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张丽霞;王强
排石清能增加胆汁的分泌、贮藏;提高胆汁在胆道中的冲力,提高胆囊的有效收缩力,保证胆汁的流行畅通,通则不痛,故可促进排石.推按运经排石仪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胆囊收缩,增强胆管蠕动,震动结石松散下行,与药物作用相互配合.
作者:杨煜飞;高天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医变蒸学说的科学内涵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分析变蒸学说的基本内涵、观察周期、临床表现、症候处理、合理内核、局限性和重要地位.结果:变蒸是婴幼儿时期个体心身发展发育变化的动态的过程,变蒸学说是纯阳学说、稚阴稚阳学说、三有余四不足学说和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学说的研究基础与共同核心.但在分辨生理病理与变蒸的周期数等方面有其局限性.结论:变蒸学说是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的核心学说之一,其基本思想与现代心身医学是一致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重视和加强变蒸学说的研究,对于发展中医儿科学术,保持中医特色和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作者:谭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认为过敏性鼻炎其病在鼻而属肺,为哮喘发作的诱因,发病与肾气不足有关,痰为主要病理因素.治疗应肺、脾、肾三脏同治.指出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虽为两种疾病,但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马南兰;刘海燕;曹世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伤寒论》历代注释者达四百余家之多,林亿等人用十六年的时间,完成了《伤寒论》的编辑,在宋本《伤寒论》完成后,历经九百五十余年,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评释,显示了对《伤寒论》的重视程度.下面谈一谈对《伤寒论》有代表性的评述.
作者:任添华;李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本院1996~2001年间使用黄芪、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0例,现将临床观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寇松莲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半枝莲Scutrllaria barbata D.Don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又名并头草、狭叶韩信草,以干燥全草入药.首载于《药镜拾遗赋》,味辛、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化瘀利尿之功,用于吐血、血淋、黄疸、癌肿、毒蛇咬伤等疾病的治疗,为临床所习用.笔者综述了近年半枝莲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赵珍东;黄兆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1银杏叶药物的主要成分银杏叶内主要含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有机成分中主要含异鼠李素、山奈酚、山奈酚-3-鼠李葡萄糖甙、芸香甙、槲皮甙、银杏异双黄酮、银杏苦内酯A、B、C、儿茶精及食子儿茶精等鞣质类成分.
作者:周美余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从五个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研究述展,即:病因与辨证分型研究、专方专药研究、中医药联用治疗研究、动物实验研究、评述与展望.指出:中医药在防治高血压病方面积累丰富经验,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综合辨证,多环节调理.中药复方治病机理是多环节、多途径的综合效应.
作者:段学忠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趋势及死亡率逐上升.为寻求有效冠心病的途径,我们对1999年以来的冠心病人100例采用中药舒冠合剂配合中医血疗,收到了满意疗产,并作了动物实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红;张丽霞;王强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男性暴力人群的中西医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随机抽取46例男性暴力型罪犯,进行中医辨证、西医检体、实验室检测ET、NO、NE、E、COR、T3、T4、TSH、FSH、LH、T、E2等,探讨男性暴力人群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客观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中医辨证属肝气郁结、肝火(或肝阳)亢盛、肝肾阴虚、痰热内扰、肝郁犯脾的复杂证型,现代医学的客观化指标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ET、NE、E、T3、T4、E2增高,NO下降,COR、TSH、FSH、LH、T正常.结论:提示男性暴力人群中医复杂证型与ET、NO异常之间关系的现代医学病理生理学基础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NE、E分泌增高,导致T3、T4应激性增高,机体耗氧量增加,缺血,缺氧,副交感神经相对抑制而NOS抑制,终导致ET升高、NO下降,机体进入神经-内分泌-内环境失衡状态.
作者:傅晓晴;白平;林久茂;郑良朴;叶大富;郑玉聪;林可基;陈少东;徐翔宇;陈琪;陈惠颖;林秀芳;吴绍銮;邓龙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环核苷酸(cAMP、cGMP)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组织细胞中.众所周知,环核苷酸能将激素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使细胞由静止状态转为激活状态,以发挥催化作用,从而完成其调节酶的活性等一系列生物效应.
作者:谷雨;崔荣秀;陈以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慢性结膜炎的病因较复杂,大致可分为感染类和非感染类.中药雾化疗法是利用煮沸后的热气上熏眼部,使眼部气血流畅,达到疏通经络、退红消肿、收泪止痒等效果.观察组47例,总有效率93.62%;对照组18例,总有效率66.67%.
作者:刘莹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肠道易激综合征(rBS)患病率相当高,在西方国家约20~30%,亚洲国家约10%的人群有此病的症状,但临床就诊者仅约1/4.该病迁延难愈,单纯的西药治疗也常反复发作.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许二平;胡维来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中医热病康复学说作为中医康复医学的一部分,是关于热病恢复期通过积极的康复措施,使身体的功能和精神状态尽量、尽早地恢复到原来健康状态的综合性学说.
作者:龙玲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自1996年6月~2001年12月,采用自拟玉簪透骨液热敷治疗骨质增生症56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德成;杨达人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王行宽,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授教师,湖南省名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39年生于江苏省镇江市,1965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分配到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至今.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急诊医学分会委员、湖南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中医药学会资深委员等,为国家新药审评委员,湖南中医学院内科学术带头人.
作者:范金茹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采用自拟通脑活血化瘀汤并头针疗法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20例,其中服中药1~2个疗程,针刺治疗2~3个疗程,治愈1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指出通脑活血逐瘀汤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使硬膜下血肿吸收.
作者:刘红石;李晓昱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非酒精性脂肪肝多由过食肥甘厚味而滋生痰浊,或过度肥胖之人多痰多湿,或情志失调而肝气郁结等原因引起痰浊阻滞,气机郁滞、血脉瘀阻,致痰瘀滞互结,肝脏脉络闭阻而成.可分三型:肝气郁滞,治宜健脾化痰,活血利胆法;肝肾亏虚,湿浊内停,治宜滋补、肝肾祛湿降浊法.
作者:张永艳;赵文霞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现就其病因做初步探讨,以期对本病的防治有所裨益.
作者:马婷;邢向晖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脾其经脉络胃,与胃相为表里.脾与胃为营血化生之源,被称为后天之本.治脾首推东垣,其在《脾胃论》中对脾胃作了全面详尽的论述,认为脾胃是心、肺、肝、肾四脏生理活动的中心,心、肺、肝、肾的升降浮沉等运动,多以脾胃为枢纽,故胃气一虚,五脏受病,就会产生阳气下陷,阴气上乘的病理状态.
作者:邵健民 刊期: 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