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证治相关性辨识

马南兰;刘海燕;曹世宏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 相关性, 辨识
摘要:认为过敏性鼻炎其病在鼻而属肺,为哮喘发作的诱因,发病与肾气不足有关,痰为主要病理因素.治疗应肺、脾、肾三脏同治.指出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虽为两种疾病,但发病密切相关.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蒙药制剂药理作用研究揽要

    从五个方面综述了蒙药制剂药理作用,即: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蒙药制剂、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蒙药制剂、具有收敛抗炎作用的蒙药制剂和具有保肝作用的蒙药制剂.指出,研究应注重与蒙医药基础理论相结合.

    作者:花拉;王秀兰;金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补法及非补的应用旨要

    从五个方面,即:补法应用于热证、补法应用于实证、补法应用于寒证及补法应用要点.指出,理气方药伍以补法,重在缓急;祛痰方药伍以补法,重在气能化湿;泻下方药补法,重在泻不伤正.

    作者:王付;岳胜利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戴思恭学术思想及其对丹溪学说发挥考释

    戴思恭(约1324~1405),明代名医.字原礼,号肃斋,浙江浦江(今浙江义乌、兰溪一带)人.少年时即从学于丹溪,尽得其传,为丹溪的得意门生.戴氏医术精深,治病多获奇效.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被朝廷征为御医,晚岁任太医院史.戴氏之学根于丹溪之学,并深受刘河间、李杲的影响,撰有《证治要诀》、《证治要诀类方》等书.戴思恭不断推求师意,阐其师意义所未尽,为承丹溪之学有成就者之一.

    作者:胡方林;刘仙菊;易法银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辨证治疗述略

    非酒精性脂肪肝多由过食肥甘厚味而滋生痰浊,或过度肥胖之人多痰多湿,或情志失调而肝气郁结等原因引起痰浊阻滞,气机郁滞、血脉瘀阻,致痰瘀滞互结,肝脏脉络闭阻而成.可分三型:肝气郁滞,治宜健脾化痰,活血利胆法;肝肾亏虚,湿浊内停,治宜滋补、肝肾祛湿降浊法.

    作者:张永艳;赵文霞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王行宽教授对缺血中风的论述与临证经验撷菁

    王行宽,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授教师,湖南省名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39年生于江苏省镇江市,1965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分配到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至今.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急诊医学分会委员、湖南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中医药学会资深委员等,为国家新药审评委员,湖南中医学院内科学术带头人.

    作者:范金茹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性不育症56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100例解脲脲原体感染性男性不育症的临床观察,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生殖系解脲脲原体感染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生殖系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清除作用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能改善精液各参数,促进精子发生与成熟,明显提高精子活率与活动力,降低精子畸形率,清除AsAb,提高男性生育力.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性不育症有显著疗效.

    作者:郑毅春;何清湖;卢芳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辨证分型治疗乳腺癌85例分析

    1临床资料本组85例女性乳腺癌,年龄小28岁,大70岁,平均年龄49岁.癌组织学类型:80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5例为小叶癌,术后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构均有转移.本组术式70例为改良根治术,15例为根治术.

    作者:王洪武;孟雅哲;王素银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针刺耳压并用治疗乳溢闭经综合症29例

    乳溢-闭经综合症是指非产褥、哺乳期出现的异常乳房泌乳现象,常伴有闭经症状,电称高催乳素血症.

    作者:程玉荣;阎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从肺论治鼻病八法浅析

    鼻为肺之外候,鼻病源于肺脏疾患.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各种原因所致的鼻阻力增加和二氧化碳的刺激都可引起支气管收缩,影响通气量,称鼻肺反射(属神经反射);同时,肺泡内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可使鼻粘膜血管收缩,鼻翼煽动,鼻阈增宽,使鼻腔阻力减少而增加通气量.[1]证实鼻病与肺的疾患紧密相关.

    作者:任水祥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痉挛临证分型施治例析四则

    痉挛由筋脉妄动而成,追其本,肝主筋主血,肾主骨主元气,气血调和,濡养筋脉,才不致妄动而成痉挛强直;溯其标,不外风,痰、瘀而致脉络不通,筋脉失养成.认为分肝风内动、血虚生风、痰瘀阻络、瘀阻督脉四型.指出,应标本同治,气血经脉通畅,则筋脉充养而痉挛自除.

    作者:林俊山;张鹤宾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四逆汤袋泡剂制备工艺实验研究

    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四逆汤袋泡剂工艺进行考察,得出佳工艺条件:药材颗粒10~40目,烘烤温度100℃、15min,浸泡水量100ml、15min;通过定性定量分析表明四逆汤改为袋泡剂是可行的.

    作者:潘莹;江海燕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更年期综合征阴虚型病因调查与探析

    对324例更年期综合征阴虚型患者进行调查,着重了解与本病阴虚型发病有关的因素,包括年龄、职业、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指出了该病的发生是人体生理、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更年期妇女生理性衰退是发病的内在基础,各种社会因素强烈持久地刺激,影响人的个性心理平衡和稳定,是发病的外在诱因,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人体整个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出现阴阳平衡失调的一系列症状.调查为进一步深入认识和积极有效地防治本病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陆启滨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肠宁胶囊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64例

    肠道易激综合征(rBS)患病率相当高,在西方国家约20~30%,亚洲国家约10%的人群有此病的症状,但临床就诊者仅约1/4.该病迁延难愈,单纯的西药治疗也常反复发作.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许二平;胡维来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蚂蚁的药理作用研究集释

    蚂蚁亦称鳅柱,又名玄驹,《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它的食用价值.近十年来,国内对蚂蚁的化学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以蚂蚁或其提取物制成的单方或复方制剂已被广泛应用.笔者对蚂蚁的药理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杨志欣;王艳宏;邓伟哲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环核苷酸在针灸疗法中作用机理的研究

    环核苷酸(cAMP、cGMP)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组织细胞中.众所周知,环核苷酸能将激素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使细胞由静止状态转为激活状态,以发挥催化作用,从而完成其调节酶的活性等一系列生物效应.

    作者:谷雨;崔荣秀;陈以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血府逐瘀汤对缺氧诱导心肌凋亡的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置于95%N2,5%CO2的缺氧环境中48h,采用血清药理学和直接加药的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血府逐瘀汤对缺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结果: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及浓缩水煎液均有保护心肌细胞,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含药血清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血府逐瘀汤可以减少缺氧诱导心肌细胞的凋亡细胞数量,对缺氧心肌细胞能起保护作用.

    作者:沃兴德;丁志山;吉瑞瑞;洪行球;金明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排石清排石仪并用治疗胆石症例析

    排石清能增加胆汁的分泌、贮藏;提高胆汁在胆道中的冲力,提高胆囊的有效收缩力,保证胆汁的流行畅通,通则不痛,故可促进排石.推按运经排石仪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胆囊收缩,增强胆管蠕动,震动结石松散下行,与药物作用相互配合.

    作者:杨煜飞;高天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络病理论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长,病理改变复杂,虚实互见,以痰瘀阻络为病机特点.治疗中应遵循络病理论,以指导对病机、立法的认识,须注意其治疗的特殊性,并灵活应用虫类药、藤类药、引经药等.

    作者:谢席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小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58例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小针刀疗法和针灸、拔罐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有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5%,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有明显好转,且缩短病程,对照组疗程长,患者疗效差于治疗组.结论:采用小针刀治疗肩周炎其效果优于针灸、拔罐疗法.

    作者:耿志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圆利针扬刺与水针并用治疗梨状肌综合征76例

    治疗组采用圆利针扬刺加水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7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临床治愈56例,占73.7%,显效13例,占17.1%,有效5例,占6.6%,无效2例,占2.6%;对照组单用水针治疗32例,临床治愈10例,占31.2%,显效7例,占21.9%,有效7例,占21.9%,无效8例,占2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认为针刺可改善局部血液淋巴,促进血肿的消退,加快组织功能的恢复.提示圆利针扬刺加水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好.为临床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开辟了针灸治疗新途径.

    作者:靳聪妮;朱少可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