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昊;曹采方;孟焕新
临床资料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年纪小的22岁,大的52岁,性别和年龄无明显差异.其中实习生操作4例,本文作者操作2例,其他医生操作4例.用5ml注射器配6针头或5ml一次性塑料注射器,麻醉药为保质期内的2%普鲁卡因肾上腺素.
作者:陈景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根侧牙周囊肿亦称牙周侧方囊肿,是临床上不常见的发育性牙源性囊肿.该囊肿通常无自觉症状,多位于前磨牙-尖牙-切牙区,X线表现为牙根侧方界限清楚的透射影.
作者:周春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氟化钠涂膜对学生的防龋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2-13岁学生449人分为实验对照两组.实验组228人在每学年中共使用氟化钠涂膜三次,均为每月一次.结果:两组患龋基线情况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年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新增患龋率,新增龋失补牙数和新增龋失补牙面数分别降低59.26%,57.90%和51.22%,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氟化钠涂膜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局部用氟防龋方法,而且操作简便,易被接受,适合应用于学生群体防龋.
作者:朱维建;高益群;梁青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外源性蛋白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所具有的经济、安全、使用方便等特点,使其成为现在的研究热点,也使得防龋疫苗及防龋抗体生产的商业化成为可能.本文就转基因植物的生产及其在龋病预防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张微波;樊明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双侧腮腺同时罹患混合瘤,临床少见,现报道1例如下.患者男性,50岁,农民.于1999年4月21日入院.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耳垂下方有一无痛性肿块,如花生米大小,活动,未在意.肿块逐渐长大如核桃大小而来我科就诊.既往无结核病史.
作者:侯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研究脉冲Nd:YAG激光照射在直接盖髓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门诊意外露髓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氢氧化钙直接盖髓术.试验组首先用脉冲Nd:YAG激光(设置激光脉冲频率为20Hz,每脉冲能量40mJ)照射穿髓孔区5s,再以氢氧化钙封闭穿髓孔.病人于术后2周、6月、12月分别复诊检查牙髓活力情况,记录盖髓术成功率.结果:12月复诊时对照组成功率76%,试验组成功率92%,统计学分析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适当能量的Nd:YAG激光照射有助于直接盖髓术的成功.脉冲Nd:YAG激光不仅具有清除穿髓孔区牙体组织碎屑、使暴露的牙体组织表面凝固止血、对穿髓孔区灭菌消毒等功能,还具有促进牙髓组织细胞再生修复的作用.
作者:李梅;张开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检测某些中草药对口腔微生物的抑制杀灭作用.方法:制备七种中草药水浸液提取物,将水浸液提取物分别加至培养基中,观察各种口腔微生物的生长速度,确定水浸液提取物的小抑菌量.结果:夏枯草、金银花、厚朴、菊花、威灵仙、秦艽的水浸液提取物对所试验的口腔微生物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而黄连的水浸液提取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对牙周致病菌牙龈卟啉菌(初始抑菌量 0.250 mg/ml)、伴放线放线杆菌(初始抑菌量 0.125 mg/ml)的抑制作用更强.结论:黄连可用于某些口腔疾病尤其是牙周疾病的治疗及预防.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穿髓底的后牙经牙体牙髓治疗后的修复方法及保存时间.方法:随机选择临床建议拔除的穿髓底的后牙残根残冠病例,经完善的根管及髓底修补术后1/2~1月无症状者,进行全冠或桩核冠修复.结果:经修复后三年复查,有效率占92%;无效率占8%.结论:穿髓底的后牙残冠残根经完善的牙髓及根管治疗后,冠修复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此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汤国荣;李珊珊;黄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腮腺肿瘤约占涎腺肿瘤的80%.因此,腮腺区手术是颌面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由于摘除瘤体及腺体后均有空腔存在,因此,术后引流关系到伤口的愈合及并发症的发生.传统方法是术后蘸干创面血液后放橡皮片引流,然后加压包扎.
作者:李守宏;蓝圆育;王子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猕猴耳廓软骨细胞在体外不同介质的培养情况及其生长活性.材料与方法:对6只猕猴进行耳廓软骨取材、软骨细胞的分离,并行单层贴壁培养及在人工基质上的培养.通过倒置显微境和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方式培养的细胞生长情况.结果:单层贴壁培养的软骨细胞可传代5~6代,但第三代软骨细胞分泌的Ⅰ型与Ⅱ型胶原的能力无明显差别;在几丁质上培养的软骨细胞能保持体内细胞的正常形态;在VICRYL上培养的软骨细胞能分泌软骨基质.结论:不同的体外培养方式下软骨细胞的生长活性略有不同,需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选择相应的培养方式.
作者:张金宁;王旭东;杨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分析Ets-1 (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在颌骨骨肉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Ets-1蛋白在20例颌骨骨肉瘤和8例骨软骨瘤中的表达.结果:55%(11/ 20)的骨肉瘤中Ets-1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在各病理学分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转移组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12.5%(1/ 8)的骨软骨瘤呈Ets-1阳性,与骨肉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Ets-1在颌骨骨肉瘤中过表达并与骨肉瘤的转移有关.
作者:司晓辉;金岩;刘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在临床所运用的方丝弓矫治器中,我们经常遇到个别牙明显舌腭向错位的病例,尤其以侧切牙为常见,当牙齿的冠移向正确的位置后,它的牙根仍然留在舌腭侧,给矫治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直接影响牙(x)的稳定与美观,本文介绍一种控根辅弓,在圆丝上就能对牙齿进行控根移动,使治疗与操作更简单易行并对其力学原理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赵丹;王佛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包括80例106颗前牙缺损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37例,以25-45岁居多.按冠部牙体破坏程度分为三类.Ⅰ类:牙冠缺损1/3-1/2;Ⅱ类:牙冠缺损2/3-3/4;Ⅲ类:牙冠缺损余留牙根.以上所有病例,常规进行牙周及根管治疗.观察2周后,采用桩核金属烤瓷冠修复.
作者:彭蓓;杨杨;张晓瑜;谢志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我科自1988年起用再植术保存上前牙残根,在前牙美容中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自1988年-1994年间,收治此类门诊病人35人,男19人,女16人,年龄25年-48岁,患牙37颗,中切牙26颗,侧切牙9颗;尖牙2颗,均为残根,病程数月或数年,唇侧瘘管,不能作根管治疗予以保留,X线摄片提示根尖有阴影,其中5例在外院因外伤冠折作根管治疗时,侧壁穿孔,一直未予修复.
作者:詹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典型病例患者,女,11岁.笔者在2000年4月份的口腔普查中发现其右上第一恒磨牙颊尖颊侧有一近远中径约6.9mm、颊舌径约4.3mm的巨形额外尖,尖顶有一小窝,又将其分为近中大、远中小的两尖.巨形额外尖与6|颊尖之间有一半月形切迹.6|本体部分的形态,大小与|6相似相近,无异常,但位置略偏舌侧,呈浅覆盖.拍X线片可见:6|牙尖五个,牙根无异常.
作者:蒋梅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牙周病患者与全身健康者龈沟液IL-1β的差异及这一炎症介质水平与糖代谢状况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龈沟液IL-1β水平,同时测IDDM病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结果:IDDM病人龈沟液IL-1β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牙周炎中这一炎症介质浓度明显高于轻度牙周病.龈沟液IL-1β水平不与反映糖代谢控制状况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相关.结论:龈沟液IL-1β水平在受局部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受全身因素调控.糖尿病人因全身反应异常,龈沟液IL-1β会大幅度上升,从而导致重度牙周炎发生.
作者:付云;凌均棨;李延兵;张侬;欧阳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预防口腔固定正畸酸蚀牙釉白斑的发生.方法:在酸蚀前后分别用氟化泡沫对牙釉质进行氟化处理.结果:经氟化处理的牙齿,釉白斑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氟化处理可降低口腔固定正畸患者釉白斑的发生率.
作者:钱成明;秦明群;毛峻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本实验采用Carnoy液和三氯醋酸(TCA)涂布兔上颌窦粘膜及窦腔骨壁,研究两种药液对这些组织的损伤特性以及对粘膜再生修复和骨改建过程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成4组,分别用Carnoy液、20%和35%TCA、生理盐水涂布于双侧上颌窦窦腔,术后采用三种荧光素标记新骨,制作常规组织切片及非脱钙切片,并测量矿化沉积率.结果:Carnoy液、20%和35%TCA都可引起粘膜上皮坏死,术后4周上皮可重新形成.药液作用于刮除粘骨膜的骨创面后8周未见上皮再生.骨组织计量学测量结果表明新骨沉积过程由于烧灼作用明显抑制.结论:两种药液具有较强的烧灼作用,可致上皮结构破坏,抑制上皮再生和骨改建过程.
作者:刘冰;赵怡芳;李宏礼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体外观察酪蛋白磷酸多肽(casein phospho peptides, CPP)对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的直接作用.方法:将细菌活化,并接种于培养基内,通过琼脂糖扩散培养及纸片法,观察细菌生长和各组的抑菌程度.结果: CPP对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无直接抑菌作用.结论: CPP如作为生物防龋制剂用于临床,尚需添加其他无毒有效的抑菌剂,以提高其防龋效能.
作者:严焱;盛江筠;刘艳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临床资料1. 病例选择:均为外伤冠折或龋坏的年轻恒牙,年龄8~15岁,男35例,女21例,前牙外伤冠折伴露髓18例,后牙深龋穿髓38例.
作者:王宏峰;胡秋霞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