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瑜;闫福华;姚丽艳
为了了解湖北省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本文对湖北省各年龄组人群的患龋情况的调查结果作一报告.
作者:台保军;江汉;杜民权;黄薇;郭颖;边专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恒牙早期青少年不同矢状骨面型上气道宽度及舌骨位置,从而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发病与矢状骨面型的关系.方法:对110名青少年分成3组,分别为Ⅰ、Ⅱ、Ⅲ类骨面型,无鼾症,无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等咽部疾患,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研究不同矢状骨面型的气道宽度,舌骨位置.结果:通过ANB角进行分组,得出3种矢状骨面型青少年的气道宽度值,舌骨位置值和变异范围,并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论:3组矢状骨面型间腭咽宽度无显著性差异,但舌咽宽度Ⅱ、Ⅰ、Ⅲ类有渐增大趋势,并且Ⅱ类与Ⅲ类比较舌咽宽度有显著性差异,舌骨垂直向位置无明显关系,而矢状位置有显著差异.
作者:彭雪姣;陆苇;季骏;郝静;赵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根管治疗是临床上治疗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常用方法之一.本研究尝试将传统根充糊剂予以改良,以提高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通过追踪观察5年,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易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本文对我科2000~2005年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口腔颌面感染6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严翔;贺娟;秦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开发专业性强、实用性好的微笑美学特征微机测评系统,为正畸临床及相关研究提供专业工具.方法:利用数码照相机采集患者休息位及微笑位的正面像;在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环境下应用Microsoft Visual C 6.0 + ADO + Borland C++ Builder编译,研发可以对患者正面像进行美学定点测量分析的软件系统.结果:成功研发微笑美学特征测评系统CoSmile MAA 1.0版.通过人工定点,自动测量,可以得到29项微笑美学特征的指标.结论:该系统测量数据准确;测量项目丰富;使用方便快捷;数据处理功能完善;兼容性较好.可为正畸医生临床病例的诊断分析、矫治方案制定及疗效评价提供指导,同时也为正畸美学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冯洁;丁寅;秦简;张晓满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999年3月至2005年12月,我科临床采用硬腭粘骨膜侧翻瓣修复14岁以上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单侧以及双侧腭裂68例,采用带血管蒂的侧翻瓣为64例,未采用带血管蒂的侧翻瓣为4例.所有病例均达到一期愈合,无复裂发生,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林先军;张苗;亓晓茗;吴子忠;柳玉晓;孙丽君;吉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类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0SCC)生长增殖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MTT法评定姜黄素细胞的毒性作用;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获得NF-KappaB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变化.结果:5、10、20 mg/L浓度的姜黄素具细胞毒性作用,流式反应显示≥5 mg/L时24 h即具有凋亡作用,NF-KappaB和Cyclin D1的表达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渐减弱.结论:姜黄素抑制鳞癌细胞生长,减少NF-KappaB 和 CyclinD1的表达,可作为口腔肿瘤的化学预防剂加以应用.
作者:黄晓君;叶茂昌;李容新;王来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3年来,笔者对我院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病例行钛支架可摘局部义齿或全口义齿修复35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奕;王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作为一种免疫抑制药物,在防治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文瑜;闫福华;姚丽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散发性先天缺牙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危害.方法:临床检查散发性先天缺牙病例,影像学观察,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到11例散发性先天缺牙患者,男5例,女6例,患者缺牙1~25颗,伴有食物嵌塞(90.9%)、邻面龋及继发病变(81.8%)、(牙合)创伤(72.7%)、牙周病(45.5%)、咬合异常(72.7%).结论:散发性先天缺牙多为少数牙先天缺失,与性别无明显关系,伴有恒牙埋伏和乳牙滞留,缺牙部位具有随机性,先天缺牙影响口腔健康及咬合关系.
作者:李祥伟;王丽芹;王晓红;孙宏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虽然自体骨移植被认为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仍有明显的缺点.
作者:计艳;胡勤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临床上常常遇到成人前牙外飘畸形的患者,前牙间有散在间隙,呈扇形前突,患者常因前牙外飘影响美观,不敢露齿发笑,不愿参加社交活动,给患者的精神及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
作者:魏江红;崔立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大鼠髁突软骨改建中骨形成蛋白2(BMP-2)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幼年和成年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大鼠髁突软骨中BMP-2的表达变化,并作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幼年和成年实验组大鼠左右侧髁突软骨中BMP-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幼年和成年实验组中BMP-2的表达于实验4周时均低于对照组(P<0.01),之后出现回升,8周时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幼年与成年实验组中BMP-2的表达在2~8周的时间内均出现先降低再增高的趋势.结论:BMP-2参与了髁突软骨随咬合变化而发生的改建活动.
作者:李晓峰;王美青;储岚岚;于世宾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牙科手机是口腔门诊医疗工作中常用的,也是污染严重的医疗器械之一,因此,对手机灭菌方法的选择与手机的维护保养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姜艳华;李亚华;冯淑梅;潘文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对覆盖义齿的基牙进行短期临床观察.方法:对30例覆盖义齿修复患者半年及1年后回访观察.结果:下颌基牙及非银汞充填覆盖基牙更易存积菌斑及结石,并出现牙龈问题.结论:对于能保持良好口腔卫生的患者,覆盖义齿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作者:周蕾;程祥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采用双期或者单期矫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儿童的矫治结果,比较这两种矫治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30例,∠ANB>60,覆盖>7 mm,其中16例在恒牙列早期采用固定矫治器矫治,14例自混合牙列或恒牙列早期起先用Herbst矫治器矫治,然后使用固定矫治器矫治.采用PAR指数对每个患者第一期治疗前、第二期治疗前及第二期治疗结束后的模型进行测量.比较各治疗阶段的PAR分值.结果:双期矫治第一期矫治结束后,前牙的覆盖、覆(牙合)改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别,磨牙关系亦有改善,与单期矫治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矫治后PAR总分、加权分值、加权总分差以及减少百分率有显著性差异.第二阶段结束时,两组之间的PAR分数没有差别,整个PAR的百分比变化也是如此,矫治结束后两者的PAR百分比变化无差别.结论:对于安氏Ⅱ类错(牙合),无论采用双期矫治还是单期矫治,都能使(牙合)关系得到改善.对部分患者而言,采用疗程相对较长的双期矫治意义不大.
作者:倪振宇;林新平;胡荣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对PBL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从教学的实施方法,教学中的体会和注意事项,以及目前条件下存在的问题和亟待改进的地方进行了探讨,为PBL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经验.
作者:贾俊;边专;赵怡芳;李祖兵;张文峰;尚政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硅酸三钙对牙本质小管的阻塞能力.方法:从无龋的离体第三磨牙切取牙本质片,用30%磷酸酸蚀1 min来模拟牙本质过敏的状态,然后牙本质片表面用硅酸三钙糊剂涂抹和刷洗,之后浸入人工唾液中7 d.结果:扫描电镜显示牙本质小管口几乎都被纳米晶体所覆盖;通过EDS和XRD证实该纳米晶为羟基磷灰石.结论:硅酸三钙不仅通过自固化过程阻塞牙本质小管,而且在生理环境下能诱导牙本质再矿化.因此,可考虑用作治疗牙本质过敏的有效药物.
作者:王晓虹;常江;孙宏晨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刻意再植术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疗效以及影响再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因难治性根尖周炎,临床建议拔除患者5例7个患牙,经即刻拔除再植术+根管充填治疗5年后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患者均为45岁以上,年龄大56岁,女性3例,5个患牙,3个磨牙,2个前磨牙;男性2例,前磨牙和磨牙各1个.上述患牙均在局麻下拔除术、牙齿离体后30 min内完成根尖周变性组织湿法刮除术、根管充填术、牙体缺损即刻解剖性外形修复术,再植复位术.结果:术后5年复查,所有患牙均存留,牙龈附着正常,牙体活动度在Ⅰ度内,咀嚼功能良好,X光检查均达到牙周膜或骨性愈合.结论:根尖生物膜与难治性根尖周炎的发生密切相关,牙齿再植术能有效地清除病灶区的整个生物膜,彻底根治生物膜引起的难治性和慢性感染,为临床降低医源性牙齿缺失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作者:王文胜;陈文敏;包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根管预备锥度和循环疲劳对离体牙根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32颗离体下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分成4组,每组8颗牙齿,截冠后将每组的牙根分别预备成0.02、0.04、0.06、0.08锥度,使用侧方加压充填根管.随后每组中随机抽取4颗牙根做循环疲劳实验,疲劳前后均做扫描电镜观察牙根表面形态,后对所有牙根进行抗压强度测试.结果:各锥度组随锥度的增大牙根抗压强度值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疲劳实验后0.08锥度牙根表面裂纹明显多于疲劳前,疲劳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离体牙根抗压强度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疲劳和锥度两因素之间没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根管预备后锥度在0.08以内对牙根的整体抗压性能和抗疲劳性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会梅;牛玉梅;徐俊杰;李海清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