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无创检测艾滋病的方法初探

刘敬华;华琳;王燕;曲典;陈安宇;崔子健

关键词:拉曼光谱, 表面增强, 艾滋病
摘要:目的利用人体唾液拉曼谱无创检测艾滋病.方法利用一种便携式表面增强拉曼检测系统,获取45例艾滋病患者和55例正常人的唾液拉曼谱.结果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样本进行分类,计算灵敏度为100%,特异度大于96%.结论艾滋病患者和正常人群可以通过其唾液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进行有效区分.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GPRS网络的心电采集仪的通信系统设计

    利用现行GPRS网络将便携式心电设备无线接入Internet,再将采集的心电数据上传到心电诊断服务器,设计一心电采集通信系统.硬件上系统采用Atmel公司的AT91SAM7SE512做MPU、SIEMENS公司的MC55做GPRS通讯模块.软件功能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以及图形界面uCGUI下编程实现,选择TCP/IP协议进行通信.终系统可以实现心电数据的实时采集与本地显示、本地存储,并可以选择通过无线网络上传给诊断服务器,以短消息的形式接受服务器下发的诊断结果.

    作者:张海峰;周兵;张荣;纪晓亮;何爱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心脏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冠状动脉阻塞引起心肌梗死,伴随心肌细胞大量死亡,损失的心肌细胞将被没有收缩功能的疤痕组织所替代,终导致心力衰竭.近年来,移植外源性干细胞替代受损心肌的治疗策略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诸多进展.其中,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的特点,在向心肌细胞分化、与宿主心肌细胞整合和心肌电信号传导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在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胚胎干细胞终应用于临床治疗晚期心脏疾病仍面临许多问题.本文就胚胎干细胞及其来源的细胞移植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颖;胡泉;王海滨;林秋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一种便携式远程心电监护仪的设计

    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于社区医疗的便携式远程心电监护仪的设计.该监护仪以MSP430F449微控制器为核心,集成了GPRS无线发送模块.患者通过佩戴该心电监护仪,可实现在家中实时采集心电数据,并借助GPRS网和Internet网上传到社区医院监护中心,供医生进行及时诊断和处理,从而实现心电信号的远程实时监护.

    作者:张迪;白燕萍;绳秀君;吴水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系统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个人体检信息为数据源,并具有查询、数据分析辅助诊断、健康状态动态跟踪等功能的健康管理跟踪服务系统.方法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平台,Delphi6作为开发数据库客户访问端和简单分析的工具,SQL Server2000作为关系数据库开发和管理工具.结果建立了个人健康信息数据库系统,较完整地记录个人的体检和诊断信息,实现了健康评估、辅助分析、动态跟踪功能.结论此系统集健康评估、健康状况动态跟踪和定时保健提醒为一体,充分利用个人体检信息资源,科学地对个人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为个人健康保障服务.

    作者:蔡锋;张虎军;张超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医疗仪器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

    医疗仪器在现代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检测、治疗方面有效地辅助医生做出判断.医疗仪器是一个朝阳行业,吸引世界各国投入大量的精力研究,与之而来的是医疗仪器水平的迅猛发展.但是,随着医疗仪器的广泛使用,由医疗仪器的不正确操作而导致的检测和治疗失误的比例也在增大.本文从国内外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现状入手,简叙了我国现阶段卫生领域的发展现状,后就如何保证医疗仪器正确、有效地使用,发挥其应有作用提出几点意见.

    作者:徐敏;王瑞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神经元电活动模型的仿真研究

    神经网络的宏观活动是由多个神经元电活动的叠加决定,神经元电活动的研究对深入理解神经网络工作机制和生理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Chay模型,对神经元电活动进行Simulink仿真研究,通过施加包括恒值、阶跃、脉冲、随机噪声等不同类型的输入,观察系统的输出响应.仿真结果符合通常的生理认识,有助于加深对神经元电活动和神经网络生理机制的理解.

    作者:田志超;尚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螺旋CT低剂量一体化扫描设计以及在多发外伤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螺旋CT低剂量一体化扫描在多发外伤中的程序设计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利用水膜、测量尺及定位板等工具进行位置定位,通过分析各个部位的扫描需求,设计出只需要一次定位可以完成身体多个部位的扫描程序,并在临床检查中测试.结果低剂量扫描降低了多发外伤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图像清晰,能够满足诊断要求.后处理方法能够把所有扫描部位在同一屏幕上显示出来,供诊断医师进行综合分析.结论螺旋CT低剂量一体化扫描在多发外伤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节约了检查时间,简化了操作过程,降低了X线辐射剂量,应进一步在CT检查中推行.

    作者:赵海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基于稀疏分解的心电信号压缩算法

    动态心电的广泛应用导致海量心电数据的产生,为了传输和存储的高效实现,必须对其进行压缩.本文在详细分析心电信号的可压缩特性基础上,将稀疏分解这一目前数据压缩算法领域较为前沿的方法引入到心电信号压缩算法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过完备库分解的心电数据压缩算法,该算法能够在较低的数据失真度情况下得到较好的数据压缩效果.同时,通过将本算法的实验数据同相关文献中提到的方法进行对比,其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作者:赵泽文;方滨;王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光电信号转换电路分析与设计

    目的在当前的医疗仪器硬件设计中,实现光电信号转换.方法以光电二极管作为光电信号转换元件,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运放.结果以光电信号转换电路为例,对电路各性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证实该转换电路达到设计要求.结论以光电二极管作为光电信号转换元件,根据电路设计要求选择运放,其电路各项性能指标可满足医疗仪器的工作要求,这种光电信号转换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将可广泛应用于医疗仪器硬件设计中.

    作者:金浩宇;翁灿烁;赖胜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基于圆形网格化的磁共振PROPELLER旋转校正算法

    PROPELLER数据采集成像技术利用 K空间中心重叠采样区域的数据来估计受检查者的运动并加以校正,能较好地消除运动伪影.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圆形网格化的PROPELLER旋转校正算法,将中心重叠区域数据网格化到圆形的网格点上,避免了旋转估计时需多次网格化的缺点;并提出有效的相似性测度公式,通过计算测度值估计相应的旋转运动参数,据此对各数据带进行旋转校正.实验表明,与传统旋转校正算法相比,该算法运行速度快,成像质量好.

    作者:刘正彬;谭裴;周荷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基于通用GPU技术的三维TV算法的快速实现

    TV算法是一种很好的有限角度投影数据图像重建算法,但在应用于三维的有限角度投影数据重建时,该算法存在的高耗时问题就更为突出并成为其应用瓶颈.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通用GPU技术在图形处理器上快速实现的三维TV算法.实验结果表明,与运行在CPU上的三维TV算法相比,该算法在获得可比的重建结果的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重建速度.

    作者:韩峰;张继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基于自适应模板半径的形状上下文描述子在手势识别上的应用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板半径的形状上下文描述子描述图像轮廓特征的手势动作模式识别方法,并探讨了这种方法在基于视觉的汉语字母手势识别中的应用.首先,在计算手势轮廓各点的形状上下文时,提出了一种距离直方图法求取自适应的模板半径的方法,并以χ2统计量计算各轮廓点之间的匹配距离,再以改进Hausdorff距离计算各手势轮廓间的匹配距离,后用近邻法进行分类识别.对来自50个实验对象的手势图像分类识别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30个汉语字母手势图像的正确识别率达到了74.3%,明显高于基于不变矩及傅里叶描述子特征提取方法的识别结果.

    作者:顾景;陈香;杨基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基于血流多普勒测量下肢脉搏及血压系统的设计

    为实现对下肢脉搏信号进行实时、连续、无创的监测,设计了基于血流多普勒测量脉搏及血压系统.用Cignal公司生产的内部含有A/D和D/A转换的C8051单片机简化电路;将USB20C模块与单片机相连,以满足生物医学信号的高速与实时数据传输,使脉搏信号能直接显示在计算机上显示. 该系统可通过计算机上显示的脉搏信号来测量血压,克服了国普通听诊器难以听到肢体远端动脉的血流而不能用于测量肢体远端血压的缺点.

    作者:刘技;陈兴新;郭宏;郭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基于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的心率检测

    在睡眠监测系统中,心率检测是实现其功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针对新一代微动敏感床垫式睡眠监测系统提出了一种直接从床垫上获取心率的算法.该算法首先对床垫系统所得信号预处理,即滤波和体动判别,然后利用信息融合筛选优信号来判断心跳特征点.和脉搏波心率对比结果表明,本算法所得床垫心率可以正确反映被测者平静状态下的心动周期和整晚心率变化趋势,为实现无负荷睡眠监测打下基础.

    作者:郑慧君;俞梦孙;曹征涛;王海涛;姬超;李远洋;武腾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胶囊内窥镜能量发射装置的设计及实现

    体外能量发射装置是胶囊内窥镜无线供能系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使胶囊内窥镜获得较稳定能量,同时研究传输效率和人体安全性与谐振频率的关系,设计了一种可在人体消化道区域内产生均匀交变电磁场、谐振频率在10~400 kHz范围内调节的体外能量发射装置.根据无线供能系统的要求设计了该装置的发射线圈、驱动电路,并实际搭建了整个装置.实际使用验证了该能量发射装置设计的可行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辛文辉;颜国正;王文兴;贾智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基于Random-Walk算法的DR图像分割方法

    本文算法对原图像进行快速Mallat小波分解得到骨干图后,利用其高频子带梯度信息优化边的权重,并在概率阈值的准则下对争议区域做进一步划分,后把大到达概率所在类的标签赋予未标定顶点,并扩展到原图像,得到分割边界.用微软GrabCut分割数据库图像和实际DR图像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该算法能快速而有效地分割出特定的图像,适用于DR图像的分割,为进行组织增强和进一步提高DR图像质量打下基础.

    作者:丰国栋;徐雪;周荷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面向知识管理的临床路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模型框架

    临床路径对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临床路径管理只有与临床知识库支持系统结合,才能真正辅助医生进行临床医疗处理,成为临床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辅助工具.本文提出了不同医疗机构异构信息系统共享临床路径知识库的架构模型,并建立了通用的参考模型框架.该模型基于通用的临床路径参考信息模型,具有开放式架构、可扩展能力强、适应面宽等特点,对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建设中临床路径软件信息共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郑西川;胡燕峰;周燕燕;夏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猕猴桃分级方法

    手工猕猴桃分级存在耗时、费力、成本高、效果差等缺点,而计算机视觉技术分级具有速度快、信息量大、精确度高等优势.本文通过描述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猕猴桃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检测,进而进行分级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作者:邵和鸿;郑万挺;彭加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无创检测艾滋病的方法初探

    目的利用人体唾液拉曼谱无创检测艾滋病.方法利用一种便携式表面增强拉曼检测系统,获取45例艾滋病患者和55例正常人的唾液拉曼谱.结果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样本进行分类,计算灵敏度为100%,特异度大于96%.结论艾滋病患者和正常人群可以通过其唾液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进行有效区分.

    作者:刘敬华;华琳;王燕;曲典;陈安宇;崔子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一种基于参数自适应的CT图像肺气道树分割方法

    肺CT图像气道树分割对于肺呼吸功能测定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图像噪声和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会造成气管分割的泄漏,难于分割出微小的气管.本文利用肺气道树的解剖结构信息,对肺气道树进行分段处理,并提出一种分割参数自适应的方法,动态调整各气管段的分割参数.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提高分割的速度和精度,并有效防止泄漏.

    作者:赵鹏;冯焕清;李传富;王昌;黄煜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