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融合伴畸形舌侧尖1例报道

李建设

关键词:融合状态, 临床, 融合牙, 畸形
摘要:笔者临床上发现1例21|、|12分别呈融合状态,且|12融合牙伴有畸形舌侧尖,此现象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特报道如下: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12融合伴畸形舌侧尖1例报道

    笔者临床上发现1例21|、|12分别呈融合状态,且|12融合牙伴有畸形舌侧尖,此现象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特报道如下:

    作者:李建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可吸收性胶原膜结合无机牛骨修复种植牙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应用可吸收性生物膜Bio-gide结合无机牛骨Bio-oss修复临床牙种植中的骨缺损,解决种植区的骨量不足问题.方法:在牙种植外科中将Bio-oss充填在暴露的种植体周围,表面覆盖可吸收性胶原膜Bio-gide,6个月后进行二期手术,暴露骨缺损区,观察并测量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并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曲面断层片,评价其在临床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引导骨组织再生的效果.结果:二期手术发现骨缺损区都获得了高水平的新骨形成,骨缺损重建百分率达90%.术后及承载6~36个月的跟踪随访,结果显示88个植入骨缺损区的ITI种植体,有2颗脱落,种植体存活率达97%.结论:Bio-oss与Bio-gide联合应用于临床ITI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可以成功的引导骨组织再生,重建缺损的骨组织,新生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

    作者:宿玉成;耿威;徐刚;林润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载药珊瑚人工骨修复骨缺损及预防感染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载药珊瑚人工骨修复骨缺损及预防感染的可能性.方法:将珊瑚与克林霉素复合,制成载药珊瑚人工骨;将其置于接种有金葡菌的培养基中检测其体外缓释特性及抗菌活性;将其植入金葡菌污染的兔颅骨缺损区,通过细菌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评价其骨缺损修复能力及抗感染能力.结果:载药珊瑚人工骨在体外持续释放高浓度抗菌素;植入金葡菌污染的骨缺损后可有效预防骨感染,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珊瑚人工骨植入组.结论:载药珊瑚人工骨是伴有污染或感染骨缺损较理想的修复材料.

    作者:张森林;孟昭业;邵海枫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三种比色板的色度分析

    目的:测定、分析三种比色板色度值.方法: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1976L*a*b*色度系统,用ShadeEye NCC测色仪和ShadeEyeViewer分析软件,对Vitapan 3D-Master、Vita Lumin Vacuum和Ivoclar Chromascop三种比色板进行色度值测定、分析,并与中国人天然牙色度值比较.结果:三种比色板的L*值范围接近,但与中国人天然牙相比,L*值的上限都偏低,缺乏75~86之间的高明度值;Vita Lumin Vacuum比色板在相近L*值水平集聚了过多的色片,并且其a*、b*值范围都太窄;Ivoclar Chromascop比色板缺乏b*值小的色片.结论:Vitapan 3D-Master与中国人牙色度值匹配好,缺点是缺少高明度色片;Ivoclar Chromascop缺乏饱和度较低的黄色调色片;Vita Lumin Vacuum的L*、a*、b*值分布都不合理,远远不能满足中国人牙齿的比色要求.

    作者:周小陆;骆小平;张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立体多向牵引治疗面中部骨折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患者男24例,女6例,年龄7~40岁,就诊时间为伤后2h至35d.上颌骨横断骨折、颧骨骨折伴牙槽骨垂直方向骨折病人12例,全部为男性,均在伤后2d内入院.其表现为骨折段向下向后移位,后牙早接触,前牙开牙合.垂直骨折线多发生于一侧,其两侧牙槽骨有骨折线错位形成的台阶,骨折段水平方向向一侧移位而造成上颌偏颌.

    作者:张书平;丁继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下颌骨骨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下颌骨骨折患者睡眠结构,探讨不同部位的下颌骨骨折与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42例不同程度的下颌骨骨折患者,记录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I)及睡眠时血氧饱和度水平,进行术前、术后、合并与不合并OSAS的比较.结果:42例下颌骨骨折患者中14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以下颌下正中多发性骨折多见;手术经颌骨复位固定后所有睡眠呼吸暂停均消失.结论:下颌骨骨折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应争取尽早手术.

    作者:陈国栋;张伟雄;刘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rhBMP-2及rhbFG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长期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检测rhBMP-2和rhbFGF单独、联合及序贯作用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长期效应.方法:在细胞培养技术下,采用MTT法检测单独、联合及序贯施加rhBMP-2和rhbFGF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第1,3,5,7及10天增殖的状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hBMP-2和rhbFGF均能长期显著地促进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两种生长因子联合作用的效应高于单独或序贯作用的效应.结论:不同生长因子的不同应用方式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长期效应不同.

    作者:侯锐;毛天球;陈书军;陶凯;陈富林;赵丽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鼠矿化组织中非胶原蛋白的提取和层析分离

    目的:提取小鼠矿化组织中的基质蛋白,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非胶原蛋白,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取新生小鼠的颅盖骨和成年鼠的股骨,用盐酸胍和EDTA提取基质蛋白,采用Mono Q HR 离子交换柱层析,4%-16% SDS-PAGE梯度胶电泳,Stains-All染色结合银染鉴定蛋白质,抗骨唾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抗体,抗骨桥素(osteopontin,OPN)抗体进行免疫印迹.结果:用Mono Q HR 离子交换柱能够有效地分离出矿化组织的非胶原蛋白,Stains-All硝酸银染色和免疫印迹显示出不同组份的蛋白质提取分析情况.结论:对矿化组织中的非胶原蛋白的初步提取、分离可以采用Mono Q HR 离子交换柱层析,采用银染结合Stains-All染色、免疫印迹检测和鉴定各种非胶原蛋白.

    作者:聂敏;边专;樊明文;王茜;Marie-Louise Olesson;Mikael Wendel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不同培养条件下人牙髓细胞α-SMA表达的变化

    目的: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正常及诱导分化的人牙髓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探讨α-SMA与人牙髓细胞分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连续人牙髓细胞,传代后分二组,一组常规培养,一组用条件培养液诱导其分化,采用免疫组化和ELISA方法检测两组细胞α-SMA的表达,分析其差异.结果:随体外常规连续培养,人牙髓细胞α-SMA表达逐渐增多;较之常规培养组,诱导分化组的细胞α-SMA表达减少.结论:人牙髓细胞在朝成牙本质细胞方向分化时,α-SMA表达逐渐减少;人牙髓细胞体外常规连续培养,细胞逐渐表现为均质成熟的成纤维样细胞.

    作者:杨雪超;樊明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犬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咀嚼肌肌球蛋白重链亚型mRNA比例的变化

    目的:通过对犬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咀嚼肌肌球蛋白重链亚型mRAN含量变化的测定,研究牵张成骨过程中肌肉改建的过程及能力.方法:12只西安本地杂种犬分为6组:对照组、牵张5d组、牵张10d组、固定2周组、固定4周组和固定8周组.麻醉后分别取嚼肌与颏舌骨肌的中央部分对MHCⅠ、MHCⅡ及GAPDH(内参照)的mRNA进行RT-PCR.结果:试验各组嚼肌中各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牵张5d后颏舌骨肌中MHCⅠ的mRNA相对含量开始上升,MHCⅡ的mRNA相对含量开始下降,MHCⅠ/ MHCⅡ之比增加,刚刚牵张完成时变化为明显,牵张完成固定4~8周时基本恢复.结论:在犬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相关的咀嚼机会发生组份的改变,并且这种改建有利于牵张成骨术的术后稳定.

    作者:夏春鹏;丁寅;杭望雁;刘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实验研究自体骨移植修复上颌腭齿槽裂

    目的:通过动物大体标本测量,研究上颌骨的生长发育情况,旨在了解自体骨移植修复上颌腭齿槽裂时骨组织的再生愈合是否影响上颌骨的生长发育.方法:40只6~8周龄日本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骨移植组,术后2周,4周,8周和16周大体标本测量与组织学观察.结果:①上颌腭齿槽裂骨缺损侧的上颌骨长度较健康侧短,且中线偏向缺损侧,②自体骨移植组的上颌骨长度显著的短小于对照组,③组织学观察显示腭齿槽裂骨缺损侧自体骨移植组的新骨形成较对照组快.结论:自体骨移植能促进上颌腭齿槽裂骨缺损的早期修复,但却影响上颌骨的生长发育,导致上颌骨发育障碍.

    作者:蒋丽萍;张瑛;钱家生;费瑛;刘伟弘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双侧下颌侧切牙牙体变异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2岁,因全口前牙排列不齐,于2002年10月12日来我科就诊.检查:颌骨、颌面部发育正常,面型正常,全口前牙拥挤,31|唇侧低位错位,21|重叠3mm,32|重叠3mm,|23重叠2mm,(6|6)/(6|6)中性牙合,2|2牙冠较大,与1|1牙冠宽度一样.

    作者:王丽梅;杜世莲;杨体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48例完全性纵裂后牙的诊治体会

    本文通过对3年来48例完全性纵裂后牙的诊治进行总结,以期寻找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治疗后牙纵裂的方法.1 临床资料1.1 性别与年龄 48例患者中,男23例,女25例,年龄在20~60岁之间,牙位分布情况见表1.

    作者:赵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牙釉质表面处理对离子交换树脂转移钙离子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牙釉质表面经喷粉抛光技术处理对离子交换树脂转移钙离子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新鲜离体牙釉质小块,经喷粉抛光技术处理表面后(对照组不处理),分别浸泡在45Ca离子交换树脂生理盐水溶液中,经0.5、2、12h后,测量放射活度计数.结果:实验组0.5h前、后牙釉质中已有45Ca离子大量转入,分别可达9.350 、10.925个放射活度计数/mm2;2h转入量达高峰,可达17.199 、23.725个放射活度计数/mm2; 12h有所下降,可达15.675、17.837个放射活度计数/mm2.实验组和对照组经配对t检验(P<0.005),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牙釉质表面覆盖的获得性膜是阻挡离子交换树脂转移钙离子进入牙釉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喷粉抛光技术去除获得性膜是有效的.

    作者:张志民;高心;何钟勤;高文信;罗云霄;李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Ⅰ形杆卡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法分析

    目的:通过建立Ⅰ形杆卡的计算机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I形杆卡的水平部分、垂直部分和弯曲部分的应力分布和硬度值.方法: 采用每单位元8结点分析法建立Ⅰ形杆卡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距卡环尖2mm处施加5N的颊向载荷后,测量选择不同的卡环尖的宽度(W),卡环尖的厚度(T),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R),卡环尖与水平部分的垂直距离(V)以及基底部和垂直部分底水平距离(H)时,各个部分的应力分布和硬度值.结果:当W、T、R增加或H、V降低时卡环的硬度值增加,应力分布减小.结论:卡环的形状与卡环的应力分布和硬度值有关系.

    作者:舒克里;程祥荣;张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出血及感染的预防

    我科近十年来,将碘酚用于阻生智齿拔除术后上药,预防术后出血及感染.共治疗354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定安;王学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三种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生物相容性,为牙周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三种商品化引导组织再生膜:BME-10X(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BioMesh(韩国Samyang公司)及Bio-Gide(美国Osteohealth 公司)体外复合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附着及增殖的检测.结果: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可在三种可吸收膜上附着、增殖,并复层生长.细胞在三种膜上的附着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BME-10X及Bio-Gide上生长、繁殖明显好于BioMesh(P<0.05).结论:BME-10X及Bio-Gide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载体材料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研究.

    作者:闫福华;骆凯;金岩;刘源;赵宇;王新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牙源性上皮性联合瘤的临床病理和角蛋白表达研究

    目的:研究4例牙源性上皮性联合瘤的临床病理和角蛋白免疫组化表达.方法:4例牙源性上皮性联合瘤均来源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制片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K10、CK10和13、CK18和8、CK19蛋白的表达.结果:全部4例中均显示牙源性腺样瘤的典型组织学特点,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样区大小不等,1例中的CEOT区为主要成分,CK19呈阳性表达.结论:报告四例牙源性腺样瘤和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构成的牙源性上皮性联合瘤,其中一例为罕见的以牙源性钙化上皮瘤成分为主.

    作者:李原;张为民;王丽;陈新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涎腺上皮细胞永生化细胞系及其意义

    唾液在保护口腔组织、免疫、消化食物等维护口腔内器官的正常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由各个涎腺的上皮细胞分泌物的混合物,但是涎腺上皮细胞的生长、分化的自身调节机制尚不清楚.

    作者:刘霞;孙宏晨;欧阳喈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湖北省宜昌市6~7岁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湖北省宜昌市6~7岁1 356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和社会行为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在学校开展口腔健康项目打下基础.方法:采用母亲问卷调查方法收集1 356名儿童及其母亲的口腔健康态度、行为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40%的儿童每天刷牙两次以上,78%的儿童使用氟化牙膏,大约50%的儿童在过去一年拜访过牙医.影响儿童刷牙行为的因素依次为母亲的刷牙行为、儿童的就诊行为和母亲的文化程度.儿童的就诊行为和母亲的就诊行为、母亲刷牙行为、母亲关于龋病预防的知识及母亲文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母亲的口腔健康行为和母亲的文化程度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学校口腔健康教育的开展必须要有母亲的参与.

    作者:黄薇;台保军;杜民权;江汉;郭颖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