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历代医家对《伤寒论》评述札记

任添华;李伟

关键词:伤寒论, 医家评释, 札记
摘要:《伤寒论》历代注释者达四百余家之多,林亿等人用十六年的时间,完成了《伤寒论》的编辑,在宋本《伤寒论》完成后,历经九百五十余年,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评释,显示了对《伤寒论》的重视程度.下面谈一谈对《伤寒论》有代表性的评述.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脾胃病与皮肤生理病理内在关系探源

    指出预防皮肤疾病的发生,治疗皮肤疾病都与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要在重视外在护理与保养的同时,重视调理脾胃,使脾健胃强,预防疾病的发生.从两个方面,即:皮肤生理与脾胃的关系,皮肤病理与脾胃的关系,探讨了脾胃病与皮肤生理病理内在关系.总之皮肤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血生理病理变化密切相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故此四脏腑与气血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且脾胃的功能为重要,故治疗中在选择调理气血的药物的同时顾及此四脏腑.认为人体肌肉的丰盛,筋骨的柔和,皮肤的光泽润华,也是依赖于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

    作者:金容炫;田德禄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男性不育的发病机理及其证治

    指出,男性不育病机是肾阴肾阳俱虚,与肾藏精的物质基础和功能俱虚有关,从两个方面对男性不育治法作了探讨.即: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提高受孕率,抓住关键,补肾生精-生精冲剂方义分析.认为,生精冲剂对血液及精液中微量元素有调节作用.生精冲剂是古方五子衍宗丸,加入熟地、鹿茸、鱼鳔、沉香等药组成.主药中所含微量元素与君臣佐使之间的关系.生精冲剂中君、臣、佐、使诸药与其所含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的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进一步证实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是科学的,生精冲剂之组方是合理的.

    作者:孙伟;陈家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26例

    更年期综合征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患,大多数人可自行缓解,但部分人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需要进行治疗.笔者在临床期间,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本病26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柴雅倩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研究集纳

    慢性肾衰竭发生于多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病晚期,大多数学者认为属正虚邪实,寒热错杂.正虚为本,以脾肾亏虚为主;邪实为标,以湿浊、水气、血瘀互见.湿、浊、瘀、毒等病理产物是阻滞气血、导致病变发展、脏腑功能衰败的重要因素,乃病机之关键.以祛邪为主,有降浊清热解毒法、降浊解毒化瘀利湿法;扶正祛邪有温阳降浊法、温阳降浊清热解毒法及温阳降浊化瘀利水法.

    作者:张波;于敏;朱敏;王洪燕;陈晓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戴思恭学术思想及其对丹溪学说发挥考释

    戴思恭(约1324~1405),明代名医.字原礼,号肃斋,浙江浦江(今浙江义乌、兰溪一带)人.少年时即从学于丹溪,尽得其传,为丹溪的得意门生.戴氏医术精深,治病多获奇效.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被朝廷征为御医,晚岁任太医院史.戴氏之学根于丹溪之学,并深受刘河间、李杲的影响,撰有《证治要诀》、《证治要诀类方》等书.戴思恭不断推求师意,阐其师意义所未尽,为承丹溪之学有成就者之一.

    作者:胡方林;刘仙菊;易法银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程益春教授治疗甲状腺疾病经验撷英

    程益春,男,生于1938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专业及研究方向为中医治疗内分泌疾病的研究.

    作者:韩吉淼;崔云竹;徐文倩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太乙神针渊源简考

    清政府下令禁止针灸,对针灸学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但是,由于针灸独特的疗效,针灸学术仍有很大的发展,在灸法方面,即表现为太乙神针的出现.太乙神针的运用,标志着烧灼灸法向无痛灸的发展,现在临床上使用较多的艾条灸法就是从太乙神针的悬起灸法发展起来.太乙神针在古书的记载中疗效极好,值得中医界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温建恩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78例

    慢性盆腔炎常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或月经期感染、流产、分娩等诱因而使疾病发作迁延所致.治宜温肾助阳,行经活血,清热利湿,化瘀通络.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78例.其中,治愈54例,显效17例,好转5例,无效2例.指出:少腹逐瘀汤温经通络活血,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消退.

    作者:姜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内经》伤寒学术思想述要

    《内经》是我国早期的医学典籍,由《素问》、《灵枢》两部分构成.全书集此期医学之大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医学理论.其于外感热病之认识,较为全面系统,包括了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转归等.其专篇论述外感热病学术思想者,有《热论》、《评热病论》、《刺热论》、《寒热病》、《热病》等篇.而散在之有关论述,则于全书各篇中时可或见.系统总结其有关理论,于伤寒学术起源之认识不无裨益.故而在此就书中有关内容,简要撰述如次.

    作者:万晓刚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缓慢性心律失常指窦性心率低于60次/分,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和室性逸搏等,目前西医治疗尚缺乏理想的药物,近年来应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该病作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的进展.

    作者:杨清峰;曹静;王景存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85例

    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85例均为门诊及住院病例,按变态反应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1]进行选择,按该标准记分6~8分可诊断AR.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6~65岁,平均38.2岁,病程1~38年,平均11.12年,平均诊断积分7.52分.对照组41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9~59岁,平均年龄36.8岁,病程1~40年,平均9.87年,平均诊断积分7.35分.另选18例为健康组,男7例,女11例,年龄15~52岁,平均35.2岁,均排除有变态反应病史.

    作者:马洪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人体全息穴区分布及全息信息平衡对应特点

    根据生物全息律的观点,生理和病理上相关部位在人体分布的规律,探讨人体不同结构单位或节段都是处于某个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化了的全息胚.全息胚就包含着人体全部生命信息,不论生命是显性或隐性有利于各种全息单元的穴区定位达成共识.从三个方面,即:人体全息穴区分布特点、人体全息信息平衡对应特点、人体全息不全的特点,论述了人体全息穴区分布及全息信息平衡对应特点.

    作者:齐凤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辨证治疗述略

    非酒精性脂肪肝多由过食肥甘厚味而滋生痰浊,或过度肥胖之人多痰多湿,或情志失调而肝气郁结等原因引起痰浊阻滞,气机郁滞、血脉瘀阻,致痰瘀滞互结,肝脏脉络闭阻而成.可分三型:肝气郁滞,治宜健脾化痰,活血利胆法;肝肾亏虚,湿浊内停,治宜滋补、肝肾祛湿降浊法.

    作者:张永艳;赵文霞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集粹

    慢性前列腺炎论其病因为湿、虚、瘀,治疗宜清热利湿、补肾益气、活血化瘀为大法.从辨证论治、中成药、外治疗法(中药灌肠、中药熏法)及针灸方法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进行综述.指出,前列腺诊断标准不规范,实验研究方法不科学,可重复性差,中药剂型单一,给药途径单一,缺乏可靠的动物模型,亟待提高与完善.

    作者:罗光浦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性不育症56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100例解脲脲原体感染性男性不育症的临床观察,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生殖系解脲脲原体感染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生殖系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清除作用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能改善精液各参数,促进精子发生与成熟,明显提高精子活率与活动力,降低精子畸形率,清除AsAb,提高男性生育力.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性不育症有显著疗效.

    作者:郑毅春;何清湖;卢芳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黄芪、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0例观察与护理

    本院1996~2001年间使用黄芪、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0例,现将临床观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寇松莲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变蒸学说的科学内涵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中医变蒸学说的科学内涵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分析变蒸学说的基本内涵、观察周期、临床表现、症候处理、合理内核、局限性和重要地位.结果:变蒸是婴幼儿时期个体心身发展发育变化的动态的过程,变蒸学说是纯阳学说、稚阴稚阳学说、三有余四不足学说和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学说的研究基础与共同核心.但在分辨生理病理与变蒸的周期数等方面有其局限性.结论:变蒸学说是中医儿科基础理论的核心学说之一,其基本思想与现代心身医学是一致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重视和加强变蒸学说的研究,对于发展中医儿科学术,保持中医特色和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作者:谭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急性白血病病因病机例析

    白血病属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白细胞系呈现异常增生.丧失正常功能的白血病细胞浸润全身组织及脏器,后可危及生命.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是:起病急聚,多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迅速的进行贫血,轻重不等的出血,全身组织白血病细胞浸润症状和体征,如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及胸骨压痛,皮肤各种损害和神经系统受累的相应表现.

    作者:杜海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降粘胶囊治疗高脂蛋白血症60例分析

    笔者自2000年5月开始采用降粘胶囊治疗高脂蛋白血症6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光;张凤先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小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58例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小针刀疗法和针灸、拔罐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有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5%,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有明显好转,且缩短病程,对照组疗程长,患者疗效差于治疗组.结论:采用小针刀治疗肩周炎其效果优于针灸、拔罐疗法.

    作者:耿志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