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艳珍;张森;陈天箫;曾伟;顾恩毅;周金水
七情是中医发病学的基本因素之一.有人对古医案进行统计表明,七情发病率为7.9%.近代临床病例统计结果表明,因明显情志过极而致病占16.17%.据现代医学报道:长期忧郁、恐惧悲伤、嫉妒贪求、惊恐激昂,或情绪随时波动、不知持满、太不知足和不易知足的人,较情绪安定的人易患过极之疾,如溃疡病、精神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各种肿瘤、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等诸病.
作者:赵金香;徐吉德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蒙医古文献中有关月经、受孕过程,胚胎发育等三个方面内容进行研究,并与中医有关内容进行比较,指出:蒙中医学对妊娠生理及胚胎的认识有一些共同点,但在月经产生的机理,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与认识方面蒙医似乎更有特色.蒙医用文字详细记载胎儿在38周逐周的发育形状和胚胎发育所经历的鱼→龟→猪三个阶段,这是中医所没有的.蒙医对妊娠生理及胚胎发育其独到的认识.
作者:敖银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非酒精性脂肪肝多由过食肥甘厚味而滋生痰浊,或过度肥胖之人多痰多湿,或情志失调而肝气郁结等原因引起痰浊阻滞,气机郁滞、血脉瘀阻,致痰瘀滞互结,肝脏脉络闭阻而成.可分三型:肝气郁滞,治宜健脾化痰,活血利胆法;肝肾亏虚,湿浊内停,治宜滋补、肝肾祛湿降浊法.
作者:张永艳;赵文霞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白血病属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白细胞系呈现异常增生.丧失正常功能的白血病细胞浸润全身组织及脏器,后可危及生命.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是:起病急聚,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迅速的进行贫血,轻重不等的出血,全身组织白血病细胞浸润症状和体征,如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及胸骨压痛,皮肤各种损害和神经系统受累的相应表现.
作者:杜海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肠道易激综合征(rBS)患病率相当高,在西方国家约20~30%,亚洲国家约10%的人群有此病的症状,但临床就诊者仅约1/4.该病迁延难愈,单纯的西药治疗也常反复发作.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许二平;胡维来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小针刀疗法和针灸、拔罐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有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5%,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有明显好转,且缩短病程,对照组疗程长,患者疗效差于治疗组.结论:采用小针刀治疗肩周炎其效果优于针灸、拔罐疗法.
作者:耿志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慢性乙型肝炎湿热毒邪蕴积为其发病之本,故清热解毒化湿法应贯彻治疗的始终.认为:初期多为湿热蕴结,疏泄失司,湿热为病,每胶结难解,湿郁滞血,热郁络阻,稽留日久必致瘀血内生,采用自拟龙虎蛇丹治疗112例,结果治愈42例,好转64例,无效6例.指出,治疗慢乙肝血瘀是不可忽视的病机,活血化瘀是关键一环.
作者:王修锋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扁平疣多发于青少年,又称青年扁平疣,病程较长,可持续多年不愈,西医治疗扁平疣效果欠佳.笔者自1999年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扁平疣,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昌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笔者从2000年2月~2002年2月运用胃达舒免煎颗粒,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朝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100例解脲脲原体感染性男性不育症的临床观察,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生殖系解脲脲原体感染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生殖系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清除作用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能改善精液各参数,促进精子发生与成熟,明显提高精子活率与活动力,降低精子畸形率,清除AsAb,提高男性生育力.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性不育症有显著疗效.
作者:郑毅春;何清湖;卢芳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治疗组采用圆利针扬刺加水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7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临床治愈56例,占73.7%,显效13例,占17.1%,有效5例,占6.6%,无效2例,占2.6%;对照组单用水针治疗32例,临床治愈10例,占31.2%,显效7例,占21.9%,有效7例,占21.9%,无效8例,占2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认为针刺可改善局部血液淋巴,促进血肿的消退,加快组织功能的恢复.提示圆利针扬刺加水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好.为临床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开辟了针灸治疗新途径.
作者:靳聪妮;朱少可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薛雪(1681~1770),清代医学家.字生白.江苏苏州人.精于医术,与叶天士齐名,堪称温病学大家.其所著《湿热病篇》是治疗湿热病的专书,对于湿热的病因、病机、治疗论述详细、说理透彻、立论精当.而且其遣方用药章法分明,风格独具,自成体系,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其用药思路可为后世吾辈之医镜.现就其中之一二略述于下,以为抛砖引玉.
作者:周茂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膝OA影象学(X线、MRI)特点及临床意义以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膝OA诊断标准的500例患者847个膝关节X线、MRI(246个膝)征象进行统计分析和OA分级(189例)、中医辨证分型(189例).结果:X线显示TFJ、PFJ同时受累者51.8%(439/847),胫骨骨赘发生率55.6%(471/847),股骨骨赘发生率29.2%(247/847).骨赘发生部位主要是TFJ,其中74.7%(314/423)发生于内侧部,25%(106/423)发生在外侧部.MRI 246膝显示软骨病变者96%(236/246),又以肌关节明显,达92.8%(219/236),骨赘形成者84.1%(207/246),骨侵蚀者33.7%(83/246),半月板变性/损伤者89.3%(210/236).对其中189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肾虚骨痹证49.2%(93/189),血瘀痹阻证27%(51/189),阴虚内热证15.9%(30/189),风寒湿痹证7.94%(15/189).结论:膝OA主要发生在TFJ,又以内侧部为主,可能与胫上端的哪内翻相关.X线对膝OA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MRI对膝OA早期诊断、病情估计有重要意义.肾虚、血瘀证是膝OA的主要临床证型,补肾活血法有重要治疗意义.
作者:吴启富;肖长虹;王志红;黄信华;李彦豪;许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目前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世界范围内有增高趋势,发病特点是反复缠绵,难以根治,因此探讨其发病机理,深化中医学对哮喘的理论认识,提高中医药对哮喘的防治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许爱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缓慢性心律失常指窦性心率低于60次/分,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和室性逸搏等,目前西医治疗尚缺乏理想的药物,近年来应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该病作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进展.
作者:杨清峰;曹静;王景存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四君子汤为健脾补气的经典代表方.四君子汤加减可以化裁养血四君子汤、活血四君子汤、疏肝四君子汤、益胃四君子汤、温阳四君子汤、保元四君子汤以及封髓四君子汤.研究证明:四君子汤能提高消化、运动、吸收功能,具有健脾益气作用,加减化裁可治疗老年人多种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也可用于肥胖症、肿瘤化疗减毒、老年保健等,常可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雷秋娥;王发谓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伤寒论》历代注释者达四百余家之多,林亿等人用十六年的时间,完成了《伤寒论》的编辑,在宋本《伤寒论》完成后,历经九百五十余年,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评释,显示了对《伤寒论》的重视程度.下面谈一谈对《伤寒论》有代表性的评述.
作者:任添华;李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从五个方面综述了蒙药制剂药理作用,即: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蒙药制剂、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蒙药制剂、具有收敛抗炎作用的蒙药制剂和具有保肝作用的蒙药制剂.指出,研究应注重与蒙医药基础理论相结合.
作者:花拉;王秀兰;金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麻葛定眩汤治疗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内在的机制.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大流速(Vs)和血液流变学等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愈显率为47.6%,总有效率90.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的椎-基底动脉V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增强,其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血小板数无明显影响,结论:麻葛定眩汤能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和椎-基底动脉的供血状况,降低血液的粘稠度,特别是对红细胞的流变性有明显改善,可作为治疗该病和预防中风的有效方剂.
作者:施麟;陈新渝;张传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鼻为肺之外候,鼻病源于肺脏疾患.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各种原因所致的鼻阻力增加和二氧化碳的刺激都可引起支气管收缩,影响通气量,称鼻肺反射(属神经反射);同时,肺泡内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可使鼻粘膜血管收缩,鼻翼煽动,鼻阈增宽,使鼻腔阻力减少而增加通气量.[1]证实鼻病与肺的疾患紧密相关.
作者:任水祥 刊期: 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