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丹;郭晓瑞;黄海华;卢玲;蔡小健;王绥江
背景:研究表明纤维环破裂是颈椎病椎间盘退变的诱发因素。课题组既往研究表明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是肯定的,但有关桂枝加葛根汤干预纤维环细胞的差异蛋白组学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从差异蛋白组学的角度,分析桂枝加葛根汤对椎间盘纤维环细胞作用的靶位蛋白或相关蛋白。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纤维环细胞,将传3代纤维环细胞随机分为桂枝加葛根汤组和空白组,分别加入含自制桂枝加葛根汤血清的培养液以及含生理盐水血清的培养液干预。运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标记2组样本的蛋白,二维液相色谱质谱仪(2D LC-MS/MS)鉴定蛋白并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以空白组作为对照,在桂枝加葛根组干预纤维环细胞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A、骨形态发生蛋白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聚集蛋白聚糖核心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3、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上调;同时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Ⅰ型胶原α1链蛋白表达下调。提示桂枝加葛根汤对纤维环细胞的退变有修复作用。
作者:仲卫红;李宇涛;郑其开;叶佳佳;林建平;王诗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背景:端粒酶反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对端粒酶活化起重要作用,但利用构建针对其基因的慢病毒抑制其在脊髓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却少有报道。目的:构建用于RNA干扰的靶向大鼠脊髓源星形胶质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对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设计合成出shRNA-TERT序列,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定向连接到pLentilox3.7U6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经转染DH5α细胞筛选阳性菌落后行测序鉴定。将pLentilox3.7U6-TERT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重组慢病毒Le-TERT并测定其滴度,再用Le-TERT感染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细胞株TERT基因表达水平,并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分别检测TER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基因测序鉴定证明,pLentilox3.7U6-TERT 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并成功包装慢病毒。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Le-TERT转染星形胶质细胞4 d后,对TERT mRNA的干扰效率可达(63.98±2.6)%,Le-TERT在转然后的星形胶质细胞中呈低表达。结果证实,实验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Lentilox3.7U6-TERT能够产生有效滴度的慢病毒,感染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后,该载体可以有效抑制TERT的表达。
作者:宋扬;徐韬;杨明坤;王国旗;张恩丰;盛伟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背景:通过分析不同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miRNA表达谱的差异,有可能筛选到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作为特定肿瘤分子标志物的miRNA。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miRNA-34家族(miRNA-34s:miR-34a/b/c)在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分析评价microRNA-34s在瘢痕疙瘩形成发展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影响。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瘢痕疙瘩组织(10例)和正常皮肤(2例);TRIZOL法提取标本的总RNAs并进行质检,再采用 Ambion′s miRNA Isolation Kit 从总 RNAs 中分离 micro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技术检测miRNA-34s(miR-34a/b/c)在瘢痕疙瘩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miRNA-34s(miRNA-34a/b/c)在瘢痕疙瘩组织中均呈下调表达(P <0.01)。表明该家族成员参与了瘢痕疙瘩的形成发展,下调表达的miRNA-34s可能导致了瘢痕疙瘩的肿瘤性生长。
作者:金玉丹;郭晓瑞;黄海华;卢玲;蔡小健;王绥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结扎冠状动脉可诱发大鼠传入神经纤维末梢逆向释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提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参与了急性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孵育缺氧/复氧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0孔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缺氧/复氧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组和CGRP 8-37组。后4组均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孵育24 h,再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组在缺氧/复氧前30 min加入10-8 mol/L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8-37组在给予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前30 min加入10-7 mol/L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1受体的竞争性拮抗剂CGRP 8-37。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并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与结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能明显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缺氧/复氧处理的乳鼠心肌细胞caspase-3的激活,从而阻止凋亡的发生,并且该作用能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1受体的竞争性拮抗剂CGRP 8-37部分逆转,说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通过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1受体结合产生抗凋亡效应,进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孵育乳鼠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岳维;朱国斌;杜秋香;郭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背景:目前,自体骨髓浓缩物主要应用于骨科、重症肢体缺血患者,其在口腔颌面外科尤其是种植外科应用较少,在种植体周围促进新骨再生的效果也有待研究。目的:评价自体骨髓浓缩物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于实验犬髂后上棘处抽取骨髓5 mL,对浓缩前后的骨髓进行细胞计数。在实验犬的双侧下颌前磨牙区植入种植体,并于近中制作4 mm×4 mm×4 mm的骨缺损,随机植入骨髓浓缩物混合明胶海绵、自体骨、明胶海绵。术后4,12周对骨缺损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分析,并计算新骨生成率和新骨密度。结果与结论:骨髓细胞平均浓缩倍数为(2.78±0.22)倍。浓缩骨髓中,可观察到更多和更大的克隆单位。组织学分析发现,4周时骨髓浓缩物明胶海绵组的新骨生成率和密度均明显高于自体骨组和明胶海绵组(P<0.05),12周时骨髓浓缩物明胶海绵组新骨生成率明显低于自体骨组,但高于明胶海绵组(P<0.05),3组新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显示自体骨髓浓缩物能够显著提高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内早期新生骨的质量。
作者:杨颖;仲维剑;刘国;马国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以关节滑膜病变、骨质侵蚀为主要特征,临床上的治疗仍然比较棘手。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病变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高浓度硫化氢干预组、低浓度硫化氢干预组。干预2,4周时,测量关节炎指数,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膝关节标本Ⅱ型胶原染色的平均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从关节炎指数,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滑膜染色炎性浸润方面看,模型组以及硫化氢干预组均高于空白组,高浓度硫化氢干预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 <0.05),低浓度硫化氢干预组低于模型组(P <0.05)。在膝关节软骨Ⅱ型胶原染色的平均吸光度值方面,模型组以及2个硫化氢干预组均低于空白组,高浓度硫化氢干预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5),低浓度硫化氢干预组高于模型组(P <0.05)。结果可见硫化氢对类风湿关节炎症有调节作用,高浓度的硫化氢加重关节炎症及软骨降解,低浓度的硫化氢减轻关节炎症并对软骨有保护作用。
作者:周智;刘开祥;谢跃;王黎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背景:近年来,报道了许多药物控制牙齿移动的方法,国内学者将研究方向转向药性相对缓和、不良反应较小的中草药。目的:观察局部给予不同剂量丹参酮ⅡA 后,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后的复发过程中复发程度、牙周组织中的骨保护素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的表达。方法:选用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丹参酮IIA 0.36,0.72,1.44 mg/d)。以大鼠前牙做支抗牵引其上颌第1磨牙向近中移动。实验组在加力装置去除前1 d开始,给予丹参酮ⅡA局部注射于第1磨牙远中牙龈黏膜,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次/d,连续4周。在加力装置去除时及第1,4周测量上颌第1,2磨牙间距离及测量体质量。4周后处死,取上颌第1磨牙及其牙周组织骨保护素、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结论:各组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牙齿移动复发距离小于对照组(P<0.05)、复发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剂量越大复发程度越小,高剂量组复发百分率低。牙周组织中骨保护素阳性反应灰度积分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破骨细胞分化因子阳性反应灰度积分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牙周组织骨保护素/破骨细胞分化因子比率均大于1,高剂量组比率大。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 局部给药对正常大鼠机体体质量变化没有影响,其能有效抑制正畸牙齿移动后的复发程度,在一定范围内,高剂量时效果明显。提示通过调节骨保护素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的比率来调控破骨细胞,可能是丹参酮ⅡA加速牙周组织改建的分子机制。
作者:张世英;刘继光;赵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背景:抑制椎间盘细胞的凋亡可以延缓椎间盘的退变,而生存素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和抗凋亡功能。目的:构建人生存素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方法:应用全基因合成技术合成人生存素基因(BIRC5),通过 PCR扩增目的基因并对 PCR 结果进行电泳分析。将目的基因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质粒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 Lenti-BIRC5。将重组的慢病毒质粒转化细菌感受态细胞,PCR鉴定阳性的克隆进行基因测序。将含有目的基因的慢病毒质粒转染293T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对重组慢病毒载体 Flag-Survivin 融合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PCR鉴定及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含有人Survivin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目的基因在体外培养细胞中转染成功并且过表达。说明慢病毒表达载体Lenti-BIRC5构建成功,这为下一步研究Survivin在人髓核细胞中的抗凋亡作用提供了载体。
作者:赵亮;张国庆;马学晓;杨堃;胡有谷;陈伯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背景:前期实验发现,八肽胆囊收缩素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目的:筛选有效指标,尝试从神经生长因子及神经再生微环境的角度分析八肽胆囊收缩素促进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制备坐骨神经单侧离断伤模型后随机分为2组,八肽胆囊收缩素治疗组造模后连续7 d腹腔注射八肽胆囊收缩素8 nmol/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两组大鼠局部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脊髓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浓度,同时检测脊髓凋亡细胞数。结果与结论:八肽胆囊收缩素治疗组大鼠局部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 <0.01),脊髓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凋亡细胞数低于对照组(P <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对照组且丙二醛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0.05)。说明胆囊收缩素促进坐骨神经再生的可能机制包括保护神经元、抗细胞凋亡、抑制炎性反应、抗NO及氧化反应、抗丙二醛减轻自由基损伤等方面外,还可刺激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和释放。
作者:陈宣煌;李荣议;张国栋;林海滨;吴献伟;林宇进;郑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背景: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是引起骨结核骨质溶解和吸收主要因素之一,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及骨保护素是影响骨代谢的重要指标。目的:观察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对人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mRNA及骨保护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筛选为成骨细胞,取第3代细胞,用含质量浓度为0.1,1,10 mg/L的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培养液培养,对照组成骨细胞正常培养。结果与结论:MTT 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质量浓度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RT-PCR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质量浓度的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均增加成骨细胞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mRNA表达(P<0.01),降低护骨素mRNA表达(P<0.01),均呈剂量依赖性,质量浓度10 mg/L的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作用明显(P<0.01)。结果证实,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通过调节核因子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mRNA及骨保护素mRNA表达而影响骨代谢。
作者:张元豫;刘霞;李坤;郭永荣;白靖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背景:颅内动脉瘤病死率高,有限元分析预测其破裂风险目前成了一个热门课题。有限元分析需要可靠的流固耦合模型,动脉瘤的血液模型很易得到,而血管壁模型无法直接获得,只能人为设置,这可能对计算结果造成影响。目的:探讨有限元建模时血管壁厚度的设置对复杂颅内动脉瘤流固耦合分析的影响,为颅内动脉瘤的数值模拟研究提供更可靠的建模方法。方法:通过3D脑血管造影取得一67岁男性患者左侧颈内动脉颅内段串联动脉瘤的三维数值模型。术后通过管壁增厚的方法构建出血管壁模型,人为设置的壁厚为0.3,0.4,0.5,0.6 mm,得到4个流固耦合模型。根据术中测得的数据,利用有限元法模拟分析流固耦合作用下颈内动脉串联动脉瘤的血液动力学特征,比较4个模型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与结论:4个模型的血液流线图、血液压力降图、血管内壁壁面切应力均无差异(P >0.05)。4个模型血管壁变形明显处均在颈内动脉C 2段,但血管壁越厚者大变形量越小(P<0.01)。4个模型血管壁Von Mises应力均在I,J两点处达到局部大值,血管壁越薄者局部大值越大(P<0.01)。证实血管壁厚度的设置会对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流固耦合分析结果造成影响,欲得到准确计算结果需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合适厚度。
作者:刘波;李志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背景:昆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是目前常用的饲养层细胞,C57BL/6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体外分离和培养C57BL/6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制备饲养层,力求扩大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来源。方法:用不同浓度胰蛋白酶分步消化法体外分离和培养C57BL/6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研究其生长规律,并制备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检测干细胞在所制备饲养层上的生长状态。结果与结论:不同浓度胰蛋白酶分步消化法制备的C57BL/6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生长状态好,获得的成纤维细胞数量多,增殖活跃。在细胞冻存后1,2周、1,3,6个月内复苏的细胞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57BL/6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在第2-5代增殖旺盛,第6代以后细胞增殖出现明显下降。种植到培养皿上的C57BL/6小鼠饲养层细胞在种植后3 d内活力高,种植4 d以后细胞活力急剧下降。所以C57BL/6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来源的饲养层的佳使用时间为灭活后3 d内,C57BL/6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和昆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一样,能很好地支持胚胎干细胞及诱导多能干细胞生长。
作者:李颖;龚亚飞;陈欣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背景:牙周膜牵张成骨通过力作用于牙周膜,带动牙齿移动;牙槽骨牵张成骨是通过整个骨盘的位移,达到牙齿移动的效果。目的:建立基于健康成人的、3种不同状态下的上下颌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比研究3种模型在力的加载下应力分布和瞬时位移情况。方法:模型1通过多种软件结合建立常规状态下、模型2建立牙周膜减阻牵张成骨后、模型3建立牙槽骨减阻牵张成骨后移动尖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模拟力的加载。结果与结论:3种模型的大瞬时位移均发生在尖牙近中牙冠上1/3处,其值模型2>模型3>模型1;大等效应力均位于上颌尖牙远中侧牙槽嵴处,其值模型2<模型1<模型3。说明牙槽骨和牙周膜减阻牵张成骨均能有效减小牙移动阻力,增加尖牙瞬时位移,且去除尖牙远中骨质效果更为显著。两种方法成功避免了支抗丧失,但尖牙存在远中倾斜趋势,临床工作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
作者:舒林径;薛俊杰;王璟;徐远志;王飞宇;唐小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背景:对应分析和二步聚类分析属于高级统计分析,将其引入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标准化研究,通过数学统计原理和中医证型结合,可为中医证型向标准化、规范化提供客观依据。目的:运用对应分析及二步聚类分析法探索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运用膝骨关节炎症候调查表对2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候进行调查,结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所制定的3种证候类型为标准,分别采用二步聚类分析法及对应分析法确定各证型的辨证要点;确立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证型特点。结果与结论:对于找出《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症候群之外的证型,聚类分析无法完成。对应分析结果显示膝骨关节炎除了《中医病症临床诊断标准》规定的症候肾虚髓亏型(50.5%)、阳虚寒凝型(3.5%)、瘀血阻滞型(23%)之外,还存在兼夹证型,包括肾虚髓亏合并阳虚寒凝型(6.5%)、阳虚寒凝合并瘀血阻滞型(3%)、肾虚髓亏合并瘀血阻滞型(3.5%),因此课题尝试采用对应分析方法。综合粗分半径在0.5,1.0,1.1,1.2,1.3,1.4,1.5症候群分析后,认为对应分析取值半径为1.1时个体值归属的症候群证型合理,说明对应分析法用于膝骨关节炎证型的分类研究具有一定科学性。
作者:胡彬;谢兴文;李宁;黄晋;秦林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背景:建立高纯度的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对研究胎盘功能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国内外研究多采用三步酶消化法结合免疫磁珠法分离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然而步骤过于繁琐且对细胞损伤较大。因而,如何简化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步骤,同时又能提高目标细胞纯度的体外培养方法成为研究热点。目的:探索一种简便高效的从早期绒毛组织中分离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进行鉴定。方法:利用健康孕6-8周孕妇行人工流产后的绒毛组织,经两步酶消化法和非连续 Percol 密度梯度离心得到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传代时利用胰酶消化法和反复贴壁法对细胞进行纯化。结果与结论:实验成功获取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的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在培养24 h后基本完全贴壁,第10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12至13天细胞浓度达80%,传代细胞较原代细胞生长活跃,培养5-7 d可长满培养瓶底,呈“铺路石样”排布。免疫荧光化学结果显示,培养的细胞中 FⅧ因子与 CD31相关抗原双荧光染色呈阳性,细胞阳性率达100%。MTT法测得培养第5代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曲线呈倒“S”形。结果证实,应用两步酶消化法、非连续 Percol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细胞,并利用胰酶消化法和反复贴壁法纯化细胞,可获得大量高纯度的人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
作者:张慧丽;杜培丽;方元龙;张镜;何玉甜;孙斌;肖雪;孙雯;周燕媚;陈敦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背景: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增加,慢性创面呈上升趋势,在治愈慢性创面方法匮乏的情况下,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人慢性创面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及微血管数量的影响,探索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以10例慢性创面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胸部软组织缺损、骨髓炎伴骨外露和截肢后残端大面积皮肤缺损各1例、皮肤撕脱伤后创面感染2例、胫骨骨髓炎2例、术后伤口感染3例。分别于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吸引前、吸引7 d和14 d切取创周皮肤和创面内肉芽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和微血管数量变化,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7 d和14 d后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的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01)。封闭负压引流治疗使微血管数量显著增加(P <0.05-0.01)。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前创基内肉芽组织量少且较晦暗,存在坏死组织和较多脓性分泌物,伤口周围组织肿胀明显。经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后,伤口内坏死组织和脓性分泌物逐渐减少,肉芽组织呈细颗粒状,鲜红色,触之易出血,伤口周围水肿消退。提示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提高慢性创面创周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和微血管数量,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钱晓玲;周学芹;尹晓莉;杨雪梅;张选奋;李小会;张清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胸腺素β4与毛囊的生长发育和毛发的生长周期有着密切关系,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胸腺素β4通过Wnt信号通路作用于毛囊干细胞对毛囊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低剂量胸腺素β4组、高剂量胸腺素β4组和对照组,使用松香/石蜡混合制剂建立脱毛模型。低剂量胸腺素β4组和高剂量胸腺素β4组给药浓度分别为0.3μg/50μL和3μg/50μL,对照组给予等量PBS,每隔12 h给药1次,均匀涂抹于小鼠脱毛背部。应用大体照相、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观察毛发生长情况,检测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给药浓度下小鼠毛囊根部细胞β-catenin、LEF-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低剂量胸腺素β4组毛发再生速度高于高剂量胸腺素β4组和对照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在脱毛初期,各组小鼠真皮和皮下脂肪层有一定炎性细胞浸润,9d时,低剂量胸腺素β4组生长期毛囊数量明显多于高剂量胸腺素β4组和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结果分别显示β-catenin和LEF-1 mRNA主要表达于毛囊隆突部和外根鞘处细胞的胞浆中,经积分吸光度分析发现低剂量胸腺素β4组阳性细胞数量和染色强度高于高剂量胸腺素β4组和对照组(P <0.05),高剂量胸腺素β4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显示低剂量的胸腺素β4可以增加部分毛囊外根鞘处细胞内β-catenin和LEF-1 mRNA的表达。胸腺素β4可以促进毛囊再生的机制可能与影响Wnt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李晔;包旭;陈曦;郏欣茹;许松山;车永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背景:随着对牙周病病因学和神经内分泌研究的深入,神经内分泌因素在牙周病发病及组织修复中的作用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目的:综述神经肽类物质对牙周支持组织的生物学作用,及神经损伤后牙周组织变化的情况。方法:以“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 物质,舒血管肠肽,神经肽 Y 和牙周组织”为中文关键词,以“Neuropeptide,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substance P,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neuropeptide Y,periodontal”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选择有关各类神经肽对牙周支持组织影响的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舒血管肠肽、神经肽Y等相关阳性神经纤维广泛分布在牙周支持组织中,当感觉神经受到损伤后肽能神经分布及神经肽的释放发生改变,作用到牙周支持组织内的的靶细胞,在牙槽骨的改建、牙周韧带及牙周组织免疫功能等各方面发挥作用,这表明神经内分泌因素与牙周组织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这些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对正畸和骨折动物模型的研究方面,神经肽等神经递质对牙周病的影响及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作者:高艳;王青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背景:炎症因子在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1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可以增强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这一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目的:观察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炎症因子及1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的表达变化和盐酸芬戈莫德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左侧颈外动脉;损伤组和药物干预组行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建立大鼠颈动脉损伤模型。阴性对照组与药物干预组以盐酸芬戈莫德1 mg/kg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与损伤组用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于第3,7和21天取材。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损伤组血管增生明显,药物干预组血管增生厚度明显减轻,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血管形态基本正常。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药物干预组第7天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损伤组(P<0.05),损伤组和药物干预组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 mRNA在同一时间点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显示的结果1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的表达在损伤初期有较高的表达,损伤后期减少,特别是经过药物干预后蛋白表达进一步减少。结果提示盐酸芬戈莫德通过1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调节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mRNA的表达,抑制损伤血管的炎症反应,减轻损伤血管的狭窄。
作者:刘亮;白锋;孙守刚;许广莉;胡浩;郭雪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组织构建;组织工程;热打击;神经元;细胞凋亡;核因子κB;活性氧;caspase-3;抗-核因子κB65蛋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背景:大量研究显示高热可诱导机体细胞发生广泛凋亡,但对于高热如何介导神经元细胞凋亡并没有深入研究报道。目的:检测热打击细胞模型中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对活性氧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细胞培养箱建立细胞热打击模型,热打击组分别将细胞置于39,41,43℃培养箱中进行热打击2 h,对照组(37℃组)将细胞置于标准37℃、体积分数5%CO 2细胞培养箱。使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方法检测不同温度热打击下神经元细胞凋亡率,Westen blot 检测caspase-3及抗-核因子КB65蛋白表达,DCFH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同时检测活性氧抑制剂MnTMPyP及核因子κB抑制剂PDTC对热打击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结论:39℃热打击对细胞凋亡无影响,41℃热打击诱导细胞少量凋亡(10.19%),43℃热打击诱导诱导细胞大量凋亡(43.02%)。caspase-3和抗-核因子κB65蛋白的表达于热打击温度依赖的方式增加。MnTMPyP及PDTC均可有效阻断热打击引起的caspase-3、抗-核因子κB65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结果证实热打击后细胞内活性氧增加诱导神经元细胞凋亡,提示核因子κB可能作为中间信号通路参与了热打击引起的细胞凋亡。
作者:刘云松;邓旭斌;霍少芬;苏磊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