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芪降糖片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刘学兰;刘红英

关键词:金芪降糖片,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敏感性
摘要:目的:观察金芪降糖片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5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治疗组给予金芪降糖片合二甲双胍,对照组单纯用二甲双胍,治疗8周,以FBG与Flns乘积的倒数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观察治疗前后FBG、Flns及Sen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FBG、FIns均有下降,Sen治疗后均明显升高,治疗组升高更明显.说明金芪降糖片合二甲双胍较单纯用二甲双胍更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抗感丸中金银花连翘黄芩的薄层色谱鉴别

    抗感丸是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等十余种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的作用,是治疗流行性感冒、伤风咳嗽、头痛发热、咽喉肿痛的验方制剂,为了有效地控制其药品质量,我们对其主要成分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实践证明效果满意.

    作者:高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陈潮祖教授妙用小青龙汤治疗咳喘精粹

    陈潮祖教授用小青龙汤治疗咳喘多种证型及兼见证.外寒日久,肺闭水停治宜宣肺开郁,温阳利水;肺热未尽,肺气闭郁治宜开宣闭郁之肺气.指出小青龙汤中有散有收,有泄有补,气津兼顾,开合相宜,配伍精当,应用于咳喘效果不可勿视.咳而遗尿治宜振奋中阳;咳而兼喘治宜外散表寒,内宣肺气;咳引胸胁痛治宜肺肝同治;咳兼溢饮治宜温肺散饮,宣肺平喘.

    作者:江泳;陈建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内经》伤寒学术思想述要

    《内经》是我国早期的医学典籍,由《素问》、《灵枢》两部分构成.全书集此期医学之大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医学理论.其于外感热病之认识,较为全面系统,包括了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转归等.其专篇论述外感热病学术思想者,有《热论》、《评热病论》、《刺热论》、《寒热病》、《热病》等篇.而散在之有关论述,则于全书各篇中时可或见.系统总结其有关理论,于伤寒学术起源之认识不无裨益.故而在此就书中有关内容,简要撰述如次.

    作者:万晓刚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龙虎蛇丹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12例

    慢性乙型肝炎湿热毒邪蕴积为其发病之本,故清热解毒化湿法应贯彻治疗的始终.认为:初期多为湿热蕴结,疏泄失司,湿热为病,每胶结难解,湿郁滞血,热郁络阻,稽留日久必致瘀血内生,采用自拟龙虎蛇丹治疗112例,结果治愈42例,好转64例,无效6例.指出,治疗慢乙肝血瘀是不可忽视的病机,活血化瘀是关键一环.

    作者:王修锋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血疗中药并用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趋势及死亡率逐上升.为寻求有效冠心病的途径,我们对1999年以来的冠心病人100例采用中药舒冠合剂配合中医血疗,收到了满意疗产,并作了动物实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红;张丽霞;王强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清热解毒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浅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下同)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近20年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概括起来为血栓机制与炎症机制两方面.在炎症机制中,关于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近年来多有报导,这给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研究以许多启发.

    作者:赵东杰;范群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补法及非补的应用旨要

    从五个方面,即:补法应用于热证、补法应用于实证、补法应用于寒证及补法应用要点.指出,理气方药伍以补法,重在缓急;祛痰方药伍以补法,重在气能化湿;泻下方药补法,重在泻不伤正.

    作者:王付;岳胜利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荔枝核水提物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荔枝核的降糖机制与双胍类降糖药物相似.用链脲霉素制造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荔枝核水提物对正常小鼠及模型鼠降糖作用.结果显示:荔枝核水提物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但对正常小鼠不起作用.指出,荔枝核兼具磺胺类及双胍类降糖药效的结论略有差异.

    作者:罗红;杨光;毕伟连;刘金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虚实与理化指标变化的内在相关性探析

    虚实是中医的两个基本概念,也是两大类基本的病变性质.在疾病的过程中,存在着致病邪气与机体正气之间的相互斗争,其结果决定着虚实的变化,并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中医是通过望、闻、问、切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推理、判断而得出虚实的辨证.

    作者:朱德增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援药的源流发展及其内涵与外延考释

    所谓援药是指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实,能够作用于确切靶器官,对病、因、症有明显治疗作用,配伍到方中可缓解症状或改善实验室异常指标的药物.特点有三:其一,它不属传统君、臣、佐、使的范畴,不能用中医理论或中药效用解释;其二,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对人体某些靶点有确切的作用,配伍到方中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实验室异常指标;其三,与君、臣、佐、使并列成为制方之法.

    作者:孙西庆;王新陆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中老年膝骨关节炎500例辨证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中老年膝OA影象学(X线、MRI)特点及临床意义以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膝OA诊断标准的500例患者847个膝关节X线、MRI(246个膝)征象进行统计分析和OA分级(189例)、中医辨证分型(189例).结果:X线显示TFJ、PFJ同时受累者51.8%(439/847),胫骨骨赘发生率55.6%(471/847),股骨骨赘发生率29.2%(247/847).骨赘发生部位主要是TFJ,其中74.7%(314/423)发生于内侧部,25%(106/423)发生在外侧部.MRI 246膝显示软骨病变者96%(236/246),又以肌关节明显,达92.8%(219/236),骨赘形成者84.1%(207/246),骨侵蚀者33.7%(83/246),半月板变性/损伤者89.3%(210/236).对其中189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肾虚骨痹证49.2%(93/189),血瘀痹阻证27%(51/189),阴虚内热证15.9%(30/189),风寒湿痹证7.94%(15/189).结论:膝OA主要发生在TFJ,又以内侧部为主,可能与胫上端的哪内翻相关.X线对膝OA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MRI对膝OA早期诊断、病情估计有重要意义.肾虚、血瘀证是膝OA的主要临床证型,补肾活血法有重要治疗意义.

    作者:吴启富;肖长虹;王志红;黄信华;李彦豪;许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历代医家对《伤寒论》评述札记

    《伤寒论》历代注释者达四百余家之多,林亿等人用十六年的时间,完成了《伤寒论》的编辑,在宋本《伤寒论》完成后,历经九百五十余年,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评释,显示了对《伤寒论》的重视程度.下面谈一谈对《伤寒论》有代表性的评述.

    作者:任添华;李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78例

    慢性盆腔炎常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或月经期感染、流产、分娩等诱因而使疾病发作迁延所致.治宜温肾助阳,行经活血,清热利湿,化瘀通络.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78例.其中,治愈54例,显效17例,好转5例,无效2例.指出:少腹逐瘀汤温经通络活血,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消退.

    作者:姜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金芪降糖片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金芪降糖片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5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治疗组给予金芪降糖片合二甲双胍,对照组单纯用二甲双胍,治疗8周,以FBG与Flns乘积的倒数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观察治疗前后FBG、Flns及Sen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FBG、FIns均有下降,Sen治疗后均明显升高,治疗组升高更明显.说明金芪降糖片合二甲双胍较单纯用二甲双胍更有利于提高2型糖尿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作者:刘学兰;刘红英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热病机理及其康复简析

    中医热病康复学说作为中医康复医学的一部分,是关于热病恢复期通过积极的康复措施,使身体的功能和精神状态尽量、尽早地恢复到原来健康状态的综合性学说.

    作者:龙玲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缓慢性心律失常指窦性心率低于60次/分,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和室性逸搏等,目前西医治疗尚缺乏理想的药物,近年来应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该病作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进展.

    作者:杨清峰;曹静;王景存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病因及证治探析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现就其病因做初步探讨,以期对本病的防治有所裨益.

    作者:马婷;邢向晖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蒙医妊娠生理及其胚胎发育浅释

    蒙医古文献中有关月经、受孕过程,胚胎发育等三个方面内容进行研究,并与中医有关内容进行比较,指出:蒙中医学对妊娠生理及胚胎的认识有一些共同点,但在月经产生的机理,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与认识方面蒙医似乎更有特色.蒙医用文字详细记载胎儿在38周逐周的发育形状和胚胎发育所经历的鱼→龟→猪三个阶段,这是中医所没有的.蒙医对妊娠生理及胚胎发育其独到的认识.

    作者:敖银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三黄汤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32例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重要的胃病致病因素,绝大多数胃病(90%)由HP感染引起[1],仅少数由于其他病因包括胆汁反流、非甾体抗炎药、吸烟和酒癖等所致.西医抗菌治疗的根除率虽高,但依从性差,易复发,且副作用亦多,长期服用抗菌素易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笔者临床应用三黄汤治疗HP感染3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其总结如下.

    作者:徐静波;徐海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脾胃在发病与治疗中的重要性考释

    脾其经脉络胃,与胃相为表里.脾与胃为营血化生之源,被称为后天之本.治脾首推东垣,其在《脾胃论》中对脾胃作了全面详尽的论述,认为脾胃是心、肺、肝、肾四脏生理活动的中心,心、肺、肝、肾的升降浮沉等运动,多以脾胃为枢纽,故胃气一虚,五脏受病,就会产生阳气下陷,阴气上乘的病理状态.

    作者:邵健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