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霞;王艳丽;姚洪田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vacora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肿瘤病灶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4例经超声及针吸细胞学诊断为良性的乳腺肿块在超声引导下采用vacora旋切系统予以切除,所有切除的组织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所有病灶均准确、完整地切除;所有切除的组织均经病理学确诊为良性病灶.各组间切割次数和耗时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3个月的随访,2例术后1周内出现少量血肿,术后3个月复查血肿完全消失,余病例均无术后血肿及感染并发症出现.[结论]超声引导vacora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病灶的诊断及治疗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诊断方面结合针吸细胞学检查能够准确判断肿块的病理性质,治疗上具有安全、微创、美观、术后并发症少、不需住院等诸多优点.
作者:姚春;徐栋;茹融融;汪琴娟;张亦青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UHRF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58例膀胱癌组织和20例相应正常组织中UHRF1的表达,并分析表达的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UHRF1 mRNA在膀胱癌中的表达量(107.0±24.3)高于正常组织的表达量(1.9±0.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化显示UHRF1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4%,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两种组织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01).UHRF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级(P=0.026)和分期(P=0.017)有关,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数目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UHRF1的表达在肿瘤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且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UHRF1的过表达可能促进膀胱癌的进展.
作者:于晓华;李建辉;郑俊彪;杨国良;薄隽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核素标记法联合亚甲蓝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确诊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联合应用mTc-硫胶体和亚甲蓝标记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并行腋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率为100.00%,准确率98.46%,假阴性率6.25%.[结论]核素标记和亚甲蓝联合定位法在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具有明确的实用性,能有效预测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
作者:卢振铎;刘真真;杨辉;焦得闯;乔江华;李文亮;崔树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6例病理确诊的Ⅱb~Ⅳa期宫颈鳞癌患者采用盆腔外照射+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放疗及同期化疗,化疗方案为:紫杉醇脂质体40mg/m2+奈达铂20mg/m2,每周1次,共6次.观察近期疗效、1、2、3年生存率及化疗、放疗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20例(76.9%),部分缓解(PR)5例(19.2%),稳定(SD)1例(3.8%),进展(PD)0例,有效率(RR)为96.2%(25/26).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2%、88.5%、84.6%.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脱发及胃肠道反应,但均能耐受;放疗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较轻.[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鳞癌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患者依从性高.
作者:梁卓林;梁煜;吴文强;张翔;叶青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寻找前列腺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运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分析前列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蛋白表达谱的差异,通过双向电泳筛选差异蛋白,质谱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前列腺组织的双向电泳图谱,并筛选出一个差异蛋白,该差异蛋白在17例( 17/24,70.8%)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仅在5例(5/24,20.8%)对照组中呈高表达,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经鉴定,该差异蛋白为促凋亡胱天蛋白酶衔接蛋白(PACAP).[结论]促凋亡胱天蛋白酶衔接蛋白可以视作潜在的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
作者:马亚东;高继学;贺晓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有研究提示尿液肌氨酸水平似乎可以成为诊断恶性侵袭性前列腺癌的新型分子标志物,其比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更具特异性和灵敏性,但这一结论尚存在争议.全文结合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文献,对肌氨酸及其在前列腺癌诊治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徐朝江;丁雪鹰;王卓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金银花多糖对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与机制.[方法]建立小鼠S180实体瘤模型,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金银花多糖,测定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率、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肿瘤组织中Bax和Bcl-2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测定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结果]中、高剂量的金银花多糖对S180肉瘤的抑制率分别为23.95%和30.02%,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的金银花多糖可以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金银花多糖可以上调肿瘤组织中的Bax、Bcl-2蛋白表达;中、高剂量的金银花多糖实验组小鼠血清TNF-α的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小鼠(P<0.05).[结论]金银花多糖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并且对荷瘤小鼠的生长和免疫功能没有明显不良影响;其抑瘤的机制可能与调节Bcl-2/Bax凋亡通路及促进TNF-α的分泌有关.
作者:刘玉国;刘玉红;蒋海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提高乳腺癌的钼靶X线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对81例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癌病例的钼靶检查资料及诊断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单纯钼靶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70例,不符11例,诊断准确率86.4%.配合局部触诊,准确率可提高至97.5%.[结论]乳腺钼靶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方便快捷,准确率高,配合局部触诊,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单鸿飞;裘华兴;蒋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KDR基因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及合成KDR的siRNA序列,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MGC-803细胞.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KDR在干扰后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ST-1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KDR mRNA和蛋白表达,观察组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S期细胞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KDRsiRNA的MGC-803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5),且明显促进了细胞的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异性干扰KDR基因表达可抑制胃癌MGC-803细胞的增殖,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KDR的siRNA序列可能成为治疗胃癌的有效靶点.
作者:郑彬;孙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浙江地区依赖还原型辅酶Ⅰ/Ⅱ醌氧化还原酶1(NQO1)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相对的两对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CTPP),对99例膀胱癌患者和100例非肿瘤患者的NQO1 C609T基因型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NQO1 C609T基因型分布频率在膀胱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609TT基因型的个体罹患膀胱癌的风险是携带609CC基因型个体的2.448倍(95%CI为1.125~5.326).NQO1 C609T基因型分布频率在膀胱癌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QO1 C609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膀胱癌的易感性相关,携带NQO1 609TT基因型的人群易患膀胱癌.
作者:傅晶;陈必成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涎腺上皮—肌上皮癌(EM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涎腺EMC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特征.[结果]显微镜下肿瘤组织均有上皮与肌上皮细胞形成较典型双套层结构.免疫组化内层表达上皮标记,外层肌上皮细胞表达肌上皮标记.[结论]涎腺EMC是一种少见的相对低级别的恶性肿瘤,典型双套层结构具有诊断意义.
作者:周林霞;王艳丽;姚洪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信息,根据术后是否接受药物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腹腔镜联合药物组(A组)和单纯腹腔镜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率及合并不孕症患者治疗后妊娠率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术后联合药物治疗3~6个月,2年复发率2.9%,B组患者术后2年复发率15.61%,两组术后复发率有明显差异(P<0.05).A组39例合并不孕症的患者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妊娠率60.6%;B组36例合并不孕症的患者术后妊娠率44.8%,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经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较单纯腹腔镜治疗2年复发率低,但对合并不孕患者妊娠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程爱花;王伟;郭丙静;蔡仙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Apogossypolone (ApoG2)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①MTT法检测ApoG2单药对MCF-7细胞的抑制率,确立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②根据MTT结果选取低浓度(<IC50)的ApoG2进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ApoG2对MCF-7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③流式细胞仪检测经ApoG2、射线及两者联合作用细胞的凋亡率及自噬荧光强度.④Western Blot检测经ApoG2、射线及两者联合作用细胞的Bcl-2及Beclin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ApoG2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升高,抑制率明显增强,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表明不同浓度ApoG2作用后SF2、Do和Dq均低于照射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与照射组比较,ApoG2与射线联合作用可增加MCF-7细胞凋亡率及自噬荧光强度(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照射组比较,ApoG2与射线联合可明显上调Beclin1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P<0.05).[结论]A-poG2对MCF-7乳腺癌细胞株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不仅与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有关,还涉及自噬.自噬可能起到主要抑制作用.
作者:魏芳;汪森明;胡丽娟;胡喜钢;曹漫明;张积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5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前严格筛选已经阴道分娩者,子宫体积如孕14周以内,肌瘤大直径<10cm.[结果]15例患者均无膀胱直肠损伤及中转开腹等发生,手术时间(45±16)min,术中出血(50±8)ml,住院时间(5.7±0.6)d.[结论]对于子宫体积如孕14周以内,肌瘤大直径<10cm者,采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机体恢复快、出血少、腹部无切口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呼吸运动、摆位误差等不确定因素是胸部肿瘤精确放射治疗的主要障碍.图像引导下放射治疗(IGRT)技术是解决这些不确定因素的有效方法.全文介绍IGRT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及其在胸部肿瘤中的应用和进展.
作者:林清认;许亚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p53和ret在不同类型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p53和ret在不同类型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比较表达的阳性率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p53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和甲状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1.5%和38.9%.p53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re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和甲状腺癌的阳性率为0、3.1%和46.3%.ret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家族肿瘤史有关.p53和ret表达在良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甲状腺瘤与甲状腺癌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4种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间p53和ret表达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p53和ret的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判别良性与恶性甲状腺肿瘤.
作者:裘良斌;王军森;王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过程中辅以中药四君子汤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9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四君子汤联合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单纯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以及营养、炎症、免疫状态.[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第7d PALB和TRF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第3、7d CRP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3、7d CD3+、CD4+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联合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炎症、免疫状态,加快其康复速度,是临床围手术期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作者:陈刚;徐旭东;叶波;杨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P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怀疑为PC者行MR平扫加动态增强、DWI检查,分析各项MRI图像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并测量ADC值,根据MR平扫、DWI、平扫加动态增强及三者联合分别作出诊断并与临床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平扫、DWI、平扫加动态增强及三者联合对PC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1%、84.6%、88.5%、92.3%,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2.5%、70.8%、75.0%、87.5%.单纯平扫与平扫加动态增强、三者联合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DWI与平扫加动态增强、三者联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在MR动态增强及DWI上有特征性表现,MR平扫结合动态增强及DWI有利于提高PC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马周鹏;滕华英;章顺壮;毛旭道;邱鹏根;周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4岁,因腹部胀痛进行性加重1周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余开始出现下腹疼痛,疼痛程度较轻,可忍受,在当地医院行腹部超声发现盆腔肿物,未在意,病情反复.1周前腹部胀痛症状加重,难以忍受入院.入院后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肋缘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全腹未触及明显异常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及结肠充气试验均阴性.辅助检查:术前腹部超声: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腹腔大量积液;盆腔CT:腹水、腹腔囊性占位,盆腔积液,膀胱充盈欠佳,子宫、附件显示欠清;两次腹水脱落细胞检查未见恶性细胞;胸片:未见实质性病灶.临床诊断为盆腔肿物.经术前准备,行盆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腹膜壁散在分布粟粒样结节病灶,已出现腹膜转移,并为病理所证实.术后病理:(左卵巢)肠型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阑尾)低级别(高分化)黏液腺癌,浸润阑尾壁全层,(腹膜)内有浸润性种植.“卵巢肠型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术后,阑尾黏液腺癌术后”诊断明确.治疗上参照结肠癌化疗的方案.
作者:张红娟;王秀丽;张红波;沈卫章;金立方;李小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100、HMB-45、MART-1及tyrosinase在12例原发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2例原发性阴道恶性黑色素瘤中,S-100阳性表达率为91,7%(11/12),敏感性高,MART-1、tyrosinase和HMB-4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 (9/12)、75.0%(9/12)和66.7%(8/12).1例Ⅰ期患者局部切除后复发,再行根治手术和术后辅助化、放疗后无癌生存42个月,11例Ⅱ~Ⅳ期患者中,除1例经根治手术联合放、化疗后生存14个月,余10例均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结论]原发于阴道的恶性黑色素瘤罕见,明确诊断需依赖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该肿瘤侵袭性强,预后差,至今尚未形成统一模式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晓辉;张众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