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亚丽;何红涛;苗华为;段慧杰;董燕平;耿彬;张铁军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成胰岛β细胞用于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但需要进一步提高疗效,并研究其免疫调节机制.目的:观察3D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1型糖尿病小鼠的疗效及免疫调节机制.方法:组织贴壁法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3D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2D干细胞移植组和3D干细胞移植组于造模7 d后尾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5×106/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移植后每周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连续4周;移植后30 d,制备小鼠单个脾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变化;移植后30 d, 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水平.结果与结论:①3D 培养体系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良好,高表达细胞表面标志物 CD44,CD73、CD90和CD105;②细胞移植2-4周后,小鼠血糖水平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3D干细胞移植组血糖水平低于2D干细胞移植组,第4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与模型组相比,干细胞移植组Th1细胞百分比下降,Th2细胞与Treg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 < 0.01);与2D干细胞移植组相比, 3D干细胞移植组Th1细胞亚群百分比降低,Th2细胞亚群和Treg细胞百分比升高(P < 0.05);④与模型组相比,干细胞移植组白细胞介素2和γ-干扰素水平降低,而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明显升高;与2D干细胞移植组相比,3D干细胞移植组白细胞介素2水平降低,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升高(P < 0.05);⑤结果表明,3D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小鼠效果优于2D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调节性T细胞,维护体内Th1/Th2平衡相关.
作者:刘可娜;李栋;杨光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背景:研究表明,移植的胚胎肝前体细胞在受体内大量增殖及长期存活困难,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介导的肝星状细胞联合移植有望解决这一科学难题.目的:观察TGF-β1介导的小鼠肝星状细胞与小鼠胚胎肝前体细胞联合移植对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①建立慢病毒介导的稳定过表达TGF-β1基因的小鼠肝星状细胞株,通过细胞免疫荧光、q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星状细胞转染目的基因情况;②体外培养小鼠胚胎肝前体细胞株mHPCs-E14.5并以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③通过 CCl4腹腔注射联合2/3肝切除构建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然后进行mHPCs-E14.5单独移植(mHPCs-E14.5移植组),mHPCs-E14.5与mHSCs-pHBLV-CMVIE-TGF-β1联合移植(过表达TGF-β1联合移植组),mHPCs-E14.5与mHSCs-pHBLV-CMVIE-GFP联合移植(对照联合移植组);④在肝切除后14 d,共聚焦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小鼠脾实质内ALB、CK19、a-SMA阳性表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谷丙转移酶、谷草转移酶活性.结果与结论:① 成功建立稳定过表达 TGF-β1基因的小鼠肝星状细胞株,与空载对照组相比,慢病毒mHSCs-pHBLV-CMVIE-TGF-β1组目的基因TGF-β1、α-SMA表达明显增高(P < 0.01);②mHPCs-E14.5细胞株大量表达AFP,微弱表达ALB和CK19,提示该细胞株为胚胎肝前体细胞;③mHPCs-E14.5移植组脾实质内存在少量CK19阳性细胞和ALB阳性细胞;对照联合移植组脾实质内存在少量CK19阳性细胞、α-SMA阳性细胞及较多的ALB阳性细胞,而过表达TGF-β1联合移植组存在大量CK19阳性细胞、α-SMA阳性细胞,少量ALB阳性细胞;④细胞移植后血清谷丙转移酶及谷草转移酶有所下降,过表达TGF-β1联合移植组下降更明显(P < 0.05);⑤结果提示,移植的胚胎肝前体细胞在脾实质内定植并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TGF-β1信号介导的肝星状细胞诱导胚胎肝前体细胞向胆管细胞分化而且能有效促进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修复过程.
作者:艾麦提?牙森;金鑫;陈梓昕;李德卫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背景:目前国内外已逐步开展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脑梗死预后及其后遗症的临床试验,结果证明其有效且安全,但研究的样本量均较少,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目的:系统评价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脑梗死预后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Ovid,CBM,CNKI,WanFang,VIP数据库,收集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脑梗死预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其中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单独进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和/或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或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检索的截止日期为2016年11月.由2名作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实施文献筛选、提取文献资料及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终将获得的资料运用Meta分析进行合并或仅进行定性描述.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626例脑梗死患者;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治疗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MD=20.06,95%CI(9.95,30.18),P=0.0001]、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表评分)[MD=14.60,95%CI(12.96,16.25),P<0.00001]、个体残疾状态(FIM评分) [MD=15.16,95%CI(9.06,21.26),P<0.00001]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MD=-2.59,95%CI(-3.14,-2.05),P < 0.00001]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③共有4项研究报道患者出现低热及轻微头痛, 1项研究报道患者出现腰部酸痛,但未经治疗或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可迅速消失;④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自体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效应要优于脐带和脐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但异质性较大;⑤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患者可显著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个体残疾状态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但对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脑梗死预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期获取更可靠的数据供临床决策.
作者:徐凡;雷鸣;龙隆;龚其海;高健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背景:目前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BM-EPCs)或骨髓源性肝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hepatocyte stem cells,BDHSCs)移植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较多见,但二者联合移植治疗肝纤维化的报道却罕见.因此设想将具有血管形成作用的 BM-EPCs 和具有肝细胞再生作用的BDHSCs联合移植,可发挥双重抗纤维化作用.目的:探讨BM-EPCs和BDHSCs联合移植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逆转作用.方法:利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6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通过体外诱导培养获得肝纤维化大鼠来源的BM-EPCs,通过磁珠分选获得肝纤维化大鼠来源的BDHSCs.将两种细胞经尾静脉、门静脉分支输注移植到肝纤维化大鼠体内,观察其对肝纤维化程度和肝脏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与结论:①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单纯BDHSCs或BM-EPCs移植,以及两者联合移植均能抑制胶原纤维的形成.但肝纤维化分期评分结果显示,仅BM-EPCs/BDHSCs联合移植能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程度,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 BM-EPCs/BDHSCs 联合移植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5项指标水平显著改善(P < 0.05),与正常组水平相当;③结果表明,来源于肝纤维化大鼠的BM-EPCs/BDHSCs联合移植治疗肝纤维化有显著疗效,优于单一类型细胞移植.
作者:郭灿灿;兰玲;刘冉;秦凌云;刘博伟;徐梦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背景:目前甲萘醌7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方面,关于其对体外细胞培养体系中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观察甲萘醌7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提取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种植骨髓基质细胞于细胞培养皿中,分别用质量浓度10-6, 10-5,10-4 g/L的甲萘醌7及100 μg/L 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检测不同组骨髓基质细胞的相应吸光度值.于第2,4,6和8天检测骨髓基质细胞碱性磷酸酶水平和钙结节数量,并检测骨钙素、骨桥蛋白和Runx2蛋白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细胞增殖:甲萘醌7诱导的骨髓基质细胞增殖良好,各浓度的甲萘醌7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均有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作用(P < 0.05);②相关蛋白mRNA表达:甲萘醌7组比对照组能表达更多的碱性磷酸酶和钙结节.质量浓度10-4 g/L的甲萘醌7能上调骨钙素、骨桥蛋白和Runx2蛋白mRNA的表达(P < 0.05);③结果证实,甲萘醌7能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可用于骨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诱导剂.
作者:徐兵;柳园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背景:人羊膜上皮细胞具有无致瘤性、来源丰富、容易获取、免疫原性低、无医学伦理限制等优点,很多优势是胚胎干细胞和诸多成体干细胞所不具备的,有望成为今后临床移植治疗的重要种子细胞.目的:观察并研究荧光染料羟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脂(5,6-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CFSE)标记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定位修复情况.方法:使用酶消化法从人羊膜中分离得到人羊膜上皮细胞,观察细胞形态,人羊膜上皮细胞的鉴定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9的表达.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诱导小鼠肝损伤.将用CFSE标记的人羊膜上皮细胞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到肝损伤小鼠体内,细胞移植后7 d后检测小鼠组织病理学变化,30 d后检测肝功相关指标.结果与结论:①实验成功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人羊膜上皮细胞;②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人羊膜上皮细胞可表达上皮细胞标志角蛋白19;③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显示人羊膜上皮细胞可以归巢到受损肝脏;④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后对肝损伤小鼠的肝功能、组织病理学改变都有明显修复作用;⑤结果证实,人羊膜上皮细胞可有效改善肝组织的生理功能,为细胞定位移植治疗肝脏疾病的修复情况提供实验数据.
作者:刘默凝;张钰堃;李岩;曹贵方;白立恒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背景:目前尚无可靠的治疗方法用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并发症.药物治疗、尿道中段悬吊术、填充剂治疗等方法均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利用自体脂肪干细胞治疗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就成了学界热点,并有望成为一线治疗方案.目的:总结了经尿道注射自体脂肪干细胞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初步临床经验,并对其安全性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试验前已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存在的风险及获益可能,在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后,共有6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出现持续性尿失禁症状患者被选入研究.在全身麻醉下,利用抽脂术获得50 mL自体脂肪组织,通过Celution系统进行细胞处理后,获得自体脂肪干细胞.将自体脂肪干细胞悬液及相应混合物,在膀胱镜引导下注入尿道膜部的黏膜下区域.在细胞治疗后的12周内,利用24 h尿垫试验、尿失禁质量问卷、尿流动力学及MRI来评估尿道外括约肌在结构及功能上的改变.结果与结论:①除2例患者在细胞治疗后第2周出现短暂恶化外,所有患者通过24 h尿垫试验测得的尿漏量在注射治疗12周后有明显改善;②基于问卷评分的患者主观感受及生活质量亦有好转;③细胞注射治疗12周后,患者的平均大尿道闭合压由4.312 kPa升至6.223 kPa;④MRI则提示功能性尿道长度(耻骨联合下缘至膀胱颈距离)由6.1 mm增至8.3 mm;⑤在随访观察中并未出现骨盆疼痛、尿道炎症等不良反应;⑥结果表明,经尿道自体脂肪干细胞注射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莫非;沈宏春;许亚宏;李健;赵启华;罗顺文;卢奕;刘洋;贾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背景:目前,针对丙烯酰胺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尤为重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丙烯酰胺中毒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记物进行鉴定.将3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丙烯酰胺中毒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每组10只.丙烯酰胺中毒组大鼠给予丙烯酰胺50 mg/(kg?d)灌胃,每周连续灌胃染毒5 d,间隔2 d,共染毒2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给予丙烯酰胺灌胃染毒2周后,尾静脉注射3×106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每周连续5 d,共3周.5周实验结束后处死SD大鼠,分离脊髓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Tunel法检测脊髓组织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脊髓组织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丙烯酰胺中毒后,脊髓组织结构破坏,并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凋亡细胞显著减少、组织结构修复;②与丙烯酰胺中毒组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Bax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结果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抑制丙烯酰胺中毒导致的脊髓组织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促进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有关.
作者:孙经淞;周雪颖;曲淑贤;步同静;李双月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背景:巴戟天糖链是巴戟天醇提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促进缺血区组织的血管生成作用十分明确,而机制不明.目前认为血管内皮的修复主有两种方式:血管内皮细胞分裂而来或者是由末梢血液中具有分化功能的血管内皮祖细胞分化而来.实验通过研究巴戟天糖链与血管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是否存在联系,解释巴戟天糖链促进血管生成机制,为研发药物提供实验证据.目的:探讨巴戟天糖链对血管内皮祖细胞增殖分化和旁分泌的影响.方法:从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分离培养血管内皮祖细胞,将血管内皮祖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含巴戟天糖链)和实验组(含质量浓度为0.15 g/L巴戟天糖链),在体外培养48 h,通过荧光染料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管内皮祖细胞中 CD31阳性表达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培养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结果与结论:①血管内皮祖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CD133和VEGFR-2均为阳性的比例为(84.72±4.34)%;②经过质量浓度为0.15 g/L巴戟天糖链培养48 h后,实验组中血管内皮组细胞增殖率和CD31阳性表达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③实验组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④结果表明,巴戟天糖链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同时还可以诱导血管内皮祖细胞通过旁分泌途径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白细胞介素8等细胞活性因子,对于心肌缺血性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作者:封亚丽;何红涛;苗华为;段慧杰;董燕平;耿彬;张铁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背景:细胞移植后的低存活率是限制细胞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解决方法之一是用生物材料作为移植细胞的载体.目的:探索透明质酸水凝胶包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雄性 SD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然后用透明质酸水凝胶包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皿中进行体外三维培养.结扎雌性SD大鼠前降支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1周后行超声检测,将符合条件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PBS对照组(n=8);②水凝胶组(n=8);③细胞组(n=29);④细胞+水凝胶组(n=29).造模1周后将模型鼠行二次开胸,按照分组将移植物注射到梗死边缘区及梗死区.移植后1 d和1,2周,RT-PCR评价细胞的存活率,TUNEL检测移植细胞的凋亡率;移植后4周,超声检测心功能.结果与结论:①移植后1 d及2周,细胞+水凝胶组的移植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单纯细胞组(P < 0.05);②移植后1 d及1周,细胞+水凝胶组的移植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单纯细胞组(P < 0.05);③移植后4周,细胞+水凝胶组的心功能显著改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结果表明,透明质酸水凝胶提高了移植细胞的存活率,使得心肌梗死部位早期(2周之内)有更多的细胞参与损伤心肌的修复过程,达到了显著改善心功能的效果.
作者:商青青;周建业;李凯;孙嘉康;孟健;李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背景:已有研究证明淫羊藿苷具有骨保护作用,但其在骨组织工程中作为生长因子的可行性却尚未确定.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淫羊藿苷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原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模型,采用MTT法确定淫羊藿苷处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适浓度范围,在此范围内梯度设置4个浓度组(10-9,10-8,10-7,10-6mol/L)处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碱性磷酸酶、矿化结节等方法确定淫羊藿苷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检测骨向分化过程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碱性磷酸酶、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小板衍生因子α多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淫羊藿苷处理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钙化结节数增多,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6mol/L淫羊藿苷处理组Runt相关转录因子2、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碱性磷酸酶、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小板衍生因子α多肽的mRNA表达增加;③结果表明,淫羊藿苷能有效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成骨相关基因表达量升高可能是其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
作者:吴曦;彭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背景:研究表明,亚低温治疗能发挥调控神经干细胞凋亡、增殖、分化的作用.目的:探讨亚低温干预联合大鼠神经干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110只,随机取20只为假手术组,余90只大鼠采用改良Allen打击法于T9节段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成功造模80只,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亚低温组、神经干细胞组、联合组,每组20只.亚低温组将大鼠放在冰毯上,维持亚低温(34.0±0.5) ℃ 3 d;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将大鼠体温维持37 ℃,6 h后蛛网膜下腔植入1×104L-1神经干细胞悬液1 mL,1次/d,连续3 d;联合组采用亚低温和神经干细胞联合治疗.分别于造模后1,3 d和1,2,3,4周通过BBB评分和斜板实验测定大鼠双下肢运动功能.造模后4周,取材行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采用RT-PCR检测脊髓损伤区周围Caspase-3、BCL-2、Syn基因的表达,通过检测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观察大鼠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联合组大鼠下肢运动功能优于神经干细胞组及亚低温组,神经干细胞组及亚低温组优于脊髓损伤组;②造模后4周,与脊髓损伤组相比,联合组Caspase-3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 < 0.05);Bcl-2及Syn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 < 0.05);③造模后4周,脊髓损伤组可见脊髓空洞形成.神经干细胞组及亚低温组损伤区脊髓空洞较小,联合组脊髓空洞几乎消失;④造模后4周,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的潜伏期:联合组<神经干细胞组和亚低温组<脊髓损伤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体感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的波幅:联合组>神经干细胞组和亚低温组>脊髓损伤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⑤结果表明,亚低温干预联合大鼠神经干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突触的再生,降低脊髓损伤区周围Caspase-3基因表达,促进Bcl-2及Syn基因表达,改善大鼠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电生理功能.
作者:张建军;王东;王琳;杨卫山;史焕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背景:前交叉韧带损伤越来越多见,传统治疗方式主要是前交叉韧带重建,随着组织工程研究在临床广泛运用,韧带组织工程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和人脱细胞羊膜支架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采用酶消化法和化学去污法对新鲜人羊膜进行脱细胞处理,以苏木精-伊红染色以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成分移除情况以及细胞外基质破坏情况.取第3代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使用人脱细胞羊膜浸提液(实验组)与普通L-DMEM/F12培养基(对照组)培养, CCK-8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能力.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与人脱细胞羊膜共培养14 d后,扫描电镜与倒置显微镜观察人脱细胞羊膜上的细胞黏附及生长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显示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呈漩涡状、贴壁生长,高表达波形蛋白,低表达CK-19,具有成骨、成脂、成软骨诱导分化能力;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人脱细胞羊膜上皮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已完全移除,细胞外基质成分无明显破坏;免疫荧光染色显示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均呈阳性表达;③人脱细胞羊膜浸提液对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无细胞毒性,不影响其增殖活性;④倒置相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均显示人脱细胞羊膜可以促进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黏附,二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杨继滨;朱喜忠;熊华章;李豫皖;金瑛;刘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背景:人尿源性干细胞研究较少,目前尚无稳定高效的培养方法.目的:比较3种培养基对人尿源性干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影响,优化其培养方法.方法:离心、提纯尿液获取人尿源性干细胞,利用贴壁法分别在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祖细胞培养基以及尿源性细胞培养基(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和祖细胞培养基以等比例混合而成)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生长状态,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绘制生长曲线.结果与结论:3种培养基均能够培养出尿源性干细胞,尿源性干细胞在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基中缓慢生长,在祖细胞培养基中生长较快,在尿源性细胞培养基中生长好.结果表明,尿源性细胞培养基为人尿源性干细胞佳生长培养基,能够快速、高效的培养出人尿源性干细胞.
作者:哈木拉提?吐送;赵长辉;买买提艾力?买托合提;马军;王峰;木拉提?热夏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背景:近年来,人脐带华通氏胶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其来源广泛、取材简便、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以及不涉及伦理学争议等特点,成为再生医学领域一类热门的种子细胞.目的:综述近5年来国内外诱导人脐带华通氏胶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在2017年1月检索了PubMe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词为Wharton jelly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differentiation,脐带华通氏胶间充质干细胞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文献检索的时间范围为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语言种类为英文和中文,文献类型包括论著和综述.共查到120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6篇文献纳入研究.结果与结论:目前国内外文献中记载的由人脐带华通氏胶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成的细胞种类已达18余种.在近5年的文献报道中,一部分研究改进了之前的诱导方法;另一部分研究开拓了人脐带华通氏胶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新方向;还有部分研究初步探索了分化过程中涉及的信号通路及相关的分子机制.分化后的脐带华通氏胶间充质干细胞可用于人体多部位组织细胞的再生、修复治疗,在不久的将来会给许多目前难以治愈的疾病带来希望.
作者:施沁;杨晓清;张玉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背景:细胞外基质的力学性质会影响细胞的铺展、增殖和分化,对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研究及应用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的:总结近年来有关基质力学性质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分析基质厚度和硬度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为体外构建功能性组织提供实验方法参考.方法:作者检索1988至2016年百链云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选择与基质力学性质对细胞生长影响有关的文献,进行系统整理、总结归纳和分析.结果与结论:检索到文章254篇,终纳入43篇.通过总结及分析发现黏附在基质上的细胞结构和功能与其所处的外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体外模拟实验表明基质硬度的增大会使得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铺展面积增大,增殖水平提高,同样也会对细胞的分化有影响.当基质厚度在一定范围内时,细胞可以感知到基质厚度的变化.当基质厚度超过一定范围,细胞则感知不到基质的厚度,影响细胞的主要是基质的硬度及其交联程度,此厚度范围从几微米到60 μm不等,与接种细胞的水平尺寸有关.
作者:李珊;刘晓艺;孙艳;赵峰;何静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背景:胰岛细胞来源不足说明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因此,体外诱导胰腺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成为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糖对小鼠胰岛来源的胰腺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从而探索中药诱导胰腺干细胞分化为胰岛β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雷公藤多糖体外诱导经纯化的小鼠胰腺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细胞.胰岛样细胞团进行形态学观察,双硫腙染色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细胞形态学、细胞生长特性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实验不仅得到了纯度高的小鼠胰腺干细胞,而且该细胞经雷公藤多糖诱导后能形成球形的胰岛样结构,有细长的蒂与培养瓶底部相连,双硫腙染色呈铁红色;②Western-blot检测显示,胰岛样细胞团中有β细胞素蛋白的表达;③结果表明,小鼠胰腺干细胞可以体外经雷公藤多糖诱导分化为含有β细胞的胰岛样细胞团.
作者:岑妍慧;李中华;贾微;杨瑞;包鹃;何国珍;吴晓君;钟静;邓慧枫;石磊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