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萍;于加友;郭宏翔
替牙期变化复杂,此期各种类型的错颌畸形就更多地表现出来.此时若利用患者颌骨的生长发育潜力,对患者颌骨的生长施加影响,纠正或改善颌骨畸形,则可以降低恒牙期正畸治疗的难度和减少外科正畸的可能性.作者在临床上采用改良式生物调节器治疗21例替牙期患者,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银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后不同时间内下齿槽神经的组织学改变.方法:对8只成年山羊行双侧下颌体骨皮质切开术,经口外安置自行研制的下颌牵张器,以每天1mm的速率向前牵引延长其中6只山羊的下颌骨10mm.于牵张结束后第2、4、8周各处死2只动物,取双侧下齿槽神经作组织学检查,另2只未牵张的山羊作对照.结果:下齿槽神经受牵张力作用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沃勒变性,主要表现为髓鞘肿胀、碎裂及轴索数目减少.但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受损神经纤维逐渐得以再生.结论: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后下齿槽神经发生了轻度的退行性变,但这种退行性变在适宜的速率牵张下是可逆的.
作者:唐正龙;胡静;邹淑娟;王大章;李继华;高占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男,32岁.因与家人发生口角后情绪不稳定而吞服高锰酸钾粉约15g,以“急性高锰酸钾中毒”收住我院消化内科.入院3h,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口腔科专家会诊.会诊时所见:口腔内舌背、下颌龈颊沟、龈唇沟及口底粘膜可见膜状棕黑色附着物,不易擦去,粘膜水肿明显伴烧灼痛,周围约0.5cm范围内粘膜红肿触痛,未见水泡形成.根据查体所见给予诊断为“口腔粘膜Ⅱ°烧伤”.治疗措施:①立即以维生素C生理盐水漱口(25%维生素C注射液40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每次15ml,含漱5min后吐出.如此反复进行直至30min后棕黑色附着物脱落,可见烧伤之粘膜呈黄白色.②高锰酸钾膜脱落后再改以复方洗必泰含漱液漱口每日4~5次,同时嘱患者进流食或半流食,防止感染使创面加深.10d后,坏死的粘膜组织全部脱落显露鲜红色粘膜下组织,此时应用口腔溃疡贴膜,剪成创面大小贴敷,25d后创面愈合,无明显瘢痕形成.
作者:齐杰;沈国华;张晋;陈继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以往称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是口腔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本病病因复杂,且多属于功能性紊乱,因此,临床上早发现、早行保守治疗效果好,意义重大.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He-Ne弱激光局部照射治疗TMD,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韩德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制一种新高分子合成树脂类义齿粘附剂.方法:用正交设计法设计出12种不同的粘附剂配方,以粘结抗张强度为评分标准,运用方差分析对影响其粘度的各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出粘附剂的佳配比.结果和结论:聚醋酸乙烯酯和纤维素醚的具体含量对粘附剂粘结抗张强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而乙醇及CMC-Na所占比例对其粘结强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且二者间有交互作用.
作者:程祥荣;赵克;李志安;程汉亭;肖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顺铂诱导化疗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总结1986~2000年6月间行计划性高剂量(100~120 mg/m2)顺铂诱导化疗的99例治疗经验.以同期非常规剂量(50mg/m2)的27例作对比研究.结果:高剂量组和对比组的近期疗效分别为85.85%(85/99)和55.55%(15/27),经统计学处理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毒副反应(肾、血液和胃肠毒性)本组实验的对照观察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顺铂剂量和疗效之间呈正相关和正态剂量依赖关系,高剂量组的100~120mg/m2的剂量是合适和符合人体耐受的,毒副反应尚未影响到本疗法的临床应用.
作者:叶茂昌;陈传俊;朱祖武;李容新;程靖;张震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全厚随意型皮瓣成活以及皮瓣组织学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在其背部形成3cm×7.5cm的全厚随意型皮瓣.术后即刻给予如下处理:在其远蒂端6.5cm以及5.5cm处选择四个对称的注射位点,VEGF组每一位点给予10ng/100μl的VEGF溶液100μl;BSA组每一位点给予0.1%BSA溶液100μl;生理盐水组每一位点给予医用生理盐水100μl.术后6h、24h重复给药.术后7d将动物处死,计算皮瓣成活面积及皮瓣组织活性.结果:术后3d皮瓣成活率:VEGF组为(98.70±1.04)%,BSA组为(64.20±2.92)%,生理盐水组为(63.85±2.87)%,VEGF组与其他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7d皮瓣成活率:VEGF组为(96.78±0.98)%,BSA组为(64.03±2.96)%,生理盐水组为(63.68±2.89)%,VEGF组与其他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组远蒂端7.5~4.5cm范围内细胞存活百分比高于其他两组相应部位(P<0.01),VEGF组远蒂端7.5~4.5cm范围内SDH含量高于其他两组相应部位(P<0.01).结论:VEGF皮下局部注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皮瓣远端缺血坏死的方法,它不仅能够提高皮瓣的成活率,而且能够适度地提高皮瓣远端的组织学活性.
作者:刘春丽;刘志辉;朱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们自1996年以来,自拟清热泻火汤用于治疗急性牙槽脓肿3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较口服抗生素类药物疗程短、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萍;于加友;郭宏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确定猛性龋儿童变链菌和远缘链球菌临床株的耐酸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较猛性龋、非猛性龋、无龋儿童变链菌(各6株)和远缘链球菌(猛性龋儿童6株,非猛性龋和无龋儿童各3株)临床株在体外不同初始pH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初始pH 4.5~5.5条件下,各组变链菌生长抑制程度均明显大于远缘链球菌(P<0.05).初始pH 4.5条件下,猛性龋儿童远缘链球菌分离株耐酸性明显强于非猛性龋和无龋儿童分离菌株(P<0.05).结论:远缘链球菌的耐酸性强于变链菌;猛性龋儿童远缘链球菌分离株耐酸性强.
作者:刘艳玲;刘正;冯希平;周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在伴有深覆牙合的错牙合畸形矫治中,成功矫治的关键是牙弓是否整平.特别是对高角型及生长发育已停止的深覆牙合病例,如何控制磨牙伸长,尽量压低前牙达到整平效果,
作者:侃;陈国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茶多酚是一种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功能的茶叶提取物.近年来在食品及预防医学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用其作为盖髓剂进行活髓保存用于口腔临床,目前尚无报道.对于深龋近髓、穿髓及意外穿髓的治疗临床上通常是用氢氧化钙作为盖髓剂.本文总结了22例患者,用茶多酚作为盖髓剂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苑;徐伟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测定间接性羊颞颌关节(TMJ)损伤后TMJ滑液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变化,探讨内源性PGE2在TMJ损伤后导致TMJ骨关节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自制撞击装置间接性造成25只山羊双侧颞颌关节损伤,分别于伤后2h、7d、1个月、3个月取材,抽取关节液.以正常TMJ滑液中PGE2含量作为对照,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羊TMJ损伤后TMJ滑液中PGE2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伤后关节出现了骨关节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结论:内源性PGE2在TMJ损伤后导致TMJ骨关节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胡开进;周树夏;戴毅敏;程晓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牙半切术是将下颌磨牙病变严厉重侧的牙根连同半个牙冠一并切除的方法.临床上鉴于下颌第一磨牙单个根的根周牙槽骨严重破坏、根分叉病变以及冠根纵折,常规治疗远期效果不佳.如不能有效切断感染途径,常使整个牙丧失治疗时机.故及时行半切术,有利于保留牙剩余功能.作者近三年来对18例下颌第一磨牙行半切术,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峰;马晓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CT、MRI等影像学手段对颞下颌关节病变进行诊断[1,2].由于断面切片技术的限制,作为影像诊断和治疗基础的薄层断层解剖学研究却很少涉及,难以满足临床需要.本实验采用先进的生物塑化技术[3],对颞下颌关节闭口位的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断层解剖形态进行观察和测量,以期为颞下颌关节病变影像学诊断提供详细的断层解剖学依据.
作者:邱明国;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β转化生长因子-1( TGF-β1)在胎儿髁突软骨中表达,探讨该因子在软骨发育中的作用.方法:30例13~33周胎儿分为A、B、C和D四组,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观察髁突软骨TGF-β1的表达.结果:TGF-β1在所观察各组髁突软骨各层中均有表达,成软骨细胞层表达强,主要在胞浆.TGF-β1积分光密度在上、中、下三层之间存在差异(P<0.05).平均灰度和平均光密度在不同胎龄组间存在差异(P<0.05).A组与B 组、A组与C组、B组与D组、C组与D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髁突软骨不同发育时间、不同分化阶段TGF-β1的表达水平不同.
作者:王健;陈新明;汪说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血管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面部皮肤、唇、舌、颊、牙龈、腭等处,但发生在鼻部海绵状血管瘤少见,现报告我院诊治的一病例.
作者:刘洪伟;刘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本文对我院1995~2000年间收治髁状突骨折24例(32侧)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冬仙;张印斗;柳新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SSRO)术后髁状突骨组织改变情况,以了解正颌手术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机数字图象系统,在手术前后不同时期X片上,将髁状突分成四个大致相等的测量区域,分别测量统计各区的骨密度值.结果:在不同因素下,髁状突骨密度有所不同.术前:2、4区高于1、3区,右侧高于左侧.术后:骨密度下降,可以不同方式表现.结论:髁状突位置发生改变后,其骨组织将起代偿作用.计算机数字图象系统可使髁状突骨密度测定更为准确,也使得髁状突病变能早期发现.
作者:唐恩溢;金友仁;杨旭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颌骨软骨肉瘤.方法:复习我科近年来诊治的8例颌骨软骨肉瘤的发病情况、病理类型、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和预后.结果:颌骨软骨肉瘤下颌骨多于上颌骨,病理类型以高、中分化型(一、二级)多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可伴牙列的松动、张口受限、下唇麻木.治疗上应采取大块根治性外科切除术,无须行选择性颈清.复发与病理分级、术前化疗无关(P>0.05),主要取决于外科治疗的彻底性.结论:颌骨软骨肉瘤是一种以局部侵袭为主的恶性肿瘤.术后病人应建立长期随访.
作者:徐立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干压成型、低温烧结制备牙科纳米氧化铝陶瓷的工艺方法.方法:采用Al2O3-CaO-MgO-SiO2系统来研制纳米氧化铝陶瓷,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力学性能测试,比较了不同MgO含量、成型压力及烧结温度对氧化铝陶瓷的密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1.29wt% MgO试样组的陶瓷晶粒均匀且发育比较完全;随着粉料成型压力的升高,烧结后瓷体的密度及维氏硬度均增大;在1 300℃烧结后,晶体发育差且气孔较多,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晶粒逐渐增大,在1 450℃时可见瓷体晶形发育较完全.结论:选择适当的复合烧结助剂、成型压力及烧结温度可制得较理想的纳米氧化铝陶瓷.
作者:赵克;巢永烈;杨世源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