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颈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黄啸;李子庭;吴小华;周瑜琪;沈瑾;李栋良

关键词:宫颈肿瘤, T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40例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及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结果]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的CD3+、CD4+比正常人显著降低(P<0.001),CD8+比正常人显著升高(P<0.001),CD4+/CD8+比值比正常人显著降低(P<0.001).老龄子宫颈癌CD4+下降较年轻病例明显(P<0.05).子宫颈深层浸润病例CD8+上升,NK细胞百分率下降(P<0.05).免疫功能抑制与病理类型、分化等其他病理因素无关.[结论]子宫颈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阻,CD8+和NK指标可作为浸润性子宫颈癌的指标.
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DNA含量与临床病理因素、PCNA关系

    [目的]探讨乳腺癌DNA含量与临床病理因素及增殖指标PCNA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利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90例乳腺癌DNA含量,SP法检测PCNA蛋白表达水平,多因素COX模型分析预后.[结果]90例乳腺癌异倍体率87.8%,低分化组乳腺癌DNA含量平均秩次高于高分化组(P<O.05),DNA含量与PCNA相关系数为r=0.257,P>O.05.DNA含量与PCNA均未进入COX方程中,淋巴结转移、年龄进入方程中.[结论]DNA含量可以反映乳腺癌的分化程度,对预后有参考价值.PCNA蛋白表达与DNA含量无相关性,两者均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作者:陈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放化疗综合治疗21例晚期肿瘤癌性疼痛分析

    对21例癌性疼痛患者的原发灶及转移灶进行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放疗方法骨转移灶剂量为30~45Gy/2~3周,原发灶和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灶为50~60Gy/5~6周.化疗方案根据疾病类型选用相应方案.全组病例疼痛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CR19.1%,PR 714%MR9.5%,缓解时间及疗效凶部位不同而异,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为主.

    作者:王湘连;乔田奎;陈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间质瘤1例报告

    1资料患者女性,72岁,主诉因上腹胀2周入院,无腰痛、血尿,无其它不适主诉.入院查体:血压(14.7~18.7)/(10.0~12.0)kPa(110~140)/(75~90)mmHg,一般情况好,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部平软,左上腹局限性轻度压痛,腹部未及肿块,腹水征阴性.双下肢无浮肿.入院检查:B超提示左侧肾上腺区域探及8.6cm×7.8cm低回声团块,血供丰富.KUB+IVP检查左肾上腺区可见软组织块影,左肾受压,左肾上肾盏变平.

    作者:朱培江;杨庆;陈文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胃癌和癌旁组织CD40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目的]研究CD40及其mRNA在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6例胃癌组织和3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40分子表达,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例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D40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CD40分子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9%(19/56),与癌旁正常组织(6.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RT-PCR检测发现CD40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7%,在癌旁正常组织中无表达.CD40和CD40mRNA阳性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结论]检测胃癌组织中CD40及其mRNA有助于胃癌诊断、预后评价.

    作者:李锐;陈卫昌;刘强;柴玉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苦参碱对体外培养人肝细胞影响及其剂量关系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对正常人肝细胞的影响.[方法]浓度分别为250mg/L、500mg/L和1000mg/L的苦参碱体外培养肝细胞6d,观察对照组和苦参碱组的细胞形态学改变,通过MTT法和细胞蛋白量检测(BCA)观察细胞存活情况,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观察细胞膜的完整性.『结果]500mg/L和100Omg/L组细胞在第6d出现明显形态学改变和大量细胞死亡;MTT检测值在500mg/L组第6d,1000mg/L组第4d和第6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蛋白量检测值在1000mg/L组第4d和第6d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500mg/L组第2d和第6d及1000mg/L组第2、4、6d,LDH值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浓度在500mg/L~100Omg/L时,对人肝细胞有较明显的损害作用.

    作者:范瑞芳;龚晓兵;程向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子宫颈癌特异性转移因子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了解子宫颈癌特异性转移因子(STF)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57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给予手术、放疗、化疗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STF.『结果]生存分析实验组的生存率与对照组无大差别,但STF可能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结论]初步发现短疗程STF对延长子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可能有效,但其疗效受STF本身及患者体质特别是患者使用STF的疗程不足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王鹤;陈心秋;王威廉;周德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肝内胆管胃肠间置管内引流32例报告

    采用硅胶管肝内胆管-胃肠间置管内引流术,研究肝内胆管-胃肠间置管内引流治疗恶性肿瘤并发高位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手术前后的ALT(P<0.01)、ALP(P<0.01)、TB(P<0.005);TB与手术后天数的依存关系符合直线回归方程:Y=125.6-9.9X,相关系数r=-0.97,表现为紧密负相关.

    作者:武东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二烯丙基二硫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ADS)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MTF法及细胞计数法测量HT-29细胞生长抑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时相分布,免疫细胞法测定p21、C-myc、Cyclin E表达.[结果]MTT法显示,不同浓度DADS作用HT-29细胞12、24、48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及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增加.流式细胞仪分析,30、60pmol/LL DADS阻滞HT29细胞在G1期,与对照组相比,可使G1期细胞增加约2倍,而90、120μmol/L DADS显著地将细胞阻滞在G2/M期.免疫细胞化学分析表明在细胞周期阻滞的同时有p21wafl蛋白表达上调,Cyclin E、C-myc蛋白表达下降.[结论]DADS对HT-29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有关,DADS对HT-29细胞周期阻滞的分子机制可能与调节p21wafl、Cyclin E、C-myc表达相关.

    作者:黄幼生;SU Qi;周秀田;苏坚;廖前进;解娜;葛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介入化疗治疗子宫颈癌49例分析

    [目的]评价经子宫动脉介入灌注化疗对子宫颈癌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49例子宫颈癌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并分别插管至左、右子宫动脉行灌注化疗.[结果]介入治疗后症状缓解率为100.0%,均行根治术.46例患者可观察到肿块体积明显缩小,总有效率为93.8%.[结论]经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可作为根治术前常规的辅助方法.

    作者:赵玲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雌激素调节蛋白PS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雌激素调节蛋白(PS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和PS2的表达.[结果]全组PS2表达阳性率38.1%.在ER阳性和阴性病例中,PS2阳性率分别为48.6%和29.4%(x2=5.977,P<0.05);在PR阳性和阴性组中,PS2阳性率分别为50.8%和28.9%(x2=7.664,P<0.01).PS2的表达与病人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腋淋巴结状况(P<0.001)、临床分期(P<0.05)有关.此外,PS2的表达在民族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S2的表达与ER、PR呈正相关关系,并与腋淋巴结状况和临床分期有关.PS2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孙刚;马斌林;赵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单味中药拮抗长春瑞宾外渗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对临床常用拮抗长春瑞宾外渗损伤的中药进行单味实验筛选.『方法]建立SD大鼠长春瑞宾外渗损伤模型,设中药拮抗实验组及损伤实验对照组,在损伤周围封闭注射单味中药提取液,并进行观察,对比分析评分.[结果]金银花、五倍子、丹参等中药拮抗长春瑞宾外渗损伤作用效果明显;红花、当归大黄等中药拮抗长春瑞宾外渗损伤作用不明显;血竭对治疗长春瑞宾外渗损伤有副作用.『结论]不同单味中药拮抗长春瑞宾外渗损伤作用不同,临床使用时需认真加以区别.

    作者:李海燕;张兰凤;孟凡迅;施耀成;段文娟;高媛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恶性胸腔积液来源树突状细胞的纯化培养研究

    [目的]建立体外恶性胸腔积液来源树突状细胞(DCs)的纯化方法,观察DCs的形态学.[方法]从肺癌患者胸腔积液中分离、纯化出DCs前体细胞,加入IL-4、GM-CSF、TNF-α诱导出DCs.用电镜和光镜观察培养的DCs,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s的表面分子.[结果]在体外诱导出恶性胸腔积液来源的功能健全的成熟DCs,电镜和光镜分析表明具有DCs的典型形态;高表达HLA-ABC、HLA-DR、CD86,较高表达CD80、CD54,也表达CD83,CD-la;当DCs体外培养到第48h时,表面分子的表达率相对较高.『结论]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来源的DCs经过纯化及48h的培养后,不仅在形态上成熟,而且高表达特异性表面分子.

    作者:黄慧;曾波航;陈静琦;吕嘉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50例观察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方法]对50例中、重度疼痛的恶性肿瘤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止痛,调整剂量至不痛或基本不痛,每72小时更换1次,应用至少4周以上.[结果]芬太尼透皮贴剂镇痛效果肯定,总有效率达97 5%,不良反应少,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是一种使用方便,作用持久,副作用少,易于被癌症患者接受的治疗手段.

    作者:宋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组织因子、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mRNA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receptor,uPAR)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12例乳腺癌中TF、uPARmRNA表达.[结果]TF、uPARmRNA在Ⅰ、Ⅱ期乳腺癌中不表达或弱表达.TF、uPARmRNA在乳腺癌Ⅲ、Ⅳ期中呈高表达,明显较Ⅰ、Ⅱ期高.TF、uPARmRNA的表达与乳腺肿瘤恶性程度高度相关.『结论]TF、uPAR是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的良好指标,TF、uPAR共同在乳腺癌的表达为阐明TF促进肿瘤转移机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郭艳丽;闫慧明;宋善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作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SP法).『结果]2例肿瘤患者均为青壮年,临床上首发症状均表现为皮下结节,单发或多发,继而向上累及皮肤,向下累及筋膜.镜下见2例肿瘤均呈脂膜炎样生长,肿瘤细胞围绕单个脂肪细胞呈花环状排列,可见核碎裂,局灶性脂肪坏死及泡沫状组织细胞.肿瘤表达T细胞免疫表型.[结论]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是累及皮下脂肪组织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特殊类型皮肤淋巴瘤,应与良性脂膜炎及其它皮肤坏死疾病相鉴别.

    作者:余上海;刘涤瑕;晋淑慧;吴太忠;张水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腹腔原始神经外胚叶瘤广泛转移1例

    1资料患者男性,32岁,主诉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间歇性左上腹痛,对症处理无明显好转.2003年11月1日在当地医院行彩超检查提示:腹腔及盆腔巨大占位,腹腔少量积液.转诊南京军区总医院于11月11日行腹腔肿块姑息切除术(约20cm×10cm×20cm)+DDP60mg腹腔化疗.术后病理镜检:瘤组织由致密深染小细胞构成,被纤维组织分隔成片或成团;瘤细胞无特殊排列,无或有极少胞桨,核深染,分裂象较多,局灶性瘤细胞有向神经方向分化的特点;局部系膜及网膜有侵犯;免疫组化:CD99(++)、Ckpan(-)、EMA(-)、VIM散在(+)、Cal(-)、MC(-)、CgA(-)、Syn散在(+)、CD117(+-)、CD34(-)、LCA(-);病理诊断: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术后半个月行CAO+Vp-16化疗1个周期,术后1个月发现右侧腹股沟可扪及肿大淋巴结,直径约2cm,穿刺细胞学检查提示肿瘤淋巴结转移.

    作者:李前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复方氟尿嘧啶脂质体为主治疗44例晚期胃肠癌

    观察复方氟尿嘧啶脂质体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44例晚期胃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作者:陈苏娟;陈平;陈苏蓉;帖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治体会11例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方法.[方法]1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中10例经输尿管镜及活检明确,1例膀胱镜及活检明确.9例行半尿路切除,1例行输尿管下段及膀胱袖口状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未手术1例.[结果]全部患者获随访,手术患者已生存半年至五年半,未手术者半年后死亡.[结论]输尿管镜检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正确率,半尿路切除是治疗输尿管癌的有效方法,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是必要的.

    作者:孟建中;王林辉;杨庆;杨波;陈文政;孙颖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158例子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直肠损伤分析

    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12月158例子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所致的放射性直肠损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采用WDR-铱192高剂量率腔内后装照射加60Co全盆照射加盆腔四野照射.46例(29.1%)有放射性直肠反应,21例(13.3%)发生放射性直肠炎.根据腔内放疔参考点的不同设置方法,体外放疗单次剂量的不同照射方法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参考点的设置方法、时间-剂量类型、照射总剂量、是否辅助化疗是导致放射性直肠损伤的主要因素.

    作者:冯梅;陈国英;林肖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子宫颈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高危型HPV感染是发生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浸润癌的主要病因,全文评述HPV感染的现状及基与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浸润癌的关系.HPV感染没有好的治疗方法,筛查和HPV检测是预防和控制子宫颈癌的有效手段.

    作者:周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肿瘤学杂志

肿瘤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浙江省肿瘤医院 浙江省抗癌协会