红;曲俐;张群
痉挛由筋脉妄动而成,追其本,肝主筋主血,肾主骨主元气,气血调和,濡养筋脉,才不致妄动而成痉挛强直;溯其标,不外风,痰、瘀而致脉络不通,筋脉失养成.认为分肝风内动、血虚生风、痰瘀阻络、瘀阻督脉四型.指出,应标本同治,气血经脉通畅,则筋脉充养而痉挛自除.
作者:林俊山;张鹤宾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金芪降糖片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5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治疗组给予金芪降糖片合二甲双胍,对照组单纯用二甲双胍,治疗8周,以FBG与Flns乘积的倒数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观察治疗前后FBG、Flns及Sen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FBG、FIns均有下降,Sen治疗后均明显升高,治疗组升高更明显.说明金芪降糖片合二甲双胍较单纯用二甲双胍更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作者:刘学兰;刘红英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慢性乙型肝炎湿热毒邪蕴积为其发病之本,故清热解毒化湿法应贯彻治疗的始终.认为:初期多为湿热蕴结,疏泄失司,湿热为病,每胶结难解,湿郁滞血,热郁络阻,稽留日久必致瘀血内生,采用自拟龙虎蛇丹治疗112例,结果治愈42例,好转64例,无效6例.指出,治疗慢乙肝血瘀是不可忽视的病机,活血化瘀是关键一环.
作者:王修锋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扁平疣多发于青少年,又称青年扁平疣,病程较长,可持续多年不愈,西医治疗扁平疣效果欠佳.笔者自1999年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扁平疣,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昌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脾其经脉络胃,与胃相为表里.脾与胃为营血化生之源,被称为后天之本.治脾首推东垣,其在《脾胃论》中对脾胃作了全面详尽的论述,认为脾胃是心、肺、肝、肾四脏生理活动的中心,心、肺、肝、肾的升降浮沉等运动,多以脾胃为枢纽,故胃气一虚,五脏受病,就会产生阳气下陷,阴气上乘的病理状态.
作者:邵健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指出预防皮肤疾病的发生,治疗皮肤疾病都与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要在重视外在护理与保养的同时,重视调理脾胃,使脾健胃强,预防疾病的发生.从两个方面,即:皮肤生理与脾胃的关系,皮肤病理与脾胃的关系,探讨了脾胃病与皮肤生理病理内在关系.总之皮肤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血生理病理变化密切相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故此四脏腑与气血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且脾胃的功能为重要,故治疗中在选择调理气血的药物的同时顾及此四脏腑.认为人体肌肉的丰盛,筋骨的柔和,皮肤的光泽润华,也是依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
作者:金容炫;田德禄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近几年来,为了寻求其佳治疗方案,采用针罐配合穴位贴敷的方法,治疗面神经麻痹86例,其中包括病程两年以上的病例3例.治疗三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愈率为94.19%,有效率为100%.由此可见,该法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佳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刘世琼;骆文郁;雒成林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非酒精性脂肪肝多由过食肥甘厚味而滋生痰浊,或过度肥胖之人多痰多湿,或情志失调而肝气郁结等原因引起痰浊阻滞,气机郁滞、血脉瘀阻,致痰瘀滞互结,肝脏脉络闭阻而成.可分三型:肝气郁滞,治宜健脾化痰,活血利胆法;肝肾亏虚,湿浊内停,治宜滋补、肝肾祛湿降浊法.
作者:张永艳;赵文霞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慢性盆腔炎常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或月经期感染、流产、分娩等诱因而使疾病发作迁延所致.治宜温肾助阳,行经活血,清热利湿,化瘀通络.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78例.其中,治愈54例,显效17例,好转5例,无效2例.指出:少腹逐瘀汤温经通络活血,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消退.
作者:姜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排石清能增加胆汁的分泌、贮藏;提高胆汁在胆道中的冲力,提高胆囊的有效收缩力,保证胆汁的流行畅通,通则不痛,故可促进排石.推按运经排石仪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胆囊收缩,增强胆管蠕动,震动结石松散下行,与药物作用相互配合.
作者:杨煜飞;高天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育龄期妇女月经异常的明确诊断方法,指导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对322例育龄期月经异常患者,应用宫腔镜检查及病理检验,结合中医辨证分型.结果:瘀热型月经异常,宫腔镜检查发现多见子宫内膜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炎症及子宫肌瘤占91.6%;肾虚型多见卵巢功能失调,占44.9%.结论:官腔镜检查为月经异常的临床明确诊断及辨证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提高了宫腔镜下手术治疗月经病的疗效.
作者:时燕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探讨未婚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与性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其危害.50例性功能有障碍中,26例为早泄,24例为勃起功能障碍(以下简称ED).50例病人有未婚性行为史占38例,其中早泄占18例;婚外性行为史的12例病人中早泄占8例.环境及精神紧张是本病的主要诱发因素.采用心理疏导及西地那非(伟哥)治疗,树立病人自信心,后期采用至宝三鞭丸(烟台中药厂生产)治疗有效.
作者:董自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虚实是中医的两个基本概念,也是两大类基本的病变性质.在疾病的过程中,存在着致病邪气与机体正气之间的相互斗争,其结果决定着虚实的变化,并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中医是通过望、闻、问、切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推理、判断而得出虚实的辨证.
作者:朱德增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伤寒论》历代注释者达四百余家之多,林亿等人用十六年的时间,完成了《伤寒论》的编辑,在宋本《伤寒论》完成后,历经九百五十余年,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评释,显示了对《伤寒论》的重视程度.下面谈一谈对《伤寒论》有代表性的评述.
作者:任添华;李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治疗组采用圆利针扬刺加水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7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临床治愈56例,占73.7%,显效13例,占17.1%,有效5例,占6.6%,无效2例,占2.6%;对照组单用水针治疗32例,临床治愈10例,占31.2%,显效7例,占21.9%,有效7例,占21.9%,无效8例,占2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认为针刺可改善局部血液淋巴,促进血肿的消退,加快组织功能的恢复.提示圆利针扬刺加水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好.为临床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开辟了针灸治疗新途径.
作者:靳聪妮;朱少可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陈潮祖教授用小青龙汤治疗咳喘多种证型及兼见证.外寒日久,肺闭水停治宜宣肺开郁,温阳利水;肺热未尽,肺气闭郁治宜开宣闭郁之肺气.指出小青龙汤中有散有收,有泄有补,气津兼顾,开合相宜,配伍精当,应用于咳喘效果不可勿视.咳而遗尿治宜振奋中阳;咳而兼喘治宜外散表寒,内宣肺气;咳引胸胁痛治宜肺肝同治;咳兼溢饮治宜温肺散饮,宣肺平喘.
作者:江泳;陈建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四逆汤袋泡剂工艺进行考察,得出佳工艺条件:药材颗粒10~40目,烘烤温度100℃、15min,浸泡水量100ml、15min;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表明四逆汤改为袋泡剂是可行的.
作者:潘莹;江海燕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中医热病康复学说作为中医康复医学的一部分,是关于热病恢复期通过积极的康复措施,使身体的功能和精神状态尽量、尽早地恢复到原来健康状态的综合性学说.
作者:龙玲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医变蒸学说的科学内涵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分析变蒸学说的基本内涵、观察周期、临床表现、症候处理、合理内核、局限性和重要地位.结果:变蒸是婴幼儿时期个体心身发展发育变化的动态的过程,变蒸学说是纯阳学说、稚阴稚阳学说、三有余四不足学说和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学说的研究基础与共同核心.但在分辨生理病理与变蒸的周期数等方面有其局限性.结论:变蒸学说是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的核心学说之一,其基本思想与现代心身医学是一致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重视和加强变蒸学说的研究,对于发展中医儿科学术,保持中医特色和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作者:谭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薛雪(1681~1770),清代医学家.字生白.江苏苏州人.精于医术,与叶天士齐名,堪称温病学大家.其所著《湿热病篇》是治疗湿热病的专书,对于湿热的病因、病机、治疗论述详细、说理透彻、立论精当.而且其遣方用药章法分明,风格独具,自成体系,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其用药思路可为后世吾辈之医镜.现就其中之一二略述于下,以为抛砖引玉.
作者:周茂福 刊期: 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