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老年膝骨关节炎500例辨证治疗分析

吴启富;肖长虹;王志红;黄信华;李彦豪;许军

关键词:中老年膝骨关节炎, 辨证治疗,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膝OA影象学(X线、MRI)特点及临床意义以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膝OA诊断标准的500例患者847个膝关节X线、MRI(246个膝)征象进行统计分析和OA分级(189例)、中医辨证分型(189例).结果:X线显示TFJ、PFJ同时受累者51.8%(439/847),胫骨骨赘发生率55.6%(471/847),股骨骨赘发生率29.2%(247/847).骨赘发生部位主要是TFJ,其中74.7%(314/423)发生于内侧部,25%(106/423)发生在外侧部.MRI 246膝显示软骨病变者96%(236/246),又以肌关节明显,达92.8%(219/236),骨赘形成者84.1%(207/246),骨侵蚀者33.7%(83/246),半月板变性/损伤者89.3%(210/236).对其中189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肾虚骨痹证49.2%(93/189),血瘀痹阻证27%(51/189),阴虚内热证15.9%(30/189),风寒湿痹证7.94%(15/189).结论:膝OA主要发生在TFJ,又以内侧部为主,可能与胫上端的哪内翻相关.X线对膝OA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MRI对膝OA早期诊断、病情估计有重要意义.肾虚、血瘀证是膝OA的主要临床证型,补肾活血法有重要治疗意义.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戴思恭学术思想及其对丹溪学说发挥考释

    戴思恭(约1324~1405),明代名医.字原礼,号肃斋,浙江浦江(今浙江义乌、兰溪一带)人.少年时即从学于丹溪,尽得其传,为丹溪的得意门生.戴氏医术精深,治病多获奇效.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被朝廷征为御医,晚岁任太医院史.戴氏之学根于丹溪之学,并深受刘河间、李杲的影响,撰有《证治要诀》、《证治要诀类方》等书.戴思恭不断推求师意,阐其师意义所未尽,为承丹溪之学有成就者之一.

    作者:胡方林;刘仙菊;易法银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援药的源流发展及其内涵与外延考释

    所谓援药是指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实,能够作用于确切靶器官,对病、因、症有明显治疗作用,配伍到方中可缓解症状或改善实验室异常指标的药物.特点有三:其一,它不属传统君、臣、佐、使的范畴,不能用中医理论或中药效用解释;其二,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对人体某些靶点有确切的作用,配伍到方中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实验室异常指标;其三,与君、臣、佐、使并列成为制方之法.

    作者:孙西庆;王新陆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金芪降糖片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金芪降糖片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5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治疗组给予金芪降糖片合二甲双胍,对照组单纯用二甲双胍,治疗8周,以FBG与Flns乘积的倒数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观察治疗前后FBG、Flns及Sen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FBG、FIns均有下降,Sen治疗后均明显升高,治疗组升高更明显.说明金芪降糖片合二甲双胍较单纯用二甲双胍更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作者:刘学兰;刘红英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中药雾化疗法治疗慢性结膜炎47例

    慢性结膜炎的病因较复杂,大致可分为感染类和非感染类.中药雾化疗法是利用煮沸后的热气上熏眼部,使眼部气血流畅,达到疏通经络、退红消肿、收泪止痒等效果.观察组47例,总有效率93.62%;对照组18例,总有效率66.67%.

    作者:刘莹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脾胃病与皮肤生理病理内在关系探源

    指出预防皮肤疾病的发生,治疗皮肤疾病都与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要在重视外在护理与保养的同时,重视调理脾胃,使脾健胃强,预防疾病的发生.从两个方面,即:皮肤生理与脾胃的关系,皮肤病理与脾胃的关系,探讨了脾胃病与皮肤生理病理内在关系.总之皮肤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血生理病理变化密切相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故此四脏腑与气血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且脾胃的功能为重要,故治疗中在选择调理气血的药物的同时顾及此四脏腑.认为人体肌肉的丰盛,筋骨的柔和,皮肤的光泽润华,也是依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

    作者:金容炫;田德禄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环核苷酸在针灸疗法中作用机理的研究

    环核苷酸(cAMP、cGMP)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组织细胞中.众所周知,环核苷酸能将激素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使细胞由静止状态转为激活状态,以发挥催化作用,从而完成其调节酶的活性等一系列生物效应.

    作者:谷雨;崔荣秀;陈以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78例

    慢性盆腔炎常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或月经期感染、流产、分娩等诱因而使疾病发作迁延所致.治宜温肾助阳,行经活血,清热利湿,化瘀通络.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78例.其中,治愈54例,显效17例,好转5例,无效2例.指出:少腹逐瘀汤温经通络活血,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消退.

    作者:姜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通痹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分析

    笔者1997年8月~2000年5月选用通痹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30例并与复方丹参滴丸对照比较,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齐泽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中老年膝骨关节炎500例辨证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中老年膝OA影象学(X线、MRI)特点及临床意义以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膝OA诊断标准的500例患者847个膝关节X线、MRI(246个膝)征象进行统计分析和OA分级(189例)、中医辨证分型(189例).结果:X线显示TFJ、PFJ同时受累者51.8%(439/847),胫骨骨赘发生率55.6%(471/847),股骨骨赘发生率29.2%(247/847).骨赘发生部位主要是TFJ,其中74.7%(314/423)发生于内侧部,25%(106/423)发生在外侧部.MRI 246膝显示软骨病变者96%(236/246),又以肌关节明显,达92.8%(219/236),骨赘形成者84.1%(207/246),骨侵蚀者33.7%(83/246),半月板变性/损伤者89.3%(210/236).对其中189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肾虚骨痹证49.2%(93/189),血瘀痹阻证27%(51/189),阴虚内热证15.9%(30/189),风寒湿痹证7.94%(15/189).结论:膝OA主要发生在TFJ,又以内侧部为主,可能与胫上端的哪内翻相关.X线对膝OA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MRI对膝OA早期诊断、病情估计有重要意义.肾虚、血瘀证是膝OA的主要临床证型,补肾活血法有重要治疗意义.

    作者:吴启富;肖长虹;王志红;黄信华;李彦豪;许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艾灸血清培养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尾静脉回输艾灸血清培养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G57BL/6小鼠移植实体瘤模型,静脉回输艾灸血清培养的TIL,观察荷瘤小鼠肿瘤结节出现时间、瘤重、生存期,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时期分布、凋亡率.结果:艾灸血清培养的TIL静脉回输治疗H22荷瘤小鼠,与肿瘤对照组和治疗对照组比较,在减缓肿瘤结节出现时间、抑制肿瘤结节生长、延长生存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方面,疗效更为显著.结论:静脉注射艾灸血清培养的TIL在荷瘤小鼠体内具有更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马晓芃;赵粹英;吴焕淦;陈云飞;李祖剑;李凤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经方妙用治疗顽固皮肤病三则例析

    运用经方治疗顽固皮肤病三则,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类天疱疮,苓桂术甘汤治疗下肢丹毒;越婢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天疱疮由脾虚湿热蕴积肌表,治宜健脾利湿;下肢丹毒为湿热蕴毒,治宜清热解毒;寻常型银屑病为脾热郁闭,治宜清热解毒,滋阴开窍.

    作者:秦泳;杨军伟;张晓红;华华;刘瓦利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排石清排石仪并用治疗胆石症例析

    排石清能增加胆汁的分泌、贮藏;提高胆汁在胆道中的冲力,提高胆囊的有效收缩力,保证胆汁的流行畅通,通则不痛,故可促进排石.推按运经排石仪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胆囊收缩,增强胆管蠕动,震动结石松散下行,与药物作用相互配合.

    作者:杨煜飞;高天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固本祛邪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病48例

    我师赵润身,业医50余载,笔者随师学习,深受教益.本文仅就赵师治疗顽痹(RA)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商阿萍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四君子汤衍化治疗老年病规律探析

    四君子汤为健脾补气的经典代表方.四君子汤加减可以化裁养血四君子汤、活血四君子汤、疏肝四君子汤、益胃四君子汤、温阳四君子汤、保元四君子汤以及封髓四君子汤.研究证明:四君子汤能提高消化、运动、吸收功能,具有健脾益气作用,加减化裁可治疗老年人多种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也可用于肥胖症、肿瘤化疗减毒、老年保健等,常可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雷秋娥;王发谓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清热解毒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浅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下同)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近20年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概括起来为血栓机制与炎症机制两方面.在炎症机制中,关于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近年来多有报导,这给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研究以许多启发.

    作者:赵东杰;范群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乌灵胶囊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乌灵胶囊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苯酚-硫酸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乌灵胶囊多糖的含量;结果:乌灵胶囊多糖的含量在26.0mg粒-1以上,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1.3%(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药的含量测定.

    作者:钟荣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圆利针扬刺与水针并用治疗梨状肌综合征76例

    治疗组采用圆利针扬刺加水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7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临床治愈56例,占73.7%,显效13例,占17.1%,有效5例,占6.6%,无效2例,占2.6%;对照组单用水针治疗32例,临床治愈10例,占31.2%,显效7例,占21.9%,有效7例,占21.9%,无效8例,占2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认为针刺可改善局部血液淋巴,促进血肿的消退,加快组织功能的恢复.提示圆利针扬刺加水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好.为临床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开辟了针灸治疗新途径.

    作者:靳聪妮;朱少可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研究进展

    从五个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研究述展,即:病因与辨证分型研究、专方专药研究、中医药联用治疗研究、动物实验研究、评述与展望.指出:中医药在防治高血压病方面积累丰富经验,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综合辨证,多环节调理.中药复方治病机理是多环节、多途径的综合效应.

    作者:段学忠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个体化全科治疗评析

    本文介绍了中西医结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全科治疗方法,急性活动期以西医治疗为主,配合中药治疗,缓解期逐渐以中药取代西药,并将心理干预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这对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大有裨益.

    作者:陈红;王思平;褟国维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风温肺热病的辨证论治述要

    风温指感受风温病邪所致的新感温病.始见于《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篇》,多发于冬、春二季,初起者,病在肺卫.风温肺热病是[1]风温病与肺热病的合称.其病变部位在肺,病理机制为痰热瘀毒互阻,致肺脏功能失常.

    作者:孟繁甦;马智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