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GF及其受体P75与肝素酶在口腔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骆树瑜;张玉茹;李宏捷;朱晓红;李秋芝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肝素酶, 腺样囊性癌, 嗜神经侵袭
摘要:目的:探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组织中肝素酶(heparanase,HPA)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受体P75的表达和相互作用,以及与ACC嗜神经侵袭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ACC组织中HPA、NGF和P75的表达,并对他们在不同病理类型和组织学部位的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GF和P75在嗜神经(PNI)组和非嗜神经(NPNI)组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呈正相关(r=0.429,P<0.05).嗜神经组HPA和P75的表达正相关(r=0.558,P<0.05).P75在神经周组织和远离神经部位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NGF在神经组织和远离神经处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在ACC的神经浸润中,NGF及其受体P75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并非唯一因素,NGF可以通过和受体p75结合可以提高HPA的表达率和生物活性,进而促进ACC对神经组织的浸润.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复合树脂微渗漏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树脂、不同粘结剂、不同光源、不同光照时间、不同光照角度对复合树脂微渗漏的影响.方法:64颗离体磨牙,随机分为32组,每组2颗牙,分别采用不同材料及方法充填牙齿,2%碱性品红染色,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微渗漏情况.结果:粘结剂、光源、光照角度3种处理因素自身不同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树脂与光照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结论:粘结剂、光源、光照角度、树脂和光照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光固化复合树脂微渗漏有影响.

    作者:孙丽华;袁杰;张志慧;李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解剖(牙合)型总义齿人工牙几何特征的测量与分析

    目的:测量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人工牙近远中径、颊舌径、牙尖高度、中央窝深度、牙尖平衡斜面斜度,用于全口义齿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排牙与平衡(牙合)分析.方法:使用光学多自由度扫描仪扫描得到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28颗人工牙数据,经逆向工程软件数据筛减并三维建模,坐标转换建立基于人工牙解剖概念如牙长轴、近远中向、颊舌向、(牙合)平面的局部坐标系.在人工牙局部坐标系下进行人工牙近远中径、颊舌径、牙尖高度、中央窝深度、牙尖平衡斜面斜度的测量.结果:得到28颗人工牙的颊舌径、近远中径、牙尖高度、中央窝深度、牙尖平衡斜面斜度的数据.结论:基于人工牙局部坐标系进行人工牙解剖特征的测量方法简便可行.传统解剖(牙合)型总义齿人工牙凸面的牙尖平衡斜面形态是形成稳定顺畅的咀嚼过程的不利因素.

    作者:刘明丽;王勇;陈小冬;吕培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口腔专业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分析与对策

    口腔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在给病人的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给身体带来各种危害,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医疗主管部门对口腔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管理,能提高医护人员的健康水平,使员工在有限时间内创造出更高的社会价值.

    作者:李中琴;刘剑波;李成章;尚姝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头颈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在头颈部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观察HE表现,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细胞CD20、CD79a、CD3、CD68、Bcl-2、CD10、Bcl-6、MUM-1、CD138、ALK、Ki67的表达特点.结果:男性14人,女性11人,平均年龄58.8岁.临床表现为突起肿物,可发生溃疡.镜下肿瘤细胞较大,空泡状,核仁明显.瘤细胞均广泛表达B细胞标记.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应与大细胞恶性肿瘤相鉴别.

    作者:苏颖颖;马卫东;高岩;罗海燕;张钢;杜启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Ac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目的:对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PAc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制备高纯度重组蛋白rPAc.方法:载体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0b(+)-AP对不同培养基、诱导浓度,温度和时间等进行筛选确定佳条件,采用亲和层析分离纯化rPAc蛋白.结果:含原核表达载体pET20b(+)-AP的大肠杆菌在LB培养基中培养至A600=0.6时,终浓度为1 mM的IPTG诱导,30 ℃继续振荡培养4 h,可使rPAc的表达量达到大.分离纯化的蛋白在SDS-PAGE中显示为单一条带.结论:对PAc A-P区的重组质粒pET20b(+)-AP表达的rPAc经纯化后可用于动物免疫,为探索防龋DNA疫苗pCIA-P的新型免疫策略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作者:卢冠凡;杜霞;金洁;樊明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耳前、下颌下切口治疗咽旁颞下窝肿瘤

    目的:探讨咽旁颞下窝肿瘤合适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对本院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7例咽旁颞下窝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行耳前、下颌下切口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未出现术后并发症.随访2个月至3年,无1例复发.结论:对于边界相对较清楚的咽旁颞下窝肿瘤,单纯耳前、下颌下切口可顺利切除肿瘤,该手术入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王卫红;朱谨;夏斌;孙鑫;许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127例牙隐裂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127颗隐裂牙的特征及临床疗效.方法:127颗诊断为牙隐裂的患者年龄、性别、牙位、隐裂线走向,临床症状和体征被记录,降低咬合并根据牙髓状态分别采用树脂充填、根管治疗加全冠修复的治疗措施,并进行6个月的临床疗效随访.结果:40~60岁间患者牙隐裂发生率高,男女无明显差别,以上颌第一磨牙多见,隐裂线多为近远中向.牙髓活力正常组经治疗后成功率78.3%,好转率6.5%,失败率为15.2%,有效率为84.8%;不可复性牙髓炎组治疗后成功率90.1%,好转率6.2%,失败率3.7%,有效率达96.3%.结论:对牙隐裂进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能有效保留患牙,恢复咬合功能.

    作者:唐三保;王化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武汉市硚口区5 000名高中学生错(牙合)畸形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武汉市硚口区高中学生错(牙合)畸形患病情况,为本地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市硚口区5000名17~19岁高中毕业生进行(牙合)关系和牙颌畸形调查,按Angle错(牙合)分类法分类.结果:本组学生错(牙合)畸形患病率为29.26%,男生为33.81%,女生为24.9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错(牙合)畸形构成比以Angle I类为多,常见的牙(牙合)畸形为牙列拥挤、个别牙错位、深覆(牙合).结论:武汉市硚口区高中学生错(牙合)畸形患病率较低,错(牙合)畸形以Angle I类多.

    作者:虞清;向国林;田立华;张元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功能性颈清术后胸锁乳突肌形态学变化研究

    目的:评估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后胸锁乳突肌形态学改变.方法:口腔颌面部癌瘤患者50例,术前行颈部CT扫描,患者均接受原发病灶同侧的功能性颈清术,术后3月复诊,同时行颈部CT扫描检查颈清术后的胸锁乳突肌的变化并计算其不对称指数.结果:功能性颈清术后胸锁乳突肌不对称指数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形态学变化以胸锁乳突肌下段为显著. 结论:功能性颈清术后胸锁乳突肌产生显著萎缩,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术中对神经支配、血供或肌肉本身损伤所致.

    作者:邓润智;唐恩溢;周炳荣;卢明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左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1例

    根管治疗术的成功取决于对根管解剖和形态的正确认识、根管系统的彻底清理、消毒和充填.遗漏根管是根管治疗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牙根及根管的数目变异可能导致遗漏根管.

    作者:刘霞;孙宏晨;苗雷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软衬材料改善慢性下颌牙槽嵴疼痛的临床评价

    下颌骨全牙列缺失会导致下牙槽嵴的吸收,部分患者由于牙槽嵴重度吸收,黏膜变薄松弛.在总义齿修复时,出现普通调改无法缓解的疼痛,此时使用软衬材料重衬组织面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作者:颜学忠;周贤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STK15基因在口腔疣状癌和鳞癌的表达研究

    目的:研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基因(Serine/Threonine kinase15,STK15)在口腔疣状癌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表达,探讨其在疣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取2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10例口腔疣状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相应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标本,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上述标本STK15基因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口腔疣状癌组织STK15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应正常组织,其差异显著(t=2.333,P<0.05);口腔鳞癌组织STK15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应正常组织,其差异显著(t=2.498,P<0.05);STK15基因mRNA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口腔鳞癌(t=2.199,P<0.05).结论:STK15基因可能在口腔疣状癌和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STK15基因在疣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较在口腔鳞癌中小.

    作者:潘建芬;唐艳萍;李健;唐瞻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种植外科手术定向模板的制作及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一种种植外科手术定向模板的制作,初步评价其在1~2个相邻种植体植入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利用种植体把持器在研究模型上确定种植体植入方向及位置,采取空气压膜技术制作成带植入隧道的外科模板,用该模板对1~2个相邻牙缺失的20 例患者共27枚种植体的植入手术进行引导.结果:32枚种植体位置、方向均合适,并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结论:该种植外科手术定向模板在1~2个相邻牙缺失的种植义齿修复中可获得理想的种植体的位置和方向.该法制作简单,费用低,尤其对初学者值得推广.

    作者:郑刚;刘希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带拔牙创传送盘牵引成骨修复犬下颌骨节段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带拔牙创传送盘行牵引成骨修复犬下颌骨节段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用8只本地杂种成年犬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4只.分别采用自行研制的两款牵引器,构建带右下颌第一磨牙拔牙创的传送盘行传送盘牵引成骨修复右下颌骨前磨牙区节段缺失的杂种犬动物模型,同时拔除对侧第一磨牙做为对照.固定期8周后处死取材,观察牵张区新骨生成情况,传送盘改建情况及对侧第一磨牙(M1)拔牙创愈合情况.结果:B组犬在间歇期先后出现传送盘感染坏死.A组4只犬顺利完成牵引,固定8周的组织学观察证实牵张区新骨成熟,传送盘表现为广泛活跃的膜内成骨过程,对侧拔牙创愈合良好.结论:带拔牙创的传送盘牵引成骨修复下颌骨节段缺损是可行的;传送盘与牵引器固定钛钉应避免打入拔牙创内,否则可导致传送盘感染坏死.

    作者:王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四手操作对前牙美学树脂修复疗效的影响

    前牙的美学树脂修复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其修复程序精细复杂,医师工作量较大,但修复后树脂的脱落时有发生.本文从四手操作的护理角度出发,对四手操作在前牙美学树脂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对四手操作的认识.

    作者:曹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青少年面部组织与微笑相关数据的测量分析

    目的:研究面部软硬组织与美的微笑的关系.方法:用数码相机拍摄60名个别正常(牙合)的青少年面部正面像各数张(男30名,女30名),由正畸医生和普通人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判美的微笑,用微笑网格软件测量微笑照片相关15项数据后经统计学处理.结果:1)经方差分析(F=7.415,P<0.05),显示正畸医生与普通人的微笑主观评分有统计学差异.2)经Pearson相关分析,正畸医生对美的微笑的主观评分高低与牙龈暴露量呈负相观(r=-0.275,P<0.05),与上切牙暴露量呈正相观(r=0.209,P<0.05),与上下唇间隙呈负相观(r=-0.40,P<0.05),普通人对美的微笑的主观评分高低与上切牙暴露量呈正相观(r=0.345,P<0.05).3)正畸医生对美的微笑主观评分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牙龈暴露量,上切牙暴露量,上下唇间隙,普通人对美的微笑主观评分的影响因素仅为上切牙暴露量.结论:1)正畸医生与普通人对美的微笑的审美观不一致,正畸临床诊治患者过程中,双方需加强沟通.2)上切牙暴露量是影响正畸医生与普通人对美的微笑主观评分的主要因素,提示正畸医生在诊治患者过程中应注意上切牙位置.

    作者:郑元华;栗震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显微CT在根管峡区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显微CT在根管峡区形态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单根上颌前磨牙,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筛选出五颗有根管峡区的牙,分析峡区横断面百分比以及横断面峡区类型,测量峡区至釉牙骨质界距离(DCEJ)以及至解剖根尖距离(DApex),并分析峡区根管的结构模型指数(SMI).结果:峡区横断面百分比为81.8%,其中完全峡区(CI)占72.8%,部分峡区(PI)占9%;DCEJ为(0.79±0.55) mm,DApex为(1.55±0.86) m;峡区根管的SMI为1.20±0.43.结论:显微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对根管峡区形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是研究根管峡区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苏征;范兵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不同冲洗液对根管超声冲洗效果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冲洗液对根管超声冲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单根管离体牙68颗,随机分为4组,每组17颗,常规根管预备后进行超声冲洗,A组:0.5%次氯酸钠、B组:3%双氧水、C组:1%氯亚明、D组:0.5%次氯酸钠和0.2%氯己定混合液,其中每组12颗超声冲洗后根管充填,并测量根尖微渗漏长度;每组剩余5颗电镜扫描观察.结果:根尖微渗漏D组与A、B、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B、C三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电镜扫描观察根中1/3牙本质小管口打开数目,D组优于A、B、C组(P<0.05).结论:0.5%次氯酸钠和0.2%氯己定混合液配合超声能获得好的冲洗效果.

    作者:张志慧;袁杰;孙丽华;李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TCDD和B6联合作用下小鼠腭板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二恶英(TCDD)和维生素B6联合作用下小鼠腭板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方法:对孕期10 d(GD10)的小鼠,分别胃饲TCDD 24 μg/kg,5 mg、10 mg、20 mg B6/kg+TCDD 24 μg/kg,对照组胃饲芝麻油50 ml/kg,然后分别在GD12.5、GD13.5、GD14.5、GD15.5和GD17.5处死孕鼠,检查GD17.5胎鼠有无腭裂的发生,GD12.5、GD13.5、GD14.5、GD15.5胎鼠用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TCDD组的腭裂发生率为55.56%,对照组未见腭裂发生,TCDD+B6组浓度梯度下腭裂发生率为31.81%(5 mg),44.44%(10 mg),40.90%(20 mg).扫描电镜对照组腭中嵴上皮细胞形态规整,有大量微丝,伪足,随着孕期增加,融合的进行,微丝,伪足逐渐消失.TCDD组细胞肿胀变形,表面光滑,未见微丝,和伪足,而且形态并不随孕期的延长而改变,B6组腭中嵴上皮完全消失和TCDD组类似.结论:维生素B6不能恢复小鼠腭中嵴上皮细胞的表面超微结构,从而无法逆转TCDD导致腭裂效应.

    作者:李承浩;石冰;何苇;蒙田;卢胜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即刻负重技术的研究进展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Branemark教授提出了经典的口腔种植修复理论,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口腔种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的病例,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阿兰;徐文洲;周延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