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王行宽教授对缺血中风的论述与临证经验撷菁

范金茹

关键词:王行宽, 缺血中风, 治疗, 临证经验
摘要:王行宽,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授教师,湖南省名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39年生于江苏省镇江市,1965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分配到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至今.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急诊医学分会委员、湖南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中医药学会资深委员等,为国家新药审评委员,湖南中医学院内科学术带头人.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老年膝骨关节炎500例辨证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中老年膝OA影象学(X线、MRI)特点及临床意义以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膝OA诊断标准的500例患者847个膝关节X线、MRI(246个膝)征象进行统计分析和OA分级(189例)、中医辨证分型(189例).结果:X线显示TFJ、PFJ同时受累者51.8%(439/847),胫骨骨赘发生率55.6%(471/847),股骨骨赘发生率29.2%(247/847).骨赘发生部位主要是TFJ,其中74.7%(314/423)发生于内侧部,25%(106/423)发生在外侧部.MRI 246膝显示软骨病变者96%(236/246),又以肌关节明显,达92.8%(219/236),骨赘形成者84.1%(207/246),骨侵蚀者33.7%(83/246),半月板变性/损伤者89.3%(210/236).对其中189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肾虚骨痹证49.2%(93/189),血瘀痹阻证27%(51/189),阴虚内热证15.9%(30/189),风寒湿痹证7.94%(15/189).结论:膝OA主要发生在TFJ,又以内侧部为主,可能与胫上端的哪内翻相关.X线对膝OA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MRI对膝OA早期诊断、病情估计有重要意义.肾虚、血瘀证是膝OA的主要临床证型,补肾活血法有重要治疗意义.

    作者:吴启富;肖长虹;王志红;黄信华;李彦豪;许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援药的源流发展及其内涵与外延考释

    所谓援药是指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实,能够作用于确切靶器官,对病、因、症有明显治疗作用,配伍到方中可缓解症状或改善实验室异常指标的药物.特点有三:其一,它不属传统君、臣、佐、使的范畴,不能用中医理论或中药效用解释;其二,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对人体某些靶点有确切的作用,配伍到方中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实验室异常指标;其三,与君、臣、佐、使并列成为制方之法.

    作者:孙西庆;王新陆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肠宁胶囊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64例

    肠道易激综合征(rBS)患病率相当高,在西方国家约20~30%,亚洲国家约10%的人群有此病的症状,但临床就诊者仅约1/4.该病迁延难愈,单纯的西药治疗也常反复发作.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许二平;胡维来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薛生白《湿热病篇》用药规律与特色

    薛雪(1681~1770),清代医学家.字生白.江苏苏州人.精于医术,与叶天士齐名,堪称温病学大家.其所著《湿热病篇》是治疗湿热病的专书,对于湿热的病因、病机、治疗论述详细、说理透彻、立论精当.而且其遣方用药章法分明,风格独具,自成体系,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其用药思路可为后世吾辈之医镜.现就其中之一二略述于下,以为抛砖引玉.

    作者:周茂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消炎长皮膏治疗严重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坏死感染178例

    笔者自1986年10月起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上千例严重开放性骨折并软组织坏死感染,均收到良好效果.1997年7月至2001年12月开展临床研究,资料完整的有17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艳珍;张森;陈天箫;曾伟;顾恩毅;周金水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蒙药制剂药理作用研究揽要

    从五个方面综述了蒙药制剂药理作用,即: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蒙药制剂、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蒙药制剂、具有收敛抗炎作用的蒙药制剂和具有保肝作用的蒙药制剂.指出,研究应注重与蒙医药基础理论相结合.

    作者:花拉;王秀兰;金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麻葛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应不足性眩晕80例

    目的:观察麻葛定眩汤治疗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内在的机制.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大流速(Vs)和血液流变学等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愈显率为47.6%,总有效率90.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的椎-基底动脉V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增强,其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血小板数无明显影响,结论:麻葛定眩汤能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和椎-基底动脉的供血状况,降低血液的粘稠度,特别是对红细胞的流变性有明显改善,可作为治疗该病和预防中风的有效方剂.

    作者:施麟;陈新渝;张传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辨证分型治疗乳腺癌85例分析

    1临床资料本组85例女性乳腺癌,年龄小28岁,大70岁,平均年龄49岁.癌组织学类型:80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5例为小叶癌,术后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构均有转移.本组术式70例为改良根治术,15例为根治术.

    作者:王洪武;孟雅哲;王素银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清淋胶囊中甘草大黄栀子川木通薄层色谱鉴别

    对清淋胶囊中甘草大黄栀子川木通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有利于中成药GMp规范的执行实施,有利于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指出,主要4味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简便,阴性无干扰,重现性好.

    作者:秦红鸣;陈晓莉;方国璋;殷蓉华;简单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变蒸学说的科学内涵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中医变蒸学说的科学内涵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分析变蒸学说的基本内涵、观察周期、临床表现、症候处理、合理内核、局限性和重要地位.结果:变蒸是婴幼儿时期个体心身发展发育变化的动态的过程,变蒸学说是纯阳学说、稚阴稚阳学说、三有余四不足学说和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学说的研究基础与共同核心.但在分辨生理病理与变蒸的周期数等方面有其局限性.结论:变蒸学说是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的核心学说之一,其基本思想与现代心身医学是一致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重视和加强变蒸学说的研究,对于发展中医儿科学术,保持中医特色和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作者:谭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四君子汤衍化治疗老年病规律探析

    四君子汤为健脾补气的经典代表方.四君子汤加减可以化裁养血四君子汤、活血四君子汤、疏肝四君子汤、益胃四君子汤、温阳四君子汤、保元四君子汤以及封髓四君子汤.研究证明:四君子汤能提高消化、运动、吸收功能,具有健脾益气作用,加减化裁可治疗老年人多种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也可用于肥胖症、肿瘤化疗减毒、老年保健等,常可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雷秋娥;王发谓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急性白血病病因病机例析

    白血病属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白细胞系呈现异常增生.丧失正常功能的白血病细胞浸润全身组织及脏器,后可危及生命.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是:起病急聚,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迅速的进行贫血,轻重不等的出血,全身组织白血病细胞浸润症状和体征,如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及胸骨压痛,皮肤各种损害和神经系统受累的相应表现.

    作者:杜海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和胃止痛胶囊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50例

    胆汁返流性胃炎其病机为肝胆失疏、胃失和降而致,若肝胆之气受郁不得升发疏泄,必将克伐脾胃,而脾胃不健运,则肝胆疏泄不能,相互影响,而致通降升清机能紊乱或失常脾胃不健运.和胃止痛胶囊具有疏肝利胆、和胃降气之功.临床观察优于吗丁啉、得乐组.

    作者:李大卓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缓慢性心律失常指窦性心率低于60次/分,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和室性逸搏等,目前西医治疗尚缺乏理想的药物,近年来应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该病作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进展.

    作者:杨清峰;曹静;王景存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心理疗法在诸症治疗中的主导作用

    七情是中医发病学的基本因素之一.有人对古医案进行统计表明,七情发病率为7.9%.近代临床病例统计结果表明,因明显情志过极而致病占16.17%.据现代医学报道:长期忧郁、恐惧悲伤、嫉妒贪求、惊恐激昂,或情绪随时波动、不知持满、太不知足和不易知足的人,较情绪安定的人易患过极之疾,如溃疡病、精神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各种肿瘤、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等诸病.

    作者:赵金香;徐吉德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程益春教授治疗甲状腺疾病经验撷英

    程益春,男,生于1938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专业及研究方向为中医治疗内分泌疾病的研究.

    作者:韩吉淼;崔云竹;徐文倩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银杏叶内微量元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疗效评价

    1银杏叶药物的主要成分银杏叶内主要含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有机成分中主要含异鼠李素、山奈酚、山奈酚-3-鼠李葡萄糖甙、芸香甙、槲皮甙、银杏异双黄酮、银杏苦内酯A、B、C、儿茶精及食子儿茶精等鞣质类成分.

    作者:周美余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小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58例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小针刀疗法和针灸、拔罐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有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5%,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有明显好转,且缩短病程,对照组疗程长,患者疗效差于治疗组.结论:采用小针刀治疗肩周炎其效果优于针灸、拔罐疗法.

    作者:耿志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85例

    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85例均为门诊及住院病例,按变态反应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1]进行选择,按该标准记分6~8分可诊断AR.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6~65岁,平均38.2岁,病程1~38年,平均11.12年,平均诊断积分7.52分.对照组41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9~59岁,平均年龄36.8岁,病程1~40年,平均9.87年,平均诊断积分7.35分.另选18例为健康组,男7例,女11例,年龄15~52岁,平均35.2岁,均排除有变态反应病史.

    作者:马洪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圆利针扬刺与水针并用治疗梨状肌综合征76例

    治疗组采用圆利针扬刺加水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7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临床治愈56例,占73.7%,显效13例,占17.1%,有效5例,占6.6%,无效2例,占2.6%;对照组单用水针治疗32例,临床治愈10例,占31.2%,显效7例,占21.9%,有效7例,占21.9%,无效8例,占2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认为针刺可改善局部血液淋巴,促进血肿的消退,加快组织功能的恢复.提示圆利针扬刺加水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好.为临床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开辟了针灸治疗新途径.

    作者:靳聪妮;朱少可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