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逆汤袋泡剂制备工艺实验研究

潘莹;江海燕

关键词:四逆汤, 袋泡剂, 制备工艺
摘要: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四逆汤袋泡剂工艺进行考察,得出佳工艺条件:药材颗粒10~40目,烘烤温度100℃、15min,浸泡水量100ml、15min;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表明四逆汤改为袋泡剂是可行的.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疗法在诸症治疗中的主导作用

    七情是中医发病学的基本因素之一.有人对古医案进行统计表明,七情发病率为7.9%.近代临床病例统计结果表明,因明显情志过极而致病占16.17%.据现代医学报道:长期忧郁、恐惧悲伤、嫉妒贪求、惊恐激昂,或情绪随时波动、不知持满、太不知足和不易知足的人,较情绪安定的人易患过极之疾,如溃疡病、精神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各种肿瘤、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等诸病.

    作者:赵金香;徐吉德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薛生白《湿热病篇》用药规律与特色

    薛雪(1681~1770),清代医学家.字生白.江苏苏州人.精于医术,与叶天士齐名,堪称温病学大家.其所著《湿热病篇》是治疗湿热病的专书,对于湿热的病因、病机、治疗论述详细、说理透彻、立论精当.而且其遣方用药章法分明,风格独具,自成体系,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其用药思路可为后世吾辈之医镜.现就其中之一二略述于下,以为抛砖引玉.

    作者:周茂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个体化全科治疗评析

    本文介绍了中西医结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全科治疗方法,急性活动期以西医治疗为主,配合中药治疗,缓解期逐渐以中药取代西药,并将心理干预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这对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大有裨益.

    作者:陈红;王思平;褟国维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戴思恭学术思想及其对丹溪学说发挥考释

    戴思恭(约1324~1405),明代名医.字原礼,号肃斋,浙江浦江(今浙江义乌、兰溪一带)人.少年时即从学于丹溪,尽得其传,为丹溪的得意门生.戴氏医术精深,治病多获奇效.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被朝廷征为御医,晚岁任太医院史.戴氏之学根于丹溪之学,并深受刘河间、李杲的影响,撰有《证治要诀》、《证治要诀类方》等书.戴思恭不断推求师意,阐其师意义所未尽,为承丹溪之学有成就者之一.

    作者:胡方林;刘仙菊;易法银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和胃止痛胶囊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50例

    胆汁返流性胃炎其病机为肝胆失疏、胃失和降而致,若肝胆之气受郁不得升发疏泄,必将克伐脾胃,而脾胃不健运,则肝胆疏泄不能,相互影响,而致通降升清机能紊乱或失常脾胃不健运.和胃止痛胶囊具有疏肝利胆、和胃降气之功.临床观察优于吗丁啉、得乐组.

    作者:李大卓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哮喘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评析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目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世界范围内有增高趋势,发病特点是反复缠绵,难以根治,因此探讨其发病机理,深化中医学对哮喘的理论认识,提高中医药对哮喘的防治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许爱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乌灵胶囊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乌灵胶囊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苯酚-硫酸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乌灵胶囊多糖的含量;结果:乌灵胶囊多糖的含量在26.0mg粒-1以上,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1.3%(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药的含量测定.

    作者:钟荣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新达原饮(颗粒)治疗湿热发热66例

    湿热发热因湿性粘滞,病程缠绵,临床较为棘手,药用新达原饮(颗粒),观察66例.其中治愈54例;有效8例;无效4例.平均退热时间为2.4±1.2天.指出,一见发热,不辨表里寒热,有无兼症,一概施以清热,弊端很多,应从中医角度辨证论治.

    作者:高飞;郝娜;王友苏;王世岭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排石清排石仪并用治疗胆石症例析

    排石清能增加胆汁的分泌、贮藏;提高胆汁在胆道中的冲力,提高胆囊的有效收缩力,保证胆汁的流行畅通,通则不痛,故可促进排石.推按运经排石仪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胆囊收缩,增强胆管蠕动,震动结石松散下行,与药物作用相互配合.

    作者:杨煜飞;高天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消炎长皮膏治疗严重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坏死感染178例

    笔者自1986年10月起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上千例严重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坏死感染,均收到良好效果.1997年7月至2001年12月开展临床研究,资料完整的有17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艳珍;张森;陈天箫;曾伟;顾恩毅;周金水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26例

    更年期综合征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患,大多数人可自行缓解,但部分人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需要进行治疗.笔者在临床期间,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本病26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柴雅倩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金芪降糖片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金芪降糖片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5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治疗组给予金芪降糖片合二甲双胍,对照组单纯用二甲双胍,治疗8周,以FBG与Flns乘积的倒数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观察治疗前后FBG、Flns及Sen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FBG、FIns均有下降,Sen治疗后均明显升高,治疗组升高更明显.说明金芪降糖片合二甲双胍较单纯用二甲双胍更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作者:刘学兰;刘红英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辨证分型治疗乳腺癌85例分析

    1临床资料本组85例女性乳腺癌,年龄小28岁,大70岁,平均年龄49岁.癌组织学类型:80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5例为小叶癌,术后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构均有转移.本组术式70例为改良根治术,15例为根治术.

    作者:王洪武;孟雅哲;王素银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环核苷酸在针灸疗法中作用机理的研究

    环核苷酸(cAMP、cGMP)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组织细胞中.众所周知,环核苷酸能将激素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使细胞由静止状态转为激活状态,以发挥催化作用,从而完成其调节酶的活性等一系列生物效应.

    作者:谷雨;崔荣秀;陈以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更年期综合征阴虚型病因调查与探析

    对324例更年期综合征阴虚型患者进行调查,着重了解与本病阴虚型发病有关的因素,包括年龄、职业、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指出了该病的发生是人体生理、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更年期妇女生理性衰退是发病的内在基础,各种社会因素强烈持久地刺激,影响人的个性心理平衡和稳定,是发病的外在诱因,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人体整个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出现阴阳平衡失调的一系列症状.调查为进一步深入认识和积极有效地防治本病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陆启滨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78例

    慢性盆腔炎常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或月经期感染、流产、分娩等诱因而使疾病发作迁延所致.治宜温肾助阳,行经活血,清热利湿,化瘀通络.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78例.其中,治愈54例,显效17例,好转5例,无效2例.指出:少腹逐瘀汤温经通络活血,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消退.

    作者:姜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银杏叶内微量元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疗效评价

    1银杏叶药物的主要成分银杏叶内主要含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有机成分中主要含异鼠李素、山奈酚、山奈酚-3-鼠李葡萄糖甙、芸香甙、槲皮甙、银杏异双黄酮、银杏苦内酯A、B、C、儿茶精及食子儿茶精等鞣质类成分.

    作者:周美余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麻葛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应不足性眩晕80例

    目的:观察麻葛定眩汤治疗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内在的机制.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大流速(Vs)和血液流变学等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愈显率为47.6%,总有效率90.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的椎-基底动脉V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增强,其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血小板数无明显影响,结论:麻葛定眩汤能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和椎-基底动脉的供血状况,降低血液的粘稠度,特别是对红细胞的流变性有明显改善,可作为治疗该病和预防中风的有效方剂.

    作者:施麟;陈新渝;张传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陈潮祖教授妙用小青龙汤治疗咳喘精粹

    陈潮祖教授用小青龙汤治疗咳喘多种证型及兼见证.外寒日久,肺闭水停治宜宣肺开郁,温阳利水;肺热未尽,肺气闭郁治宜开宣闭郁之肺气.指出小青龙汤中有散有收,有泄有补,气津兼顾,开合相宜,配伍精当,应用于咳喘效果不可勿视.咳而遗尿治宜振奋中阳;咳而兼喘治宜外散表寒,内宣肺气;咳引胸胁痛治宜肺肝同治;咳兼溢饮治宜温肺散饮,宣肺平喘.

    作者:江泳;陈建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圆利针扬刺与水针并用治疗梨状肌综合征76例

    治疗组采用圆利针扬刺加水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7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临床治愈56例,占73.7%,显效13例,占17.1%,有效5例,占6.6%,无效2例,占2.6%;对照组单用水针治疗32例,临床治愈10例,占31.2%,显效7例,占21.9%,有效7例,占21.9%,无效8例,占2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认为针刺可改善局部血液淋巴,促进血肿的消退,加快组织功能的恢复.提示圆利针扬刺加水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好.为临床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开辟了针灸治疗新途径.

    作者:靳聪妮;朱少可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