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鳞癌TIL和MLNL的增殖能力及表型特征的比较研究

杨宏宇;李金荣;刘冰;郑立武

关键词:口腔肿瘤, 淋巴结细胞, 表型
摘要:目的:比较口腔鳞癌同一患者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j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 TIL)和转移性淋巴结细胞(metestatic lymph node lymphocyte, MLNL)的增殖能力及表型特征.方法:从7例口腔癌原发灶及其转移灶中分离TIL和MLNL,与rIL-2共培养,观察两种来源的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用FACS检测细胞表型.结果:60%的淋巴细胞在培养的4~5周可扩增10-100倍,6例>100倍.MLNL 较TIL扩增高峰延迟1周,MLNL培养4周后仍显示其强有力的扩增潜力.新鲜分离MLNL和TIL以CD+3、CD+4、CD+8为主.MLNL中NK较TIL中少,CD+4/CD+8分别为1.24和1.19.培养4周后,CD+3、CD+4、CD+8均增多,但CD+8增加比例较CD+4大,CD+4/CD+8比分别为:0.95和1.08.结论:口腔鳞癌MLNL较TIL具有更强的增殖潜力.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五味子浸出液防龋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五味子浸出液的防龋效果.方法:体外试验观察五味子浸出液对变形链球菌生长、产酸、粘附的抑制情况;临床实验观察五味子液漱口对菌斑形成的影响.结果:当五味子浸出液的浓度为10%(w/v)时,变形链球菌的生长较对照组减少65.41%;细菌粘附率下降11.63%;pH值则升高1.51.50%(w/v)五味子液漱口,4h,24h菌斑指数分别较对照组低0.47、0.83.结论:五味子浸出液有一定的防龋效果.

    作者:熊炎斌;张瑞芳;黄星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口腔医学纵横>杂志2000年第16卷文题索引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Carnoy液和三氯醋酸对兔上颌窦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本实验采用Carnoy液和三氯醋酸(TCA)涂布兔上颌窦粘膜及窦腔骨壁,研究两种药液对这些组织的损伤特性以及对粘膜再生修复和骨改建过程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成4组,分别用Carnoy液、20%和35%TCA、生理盐水涂布于双侧上颌窦窦腔,术后采用三种荧光素标记新骨,制作常规组织切片及非脱钙切片,并测量矿化沉积率.结果:Carnoy液、20%和35%TCA都可引起粘膜上皮坏死,术后4周上皮可重新形成.药液作用于刮除粘骨膜的骨创面后8周未见上皮再生.骨组织计量学测量结果表明新骨沉积过程由于烧灼作用明显抑制.结论:两种药液具有较强的烧灼作用,可致上皮结构破坏,抑制上皮再生和骨改建过程.

    作者:刘冰;赵怡芳;李宏礼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一种新型垂直距离测量尺的研制

    设计和方法1. 新型测量尺结构特点附图垂直臂结构图新型测量尺有其独到的设计特点.它采用一副类似眼镜架结构作为有效的稳定支撑构件,以一束可见光代替测量尺的活动臂,以有线遥控方式调节光束的上下移动指示颏底点位置.

    作者:张燕影;陈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分子外科缝线术的建立及其优化方案的研究

    目的:建立基因转染兔舌肌和确定其优化方案.方法:采用大规模提纯的pBlacZ质粒和普通医用外科缝线来制备分子外科缝线,通过手术切开兔舌肌,模拟临床操作,进行分子外科缝线术转染外源基因的试验,同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选择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因素进行基因转染优化方案的研究.结果:基因转染实验侧含pBlacZ质粒的肌肉组织有lacZ基因的表达,正交试验分析提示在分子外科缝线术转染外源基因的研究中,4周、1/0缝线、经盐酸布比卡因麻醉可获得高的基因表达效率.结论:兔舌肌可摄取和表达外源质粒,是-个潜在的分子外科转基因部位.

    作者:黄丹;李金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IDDM牙周病患者龈沟液IL-1β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比较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牙周病患者与全身健康者龈沟液IL-1β的差异及这一炎症介质水平与糖代谢状况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龈沟液IL-1β水平,同时测IDDM病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结果:IDDM病人龈沟液IL-1β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牙周炎中这一炎症介质浓度明显高于轻度牙周病.龈沟液IL-1β水平不与反映糖代谢控制状况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相关.结论:龈沟液IL-1β水平在受局部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受全身因素调控.糖尿病人因全身反应异常,龈沟液IL-1β会大幅度上升,从而导致重度牙周炎发生.

    作者:付云;凌均棨;李延兵;张侬;欧阳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Ets-1在颌骨骨肉瘤中的表达

    目的:分析Ets-1 (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在颌骨骨肉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Ets-1蛋白在20例颌骨骨肉瘤和8例骨软骨瘤中的表达.结果:55%(11/ 20)的骨肉瘤中Ets-1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在各病理学分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转移组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12.5%(1/ 8)的骨软骨瘤呈Ets-1阳性,与骨肉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Ets-1在颌骨骨肉瘤中过表达并与骨肉瘤的转移有关.

    作者:司晓辉;金岩;刘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目的:检测某些中草药对口腔微生物的抑制杀灭作用.方法:制备七种中草药水浸液提取物,将水浸液提取物分别加至培养基中,观察各种口腔微生物的生长速度,确定水浸液提取物的小抑菌量.结果:夏枯草、金银花、厚朴、菊花、威灵仙、秦艽的水浸液提取物对所试验的口腔微生物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而黄连的水浸液提取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对牙周致病菌牙龈卟啉菌(初始抑菌量 0.250 mg/ml)、伴放线放线杆菌(初始抑菌量 0.125 mg/ml)的抑制作用更强.结论:黄连可用于某些口腔疾病尤其是牙周疾病的治疗及预防.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计算机辅助的黑龙江省汉族正常(牙合)成人软组织侧貌美学分析

    目的:利用计算机建立软组织X线头影测量分析系统;研究黑龙江省正常(牙合)成人软组织侧貌形态.方法:利用PentiumⅡ266PC机,ScanmakerⅢ扫描仪等硬件,在Windows98操作系统下,利用Adobe 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及Visual Basic语言开发了该系统,并对黑龙江省107名(男50,女57)汉族正常(牙合)年青成人的软组织侧貌进行了分析.结果:本地区正常(牙合)年青成人的软组织侧貌男、女不同,男性在鼻、唇、颏三者前后向的关系较女性明显,女性则趋于直面型.结论:该系统准确,可靠,以此建立的参考值可为正畸,正颌患者的临床诊断,评价面部形态提供依据.

    作者:李江宁;高光明;陈扬熙;安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关于唾液分泌机制的研究(Ⅱ)

    目的:研究生理状态下细胞内Ca2+池的分布以及IP3引起Ca2+释放的量,以进一步了解唾液分泌机制.方法: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对分离的大鼠颌下腺腺泡细胞进行膜电流测量.结果:乙酰胆碱引起定量Ca2+释放;光分解Caged IP3引起定量Ca2+释放;电流振动是细胞内Ca2+浓度振动性变化的结果.结论:IP3敏感的细胞内Ca2+池其释放量依赖于IP3浓度,主要分布在CL-通道存在的细胞膜下.

    作者:张伟;王晓容;徐勇忠;欧阳喈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牙颌模型专用激光三维扫描分析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目的:研制一种牙颌模型专用三维形态高精度光学采集系统,并在微机上进行模型线距、面积、弧度、体积的测量及拔牙模拟、矫治效果预测、咬合关系动态模拟.方法:依据激光三角形测距原理设计专用激光扫描仪.采用单片机控制扫描系统, PC机接收单片机传来的扫描数据,并将其转换为相应的三维坐标值.结果:研制出来的专用三维扫描仪能有效消除采集死区、精度达0.01mm.能成功对牙颌模型进行线距、弧长、面积、体积的测量以及拔牙模拟、治疗效果预测、咬合关系的动态观察.结论:该牙颌模型激光三维扫描分析系统能精确高效采集牙颌模型的立体形态,并可进行多指标的测量与模拟,也便于齿学资料的保存与观察.

    作者:姚森;易亚星;李忠科;邓方林;黄枫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氟化钠涂膜防龋两年临床研究报告

    目的:评价氟化钠涂膜对学生的防龋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2-13岁学生449人分为实验对照两组.实验组228人在每学年中共使用氟化钠涂膜三次,均为每月一次.结果:两组患龋基线情况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年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新增患龋率,新增龋失补牙数和新增龋失补牙面数分别降低59.26%,57.90%和51.22%,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氟化钠涂膜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局部用氟防龋方法,而且操作简便,易被接受,适合应用于学生群体防龋.

    作者:朱维建;高益群;梁青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896例口腔颌面部损伤的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本文统计了1991年8月-1996年8月间诊治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896例,其中男性668例,女性228例.男女之比2.93:1.年龄分布:青年组(18~35岁)417例,占46.54%;儿童少年组(0~15岁)310例,占34.59%;中年组(36~59岁)151例,占16.58%;老年组(60岁以上)18例,占2.01%.交通意外为首要的致病原因.

    作者:郭如华;李家荣;廖劲松;詹良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半固态培养基法培养鼠磨牙牙胚的实验观察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鼠磨牙牙胚发育过程的组织学变化.方法:用16d胎龄的昆明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置于RPMI-1640半固态培养基上培养, 常规组织学观察.结果:体外培养的牙胚可由帽状期进入钟状期,出现成牙本质细胞和成釉细胞的分化及前期牙本质的形成. 结论:半固态培养基法培养牙胚可保持其发育过程.

    作者:朱奇;樊明文;张旗;边专;陈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两种支架设计的金瓷冠抗压强度的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支架设计对金瓷冠抗压强度的影响.方法:对两种支架设计制作的30个前牙金瓷冠及天然牙进行抗压强度的测定,记录瓷折裂时的负荷.结果:金瓷冠比天然牙有更大的抗压强度;镶嵌型支架设计的金瓷比全瓷型支架设计的金瓷冠有更大的抗压强度.结论:采用镶嵌型支架设计能提高金瓷冠的抗压强度.

    作者:叶剑涛;潘朝斌;常少海;蔡华雄;钟志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烤瓷程序对钴铬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烤瓷程序对钴铬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制备统一的钴铬合金拉伸试样,经过不同的烤瓷程序后,比较它们的抗拉强度、硬度、伸长率.结果:经过不同的烤瓷程序,试样的主要机械性能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可尝试采用二次铸造法制作烤瓷牙可摘义齿,扩大烤瓷修复的适应症,满足患者对义齿美观,坚固耐用的要求.

    作者:朱松;于德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牙周炎患者血清、龈沟中的IL-8检测及其局部病变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探讨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的来源及IL-8与成人牙周炎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了30份血清样本(13例牙周健康者,17例成人牙周炎患者血清)和27份龈沟液样本(9例牙周健康者,18例成人牙周炎患者)中IL-8的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查了IL-8分泌细胞在牙龈组织中的分布(7例健康牙龈组织,18例成人牙周炎牙龈组织).结果:成人牙周炎患者中血清IL-8的检出率(47%,8/18)显著高于健康人血清中IL-8的检出率(7.7%,1/13),P<0.05;患者血清与患者龈沟液,健康者血清与健康者龈沟液之间,血清中IL-8的含量均显著低于龈沟液(P<0.01).IL-8阳性细胞分布于牙龈的口腔龈上皮、结缔组织及沟内的上皮中;且结缔组织及沟内上皮中的IL-8阳性细胞数量,成人牙周炎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龈沟液中的IL-8主要来源于局部牙龈组织.IL-8参与了牙周炎的病理过程.

    作者:谢昊;曹采方;孟焕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根侧牙周囊肿的1例报告

    根侧牙周囊肿亦称牙周侧方囊肿,是临床上不常见的发育性牙源性囊肿.该囊肿通常无自觉症状,多位于前磨牙-尖牙-切牙区,X线表现为牙根侧方界限清楚的透射影.

    作者:周春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个别牙控根辅弓在方丝弓矫治器中的应用

    在临床所运用的方丝弓矫治器中,我们经常遇到个别牙明显舌腭向错位的病例,尤其以侧切牙为常见,当牙齿的冠移向正确的位置后,它的牙根仍然留在舌腭侧,给矫治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直接影响牙(x)的稳定与美观,本文介绍一种控根辅弓,在圆丝上就能对牙齿进行控根移动,使治疗与操作更简单易行并对其力学原理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赵丹;王佛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狂犬病死亡1例报告

    患者男,7周岁.因不慎被狗咬伤面部,于当日下午1时30分来我院口腔科要求治疗.专科检查:T36.7℃,P86次/min,青少年男性,神志清楚,精神可,哭闹,发育营养良好,自觉体位,查体不合作.左侧眼眶下区皮肤呈不规则横撕裂伤口约4cm左右,左侧唇面沟区横撕裂伤口约3cm左右,深达肌层,出血较多,牙列|2 ⅢⅣ处齿槽骨裂伤,活动Ⅲ°,鼻、耳均正常,双眼球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左眼球结膜充血.

    作者:崔立宝;崔志善;李瑞娟;张振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