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丛波;郭宏;田英;关晓航;葛欣
目的:建立天津市恒牙早期正常牙合Steiner分析法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范围,评价其颅颌面特征.方法:通过70名天津籍恒牙早期正常牙合头颅X线侧位片的描绘、定点,测量Steiner分析法各项指标的均数和标准差,与国内不同地区进行比较,同时推算其Cheveron值.结果:得出Steiner分析法的正常值;男女间比较除Pg-NB外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国内部分地区恒牙早期正常值比较有差异;ANB角与1-NA和1-NB之间有相关性,得出Cheveron值.结论:不同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其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有一定差异,因此各地区应有各自相应的正常值标准,不应强求一致.
作者:陶沙;李锦标;郑朝;王春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Twinblock矫治器是一种上下颌分离的功能性矫治器,由于其制作简单,配戴舒适,患者24h戴用,疗效快,正日益受到正畸医师的关注.本文作者对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Angle 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病人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正,取得一定效果.
作者:唐小萍;吴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采用改良型生物调节器矫治生长发育期的安氏类Ⅱ错牙合儿童,以评价此矫治器对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本文随机选择3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儿童,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治疗前后的电子计算机-头影测量研究.结果:治疗组SNA角减小,SNB角明显增大,ANB角减小,下颌骨水平向生长趋向正常.结论:生物调节器矫治Ⅱ类错牙合不仅能抑制上颌生长,减小上颌突度,还能有效地促进下颌生长.
作者:毛靖;李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蔗糖对早期牙菌斑形成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在同一个体体内含漱含蔗糖和不含漱蔗糖溶液所形成的早期牙菌斑的超微结构.结果:含漱蔗糖溶液后,24h内牙菌斑形成的速度明显增快,菌斑内的细菌被粘稠的基质所包裹,菌斑结构致密,3天时菌斑中仍以球菌为主.不含漱蔗糖溶液形成的菌斑,基质稀少,细菌排列松散,在3天时,菌斑表面以丝状菌为主.结论:蔗糖可能通过影响细菌的粘附加速菌斑的形成速度,并可能对牙菌斑的细菌构成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陈文霞;樊明文;边专;范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从事烤瓷工作不久的医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牙体层在烤制结束后,有的会发生瓷裂,不得不重新烤制,造成时间及物力上的浪费.笔者从事烤瓷工作5年来,在烤制百余例的基础上,总结出瓷裂的几种原因.
作者:崔荣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探讨延安市口腔卫生服务发展对策,我们于1998年4月对延安市口腔卫生资源和口腔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和发展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李刚;安海燕;艾延安;岳小红;李洁;王成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以癌为常见,多以舌癌、口底癌、颊癌、下颌牙龈癌为多见.目前,大多数患者需采用联合根治术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这样手术费用大,手术时间长,手术危险性与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现将我院1990~1998年所行联合根治术的护理情况进行总结.
作者:徐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碘伏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拔除下颌阻生智齿266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局部给予0.5%碘伏,3次/d,连续5d;另一组口服抗生素,持续5d.对两组干槽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抗生素组有7例干槽症,发生率为5.83%.而碘伏组仅有1例干槽症,发生率为0.68%.两组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结论:碘伏能有效地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干槽症的发生.
作者:卜寿山;徐明耀;徐颂成;尹林;李振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检测鼠三叉神经痛时脑干组织中P物质含量的变化.方法:建立鼠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脑干组织中P物质含量.结果:实验组脑干组织中P物质含量明显高出对照组(P<0.01).结论:P物质可能参与三叉神经痛的伤害性信息传递.
作者:樊英显;艾永华;孙宏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珊瑚/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方法:把rhBMP-2和珊瑚/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进行小鼠肌内种植1、3、6周后,组织学观察其异位诱导成骨活性.结果:rhBMP-2赋予珊瑚/聚乳酸骨诱导能力,珊瑚/聚乳酸则充当rhBMP-2的载体和释放系统,对BMP的活性未产生不利影响.与单纯的珊瑚/聚乳酸相比,这种复合人工骨以软骨内成骨的方式诱导成骨.结论:rhBMP-2/珊瑚/聚乳酸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活性,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作者:戴毅敏;陈新梅;毛天球;韩亮;陈富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材料随访观察的40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17~60岁之间,40例病例均为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的残冠、残根,原有隐裂记录的为2例,冠折18例,冠根折20例,在冠根折中:横折为8例、纵折为22例,近远中向为17例,颊舌向为5例.本组患牙病例共40牙,其中以纵折型为多,共17牙(占42.5%).根管治疗后的残冠、残根牙周组织健康,无临床症状,根尖X片显示根充完好.
作者:任桂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骨唾蛋白与骨桥素在体外培养的人牙周韧带细胞矿化过程中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的人牙周韧带细胞,经地塞米松矿化液诱导,分别于不同的时间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矿化结节的形成,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骨唾蛋白与骨桥素的表达情况.结果:矿化培养1周细胞呈复层生长,骨桥素呈阳性染色;两周细胞密集呈结节状,骨唾蛋白与骨桥素均为阳性,胞浆染成黄褐色;3周出现矿化结节,矿化以后骨唾蛋白与骨桥素保持稳定表达.结论:牙周韧带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表达矿化相关蛋白,形成矿化结节.
作者:王燕;汪说之;樊明文;李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组26例患者中,年龄6~70岁.男性21例,女性5例.颏部骨折10例,颏孔区骨折14例,下颌角骨折2例.单发性骨折10例,二处骨折12例,多发性骨折4例.受伤时间3h至20d不等.1.2 材料德国Medicon公司制造微型电动骨钻及钛板系列,瑞士Mathys公司制造穿颊器.1.3 方法采用口内唇颊移行沟切口或利用原外伤伤口略加延伸,翻起粘骨膜瓣,暴露骨折断端,撬动骨折处,使之复位,恢复咬合关系,暂行上下牙颌间结扎固定.每条骨折线处一般采用二组钛板作坚强内固定,电钻钻孔,钛板需塑形与骨面贴合.粉碎性骨折处可采用多个微型钛板连接固定.对于下颌角骨折,可在对应皮肤上附加3mm左右切口,由穿颊器辅助完成内固定.
作者:杨旭东;胡勤刚;唐恩溢;杨家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女,60岁,左侧舌缘阵发性刺痛3年.3年中,说话或吃饭均易诱发疼痛,疼痛呈闪电样剧痛,持续时间为1~2min,两次发作之间有间歇期,间歇期无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发作愈来愈频繁,间歇期缩短.于是2001年3月2日来我科就诊,要求治疗.专科检查:口腔及舌部未见异常,牵拉舌体可诱发疼痛,疼痛呈闪电样剧痛;用探针轻划和轻刺左右侧舌部,左右侧舌部感觉相等,舌运动自如.用2% lidocaine 2ml作右侧舌神经封闭,疼痛立即停止,1h内没有发作.2d后再次诊断性封闭舌神经,疼痛消失,确定患支为左侧舌神经.X线曲面断层亦未见异常.诊断左侧原发性舌神经痛.入院后,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在口内进行左侧舌神经撕脱术,给予抗炎及对症处理,1周后拆除缝线.患者说话及吃饭再未诱发疼痛.
作者:任军;张野;万学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不同条件下脉冲Nd:YAG激光照射牙根管壁后的清洁程度及管壁牙本质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14颗离体人上前牙,常规根管预备后,分为对照组和激光照射组,后者按不同的功率、频率及管壁加墨汁与否6种设定各2颗牙分别进行照射,然后各组标本扫描电镜下观察并照像记录.结果:①激光照射各组均较对照组根管壁玷污层减少;且随激光功率增大,管壁清洁度提高,管壁牙本质的超微结构变化增大.其中2W 20pps组管壁上无玷污层,根尖1/3区尚有牙本质熔融、沉积.3W 20pps、4W 20pps组除上述变化外,根管壁牙本质熔融更为显著,并有程度不同的炭化和裂缝;② 2W 15pps管壁清洁度较2W 20pps组低;③1W 20pps加墨汁后,根管清洁效果显著改善,并出现牙本质熔融、小管口封闭.结论:激光剂量在2W 20pps或在此以上时能有效去除根管壁玷污层,达到较理想的清洁效果,但只有较大剂量时才能熔融、封闭牙本质小管口;加墨汁能在低能量条件下显著增强激光作用效果.
作者:贺慧霞;刘鲁川;宋远雄;安建平;熊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涎腺导管癌.方法:本研究对6例涎腺导管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其临床特点为:主要发生于腮腺,次为颌下腺,好发于老年男性,生长迅速,病程较短,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率高,易侵犯神经,患者预后差.组织学特点为:组织学表现与乳腺导管癌极为相似,并因此而得名.瘤细胞向导管内生长,形成乳头状、筛孔状、实性等多种结构,并可发生粉刺样坏死,瘤细胞也向导管外浸润生长,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是其显著特征.结论:涎腺导管癌高度恶性,预后较差,治疗方法以局部彻底扩大切除,根治性颈清为主,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
作者:刘婷姣;王如;朱恩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变形链球菌(以下简称变链菌)是公认的龋病致病菌,其致龋性除与其对牙面的粘附能力和产酸性有关外,还与其耐酸性密切相关.对致龋菌而言,耐酸性(acid tolerance/acidurance)是指细菌能在低pH 值环境中生长和代谢碳水化合物产酸的性能.致龋菌均能产酸,但并非所有能产酸的细菌均能致龋,因为随着菌斑pH值的降低,一些细菌失去产酸能力,在临界 pH值时,只有少数耐酸的细菌如变链菌和乳杆菌能生长[1].变链菌是菌斑中耐酸的细菌之一,其各遗传种在pH值低至4.0时仍能代谢蔗糖产酸[2,3],而其它很多致龋菌则不能在pH值小于5.0的酸性环境中进行糖酵解.目前关于变链菌耐酸性的研究多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卫华;樊明文;张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颌面部疖痈而致的严重感染常造成大范围的炎性浸润和组织坏死.若感染未得到及时控制,会发生严重的颅内及全身并发症,如何快速有效控制感染是治疗的关键,现将临床用药治疗的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陈鹏;张国志;黄盛兴;周修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rhIL-1β及TGF-β对髁状突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酶消化法获得兔髁状突软骨细胞.用MTT法及PCN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不同浓度rhIL-1β及TGF-β对体外培养的兔髁状突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MTT检测,rhIL-1β(10、20ng/ml)处理软骨细胞48h后,可明显抑制软骨细胞增殖,经统计学检验,处理3~6d有显著性差异(P<0.01,t检验);加入TGF-β(10、20ng/ml)可明显拮抗rhIL-1β对软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且浓度愈高对rhIL-1β的抑制作用愈强.PCNA检测,rhIL-1β处理软骨细胞后PCNA阳性细胞率降低,随rhIL-1β的刺激浓度增加,阳性率明显降低;加入外源性TGF-β可以使PCNA的阳性率提高.结论:rhIL-1β对髁状突软骨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外源性TGF-β对该作用具有明显的拮抗效应.
作者:李松;赵书芳;金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索Dyract复合体在充填楔状缺损时的固位方法以期降低充填物的脱落率.方法:先将临床楔状缺损依据缺损角度分为浅、深两型.再用Dyract复合体充填420颗已分类的楔状缺损患牙,随访一年后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Dyract复合体在充填浅型楔状缺损时,制备洞型组的成功率为94.90%,未制备洞型组的成功率81.00%,二者有显著性差别(P<0.05);充填深型楔状缺损时,制备洞型组与未制备洞型组的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临床用Dyract复合体充填楔状缺损时,建议对浅型楔状缺损适当制备洞型,对深型楔状缺损可不制备洞型.
作者:张飚;梅君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