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鼠颌下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张晓娟;段梦园;李娟;郭磊;鞠瑞;朱蕾;叶菜英

关键词:颌下腺上皮细胞, 体外培养, 干燥综合征
摘要:目的 建立小鼠颌下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探究细胞的佳分离和培养条件,为干燥综合征等唾液腺相关疾病的研究和药物评价提 供体外实验模型.方法 用Ⅳ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小鼠的颌下腺细胞;锥虫蓝染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以含有10 μg/L表皮生长因 子的F-12/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增殖曲线评估细胞增殖特性;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结果 经胶原酶消化法所获得的 细胞存活率为97.5%;镜下观察显示细胞为典型的上皮样,呈多边形,铺路石样排列;根据增殖曲线,细胞增殖能力良好,一般能传3代;免疫荧光结 果显示,cytokeratin 8表达阳性,vimentin表达阴性,符合唾液腺细胞的表型特征.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小鼠颌下腺上皮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 方法,方法简便易行,这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深低温降低缺血大鼠大脑MMP-9和NPY蛋白水平

    目的 探讨深低温对缺血大鼠大脑额叶皮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神经肽Y(NPY)表达的影响及其保护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 照组、常温和深低温停循环组,建立大鼠闭式体外循环模型.对照组大鼠正常体温继续体外循环10 min;常温缺血组停循环10 min;深低温缺血组则 将体温保持在18.5 ℃ ~20 ℃,停循环10 min.快速断颈取脑,干湿法测定各组脑含水量;取额叶皮质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MMP-9和NPY蛋 白表达并计算各组神经元存活率.结果 常温缺血组脑含水量明显高于深低温缺血组及对照组,而神经元存活率则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 MMP-9在常温组和深低温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深低温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常温组(P<0.05);NPY在常温组和深低温组的表达低于对 照组(P<0.05),而在深低温组的表达远高于常温组(P<0.05).结论 深低温通过减少NPY的下降幅度及减少MMP-9蛋白水平,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

    作者:黄清;徐蔚;黄秋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过表达抑制低氧/复氧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在大鼠心肌低氧/复氧(Hypo/Ro)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腺病毒将端粒酶催化亚基转染至大鼠 心肌细胞;利用慢病毒介导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沉默心肌细胞基因;研究TERT过表达和沉默后对大鼠心肌细胞Hypo/Ro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 果 Hypo/Ro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ERT过表达组可显著降低Hypo/Ro心肌细胞的凋亡率;过表达的TERT可降低心肌细胞CytC的表达并增强P21 的表达(P<0.05).结论 过表达的TERT可抑制Hypo/Ro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 p21及CytC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王平善;刘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模拟培训在急诊中心静脉置管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模拟培训和传统培训方法在急诊住院医师中心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方法 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选取40名某教学医院急 诊科轮转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传统培训组和模拟培训组,分别进行中心静脉穿刺培训,培训后每人独立完成1例颈内静脉置管操作,并填写操作调查 表.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总操作时间、试穿刺次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传统培训组有18名学员完成,模拟组共19名学员完成(完成表示独立完 成1例操作并完整填写调查表).完成学员中模拟组穿刺成功率73.7%,传统组穿刺成功率33.3%,模拟组穿刺成功率较传统组明显提高(P<0.05); 模拟组总操作时间(21.3±4.0)min,传统组(31.3±5.9)min;模拟组试穿次数(2.1±1.0)次,传统组(4.5±1.0)次;模拟组并发症发生率16% ±37%,传统组38%±50%;模拟组与传统组相比,操作时间显著缩短(P<0.05),穿刺次数显著减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 结论 模拟培训与传统培训相比提高了急诊住院医师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缩短了操作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教学医院在住院医师培训中推 广应用.

    作者:刘安雷;刘聚源;徐军;刘继海;朱华栋;于学忠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小鼠颌下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目的 建立小鼠颌下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探究细胞的佳分离和培养条件,为干燥综合征等唾液腺相关疾病的研究和药物评价提 供体外实验模型.方法 用Ⅳ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小鼠的颌下腺细胞;锥虫蓝染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以含有10 μg/L表皮生长因 子的F-12/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增殖曲线评估细胞增殖特性;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结果 经胶原酶消化法所获得的 细胞存活率为97.5%;镜下观察显示细胞为典型的上皮样,呈多边形,铺路石样排列;根据增殖曲线,细胞增殖能力良好,一般能传3代;免疫荧光结 果显示,cytokeratin 8表达阳性,vimentin表达阴性,符合唾液腺细胞的表型特征.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小鼠颌下腺上皮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 方法,方法简便易行,这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

    作者:张晓娟;段梦园;李娟;郭磊;鞠瑞;朱蕾;叶菜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CMIA法筛查梅毒抗体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近年来,中国梅毒感染率不断增加[1],这需要实验室提供更加准确 的实验数据,以利于疾病的诊治.目前,实验室诊断方法有梅毒病原体直接检查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查[2].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 (chemilumines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法由于可实现自动化,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及重复性,可快速报告结果,广泛应用于临床梅毒的 筛查,但存在假阳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gelatin particle agglutination,TPPA)法作为当前临床实验室的确 认试验[3],可作为筛查试验的补充试验.本研究通过确立适合本实验室特异性梅毒抗体检测的佳S/CO值,使用CMIA法进行初筛,同时对可疑结果进 行TPPA法确认,以指导临床,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作者:任晖晖;益西措姆;次仁央金;巴桑央金;李慧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患者麻醉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引进和修订患者围术期麻醉医疗服务满意度问卷(PSPACq),并评价麻醉医疗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PSPACq转成简体中文 版并文化调适,对380位择期术后患者问卷调查,检验信效度,评估患者对麻醉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用 Cronbach's α评价为0.935,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33.麻醉满意度总分为(4.28±0.45)分,评分高的维度为麻醉相关不适感和需求 (4.68±0.67)分,评分低的为害怕(3.56±0.79)分.不同特点患者满意度不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已婚、既往麻醉史和麻醉方式是影响患者麻醉 满意度总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简体中文版 PSPACq可用于评价和分析患者对麻醉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临床工作中可根据影响因素采取针 对性措施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敏娜;虞雪融;丁文蕴;刘红波;吴勇;黄宇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转染携带Ifi204基因的慢病毒上调大鼠主动脉成纤维细胞的p204表达

    目的 观察转染携带Ifi204基因的慢病毒对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P204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大鼠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VAF),免疫 细胞化学鉴定细胞类型及纯度.用携带Ifi204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系统转染体外培养的大鼠成纤维细胞(Ifi204组),分别以空载慢病毒处理和未处理的 大鼠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组(C组)和空白组(N组).用q-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204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p204在N组存在结构表达 .与N组和C组比较,Ifi204组的p204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上调(P<0.01).结论 转染携带Ifi204基因的慢病毒可上调大鼠VAF的P204表达.

    作者:胡慧;吴强;田茂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Treg在亚急性甲状腺炎发病免疫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在亚急性甲状腺炎(SAT)发病的免疫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计量术检测46例SAT患者及15名对照者 外周血中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前列腺素E2(PGE2)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 方法检测29例SAT患者及20名对照者甲状腺组织中叉头蛋白3(Foxp3)阳性细胞.结果 SAT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明显低于对照者(P<0.05); SAT患者血 清中TGF-β1明显高于对照者(P<0.05) ;SAT患者甲状腺组织中Foxp3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者甲状腺组织(P<0.05).结论 Treg的减少可能在SAT发 病的免疫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小玲;吕合作;甘怀勇;项平;张小凤;徐二琴;裴晓艳;金国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化学生物学小班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化学生物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起源于化学、并与医学和生物学高度交叉的新学科.北京协和医学院面向医学院校研究生开设化学生物学 课程,采用小班教学模式,将理论授课与案例讨论相结合.本文分析了化学生物学课程的开展现状,概况了小班教学模式的特点,总结了化学生物学 课程小班教学的实践经验.

    作者:孟姝;王霞;葛微;管远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肿瘤抑制基因PAQR3在肺癌中表达水平降低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分别占男性和女性癌症的17%和9%[1], 造成了约19%的癌相关死亡.深入了解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对于肺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以及提高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报道,孕激素和脂联素分子受体3(progestin and adipoQ re-Ceptor3,PAQR3)在前列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胃癌等多种肿瘤中表达降低, 而且在肿瘤形成、生长和转移等过程中发挥了抑制作用.但是,关于PAQR3在肺癌中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对肺癌组织中PAQR3的表达情况 进行了检测和分析.

    作者:燕杰;蒋琪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CD11c+DCs促K14-VEGF转基因小鼠银屑病样发病

    目的 研究CDllc+DCs对银屑病的促进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K14-VEGF转基因小鼠皮损皮肤进行表型鉴定.将CDllc+DCs注射入未发病的转基 因小鼠颈部皮下,对小鼠进行PASI评分;组织学检测小鼠耳朵和颈背部皮肤;检测骨髓、血液、脾脏和颌下淋巴结处T淋巴细胞和DCs;免疫荧光法检 测皮损中CD4、CD8、IL-17a、IFN-γ和 CD31含量;HE染色方法观察小鼠心、肝、脾、肺和肾的变化.结果 K14-VEGF小鼠皮损中90% FLT3阳性细胞表 达CDllc.实验组表皮层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中CD3﹢CD4+T淋巴细胞数降低(P<0.01);骨髓、血液、脾脏和颌下淋巴结中的Thl和 Th17细胞减少;同时,骨髓和颌下淋巴结中的CDllc+DCs减少(P<0.01):皮损皮肤中表达CD4+T、CD8+T、IL-17a+和IFN-γ﹢的细胞均增多(P<0.01),血 管增多(P<0.01).结论 CDllc+DCS可通过促使K14-VEGF小鼠皮肤中T淋巴细胞及血管增多使该小鼠银屑病样病变提前发生,提示CDllc+DCS可能在银屑 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怡;周彪;郭政宏;龙虎;严亨秀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以无效造血并伴有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的风险为特点的异质性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骨髓间充质干细 胞(MSCs)的功能异常在疾病的进展和转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正常 MSCs相比,MDS患者的MSCs在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分化和功能等方面均存在 差异,而且骨髓活检中MSCs密度增加是MDS的不良预后因素,其支持正常造血的能力下降,有利于克隆细胞生存并向AML转化.对MDS发病机制关键特点 加深认识有助于推进产生新的治疗方式.

    作者:庞艳彬;范丽霞;罗建民;杜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黄芪多糖减轻慢性镉暴露诱导的大鼠肝脏损伤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对慢性镉暴露诱导大鼠肝脏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多糖干预组(用腹腔注射氯化 镉复制大鼠肝脏损伤模型),5周后处死大鼠取出肝脏.称重法计算大鼠肝指数;比色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肝脏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谷草转氨 酶(AST)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检测肝脏镉(Cd)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大鼠肝脏白细胞介素-2(IL-2)和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肝脏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指数、ALT活性、AST活性 、LDH活性、Cd含量、TGF-β1含量和Bax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或P<0.01);但模型组大鼠IL-2含量和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l).与模型组比 较,黄芪多糖能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肝指数、ALT活性、AST活性、LDH活性、Cd含量、TGF-βl含量和Bax蛋白表达(P<0.05或P<0.01);但黄芪多糖能 显著提高模型组大鼠IL-2含量和Bcl-2蛋白表达(P<0.0l).结论 黄芪多糖可能是通过调控Bcl-2/Bax蛋白表达来减轻镉致大鼠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作者:安方玉;颜春鲁;刘永琦;伍志伟;苏韫;牛彦强;柳鹏瑶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IncRNA-CCATl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l(CCATl)是结直肠癌组织中新近发现的一种异常高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及侵袭转 移等作用.CCAT1通过内源竞争等机制与微小RNA(miRNA)或蛋白相互作用参与调控机体的诸多生理病理过程,尤其是消化道肿瘤的形成与发展,它有望 成为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作者:李景林;郑汪洋;李鑫恒;李正龙;王志东;崔云甫;姜兴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外排体促进骨再生的研究进展

    外排体是来源于内吞作用的一种小囊泡,在骨再生治疗领域成为一种新的选择.这种小囊泡在细胞间传递物质(如蛋白质、RNA等),从 而调节靶细胞的分化、增殖功能等.外排体通过直接调节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和活性、调节破骨细胞的成熟和活性以及增 加血管生成能力来促进骨再生.同时还能避免生物治疗所带来的细胞毒性和免疫抑制问题.此外外排体疗法的并发症(如肿瘤、血栓形成等)相对于 生物治疗来说更少.

    作者:陈文杰;殷嫦嫦;虞蕾琳;李忠友;殷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结直肠癌患者循环肿瘤DNA定量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

    目的 建立结直肠癌KRAS基因G12D液体活检技术,并探讨其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微滴式数字PCR(ddPCR)技术定量检测52 例结直肠癌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的血浆游离DNA的KRAS基因G12D突变率和突变浓度;以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KRAS基因测序结果为金标准评价ddPCR检 测的准确性;分析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G12D突变率、浓度与其临床表征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血浆KRAS基因G12D突变型检出率(26.92%) 和 浓度中位数(81.5 copies/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8. 75%,16 copies/mL);结直肠患者组高分化腺癌的KRAS基因G12D突变浓度显著高于中分化和低 分化腺癌(P<O.05),淋巴结转移N2的KRAS基因G12D突变浓度显著高于NO和N1(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浆KRAS基因G12D突变与肿瘤组织突变一致性 达87.50%.结论 ddPCR检测方法是一种快速、无创和准确的检测血浆循环肿瘤DNA(ctDNA)的方法,其检测结果可为临床用药指导和病程监控提供依据 .

    作者:吴兆明;刘平;余玲玲;王金丹;Nguelemo Mayopa Kevin;骆美辰;施苏雪;郑晓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文献案例教学在八年制医学生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为提高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本科生的教学质量,培养特色人才,促进循证医学和临床研究的开展,北京协和医院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 (PUMCH-CEU)结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进行教学改革.教研室在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临床研究文献实例评价作业及小组讨论加深学生理解并掌握 临床研究方法,加强学生对临床研究设计、测量及评价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经过周详的计划和逐步落实,该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改善了 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好评.

    作者:陈霞;刘晓清;张丽帆;洪霞;方卫纲;朱慧娟;黄晓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小檗碱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小鼠的血管炎性反应和钙化

    目的 以Apo-/-E小鼠和HUVECs为对象研究小檗碱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缓解作用.方法 6~8周龄的雄性 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 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小檗碱组[灌胃给予,100 mg/(kg · d)]和阿托伐他汀组[灌胃给予,5 mg/(kg · d)],每组12只.生化分析仪检 测血清中TC、TG、LDL-C和HDL-C含量;ELISA检测IL-6、ALP、BMP-2和TNF-α的表达;化学发光法检测钙含量;分离主动脉并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 测组织中 BMP-2 0PG、OCN、RUNX2表达量;化学发光法检测主动脉组织匀浆中ALP的表达和钙含量.将HUVECs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NF-α刺激) 和小檗碱组(浓度分别为7.5,10,15,20 mg/L).ELISA检测ICAM、VCAM和MMP-9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动物血清中炎性因子和血脂4 项水平明显上升(P<0.05),血管内斑块明显,血管组织中ALP、BMP-2、OPG、OCN和RUNX2表达量升高(P<0.05).小檗碱治疗后可明显降低血清中 LDL-C和 TC水平(P<0.05),抑制炎性因子IL-6分泌,降低血清和组织中的ALP、BMP-2、OPG、OCN、RUNX2和钙含量(P<0.05),抑制血管炎性浸润并 提高斑块稳定性.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UVECs细胞ICAM、VCAM和MMP-9表达上调,小檗碱抑制ICAM、VCAM和MMP-9表达.结论 小檗碱能够有效调节高 脂饮食动物的血清脂质水平,减少炎性介质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并抑制血管钙化,有可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

    作者:李晓明;王青竹;石婧;鞠瑞;朱蕾;李娟;郭磊;叶菜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靶向肿瘤干细胞的免疫疗法

    由于肿瘤干细胞(TSCs)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复发和耐药等有着密切关系,是肿瘤的根源细胞,意味着治愈肿瘤的关键途径可能在 于根除TSCs.因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对肿瘤治疗的方法无法杀死TSCs,容易导致肿瘤转移和复发,而靶向TSCs的免疫疗法已确定能杀伤TSCs, 如靶向TSCs的表面抗原、T细胞靶向 TSCs的应用和分化疗法等.

    作者:江伦;白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 内质网应激在肝脏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内质网应激(ERS)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自我保护机制,能够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促进细胞的生存,但持续的ERS将导致细胞的凋亡. 肝细胞内存在大量的内质网,许多肝脏相关疾病均与内质网应激有关,如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中毒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肝恶性肿瘤及肝 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本文将从ERS在肝脏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在肝病干预治疗上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丁文斌;戴佳敏;张峰;王学浩;饶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主管: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北京生理科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