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冰;赵怡芳;李宏礼
目的:研究烤瓷程序对钴铬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制备统一的钴铬合金拉伸试样,经过不同的烤瓷程序后,比较它们的抗拉强度、硬度、伸长率.结果:经过不同的烤瓷程序,试样的主要机械性能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可尝试采用二次铸造法制作烤瓷牙可摘义齿,扩大烤瓷修复的适应症,满足患者对义齿美观,坚固耐用的要求.
作者:朱松;于德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颌面部外伤中时有磁性异物击入软组织中,常规异物取出手术探查时需分离较多软组织,因颌面部美观因素及面神经等重要神经、血管解剖结构而使操作受限.作者利用眼科取角膜及球内磁性异物的电磁吸铁器(上海公私合营荣业印书馆出品,型式852,电力75W),为1993年至2000年期间的8例颌面部磁性异物患者成功取出异物.
作者:余立强;于琳琳;刘湘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患者痛支与非痛支神经纤维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变化,加深对三叉神经痛发病机理的认识.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16例患者痛支与非痛支神经纤维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反应阳性颗粒的差异.结果:发现痛支神经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反应阳性颗粒的数量、面积均显著多于、大于非痛支神经组织中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反应阳性颗粒.结论:我们认为:三叉神经痛的痛支神经过度合成和释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可能促进了SP的释放,导致阵发性剧烈疼痛,并在局部形成神经源性炎症.
作者:胡世辉;姜晓钟;赵云富;叶挺军;宋朝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外源性蛋白是近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所具有的经济、安全、使用方便等特点,使其成为现在的研究热点,也使得防龋疫苗及防龋抗体生产的商业化成为可能.本文就转基因植物的生产及其在龋病预防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张微波;樊明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牙周病患者与全身健康者龈沟液IL-1β的差异及这一炎症介质水平与糖代谢状况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龈沟液IL-1β水平,同时测IDDM病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结果:IDDM病人龈沟液IL-1β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度牙周炎中这一炎症介质浓度明显高于轻度牙周病.龈沟液IL-1β水平不与反映糖代谢控制状况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相关.结论:龈沟液IL-1β水平在受局部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受全身因素调控.糖尿病人因全身反应异常,龈沟液IL-1β会大幅度上升,从而导致重度牙周炎发生.
作者:付云;凌均棨;李延兵;张侬;欧阳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典型病繾下颌智齿阻生极为常见,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由于拔除智齿的阻力复杂,多数舌侧骨板较簿弱,拔牙不当可造成舌侧骨板断裂,导致智齿进入口底或翼颌间隙.
作者:张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的来源及IL-8与成人牙周炎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了30份血清样本(13例牙周健康者,17例成人牙周炎患者血清)和27份龈沟液样本(9例牙周健康者,18例成人牙周炎患者)中IL-8的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查了IL-8分泌细胞在牙龈组织中的分布(7例健康牙龈组织,18例成人牙周炎牙龈组织).结果:成人牙周炎患者中血清IL-8的检出率(47%,8/18)显著高于健康人血清中IL-8的检出率(7.7%,1/13),P<0.05;患者血清与患者龈沟液,健康者血清与健康者龈沟液之间,血清中IL-8的含量均显著低于龈沟液(P<0.01).IL-8阳性细胞分布于牙龈的口腔龈上皮、结缔组织及沟内的上皮中;且结缔组织及沟内上皮中的IL-8阳性细胞数量,成人牙周炎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龈沟液中的IL-8主要来源于局部牙龈组织.IL-8参与了牙周炎的病理过程.
作者:谢昊;曹采方;孟焕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临床资料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年纪小的22岁,大的52岁,性别和年龄无明显差异.其中实习生操作4例,本文作者操作2例,其他医生操作4例.用5ml注射器配6针头或5ml一次性塑料注射器,麻醉药为保质期内的2%普鲁卡因肾上腺素.
作者:陈景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临床资料1. 病例选择:均为外伤冠折或龋坏的年轻恒牙,年龄8~15岁,男35例,女21例,前牙外伤冠折伴露髓18例,后牙深龋穿髓38例.
作者:王宏峰;胡秋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研究脉冲Nd:YAG激光照射在直接盖髓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门诊意外露髓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氢氧化钙直接盖髓术.试验组首先用脉冲Nd:YAG激光(设置激光脉冲频率为20Hz,每脉冲能量40mJ)照射穿髓孔区5s,再以氢氧化钙封闭穿髓孔.病人于术后2周、6月、12月分别复诊检查牙髓活力情况,记录盖髓术成功率.结果:12月复诊时对照组成功率76%,试验组成功率92%,统计学分析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适当能量的Nd:YAG激光照射有助于直接盖髓术的成功.脉冲Nd:YAG激光不仅具有清除穿髓孔区牙体组织碎屑、使暴露的牙体组织表面凝固止血、对穿髓孔区灭菌消毒等功能,还具有促进牙髓组织细胞再生修复的作用.
作者:李梅;张开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研制一种牙颌模型专用三维形态高精度光学采集系统,并在微机上进行模型线距、面积、弧度、体积的测量及拔牙模拟、矫治效果预测、咬合关系动态模拟.方法:依据激光三角形测距原理设计专用激光扫描仪.采用单片机控制扫描系统, PC机接收单片机传来的扫描数据,并将其转换为相应的三维坐标值.结果:研制出来的专用三维扫描仪能有效消除采集死区、精度达0.01mm.能成功对牙颌模型进行线距、弧长、面积、体积的测量以及拔牙模拟、治疗效果预测、咬合关系的动态观察.结论:该牙颌模型激光三维扫描分析系统能精确高效采集牙颌模型的立体形态,并可进行多指标的测量与模拟,也便于齿学资料的保存与观察.
作者:姚森;易亚星;李忠科;邓方林;黄枫 刊期: 2000年第04期
腮腺肿瘤约占涎腺肿瘤的80%.因此,腮腺区手术是颌面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由于摘除瘤体及腺体后均有空腔存在,因此,术后引流关系到伤口的愈合及并发症的发生.传统方法是术后蘸干创面血液后放橡皮片引流,然后加压包扎.
作者:李守宏;蓝圆育;王子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包括80例106颗前牙缺损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37例,以25-45岁居多.按冠部牙体破坏程度分为三类.Ⅰ类:牙冠缺损1/3-1/2;Ⅱ类:牙冠缺损2/3-3/4;Ⅲ类:牙冠缺损余留牙根.以上所有病例,常规进行牙周及根管治疗.观察2周后,采用桩核金属烤瓷冠修复.
作者:彭蓓;杨杨;张晓瑜;谢志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猕猴耳廓软骨细胞在体外不同介质的培养情况及其生长活性.材料与方法:对6只猕猴进行耳廓软骨取材、软骨细胞的分离,并行单层贴壁培养及在人工基质上的培养.通过倒置显微境和扫描电镜观察不同方式培养的细胞生长情况.结果:单层贴壁培养的软骨细胞可传代5~6代,但第三代软骨细胞分泌的Ⅰ型与Ⅱ型胶原的能力无明显差别;在几丁质上培养的软骨细胞能保持体内细胞的正常形态;在VICRYL上培养的软骨细胞能分泌软骨基质.结论:不同的体外培养方式下软骨细胞的生长活性略有不同,需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选择相应的培养方式.
作者:张金宁;王旭东;杨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支架设计对金瓷冠抗压强度的影响.方法:对两种支架设计制作的30个前牙金瓷冠及天然牙进行抗压强度的测定,记录瓷折裂时的负荷.结果:金瓷冠比天然牙有更大的抗压强度;镶嵌型支架设计的金瓷比全瓷型支架设计的金瓷冠有更大的抗压强度.结论:采用镶嵌型支架设计能提高金瓷冠的抗压强度.
作者:叶剑涛;潘朝斌;常少海;蔡华雄;钟志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双侧腮腺同时罹患混合瘤,临床少见,现报道1例如下.患者男性,50岁,农民.于1999年4月21日入院.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耳垂下方有一无痛性肿块,如花生米大小,活动,未在意.肿块逐渐长大如核桃大小而来我科就诊.既往无结核病史.
作者:侯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本实验采用Carnoy液和三氯醋酸(TCA)涂布兔上颌窦粘膜及窦腔骨壁,研究两种药液对这些组织的损伤特性以及对粘膜再生修复和骨改建过程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成4组,分别用Carnoy液、20%和35%TCA、生理盐水涂布于双侧上颌窦窦腔,术后采用三种荧光素标记新骨,制作常规组织切片及非脱钙切片,并测量矿化沉积率.结果:Carnoy液、20%和35%TCA都可引起粘膜上皮坏死,术后4周上皮可重新形成.药液作用于刮除粘骨膜的骨创面后8周未见上皮再生.骨组织计量学测量结果表明新骨沉积过程由于烧灼作用明显抑制.结论:两种药液具有较强的烧灼作用,可致上皮结构破坏,抑制上皮再生和骨改建过程.
作者:刘冰;赵怡芳;李宏礼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典型病例患者,女,11岁.笔者在2000年4月份的口腔普查中发现其右上第一恒磨牙颊尖颊侧有一近远中径约6.9mm、颊舌径约4.3mm的巨形额外尖,尖顶有一小窝,又将其分为近中大、远中小的两尖.巨形额外尖与6|颊尖之间有一半月形切迹.6|本体部分的形态,大小与|6相似相近,无异常,但位置略偏舌侧,呈浅覆盖.拍X线片可见:6|牙尖五个,牙根无异常.
作者:蒋梅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在临床所运用的方丝弓矫治器中,我们经常遇到个别牙明显舌腭向错位的病例,尤其以侧切牙为常见,当牙齿的冠移向正确的位置后,它的牙根仍然留在舌腭侧,给矫治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直接影响牙(x)的稳定与美观,本文介绍一种控根辅弓,在圆丝上就能对牙齿进行控根移动,使治疗与操作更简单易行并对其力学原理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赵丹;王佛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我科自1988年起用再植术保存上前牙残根,在前牙美容中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自1988年-1994年间,收治此类门诊病人35人,男19人,女16人,年龄25年-48岁,患牙37颗,中切牙26颗,侧切牙9颗;尖牙2颗,均为残根,病程数月或数年,唇侧瘘管,不能作根管治疗予以保留,X线摄片提示根尖有阴影,其中5例在外院因外伤冠折作根管治疗时,侧壁穿孔,一直未予修复.
作者:詹斌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