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男性不育的发病机理及其证治

孙伟;陈家骅

关键词:男性不育, 机理, 证治
摘要:指出,男性不育病机是肾阴肾阳俱虚,与肾藏精的物质基础和功能俱虚有关,从两个方面对男性不育治法作了探讨.即: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提高受孕率,抓住关键,补肾生精-生精冲剂方义分析.认为,生精冲剂对血液及精液中微量元素有调节作用.生精冲剂是古方五子衍宗丸,加入熟地、鹿茸、鱼鳔、沉香等药组成.主药中所含微量元素与君臣佐使之间的关系.生精冲剂中君、臣、佐、使诸药与其所含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的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进一步证实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是科学的,生精冲剂之组方是合理的.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相关文献
  • 《内经》伤寒学术思想述要

    《内经》是我国早期的医学典籍,由《素问》、《灵枢》两部分构成.全书集此期医学之大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医学理论.其于外感热病之认识,较为全面系统,包括了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转归等.其专篇论述外感热病学术思想者,有《热论》、《评热病论》、《刺热论》、《寒热病》、《热病》等篇.而散在之有关论述,则于全书各篇中时可或见.系统总结其有关理论,于伤寒学术起源之认识不无裨益.故而在此就书中有关内容,简要撰述如次.

    作者:万晓刚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补法及非补的应用旨要

    从五个方面,即:补法应用于热证、补法应用于实证、补法应用于寒证及补法应用要点.指出,理气方药伍以补法,重在缓急;祛痰方药伍以补法,重在气能化湿;泻下方药补法,重在泻不伤正.

    作者:王付;岳胜利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证治相关性辨识

    认为过敏性鼻炎其病在鼻而属肺,为哮喘发作的诱因,发病与肾气不足有关,痰为主要病理因素.治疗应肺、脾、肾三脏同治.指出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虽为两种疾病,但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马南兰;刘海燕;曹世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太乙神针渊源简考

    清政府下令禁止针灸,对针灸学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但是,由于针灸独特的疗效,针灸学术仍有很大的发展,在灸法方面,即表现为太乙神针的出现.太乙神针的运用,标志着烧灼灸法向无痛灸的发展,现在临床上使用较多的艾条灸法就是从太乙神针的悬起灸法发展起来.太乙神针在古书的记载中疗效极好,值得中医界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温建恩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王行宽教授对缺血中风的论述与临证经验撷菁

    王行宽,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授教师,湖南省名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39年生于江苏省镇江市,1965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分配到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至今.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急诊医学分会委员、湖南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中医药学会资深委员等,为国家新药审评委员,湖南中医学院内科学术带头人.

    作者:范金茹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和胃止痛胶囊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50例

    胆汁返流性胃炎其病机为肝胆失疏、胃失和降而致,若肝胆之气受郁不得升发疏泄,必将克伐脾胃,而脾胃不健运,则肝胆疏泄不能,相互影响,而致通降升清机能紊乱或失常脾胃不健运.和胃止痛胶囊具有疏肝利胆、和胃降气之功.临床观察优于吗丁啉、得乐组.

    作者:李大卓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玉簪透骨液热敷治疗骨质增生568例

    自1996年6月~2001年12月,采用自拟玉簪透骨液热敷治疗骨质增生症56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德成;杨达人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脾胃在发病与治疗中的重要性考释

    脾其经脉络胃,与胃相为表里.脾与胃为营血化生之源,被称为后天之本.治脾首推东垣,其在《脾胃论》中对脾胃作了全面详尽的论述,认为脾胃是心、肺、肝、肾四脏生理活动的中心,心、肺、肝、肾的升降浮沉等运动,多以脾胃为枢纽,故胃气一虚,五脏受病,就会产生阳气下陷,阴气上乘的病理状态.

    作者:邵健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小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58例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小针刀疗法和针灸、拔罐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有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5%,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有明显好转,且缩短病程,对照组疗程长,患者疗效差于治疗组.结论:采用小针刀治疗肩周炎其效果优于针灸、拔罐疗法.

    作者:耿志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艾灸血清培养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尾静脉回输艾灸血清培养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G57BL/6小鼠移植实体瘤模型,静脉回输艾灸血清培养的TIL,观察荷瘤小鼠肿瘤结节出现时间、瘤重、生存期,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时期分布、凋亡率.结果:艾灸血清培养的TIL静脉回输治疗H22荷瘤小鼠,与肿瘤对照组和治疗对照组比较,在减缓肿瘤结节出现时间、抑制肿瘤结节生长、延长生存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方面,疗效更为显著.结论:静脉注射艾灸血清培养的TIL在荷瘤小鼠体内具有更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马晓芃;赵粹英;吴焕淦;陈云飞;李祖剑;李凤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陈潮祖教授妙用小青龙汤治疗咳喘精粹

    陈潮祖教授用小青龙汤治疗咳喘多种证型及兼见证.外寒日久,肺闭水停治宜宣肺开郁,温阳利水;肺热未尽,肺气闭郁治宜开宣闭郁之肺气.指出小青龙汤中有散有收,有泄有补,气津兼顾,开合相宜,配伍精当,应用于咳喘效果不可勿视.咳而遗尿治宜振奋中阳;咳而兼喘治宜外散表寒,内宣肺气;咳引胸胁痛治宜肺肝同治;咳兼溢饮治宜温肺散饮,宣肺平喘.

    作者:江泳;陈建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蚂蚁的药理作用研究集释

    蚂蚁亦称鳅柱,又名玄驹,《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它的食用价值.近十年来,国内对蚂蚁的化学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以蚂蚁或其提取物制成的单方或复方制剂已被广泛应用.笔者对蚂蚁的药理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杨志欣;王艳宏;邓伟哲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环核苷酸在针灸疗法中作用机理的研究

    环核苷酸(cAMP、cGMP)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组织细胞中.众所周知,环核苷酸能将激素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使细胞由静止状态转为激活状态,以发挥催化作用,从而完成其调节酶的活性等一系列生物效应.

    作者:谷雨;崔荣秀;陈以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银杏叶内微量元素与心脑血管疾病疗效评价

    1银杏叶药物的主要成分银杏叶内主要含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有机成分中主要含异鼠李素、山奈酚、山奈酚-3-鼠李葡萄糖甙、芸香甙、槲皮甙、银杏异双黄酮、银杏苦内酯A、B、C、儿茶精及食子儿茶精等鞣质类成分.

    作者:周美余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清热解毒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浅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下同)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近20年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概括起来为血栓机制与炎症机制两方面.在炎症机制中,关于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近年来多有报导,这给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研究以许多启发.

    作者:赵东杰;范群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援药的源流发展及其内涵与外延考释

    所谓援药是指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证实,能够作用于确切靶器官,对病、因、症有明显治疗作用,配伍到方中可缓解症状或改善实验室异常指标的药物.特点有三:其一,它不属传统君、臣、佐、使的范畴,不能用中医理论或中药效用解释;其二,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对人体某些靶点有确切的作用,配伍到方中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实验室异常指标;其三,与君、臣、佐、使并列成为制方之法.

    作者:孙西庆;王新陆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荔枝核水提物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荔枝核的降糖机制与双胍类降糖药物相似.用链脲霉素制造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荔枝核水提物对正常小鼠及模型鼠降糖作用.结果显示:荔枝核水提物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但对正常小鼠不起作用.指出,荔枝核兼具磺胺类及双胍类降糖药效的结论略有差异.

    作者:罗红;杨光;毕伟连;刘金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非婚性行为导致性功能障碍50例分析

    探讨未婚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与性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其危害.50例性功能有障碍中,26例为早泄,24例为勃起功能障碍(以下简称ED).50例病人有未婚性行为史占38例,其中早泄占18例;婚外性行为史的12例病人中早泄占8例.环境及精神紧张是本病的主要诱发因素.采用心理疏导及西地那非(伟哥)治疗,树立病人自信心,后期采用至宝三鞭丸(烟台中药厂生产)治疗有效.

    作者:董自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证治探析

    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晚期表现.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心衰的证治探析如下.

    作者:董波;刘静;司秀春 刊期: 2002年第11期

  • 蒙药制剂药理作用研究揽要

    从五个方面综述了蒙药制剂药理作用,即: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蒙药制剂、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蒙药制剂、具有收敛抗炎作用的蒙药制剂和具有保肝作用的蒙药制剂.指出,研究应注重与蒙医药基础理论相结合.

    作者:花拉;王秀兰;金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