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蒙药制剂药理作用研究揽要

花拉;王秀兰;金小

关键词:蒙药制剂, 药理, 研究
摘要:从五个方面综述了蒙药制剂药理作用,即: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蒙药制剂、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蒙药制剂、具有收敛抗炎作用的蒙药制剂和具有保肝作用的蒙药制剂.指出,研究应注重与蒙医药基础理论相结合.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血府逐瘀汤对缺氧诱导心肌凋亡的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置于95%N2,5%CO2的缺氧环境中48h,采用血清药理学和直接加药的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血府逐瘀汤对缺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结果: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及浓缩水煎液均有保护心肌细胞,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含药血清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血府逐瘀汤可以减少缺氧诱导心肌细胞的凋亡细胞数量,对缺氧心肌细胞能起保护作用.

    作者:沃兴德;丁志山;吉瑞瑞;洪行球;金明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蒙药制剂药理作用研究揽要

    从五个方面综述了蒙药制剂药理作用,即: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蒙药制剂、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蒙药制剂、具有收敛抗炎作用的蒙药制剂和具有保肝作用的蒙药制剂.指出,研究应注重与蒙医药基础理论相结合.

    作者:花拉;王秀兰;金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病因及证治探析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现就其病因做初步探讨,以期对本病的防治有所裨益.

    作者:马婷;邢向晖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降粘胶囊治疗高脂蛋白血症60例分析

    笔者自2000年5月开始采用降粘胶囊治疗高脂蛋白血症6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光;张凤先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薛生白《湿热病篇》用药规律与特色

    薛雪(1681~1770),清代医学家.字生白.江苏苏州人.精于医术,与叶天士齐名,堪称温病学大家.其所著《湿热病篇》是治疗湿热病的专书,对于湿热的病因、病机、治疗论述详细、说理透彻、立论精当.而且其遣方用药章法分明,风格独具,自成体系,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其用药思路可为后世吾辈之医镜.现就其中之一二略述于下,以为抛砖引玉.

    作者:周茂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内经》伤寒学术思想述要

    《内经》是我国早期的医学典籍,由《素问》、《灵枢》两部分构成.全书集此期医学之大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医学理论.其于外感热病之认识,较为全面系统,包括了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转归等.其专篇论述外感热病学术思想者,有《热论》、《评热病论》、《刺热论》、《寒热病》、《热病》等篇.而散在之有关论述,则于全书各篇中时可或见.系统总结其有关理论,于伤寒学术起源之认识不无裨益.故而在此就书中有关内容,简要撰述如次.

    作者:万晓刚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圆利针扬刺与水针并用治疗梨状肌综合征76例

    治疗组采用圆利针扬刺加水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7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临床治愈56例,占73.7%,显效13例,占17.1%,有效5例,占6.6%,无效2例,占2.6%;对照组单用水针治疗32例,临床治愈10例,占31.2%,显效7例,占21.9%,有效7例,占21.9%,无效8例,占2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认为针刺可改善局部血液淋巴,促进血肿的消退,加快组织功能的恢复.提示圆利针扬刺加水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好.为临床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开辟了针灸治疗新途径.

    作者:靳聪妮;朱少可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26例

    更年期综合征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患,大多数人可自行缓解,但部分人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需要进行治疗.笔者在临床期间,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本病26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柴雅倩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85例

    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85例均为门诊及住院病例,按变态反应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1]进行选择,按该标准记分6~8分可诊断AR.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6~65岁,平均38.2岁,病程1~38年,平均11.12年,平均诊断积分7.52分.对照组41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9~59岁,平均年龄36.8岁,病程1~40年,平均9.87年,平均诊断积分7.35分.另选18例为健康组,男7例,女11例,年龄15~52岁,平均35.2岁,均排除有变态反应病史.

    作者:马洪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银杏叶内微量元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疗效评价

    1银杏叶药物的主要成分银杏叶内主要含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有机成分中主要含异鼠李素、山奈酚、山奈酚-3-鼠李葡萄糖甙、芸香甙、槲皮甙、银杏异双黄酮、银杏苦内酯A、B、C、儿茶精及食子儿茶精等鞣质类成分.

    作者:周美余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脾胃病与皮肤生理病理内在关系探源

    指出预防皮肤疾病的发生,治疗皮肤疾病都与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要在重视外在护理与保养的同时,重视调理脾胃,使脾健胃强,预防疾病的发生.从两个方面,即:皮肤生理与脾胃的关系,皮肤病理与脾胃的关系,探讨了脾胃病与皮肤生理病理内在关系.总之皮肤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血生理病理变化密切相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故此四脏腑与气血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且脾胃的功能为重要,故治疗中在选择调理气血的药物的同时顾及此四脏腑.认为人体肌肉的丰盛,筋骨的柔和,皮肤的光泽润华,也是依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

    作者:金容炫;田德禄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心理疗法在诸症治疗中的主导作用

    七情是中医发病学的基本因素之一.有人对古医案进行统计表明,七情发病率为7.9%.近代临床病例统计结果表明,因明显情志过极而致病占16.17%.据现代医学报道:长期忧郁、恐惧悲伤、嫉妒贪求、惊恐激昂,或情绪随时波动、不知持满、太不知足和不易知足的人,较情绪安定的人易患过极之疾,如溃疡病、精神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各种肿瘤、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等诸病.

    作者:赵金香;徐吉德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男性暴力人群中医辨证与血管内皮素、一氧化氮关系的病理生理学研究

    目的:研究男性暴力人群的中西医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随机抽取46例男性暴力型罪犯,进行中医辨证、西医检体、实验室检测ET、NO、NE、E、COR、T3、T4、TSH、FSH、LH、T、E2等,探讨男性暴力人群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客观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中医辨证属肝气郁结、肝火(或肝阳)亢盛、肝肾阴虚、痰热内扰、肝郁犯脾的复杂证型,现代医学的客观化指标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ET、NE、E、T3、T4、E2增高,NO下降,COR、TSH、FSH、LH、T正常.结论:提示男性暴力人群中医复杂证型与ET、NO异常之间关系的现代医学病理生理学基础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NE、E分泌增高,导致T3、T4应激性增高,机体耗氧量增加,缺血,缺氧,副交感神经相对抑制而NOS抑制,终导致ET升高、NO下降,机体进入神经-内分泌-内环境失衡状态.

    作者:傅晓晴;白平;林久茂;郑良朴;叶大富;郑玉聪;林可基;陈少东;徐翔宇;陈琪;陈惠颖;林秀芳;吴绍銮;邓龙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研究进展

    从五个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研究述展,即:病因与辨证分型研究、专方专药研究、中医药联用治疗研究、动物实验研究、评述与展望.指出:中医药在防治高血压病方面积累丰富经验,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综合辨证,多环节调理.中药复方治病机理是多环节、多途径的综合效应.

    作者:段学忠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蚂蚁的药理作用研究集释

    蚂蚁亦称鳅柱,又名玄驹,《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它的食用价值.近十年来,国内对蚂蚁的化学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以蚂蚁或其提取物制成的单方或复方制剂已被广泛应用.笔者对蚂蚁的药理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杨志欣;王艳宏;邓伟哲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辨证分型治疗乳腺癌85例分析

    1临床资料本组85例女性乳腺癌,年龄小28岁,大70岁,平均年龄49岁.癌组织学类型:80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5例为小叶癌,术后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构均有转移.本组术式70例为改良根治术,15例为根治术.

    作者:王洪武;孟雅哲;王素银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变蒸学说的科学内涵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中医变蒸学说的科学内涵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分析变蒸学说的基本内涵、观察周期、临床表现、症候处理、合理内核、局限性和重要地位.结果:变蒸是婴幼儿时期个体心身发展发育变化的动态的过程,变蒸学说是纯阳学说、稚阴稚阳学说、三有余四不足学说和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学说的研究基础与共同核心.但在分辨生理病理与变蒸的周期数等方面有其局限性.结论:变蒸学说是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的核心学说之一,其基本思想与现代心身医学是一致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重视和加强变蒸学说的研究,对于发展中医儿科学术,保持中医特色和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作者:谭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证治相关性辨识

    认为过敏性鼻炎其病在鼻而属肺,为哮喘发作的诱因,发病与肾气不足有关,痰为主要病理因素.治疗应肺、脾、肾三脏同治.指出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虽为两种疾病,但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马南兰;刘海燕;曹世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集纳

    慢性肾衰竭发生于多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晚期,大多数学者认为属正虚邪实,寒热错杂.正虚为本,以脾肾亏虚为主;邪实为标,以湿浊、水气、血瘀互见.湿、浊、瘀、毒等病理产物是阻滞气血、导致病变发展、脏腑功能衰败的重要因素,乃病机之关键.以祛邪为主,有降浊清热解毒法、降浊解毒化瘀利湿法;扶正祛邪有温阳降浊法、温阳降浊清热解毒法及温阳降浊化瘀利水法.

    作者:张波;于敏;朱敏;王洪燕;陈晓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金匮要略》血水同治法探析

    血水同治法即血瘀与水停同治的方法.根据《金匮要略》相关原文之精神,从血水同行、血水同病和血水同治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血与水在生理上不但同源,而且同行.血瘀与水停可互为因果而出现血水同病之证,当血水同治.二者任何一方的运行发生障碍,则可相互影响而出现血水同病之病理变化.二者任何一方的运行障碍,则可相互影响而出现血水同病之病理变化.血水同病时,当血水同治.血瘀兼水滞,治以活血兼利水,方如鳖甲煎丸、桂枝茯苓丸;血瘀、水停并见,当活血利水并施,方如当归芍药散、大黄甘遂汤.

    作者:戴天木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